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7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仪礼》《礼记》看同义动词的历时替换
1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义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一方面,对各组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展现同义动词的替换情况;另一方面,考察了各组词句法功能的异同情况。同时,对同义词历时替换的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多义化导致的词义负担加重是原有词被后起词替换的主要原因,这一词汇演变现象可以用“择一原则”来解释,而语言的“喜新厌旧”心理和方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礼记》 同义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仪式表演和公共情感——《礼记·月令》与中国早期的感物经验
2
作者 闫月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成感通互动的境域。在此一语境中,祭祀物色与所处季节直接相关,祭物参与仪式展演,成为意义的生成方式。月令图式是祭祀仪式的根据,这一图式展现出物候、农事和政令的协调。因而,感物与礼制场景直接相关,感物应物候之变,感人循礼制之限。在早期文本中,物不仅是外物,更是祭祀之物;情不仅是私人情感,也是公共情感。通过情实现群体的共鸣,是仪式表演的抒情策略,它最终指向家庭、族群和社会,在更高层面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因此,在礼制背景中,所谓中国文学抒情性,其早期形态并非指向个人情感,而是指向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月令 仪式 公共情感
下载PDF
《礼记·乐记》对竹笛红色乐曲演奏的启迪和教益
3
作者 陈晓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同的精神表达与导向功能.探讨《礼记·乐记》、红色乐曲、竹笛之间的关联,深挖《礼记·乐记》的思想内核,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竹笛红色乐曲演奏技法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竹笛 红色乐曲 演奏技法
下载PDF
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礼记》中的《冠义》《曲礼》为例
4
作者 潘帅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造了无数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为全书核心,其中《冠义》和《曲礼》尤为注重细微礼仪,对人德行教化、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造了无数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为全书核心,其中《冠义》和《曲礼》尤为注重细微礼仪,对人德行教化、社会政教和谐有积极影响。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礼”中汲取民族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文化营养,引导社会各民族形成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礼记》 典章制度 冠义 文化符号 历史 德行教化 共谋发展
下载PDF
《礼记》中礼的情感之维
5
作者 周丰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礼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典章制度、良风美俗、公共伦理和道德规范。《礼记》提出,情感与天道是制礼的两个主要本源。情感体现了礼的自然性,天道则是礼的规范性的来源。在礼对人伦风俗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之外,《礼记》尤其注重礼对... 礼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典章制度、良风美俗、公共伦理和道德规范。《礼记》提出,情感与天道是制礼的两个主要本源。情感体现了礼的自然性,天道则是礼的规范性的来源。在礼对人伦风俗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之外,《礼记》尤其注重礼对情感的表达和治理,如礼顺人情、礼节人情、礼微人情、礼饰人情、礼和人情等。可以说,礼本人情和礼治人情是礼的情感之维的两个主要方面。礼的情感之维是儒家关注生活世界的体现,通过行礼,使人的生活在真情和理义之间保持一种中庸的方式。因此,要对古礼的精华加以传承,酌古今之宜而加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义
下载PDF
《礼记》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初探
6
作者 闵军 刘梓林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的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礼是人与人交往中文明秩序的具体体现。《荀子·礼论》认为礼是一种能够“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的“度量分界”。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和限制,人的欲望就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社会纷争、混乱和穷困现象。在古代中国,礼不只是体现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聘礼等各种具体形式,而且还体现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做人品格。《礼记·曲礼上》中讲:“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将礼界定为一种自我谦逊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是对礼在实践中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本文将从探究《礼记》中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入手,挖掘中华礼文化的谦逊精神和内省品格,以期对我国今日的道德文明建设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 学思想 《礼记》 道德文明建设 行为规范 尊人
下载PDF
“大学”一词在《礼记》中的三重内涵阐释
7
作者 申淑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对“大学”一词的不同理解,是造成《大学》解释不同的原因之一。“大学”一词的含义应上溯到《礼记》。在《礼记》中,“大学”有三层含义:一是作为教学机构,与“小学”对举,是对接近成人的王公贵族和国中俊秀之士,围绕诗、书、礼、乐等... 对“大学”一词的不同理解,是造成《大学》解释不同的原因之一。“大学”一词的含义应上溯到《礼记》。在《礼记》中,“大学”有三层含义:一是作为教学机构,与“小学”对举,是对接近成人的王公贵族和国中俊秀之士,围绕诗、书、礼、乐等内容,进行的崇善、黜恶教育;二是作为养老场所,主要是针对有德行的从政退休者,即国老而非庶老、乡老,天子以礼待之,向社会申明孝悌之义,达到国家教化的目的;三是与教学相关的义理内涵,此即“大学之道”“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大学之礼”。《大学》篇则是专言“大学之道”。“大学”在《礼记》中的不同含义,既受《礼记》跨时代性的成书过程影响,又取决于作者以礼治重构社会秩序的需要。这些不同含义奠定了“大学”一词与《大学》文本解释的基调,而解释的纷争亦于此初见肇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礼记》 教学机构 养老场所 义理内涵
下载PDF
心灵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礼记·乐记》的音乐心理学研究
8
作者 姜楚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文化典籍《礼记·乐记》始终贯彻一个基本逻辑,即音乐来自人的心灵感应。本文基于音乐心理学视角,以《礼记·乐记》为文本,围绕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心态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淫志、溺...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文化典籍《礼记·乐记》始终贯彻一个基本逻辑,即音乐来自人的心灵感应。本文基于音乐心理学视角,以《礼记·乐记》为文本,围绕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心态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淫志、溺志、烦志、乔志等心志与音乐的互动机理,疏达、恭俭、清廉、温良等心理品格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探讨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记》 音乐 情感 心志 品格 互动机理
下载PDF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9
作者 陈思婷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 郑玄 小敛
下载PDF
《礼记·玉藻》“君赐车马”章辨诂
10
作者 马金亮 于少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言没有国君之命则不敢乘服。经考辨,这两句是统言“三赐”之礼,陆氏的读法更符合经文语境,但他对第二句的释义不甚清晰,应释为:若没有得到国君的正式授命,则不可以立即乘服。关于“据掌致诸地”,多数学者认为是解释“稽首”之仪,但实属赘述;段玉裁等人认为是臣受君面赐所行之礼。经考察,臣受君面赐确实应先稽首然后受所赐之物,则“据掌致诸地”应释为:臣稽首而后双手捧所赐之物于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玉藻》 君赐车马 君未有命 据掌致诸地
下载PDF
治道之间:任启运研礼倾向的演变——以《礼记章句》《经筵讲义》《礼记义疏》之《王制》《月令》为例
11
作者 张露雨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橥了任氏释礼重心由考据向义理的转向,以及经世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稽考三书阐释《王制》《月令》相关内容的异同,可管窥任启运礼学研究的核心精神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章句》 《经筵讲义》 《礼义疏》 任启运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2
《文化产业》 2024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曲礼上。凡进食之礼:左觳右哉,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深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千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觳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哉,然后辩觳... 曲礼上。凡进食之礼:左觳右哉,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深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千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觳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哉,然后辩觳。主人未辩,客不虚口气。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兴辞 主人 走近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3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8期I0003-I0003,共1页
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 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麑,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诸侯 田猎 不敬 天子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4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5期I0002-I0002,共1页
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译文】古时候是以周尺八尺为一步,现在是以周尺六尺四寸为一步。所以古时候的一百亩,等于现在的... 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译文】古时候是以周尺八尺为一步,现在是以周尺六尺四寸为一步。所以古时候的一百亩,等于现在的一百四十六亩零三十平方步。古时候的一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一里零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余方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其余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古者 方千里 二分 走近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5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6期I0003-I0003,共1页
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盟漱,栉、、笋、总、衣绅。左佩纷悦、刀、砺、小、金燧;右佩、管、线、,施繁,大、木燧。缨,屡。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译文】媳妇侍奉公婆,如同儿子侍奉父母一样。也是鸡叫头遍的时候,就都起床洗手洗... 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盟漱,栉、、笋、总、衣绅。左佩纷悦、刀、砺、小、金燧;右佩、管、线、,施繁,大、木燧。缨,屡。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译文】媳妇侍奉公婆,如同儿子侍奉父母一样。也是鸡叫头遍的时候,就都起床洗手洗脸漱口,然后梳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内则 舅姑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6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2期I0003-I0003,共1页
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 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庶人 国君 大夫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7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报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 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报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主人 长者 走近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8
《文化产业》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曲礼上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 曲礼上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车右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9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8期I0003-I0003,共1页
月令。小暑至,螳螂生,鵙始鸣也,反舌无声气。【译文】小暑来到,螳螂出生,伯劳开始鸣叫,而百舌鸟却停止了叫声。天子居明堂大庙,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命泽人纳材苇。
关键词 《礼记》 螳螂 百舌鸟
下载PDF
走近《礼记》
20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3期I0003-I0003,共1页
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 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未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文王 一饭 王季 冠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