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球关键带类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培真 赵华甫 +2 位作者 吴克宁 钱家乘 李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5-1335,共11页
地球关键带类型单元反映自然本底特征,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以土地覆盖、地形、土壤为构成要素,划分县域地球关键带类型,并结合InVEST模型和Conefor2.6模型评估区域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 地球关键带类型单元反映自然本底特征,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以土地覆盖、地形、土壤为构成要素,划分县域地球关键带类型,并结合InVEST模型和Conefor2.6模型评估区域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显示:①西峡县地球关键带类型可划分为一级类型8种,二级类型19种,一级类中阔叶林丘陵地类型为主要类型,二级类中阔叶林丘陵地淋溶土为主要类型;②高生态重要性等级地球关键带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分布,约占县域的9.3%。生态敏感性等级高的地球关键带单元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③按生态等级将地球关键带单元分为底线型、紧张型、缓冲型和一般型4类,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分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育区、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和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峡县 地球关键带类型 生态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生态评价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2
作者 崔腾宇 赵君 +2 位作者 管梦鸾 郝海广 王宝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2-600,共9页
针对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基础上识别关键性生态空间,同时结合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及典型生态问题,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 针对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基础上识别关键性生态空间,同时结合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及典型生态问题,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占流域总面积的63.2%,生态极敏感区占流域总面积的6.55%;青海湖流域的核心型生态空间面积为18746.72 km^(2),优先型生态空间面积为5324.26 km^(2),其共同构成的关键性生态空间占流域总面积的81.15%;根据流域上中下游、地形等实际自然地理特征,提出构建青海湖流域“一网四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和关键性生态空间及典型生态问题,将青海湖流域划定为6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湿地生态系统网络和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关键性生态空间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人本融合视角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评估与分区——以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为例
3
作者 郑吉辉 孙新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256,共10页
郊野公园地处城市边缘区,其功能发挥受到生态环境和人本感知的双重作用,在规划时需要采取综合性视角进行合理评估。本研究基于生态-人本融合视角,以南京市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为例,建立生态敏感性和游客感知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 G... 郊野公园地处城市边缘区,其功能发挥受到生态环境和人本感知的双重作用,在规划时需要采取综合性视角进行合理评估。本研究基于生态-人本融合视角,以南京市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为例,建立生态敏感性和游客感知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 GIS 10.6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分析,探究研究区规划分区方案并提出开发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等级从低到高面积占比分别为9.10%、18.12%、23.48%、29.32%和19.98%,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总体上形成堤内人工湿地和堤外江滩湿地两部分,生态连续性被切割;2)研究区内游客感知性等级从低到高面积占比分别为6.14%、1.80%、7.75%、20.63%和63.68%,整体游客感知性较高,但各类型景源相对分散,且同类景源景观同质性较强;3)将研究区划分为自然恢复区、一级开发区、二级开发区、三级开发区和四级开发区5个规划分区,并提出相应规划开发建议,为我国城市郊野公园规划开发分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生态敏感性 游客感知性 规划分区 生态-人本融合
下载PDF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区实现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
4
作者 闫天亮 王承武 +2 位作者 陈梦茜 陈暄 赵文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高程>坡度>坡向。(2)阿勒泰市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5%,在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以及南部额尔齐斯河两岸均有分布;不敏感等级和低度敏感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山间冲积平原区。(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阿勒泰市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防护治理区3个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阿勒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产品 生态分区 价值实现模式 阿勒泰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临江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5
作者 许世界 付士磊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41-48,85,共9页
为了保护临江市生态环境,促进临江市可持续发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条件、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生态保护区6个敏感因子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临江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临江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 为了保护临江市生态环境,促进临江市可持续发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条件、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生态保护区6个敏感因子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临江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临江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中敏感区占比最大,零散分布于临江市全域。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在保证村级行政边界完整的情况下,将临江市划分为5个不同功能类型的生态分区,并对各生态分区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管控措施,以期为此类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制定空间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市 生态敏感性 生态功能分区 ARCGIS
下载PDF
全球旱地饱和水汽压差和根区土壤水分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成因
6
作者 於嘉禾 王卫光 陈泽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08-4819,共12页
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而水分是旱地植被生长的一大限制要素。尽管土壤水分与饱和水汽压差对植被生长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然而目前二者对植被生产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形成因素仍未得到深入研究,这对研究旱地生态系统对... 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而水分是旱地植被生长的一大限制要素。尽管土壤水分与饱和水汽压差对植被生长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然而目前二者对植被生产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形成因素仍未得到深入研究,这对研究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带来了挑战。为了填补这一认知空白,研究收集了多源气象、根区土壤含水率和总初级生产力产品,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量化了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根区土壤含水率和饱和水汽压差的敏感性,结合土地覆盖数据和分档平均方法分析了敏感性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球旱地饱和水汽压差与植被生产力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根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以正效应主导,饱和水汽压差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以负效应主导;相较于森林和灌木,饱和水汽压差对植被生长的负效应及根区土壤含水率对植被生长的正效应在农田、草地和苔原及半干旱区更为强烈;植被生产力对饱和水汽压差和根区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在数量上总体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综上,植被种类和气候条件是导致全球旱地植被生产力对土壤水分和饱和水汽压差敏感性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旱地 总初级生产力 根区土壤水分 饱和水汽压差 敏感性 干旱指数
下载PDF
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
7
作者 牛云岗 麻凤海 王琼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7,共8页
为探究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特性,以深圳市某基坑工程为案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围护桩变形特性及不同断层滑移量、倾角和位置对围护桩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对断层参数进行... 为探究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特性,以深圳市某基坑工程为案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围护桩变形特性及不同断层滑移量、倾角和位置对围护桩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对断层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正断层下围护桩的变形减小,减小趋势重心下移,桩身的上部变形影响明显大于下部;桩身变形与断层滑移量、倾角成反比,与断层距基坑的距离成正比,且最大变形变化率r(ΔZ_(max)/Δ)随断层滑移量和倾角增大呈近似指数函数减小,随断层距基坑的距离增大呈近似对数函数增大;通过断层滑移量、倾角和位置对围护桩最大变形的敏感性分析,得到断层倾角影响最大,滑移量次之,断层位置影响最小的结论;通过64组正交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围护桩最大变形U_(hm)与指标η(θπT/180°S)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而得到正断层对下盘影响区基坑围护桩最大变形的预测模型和该项目预测公式。研究结果可为正断层区域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下盘影响区 基坑围护桩变形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敏感性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雷电致灾危险性评估与区划
8
作者 朱浩 程向阳 +2 位作者 田红 鞠晓雨 邱阳阳 《暴雨灾害》 2024年第6期733-740,共8页
致灾危险性评估是雷电灾害风险普查的关键环节。根据2020年开始的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技术路线,基于2010—2020年安徽省闪电定位、2000—2020年历史灾情、数字地形高程和土壤电导率资料,参照《全国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 致灾危险性评估是雷电灾害风险普查的关键环节。根据2020年开始的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技术路线,基于2010—2020年安徽省闪电定位、2000—2020年历史灾情、数字地形高程和土壤电导率资料,参照《全国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电)》构建安徽省雷电致灾危险性区划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后计算雷电致灾危险性指数,结合GIS技术完成雷电致灾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1)雷击密度和雷电流幅值分布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对雷电致灾危险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2)雷电灾害孕灾高和较高敏感区主要位于山区、沿江和淮河流域局部地区。(3)雷电致灾高危险区位于沿江大部及皖南山区部分地区;较高危险区位于皖南山区、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的部分地区;较低和低危险区位于皖北地区和江淮之间的平原和丘陵部分地区。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对比检验,区划结果与实际灾情分布基本吻合,可为安徽省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雷电流幅值 孕灾环境敏感性 GIS技术 致灾危险性区划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水市麦积区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9
作者 梁晓波 杨小莉 +1 位作者 安斌 李映春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75-182,共8页
利用麦积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结合降水记录及气象灾情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选取暴雨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进行麦积区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研究表明,1965—2... 利用麦积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结合降水记录及气象灾情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选取暴雨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进行麦积区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研究表明,1965—2020年麦积区雨水活动主要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500.2 mm,降水时段集中且强度较大。统计数据显示,麦积区的山洪灾害主要由暴雨和强雷雨引起,当降水量超过20 mm或者8 h内一般性降水量超过30 mm时,麦积区可能会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麦积区洪涝灾害降雨影响因子的地域分布十分规律,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多。麦积区洪涝灾害的地形影响因子显示,北部边界地区的洪涝灾害敏感性最高,中部及南部河谷次之,西部较低,而中、东部林区最低。麦积区洪涝灾害高,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边界河流主干道及中部农、林业主要产区,中、次低、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高海拔区及东南部林区。提出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水工基建质量,全面细致地排查灾害风险隐患等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区划 危险性 敏感性 脆弱性 防灾减灾能力 天水市麦积区
下载PDF
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及其长时间序列生境状况时空分异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0
作者 向男 王明旭 +1 位作者 张宏锋 廖宝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8-968,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评估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研究,将广东省分为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中等重要区、中低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并结合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状况统计分析,识别5级分区生境...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评估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研究,将广东省分为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中等重要区、中低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并结合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状况统计分析,识别5级分区生境状况差异及其长时间序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面积占比共46.3%,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是广东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中低重要区、一般重要区面积占比共32.1%,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为主,是广东省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中等重要区面积占比21.5%,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是两者的中间过渡地带;2)2001-2020年期间各分区均持续受人类活动干扰,其中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中等重要区人类活动强度低、受干扰较少,中低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则人类活动强度高、受干扰较大;3)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生境状况相对敏感脆弱,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会出现NPP降低、NPP高值区破碎化等问题。各级分区NPP在强有力的保护及修复措施下均可得到显著提升。研究建议:将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高重要区作为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态提升、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保障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在中等重要、中低重要区强化人类活动管控,做好重要生态节点及廊道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生境状况 分区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优化SVM的粗粒土路基冻胀特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赫金良 李晓宁 +2 位作者 李青龙 赵思远 董洋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77-9586,共10页
为准确掌握寒区粗粒土路基冻胀变形特性,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冻结温度、细粒含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粗粒土路基冻胀位移和冻结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PSO-SVR优化的SVM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粗粒土路基进行冻胀位移值预测... 为准确掌握寒区粗粒土路基冻胀变形特性,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冻结温度、细粒含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粗粒土路基冻胀位移和冻结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PSO-SVR优化的SVM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粗粒土路基进行冻胀位移值预测。通过对单因素样本输入数据进行扰动,以输出变量值的波动情况作为各因素对路基冻胀敏感性大小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影响粗粒土路基冻胀位移各因素的敏感性依次为初始含水量>细粒含量>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粗粒土路基的最大冻胀位移与这4个因素呈一次线性函数关系,快速冻结期冻胀速率与4种因素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模型实验 多因素分析 支持向量机 敏感性评价
下载PDF
矿产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及管控研究——以鞍山市主城区为例
12
作者 蒋露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2000—2020年期间,伴随着城镇发展格局变化、矿产资源开采等因素,鞍山市主城区内生态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现有城市生态空间布局还不能满足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建设的总体要求。基于此,以鞍山市主城区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结构特征为基本导向... 2000—2020年期间,伴随着城镇发展格局变化、矿产资源开采等因素,鞍山市主城区内生态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现有城市生态空间布局还不能满足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建设的总体要求。基于此,以鞍山市主城区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结构特征为基本导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的评价结果,得到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空间分布结果。综合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布结果、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等内容,将研究区划分为严格保护区、重点管控区、景观利用区、优化协调区和核心修复区5个分区,根据各分区的主导功能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提出具体的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敏感性 鞍山市
下载PDF
煤矿导水裂隙带影响因素敏感性及高度预测研究
13
作者 李晓斌 李全生 +6 位作者 李金松 刘小庆 李井峰 方杰 张勇 王路军 张传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01,共9页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和埋深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并在现场得到应用。通过研究可知:导水裂隙带高度在硬岩中传导更快,而软岩可以抑制导水裂隙带高度。软岩与硬岩组合(下软上硬)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硬岩与软岩组合(下硬上软)导水裂隙带高度。开采方法会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厚煤层分层开采、单一薄煤层开采、单一中厚煤层开采。各因素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程度为: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采深>工作面长度。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相比,利用多因素拟合公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乌兰木伦煤矿124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误差仅为−2.54%,研究成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害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多因素分析 导水裂隙带高度 敏感性 预测公式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和重要性的阜平县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14
作者 郑鹏 尹海魁 +3 位作者 李新旺 刘琳洁 王树涛 许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位于银河自然保护区内以林地为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质量较高。基于地貌类型初步划分生态区为3个一级区;基于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采用二维关联判断矩阵在初步分区的结果上进一步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6个二级区;采用面积占优法确定主导因素,进一步将阜平县划分为13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基于生态评价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
15
作者 包琼 颉继珍 +1 位作者 吴翠霞 雷元奇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空间指导与前提基础。为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生态重要性评价等构建了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了崇信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空间指导与前提基础。为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生态重要性评价等构建了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了崇信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最终确定了崇信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1)崇信县生态轻度敏感性、中度敏感性、高度敏感性和极敏感性面积分别为13021.25 hm^(2)、31405.57 hm^(2)、12670.73 hm^(2)和27805.28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15.34%、36.99%、14.92%和32.74%。(2)崇信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1159.21万元。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维持生物多样性所占比重最高(15.53%);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的生态系统所占比重最高(83.19%);低值区、中值区、高值区和极值区面积分别为53978.02 hm^(2)、14702.93 hm^(2)、13544.10 hm^(2)和2616.10 hm^(2),所占比重分别为63.62%、17.33%、15.96%和3.08%。(3)崇信县生态一般重要区、中等重要区、高度重要区、极重要区面积分别为33599.39 hm^(2)、12942.71 hm^(2)、20668.78 hm^(2)和17691.96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39.57%、15.24%、24.34%和20.84%。(4)构建了“三蓝三绿四区一核心”的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面积为34927.91 hm^(2),3条绿廊总长度为7481.69 m。(5)崇信县生态核心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控制区面积分别为2182.20 hm^(2)、11390.21 hm^(2)、24339.28 hm^(2)和46947.15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2.57%、13.42%、28.68%和5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分区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沉降敏感带扰动控制技术分析
16
作者 于添程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地铁建设由于线路形式的特殊性,不可避免要穿越房屋、桥梁、管线、复杂地层及其他重要建筑物,因此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过程中扰动控制技术分析尤其重要。针对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敏感带时开挖面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 地铁建设由于线路形式的特殊性,不可避免要穿越房屋、桥梁、管线、复杂地层及其他重要建筑物,因此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过程中扰动控制技术分析尤其重要。针对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敏感带时开挖面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面失稳流固耦合规律,并对不同支护压力下的开挖面变形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完全流固耦合模拟开挖面失稳过程中,开挖面附近孔压下降梯度明显,远场孔压波动较小,基本保持为初始状态静水压力;并且随埋深的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比逐渐减小,而开挖面稳定性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层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大直径泥水盾构 敏感带 扰动控制
下载PDF
Predicting excavation damage zone depths in brittle rocks 被引量:16
17
作者 Matthew A.Perras Mark S.Diederichs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60-74,共15页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excavation, damage occur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due in large part to stress changes. While the predicted damage extent impacts profile selection and support design, th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excavation, damage occur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due in large part to stress changes. While the predicted damage extent impacts profile selection and support design, the depth of damage is a critical aspect for the design of permeability sensitive excavations, such as a deep geological repository(DGR) for nuclear waste. Review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depth of excavation damage zones(EDZs) indicates three zones are common and typically related to stress induced damage. Based on past developments related to brittle damage prediction using continuum modelling, the depth of the EDZs has been examined numerically. One method to capture stress induced damage in conventional engineering software is the damage initiation and spalling limit(DISL) approach. The variability of depths predicted using the DISL approach has been evaluated and guidelines are suggested for determining the depth of the EDZs around circular excavations in brittle rock masses. Of the inputs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produces the greatest variation in the depth of the EDZs.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statistically to determine the best fit relation between the model inputs and the depth of the EDZs. The best correlation and least variation were found for the outer EDZ and the highly damaged zone(HDZ) showed the greatest variation. Predictive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EDZs have been suggested and the maximum numerical EDZ depths, represented by the 68% prediction interval, agreed well with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numerical limits can be used for preliminary depth prediction of the EDZs in brittle rock for circular exca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avation damage zones(EDZs) Deep geological repository(DGR) Empirical depth prediction Numerical depth prediction Damage depth sensitivity Damage initiation and spalling limit(DISL)
下载PDF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es in seismic hazard
18
作者 王健 高孟潭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4期93-98,共6页
It is stress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ulti parameters and its parameter sensitivity should be studied as a whole. We have inspected the effects of parameters continui... It is stress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ulti parameters and its parameter sensitivity should be studied as a whole. We have inspected the effects of parameters continuing variation on the result and the effects of exceeding probability and upper bound magnitude of potential source on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y. Some useful cognitions were got. We have overall calculate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parameters includ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earthquake and suggested the concept of relative interaction. The relative interaction is not great than 10% with annu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2×10 -3 . The rel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upper bound magnitude and annual mean rate and the one between upper bound magnitud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are 17% and 22% respectively for potantial sources higher upper bound magnitudes in annu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10 -4 . It is convenient to judge whether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s in actual applicati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alculating the result of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are indicated. The effect of the result distribution by different parameter level weights is analyzed. The whole picture of multi parameter sensitivity is revealed. It makes necessary preparation for the reasonable uncertainty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 sensitivity seismic hazard analyses seismic zoning uncertainty correction.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演变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帆 贾夏 +4 位作者 赵永华 奥勇 韩磊 刘钊 丁诗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251,F0003,共12页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分区 敏感性 时空演变 驱动力分析 趋势预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致密含水气藏气井提高配产对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辉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4期79-85,94,共8页
致密含水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低以及孔喉细小等储层特征。为了研究提高配产对致密含水气藏气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提高配产前后不同提高配产比例和不同液气比气井的压力、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及... 致密含水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低以及孔喉细小等储层特征。为了研究提高配产对致密含水气藏气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提高配产前后不同提高配产比例和不同液气比气井的压力、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及阶段累产气等开发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配产比例及气井液气比越大,气井EUR下降幅度也越大;当气井提高配产比例大于50%或液气比大于5 m^(3)/(×10^(4) m ^(3))时,EUR下降比例可达40%。2)致密含水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增幅7%~12%,且含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程度越强,渗透率急剧降低。3)生产压差增大,参与流动的地层水增多,近井地带更易积液且积液范围将扩展至地层中部,造成采收率大幅下降。4)井筒内液滴回落,流体侵入储层容易引起近井地带水锁,造成气相渗流能力大幅下降。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含水气藏科学合理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含水气藏 提高配产比例 液气比 EUR 储层应力敏感 近井地带水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