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 Distances of LED and QTH Curing Devices on the Hardness of Two Light-Cured Nano-Resin Composites
1
作者 Pnina Segal Diva Lugassy +4 位作者 Eitan Mijiritsky Michal Dekel Ariel Ben-Amar Zeev Ormianer Shlomo Matalon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5年第11期1071-1083,共13页
Background: Eff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the composite resin is essential to obtain long term clinical success and has a great importance obtain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 Background: Eff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the composite resin is essential to obtain long term clinical success and has a great importance obtain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light intensity of LED and QTH curing devices in relation to the light distances, on the hardness (KHN) of two light cure nano-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the two nanofill composite specimens were evaluated. Two LED and two QTH light curing devices were used at nine different distances. Light intensity was measured with two radiometers placed at these same distances from the curing tip. 360 pvc dies were prepared with circular cavity 3 mm in diameter and 2 mm thick.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placed in each cavity. The different light curing distances were standardized by adding pvc spacers dies at different height matching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Top and bottom surface microhardness were evaluated with a Micro Hardness Tester in knoop hardness numbers (Kg/mm2).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Three-way ANOVA, Tukey and Pearsons test. Result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crohardness between the composites (p < 0.001), between the nine distances (p < 0.001) and between the four light curing devices (p < 0.001).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of the light source from composite resin,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microhardness values at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 decrease. LED light curing devices produced a greater microhardness results a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The Filtek Ultimate nanocomposite (3 m) showed highest microhardness values o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polymerized with all four curing devices and all nine distances compared to Empress Direct nano composite (Ivoclar vivadent). Clinical significant: Even with high power LED curing ligh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ip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restoration surface should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In this study, Filtek Ultimate showed better results (highest microhardness values) than Empress Di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curING DEVICES Nano-Filled Resin Composites MICROHARDNESS
下载PDF
Polar-coordinate line-projection light-curing continuous 3D printing for tubular structures
2
作者 Huiyuan Wang Siqin Liu +12 位作者 Xincheng Yin Mingming Huang Yanzhe Fu Xun Chen Chao Wang Jingyong Sun Xin Yan Jianmin Han Jiping Yang Zhijian Wang Lizhen Wang Yubo Fan Jiebo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7-260,共14页
3D printing techniques offer an effective method in fabricating complex radially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However,it is challenging for complex and delicate radially multi-material model geometries without supporting... 3D printing techniques offer an effective method in fabricating complex radially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However,it is challenging for complex and delicate radially multi-material model geometries without supporting structures,such as tissue vessels and tubular graft,among others.In this work,we tackle these challenges by developing a polar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technique which uses a rod as the printing platform.The 3D model fabrication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line projection.The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rod are synchronized to project and illuminate th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volume.By controll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od and the printing window,we achieved the print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with a minimum wall thickness as thin as 50 micrometers.By controlling the width of fine slits at the printing window,we achieved the printing of structures with a minimum feature size of 10 micrometers.Our process accomplished the fabrication of thin-walled tubular graft structure with a thickness of only 100 micrometers and lengths of several centimeters within a timeframe of just 100 s.Additionally,it enables the printing of axial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thereby achieving adjustable mechanical strength.This method is conducive to rapid customization of tubular grafts and the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components in fields such as dentistry,aerospace,and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polar coordinate line projection light-curING tubular structure radially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
下载PDF
负载纳米钽的液晶显示光固化聚乳酸支架制备及促成骨性能
3
作者 李明哲 叶翔凌 +1 位作者 王冰 余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77,共8页
背景:聚乳酸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存在机械强度低和生物活性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目的:构建聚乳酸/聚多巴胺/钽(PLA/PDA/Ta)骨组织工程支架,探究其... 背景:聚乳酸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存在机械强度低和生物活性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目的:构建聚乳酸/聚多巴胺/钽(PLA/PDA/Ta)骨组织工程支架,探究其生物安全性和体外促成骨性能。方法:利用液晶显示光固化技术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聚乳酸(PLA)支架,将PLA支架分别浸泡在多巴胺溶液与多巴胺-纳米钽混合溶液中分别制备聚乳酸/聚多巴胺(PLA/PDA)支架、PLA/PDA/Ta支架,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与水接触角。将MC3T3-E1细胞分别与PLA、PLA/PDA、PLA/PDA/Ta支架共培养,进行CCK-8检测与活/死细胞染色;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及成骨基因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3种支架均具有互连的多孔三维结构,平均孔径为200μm;PLA/PDA/Ta支架的水接触角低于PLA、PLA/PDA支架(P<0.05);②CCK-8检测显示,相较于PLA、PLA/PDA支架,PLA/PDA/Ta支架可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活/死细胞染色显示3组细胞增殖良好;③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显示,相较于PLA、PLA/PDA支架,PLA/PDA/Ta支架可促进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与矿化结节形成;RT-qPCR检测显示,相较于PLA、PLA/PDA支架,PLA/PDA/Ta支架可促进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Runx-2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5,P<0.01);④结果表明,PLA/PDA/Ta支架具有优异的促细胞增殖与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光固化打印 聚乳酸 聚多巴胺 纳米钽 MC3T3-E1细胞 骨组织工程支架
下载PDF
REG增强的脱细胞猪角膜/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原位一体式全层复合人工角膜
4
作者 辛远 吴茜茜 +2 位作者 全亮 张亨通 敖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88-3399,共12页
背景:目前用于全层移植的人工角膜缺乏生物活性及力学适配性,组合式人工角膜存在镜柱和周围组分间的界面问题。目的:在脱细胞猪角膜原位固化制备具有多肽增强、匹配自然角膜机械强度、良好透光性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方法:使用非离子... 背景:目前用于全层移植的人工角膜缺乏生物活性及力学适配性,组合式人工角膜存在镜柱和周围组分间的界面问题。目的:在脱细胞猪角膜原位固化制备具有多肽增强、匹配自然角膜机械强度、良好透光性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方法:使用非离子型脱细胞试剂Triton X-100与超声冻融及超级核酸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与光引发剂同时引入脱细胞猪角膜中,通过紫外滤光片遮住除中心区域以外的部分,使用275 nm紫外光引发中央区域聚合,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引发剂后得到中央光学区,同理在后板层固化隔水区,最后引入REG活性多肽,得到原位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表征人工角膜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透光性、降解性能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在脱细胞猪角膜的中央区域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原位构建了一个具有聚合物和胶原纤维共存的光学区,扫描电镜下可见人工角膜的上表面较为粗糙且轮廓不规则,具有明显的凹陷和突起结构,下表面相对光滑;该人工角膜具有接近于天然角膜的力学性能,光学区透光率达到自然角膜的80%,浸泡于含胶原酶的PBS无菌溶液中可较好地保留固化光学区和隔水区,维持角膜的基本结构;该人工角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为细胞提供适宜的黏附生长环境,有利于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上皮化过程;人工角膜植入SD大鼠皮下12周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降低植入初期的急性炎症反应;②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具有作为全层人工角膜支架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角膜 脱细胞猪角膜 紫外光固化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组织工程 REG多肽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SiC:粉体氧化处理提升浆料UV固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洪钧 王小锋 +2 位作者 刘明信 彭超群 王日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为了进行碳化硅(SiC)的光固化3D打印,本文提出采用表面氧化处理提升SiC浆料的光固化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SiC颗粒的氧化过程以及氧化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动态流变仪、紫外... 为了进行碳化硅(SiC)的光固化3D打印,本文提出采用表面氧化处理提升SiC浆料的光固化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SiC颗粒的氧化过程以及氧化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动态流变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数字千分尺等研究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和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氧化处理后的SiC颗粒紫外反射率有显著的提高,最高为48.11%,为未氧化SiC颗粒的1.8倍;配制的浆料光固化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曝光5 s时固化厚度最高为76μm,为未氧化的3.6倍。随着氧化温度的上升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层厚度持续增长,最高达到144.8 nm。考虑到过度氧化不利于后续SiC陶瓷的烧结成型,最终选择使用1100℃保温3.0 h的氧化SiC粉末,并以1%(质量分数)的KOS163为SiC浆料的分散剂,制备了固含量为45%(体积分数)的SiC浆料,成功实现了SiC陶瓷坯体的光固化3D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3D打印 碳化硅 表面氧化 固化厚度
下载PDF
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咀嚼功能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艳青 汪磊 孙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共18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共18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给予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观察两组前牙修复的优良率,对比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牙修复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松动程度、咬合力、咀嚼效率均得到较大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均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优势更大,修复效果较光固化树脂更佳,不仅能改善牙龈健康状况,还能促进咀嚼功能提升,对于术后尽快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光固化复合树脂 前牙修复 美学效果 牙周指标 咀嚼功能
下载PDF
基于熔模铸造的DLP光固化增材制造装备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宇 兰希 +3 位作者 马骞 王馨颖 王中杰 丁云飞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文章将DLP光固化成型技术与熔模铸造工艺相结合,研制了适用于陶瓷浆料打印的光固化增材制造装备。以实现DLP光固化成型工艺参数:曝光时间、曝光层厚及曝光强度等为设计出发点,合理设计光固化打印机的选型及零部件布置,验证最佳工艺参数... 文章将DLP光固化成型技术与熔模铸造工艺相结合,研制了适用于陶瓷浆料打印的光固化增材制造装备。以实现DLP光固化成型工艺参数:曝光时间、曝光层厚及曝光强度等为设计出发点,合理设计光固化打印机的选型及零部件布置,验证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了设备最佳曝光时间为30~35 s;最佳打印曝光层厚为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铸造 DLP 光固化 设备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桐油对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荣传东 黄毅萍 +1 位作者 熊潜生 鲍俊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6,41,共6页
将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PNA,Mn=1000)作为主要原料,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封端剂,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得到的PUA与不同添加量的桐油混合均匀,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 将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PNA,Mn=1000)作为主要原料,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封端剂,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得到的PUA与不同添加量的桐油混合均匀,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固化过程,测试了紫外光固化膜的硬度、附着力、漆膜耐冲击性能、耐酸碱性、耐醇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当桐油的添加量为10%时,光固化树脂的综合性能较好,固化膜硬度达到5 H,附着力为0级,韧性及耐溶剂性较好,树脂表面60°光泽度<20 GU,在玻璃包装涂层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化 光泽度 玻璃涂层
下载PDF
单体种类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的影响
9
作者 刘明信 乔聪卓 +3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柏松 王小锋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针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时存在的浆料不稳定、烧结体密度偏低和碳残留量较高等问题,研究了树脂单体种类对铝合金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种类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的成型工艺和烧结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单... 针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时存在的浆料不稳定、烧结体密度偏低和碳残留量较高等问题,研究了树脂单体种类对铝合金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种类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的成型工艺和烧结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单体TMPTA或PEG400DA的铝浆黏度大于30 Pa·s,沉降时间大于120 h,成型的铝合金坯体结构完整但表面孔洞较多;采用单体PEG200DA或HDDA的铝浆黏度低于30 Pa·s,但沉降时间小于16 h,成型的铝合金坯体表面无孔洞但结构易残缺;采用单体PS-PCL的铝浆黏度低于30 Pa·s且稳定不易沉降,坯体表面无孔洞且结构完整。采用优选单体PS-PCL制备固含量55%铝浆,打印成型并烧结后,其相对密度大于95%,碳残留量相对较低(0.259 17%),断口烧结颈明显,硬度相对较高(29.94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2铝合金 增材制造 光固化 3D打印 单体 铝浆黏度 相对密度
下载PDF
面阵投影增材制造技术自适应分层算法
10
作者 孙天奇 王英志 +1 位作者 胡俊 韩太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39,147,共6页
增材制造采用“逐层叠加”的原理来成型制件,层厚越小,制件的表面质量越高,成型效率越低。为了调节制件成型效率与表面质量之间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TL制件法矢量的自适应分层算法。该算法先计算出与切面层相交的三角面片的法矢量与... 增材制造采用“逐层叠加”的原理来成型制件,层厚越小,制件的表面质量越高,成型效率越低。为了调节制件成型效率与表面质量之间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TL制件法矢量的自适应分层算法。该算法先计算出与切面层相交的三角面片的法矢量与制造方向的夹角集,然后对夹角集的均值与最小值进行加权求和,依据加权求和后的角度关系,实现对制件进行自适应调整分层厚度。对同一制件分别采用本文算法及已知的4种算法进行分层,实验结果表明,这里算法能够有效平衡制件表面质量与成型效率之间的关系,较其余4种自适应分层算法,阶梯体积误差小且制件成型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面阵投影光固化 自适应分层算法 阶梯体积误差 STL制件分层
下载PDF
亲水高分子涂层制备过程中水对涂层润滑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仁云 任科峰 计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利用一种通用的两步浸涂+光固化工艺在聚氨酯片材表面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润滑涂层,制备过程中环境湿度(水汽)及涂层溶液含水量对制得涂层的润滑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相较于较低湿度(30%RH)的制备条件,高湿度下(70%RH)制得的涂层其... 利用一种通用的两步浸涂+光固化工艺在聚氨酯片材表面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润滑涂层,制备过程中环境湿度(水汽)及涂层溶液含水量对制得涂层的润滑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相较于较低湿度(30%RH)的制备条件,高湿度下(70%RH)制得的涂层其摩擦系数显著下降,平均可从0.183降至0.035。同等湿度下,改变顶层涂层溶液中水的占比,涂层的润滑性能同样呈现出较大差异。在30%RH时,随着顶涂溶液含水量的增加,制得涂层的摩擦系数平均由含水量0wt%时的0.183逐渐降至20wt%时的0.043。当溶剂中水的占比超过一定量时,涂层的润滑性能将向相反方向变化。不同条件下制得涂层的外观形貌以及顶涂溶剂蒸发过程揭示了涂层制备时水对涂层润滑性能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高分子涂层 光固化 浸涂 摩擦系数 环境湿度 溶剂蒸发
下载PDF
光/热双重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叶钦臣 赵秋丽 +2 位作者 李文栋 杨庆浩 张冠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6,130,共6页
以环氧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的混合体系作为基体树脂,加入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高温热固化剂、促进剂,制备了体积收缩率小、固化速度快、力学性能优良的光/热双重固化树脂,研究了光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质量比、热固化时间、热固化温度... 以环氧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的混合体系作为基体树脂,加入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高温热固化剂、促进剂,制备了体积收缩率小、固化速度快、力学性能优良的光/热双重固化树脂,研究了光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质量比、热固化时间、热固化温度对光/热双重固化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质量比为5∶5、热固化温度为100℃、热固化时间为3h时,光/热双重固化树脂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18.82MPa,冲击强度为85.76J/m^(2),体积收缩率为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双重固化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聚氨酯互穿网络致密膜对氯烃污染物的分离
13
作者 周琛凯 马梦旭 +2 位作者 王洋洋 叶鹏 夏敏 《包装学报》 2024年第4期43-54,共12页
油墨在材料包装中应用广泛,但溶剂型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1,2-二氯乙烷(DCE)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使用分离膜可有效除去VOCs,以实现材料的绿色环保。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作... 油墨在材料包装中应用广泛,但溶剂型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1,2-二氯乙烷(DCE)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使用分离膜可有效除去VOCs,以实现材料的绿色环保。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作为封端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KH570)和正硅酸乙酯(TEOS)通过水解缩合得到有机硅树脂(MTQ);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制备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再通过紫外光固化合成了MTQ-SiPUA复合物,利用该复合物制备了新型互穿网络致密膜,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互穿网络致密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MTQ-SiPUA-32.5%互穿网络致密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对1.33%二氯甲烷(DCM)、0.84%DCE和0.44%1,1,2-三氯乙烷(TCE)具有稳定的渗透通量,分别为0.161,0.140,0.0715 kg/(m^(2)·h),对应的选择性分别为952.5、2012.9和132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 渗透分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分离膜 光固化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铝陶瓷浆料流动性能和3D打印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缪新宇 刘双宇 +5 位作者 陆萍 张福隆 Vasilieva Tatiana Mikhailovna 黄传锦 王立岩 王斌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69,共12页
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需要高固相含量、低黏度的陶瓷浆料以防止烧结陶瓷部件产生裂纹、孔洞、翘曲等缺陷,通过测试流变性能与固化性能,本文优化了树脂单体的选用及配比,采用KH550、KH560、KH570三种硅烷偶联剂对Al_(2)O_(3)粉体表面改性... 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需要高固相含量、低黏度的陶瓷浆料以防止烧结陶瓷部件产生裂纹、孔洞、翘曲等缺陷,通过测试流变性能与固化性能,本文优化了树脂单体的选用及配比,采用KH550、KH560、KH570三种硅烷偶联剂对Al_(2)O_(3)粉体表面改性,以改善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探讨了硅烷偶联剂降低Al_(2)O_(3)陶瓷浆料体系黏度的机理,获得了固相含量为75%(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为45.5%)、黏度为4540 mPa·s的Al_(2)O_(3)陶瓷浆料,并提出了一种光固化Al_(2)O_(3)陶瓷浆料制备的优化方法,这有望对用于制备复杂陶瓷的高固含量、低黏度的3D打印Al_(2)O_(3)陶瓷浆料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技术 氧化铝陶瓷 浆料优化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3D打印性能
下载PDF
流动性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滕沂睿 张嗣麟 +4 位作者 杨斌 李岩(综述) 孙海龙 邵永新 付佳乐(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9-185,共7页
流动性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美学性能,适用于非受力区域的美学充填修复。深入了解流体树脂的理化特性特征有助于口腔专业医生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临床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本文就流动性复合树脂概念、主要成分和临... 流动性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美学性能,适用于非受力区域的美学充填修复。深入了解流体树脂的理化特性特征有助于口腔专业医生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临床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本文就流动性复合树脂概念、主要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期为本领域的临床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复合树脂 无机填料 光固化 聚合收缩 微渗漏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王泉 胡振东 +3 位作者 吴韦菲 车俊伯 张建明 陈玉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相比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树脂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感光树脂,可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固化放热低的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利用DL-苹果酸多官能团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树脂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感光树脂,可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固化放热低的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利用DL-苹果酸多官能团的优点将甲基丙烯酸接枝在树脂的侧链,并研究了DL-苹果酸不同含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合成的树脂在侧链含有不饱和双键,树脂添加光引发剂后在光照下可以短时间内固化。由于苹果酸在架构上与丁二酸相接近,所以合成的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可达38.52%,断裂强度可达19.25 MP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固化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树脂 DL-苹果酸 甲基丙烯酸 不饱和树脂
下载PDF
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在活髓前牙美容修复中的疗效对比
17
作者 万志刚 代汪 毛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2021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拟实施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100例(24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目的:探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2021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拟实施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100例(24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修复,对照组采用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对比两组修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修复体美学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复查,研究组的PI、GI、PD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的修复体边缘染色、修复体与邻牙颜色匹配度、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修复体完整度、基牙敏感程度及牙髓状态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效果优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且对牙周组织的健康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amage聚合瓷 光固化树脂 修复 贴面 活髓前牙 美学效果
下载PDF
紫外线光强对摩托车塑料件涂层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苗蓬勃 王岳权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目的]在摩托车塑料件的涂装工艺中,紫外光(UV)光固化是表层UV清漆固化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了UV灯光强参数的变化对摩托车塑料件表面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摩托车常用的尼龙+玻纤塑料件为基材,喷涂后经不同强度的UV光照射固化,测... [目的]在摩托车塑料件的涂装工艺中,紫外光(UV)光固化是表层UV清漆固化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了UV灯光强参数的变化对摩托车塑料件表面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摩托车常用的尼龙+玻纤塑料件为基材,喷涂后经不同强度的UV光照射固化,测试了漆膜的附着力、硬度、光泽度和耐冲击性,采用能谱仪分析了漆膜表面的元素成分。[结果]高光强UV固化后漆膜的附着力、光泽度和耐冲击性更佳,表面氧元素占比更少,硬度与低光强UV固化时差异不大。[结论]与低光强UV固化相比,高光强UV灯照射下氧阻聚作用更少,漆膜的表面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塑料件 涂装 紫外光固化 光强 附着力 硬度 氧阻聚
下载PDF
用于紫外光辅助直书写3D打印的光敏硅橡胶墨水性能研究
19
作者 丁志成 耿呈祯 +4 位作者 岳学俊 曹奇鑫 张亚玲 刘禹 芦艾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5期1-7,12,共8页
基于巯烯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可用于紫外光辅助直书写3D打印的硅橡胶墨水,利用旋转流变仪、固体流变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了交联剂巯基含量、白炭黑用量对光敏硅橡胶墨水流变性、透光性、光固化深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基于巯烯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可用于紫外光辅助直书写3D打印的硅橡胶墨水,利用旋转流变仪、固体流变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了交联剂巯基含量、白炭黑用量对光敏硅橡胶墨水流变性、透光性、光固化深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炭黑用量和交联剂巯基含量的增加均能提高墨水的屈服应力,同时降低制品的透明性,从而降低固化深度;制品的力学性能受交联剂巯基含量、白炭黑补强效应、固化深度的综合影响。当交联剂巯基含量较低时,制品拉伸强度随白炭黑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交联剂巯基含量很高时,较高的白炭黑用量反而会降低制品的力学强度;可根据需求调节交联剂巯基含量和白炭黑用量,进而平衡墨水的各项性能,使墨水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采用紫外光辅助直书写3D打印,可实现一般直写技术难以完成的无塌陷、大跨距结构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写式3D打印 硅橡胶 流变性能 透光性 UV固化深度
下载PDF
外混合喷涂模式下双组分清漆失光机理分析及解决方法
20
作者 杨浪 李彬 +2 位作者 郑旋 朱俊锋 皮蕾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6,82,共4页
为解决外混合喷涂模式下,双组分清漆存在的失光问题,从清漆主剂与固化剂反应的原理出发,建立反应的微观模型,结合实验室模拟喷涂,分析原因。结果表明:双组分清漆失光是由于固化剂溶解分散程度低,混合清漆局部小单元内主剂、固化剂比例... 为解决外混合喷涂模式下,双组分清漆存在的失光问题,从清漆主剂与固化剂反应的原理出发,建立反应的微观模型,结合实验室模拟喷涂,分析原因。结果表明:双组分清漆失光是由于固化剂溶解分散程度低,混合清漆局部小单元内主剂、固化剂比例存在差异导致。将固化剂中苯系溶剂调整为对主剂和固化剂均具备高溶解力的酯类溶剂,失光消除。采用提高固化剂溶剂溶解力的方式应对失光,为同类问题的解决及清漆制造溶剂选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清漆 失光 固化剂 清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