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与蒙古之地质
被引量:77
- 1
-
-
作者
王鸿祯
何国琦
张世红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共13页
-
文摘
按照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讨论中国和蒙古的演化史。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可分3大阶段:陆核的聚结(2·8Ga);原地台在吕梁运动中固结和侧向增生(1·8Ga);地台在晋宁运动中固化拼合成华夏超大陆(830Ma)。晋宁运动后,中国和蒙古以离散大陆和洋盆并存为特征,至早古生代末聚合为中国和北蒙古两个古大陆。晚古生代时,斋桑—南蒙古—兴安和乌拉尔—天山两大海域陆续消减,形成了海西期的主缝合带。中国蒙古各地块大致于印支运动末期(210Ma)重新聚合,成为劳亚超大陆,即二叠纪—三叠纪泛大陆北支的一部分。印支期后大阶段的特征是泛大陆裂解和大西洋扩张导致了环太平洋域的出现,这一新的构造型式使中国由南北部之间的差异转变为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中国东部,也包含蒙古在内,在中—新生代基本上处于张性构造状态,发育张裂盆地和大陆内部火山活动;而在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的构造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亲冈瓦纳诸地块陆续向北增生拼贴到古亚洲大陆之上。这个过程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在中新世至第四纪的迅速上隆。
-
关键词
陆核
吕梁期
晋宁期
印支期
大华夏古陆
劳亚古陆
超大陆
泛大陆
青藏高原
-
Keywords
continental nuclei
liiliangian
Jinningian
Indosinian
Cathaysiana
Laurasia Supercontinent
Pangaea
Qinghai-Tibet Plateau
-
分类号
P5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