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林庚诗学对“感觉”的再激活
1
作者 关泽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在“青春写作”遭遇危机的后“五四”时期,林庚诉诸“感觉”话语的新诗理论为“青春写作”开拓新路径。林庚的“感觉”建构与其对唐诗“少年精神”的诠释有密切的内在关联。立足语言和生命的同构关系,林庚将“感觉”定位于日常的涌动生... 在“青春写作”遭遇危机的后“五四”时期,林庚诉诸“感觉”话语的新诗理论为“青春写作”开拓新路径。林庚的“感觉”建构与其对唐诗“少年精神”的诠释有密切的内在关联。立足语言和生命的同构关系,林庚将“感觉”定位于日常的涌动生机,提出一种飞跃性的、富于“美的健康”的语言,并对“引渡本真时间”和“打开自由空间”的感觉式意象进行创作实践。林庚的“感觉”论以“静养”诗学和“自然”格律为根本,其诗学思想代表一种从中国自身历史生长而出的有关现代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写作 林庚 诗学 感觉
下载PDF
论林庚文学史书写的审美特征
2
作者 刘松来 高翠元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百余年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过于重视知识性与科学性,审美书写则稍显不足。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可谓独树一帜,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注重文学的审美特性,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独到的阐发。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建立在他的人生论美学基础之上,体现... 百余年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过于重视知识性与科学性,审美书写则稍显不足。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可谓独树一帜,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注重文学的审美特性,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独到的阐发。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建立在他的人生论美学基础之上,体现了他对审美超越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展现了他对文学语言形式的高度重视。林庚的文学史著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审美书写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有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文学史书写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林庚在厦门期间的史料考证与佚作辑释
3
作者 刘锐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6-83,92,共9页
对林庚在厦门期间(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相关史料的考证,在此前的林庚研究中基本属于空白。在此期间,林庚不但坚持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而且将自己的新诗教育成果在地方报纸上完成了一次集体亮相,此后又参与发起并创办了《灯塔》月刊。... 对林庚在厦门期间(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相关史料的考证,在此前的林庚研究中基本属于空白。在此期间,林庚不但坚持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而且将自己的新诗教育成果在地方报纸上完成了一次集体亮相,此后又参与发起并创办了《灯塔》月刊。此外,散佚在厦门地方报刊上的3首新诗的发掘、《关于写〈中国文学史〉》一文的重新辑考以及发表在厦门的“谈诗稿”的发现,这些史料及佚作为林庚文学创作与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对于厦门地方文学史、学术史研究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在厦期间 史料考证 佚作辑释
下载PDF
林庚自然诗理念的生成与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桃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102,共6页
林庚集诗人与学者于一身,其创作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自由诗的过程,通过探索他提出了一个试图涵纳这两种体式和概念的范畴——自然诗——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作为一种诗学理念,自然诗在林庚的诗学探索中占据核心位置,它... 林庚集诗人与学者于一身,其创作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自由诗的过程,通过探索他提出了一个试图涵纳这两种体式和概念的范畴——自然诗——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作为一种诗学理念,自然诗在林庚的诗学探索中占据核心位置,它并不执于表面的自由或格律之一端,而是力求在思维和来源上融汇新旧、接纳古今,以使自身具有超越一般形式本体的更宽阔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自然诗 自由诗 格律
下载PDF
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元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诗 新格律诗理论 西方 传统
下载PDF
林庚先生的楚辞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志啸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1,共5页
林庚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楚辞学专家,他毕生与楚辞结缘,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到80年代《天问论笺》问世,楚辞可以说陪伴了他半个多世纪,他的这两部著作凝结了数十年心血,是他潜心探索研究的结晶。
关键词 林庚 楚辞研究 《天问论笺》
下载PDF
“重要的是感觉”——林庚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的再发现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小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90,共9页
林庚在1930年代创作的自由诗中极其注重感觉的书写,认为"重要的是感觉",当他带着自己诗歌实践的经验回望古典诗传统并对之进行"再认识"和重新阐释时,重新发现了古典诗词中"感觉"质素的重要性,将之视为&qu... 林庚在1930年代创作的自由诗中极其注重感觉的书写,认为"重要的是感觉",当他带着自己诗歌实践的经验回望古典诗传统并对之进行"再认识"和重新阐释时,重新发现了古典诗词中"感觉"质素的重要性,将之视为"极端的诗"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林庚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质素的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感觉 古典诗传统 再发现
下载PDF
论现代派诗人的无题诗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2,共10页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视诗的感觉与幻想,哀伤缠绵的审美需求。卞之琳的《无题》组诗、林庚的多首《无题》继承和发扬了李商隐无题的优良传统,在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无题与古典无题的深刻联系。无题诗代表了一种对诗歌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性的排斥,对含蓄朦胧、晦涩象征的表现手法的推崇。无题诗与情爱主题的天然联系代表了诗人对私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感官直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题 无题诗 现代派 卞之琳 废名 林庚 1930年代
下载PDF
论30年代林庚诗作的中晚唐风调——兼与林庚诗论的“盛唐气象”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陆红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林庚潜意识的创作倾向和忧婉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诗作 中晚唐风调 诗论 “盛唐气象”
下载PDF
林庚新格律诗论的语言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黎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63,共9页
林庚是将古典文学研究与新诗形式探索进行有机结合的诗论家,其所提出的"半逗律论"、"节奏音组论"、"普遍形式论"等,便是此种"沟通新旧文学"的重要收获。无疑,这些成果丰富了新诗理论,对新诗文... 林庚是将古典文学研究与新诗形式探索进行有机结合的诗论家,其所提出的"半逗律论"、"节奏音组论"、"普遍形式论"等,便是此种"沟通新旧文学"的重要收获。无疑,这些成果丰富了新诗理论,对新诗文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以乐诗为标准对待新诗节奏、以字本位为预设建设"普遍形式"、以唐诗趣味为规范处理"语言诗化"——这种以古典规范为语言结构的新格律论,不仅存在古与今、新与旧的巨大错位,而且有着逻辑与历史分裂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执着于"古典性"与"民族性"的诗学理论,天然具有固守传统和拒斥外援的倾向。因此,对这类新古典主义新诗理论要有一个清醒的、辨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格律诗论 语言结构
下载PDF
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
11
作者 彭庆生 方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61-484,共24页
林庚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 林庚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刻、系统、独特的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诗 楚辞 唐诗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论林庚新诗的审美意象
12
作者 谢西娇 陈永兰 +1 位作者 贾雨薇 胡颖颖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同一意象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人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现实意义。福建诗人林庚的诗歌徘徊于古典和现代之间,在"影"、"黄昏"、"灯"及"梦"等意象的选择与处理上,体现了古...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同一意象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人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现实意义。福建诗人林庚的诗歌徘徊于古典和现代之间,在"影"、"黄昏"、"灯"及"梦"等意象的选择与处理上,体现了古典情趣与现代审美意蕴的恰到好处的融合,是20世纪古典诗歌传统的现代建构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诗歌 审美意象 古典文学传统 现代建构
下载PDF
论南社诗学与诗界革命之关系
13
作者 高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南社诸子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关系密切,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探索上皆有所深入,是诗界革命的忠实继承者、发扬者。高旭、林庚白、汪兆铭等人对新意境、新名词的阐发,尤其具有理论深度,是20世纪中国诗学的宝贵财富,对于当下旧体诗词的创... 南社诸子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关系密切,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探索上皆有所深入,是诗界革命的忠实继承者、发扬者。高旭、林庚白、汪兆铭等人对新意境、新名词的阐发,尤其具有理论深度,是20世纪中国诗学的宝贵财富,对于当下旧体诗词的创作亦具借鉴意义,应当引起诗学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南社诗学 梁启超 高旭 林庚白
下载PDF
新诗的“有形”与“无形”——以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为中心
14
作者 张洁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林庚是中国新诗格律探索中最坚韧的跋涉者之一。他从 1931 年以“自由诗”作者的姿态初涉诗坛始,至1935年前后转向“新格律诗”的实践,直至20 世纪 80、90 年代以论文方式继续诗歌格律问题的思考,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由形式及本质,突破... 林庚是中国新诗格律探索中最坚韧的跋涉者之一。他从 1931 年以“自由诗”作者的姿态初涉诗坛始,至1935年前后转向“新格律诗”的实践,直至20 世纪 80、90 年代以论文方式继续诗歌格律问题的思考,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由形式及本质,突破了以形式划分新诗和旧诗的简单化思路,深入涉及了“诗的内容”、“诗的本质”等诗歌内质问题的探究。同时,他的“九言诗”等创作尝试也在格律实践、融会民歌因素等多个层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批评、研究不无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格律 林庚
下载PDF
林庚先生的唐诗研究
15
作者 徐志啸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85-489,共5页
林庚先生构筑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唐诗学体系,在义理与辞章两方面已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唐诗研究充分体现了宏观文学史认识与微观唐诗作品分析结合的特色;以"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传神、准确地概括了盛唐诗歌的神... 林庚先生构筑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唐诗学体系,在义理与辞章两方面已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唐诗研究充分体现了宏观文学史认识与微观唐诗作品分析结合的特色;以"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传神、准确地概括了盛唐诗歌的神髓;理清了唐诗浪漫主义渊源发展的脉络;其唐诗作品分析渗透了深邃的艺术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 唐诗学体系
下载PDF
林庚白研究综述
16
作者 闵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2-86,共5页
林庚白是民国期间写作旧体诗词的重要诗人。我们大致可以上世纪90年代为界,把林庚白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奠基期,后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拓展期。其研究主要从生平事迹的整理和作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我们要继... 林庚白是民国期间写作旧体诗词的重要诗人。我们大致可以上世纪90年代为界,把林庚白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奠基期,后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拓展期。其研究主要从生平事迹的整理和作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我们要继续做好林庚白的作品辑佚、生平事迹、作品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白 民国诗词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综论林庚先生对中国诗学的贡献
17
作者 谭振江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格律诗 诗学 贡献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典范——评《唐诗综论》
18
作者 邓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材料、理论、鉴赏是文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古代文学也不例外。在这三个要素中,材料是研究的基础,但材料考证本身不是文学研究;而理论往往偏离文学的实际;只有鉴赏恰恰是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正是体现了这一... 材料、理论、鉴赏是文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古代文学也不例外。在这三个要素中,材料是研究的基础,但材料考证本身不是文学研究;而理论往往偏离文学的实际;只有鉴赏恰恰是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因而成为了古代文学研究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文学研究 《唐诗综论》 唐诗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林庚诗歌语言的诗化与主体化理论
19
作者 李拉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诗歌发展经常出现林庚所说的"新瓶"和"新酒"的不平衡状态,这与其说是"新瓶"造的不成功,莫如说是"新酒"即新诗感觉的缺乏。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林庚经由"盛唐气象"...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诗歌发展经常出现林庚所说的"新瓶"和"新酒"的不平衡状态,这与其说是"新瓶"造的不成功,莫如说是"新酒"即新诗感觉的缺乏。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林庚经由"盛唐气象"、五四传统到当代新诗语言—格律建设的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尝试。新诗语言的诗化和主体化形赋理论是林庚在和传统诗学对话中卓有成效的发现,亦是当前诗歌发展可资借鉴的有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诗歌语言 翻译 诗化 主体 新格律
下载PDF
晚唐的美丽智慧的芳香——浅析“前线诗人”的无题诗
20
作者 李素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0-22,2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的现代派诗人群体中,被评论家李健吾称作"前线诗人"的废名、林庚、卞之琳、何其芳等曾掀起一股"晚唐诗热",对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独到的重新发掘与阐释。无独有偶,在这些少数的前线诗人中,...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的现代派诗人群体中,被评论家李健吾称作"前线诗人"的废名、林庚、卞之琳、何其芳等曾掀起一股"晚唐诗热",对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独到的重新发掘与阐释。无独有偶,在这些少数的前线诗人中,废名、林庚、卞之琳都曾不约而同写下了若干无题诗,对应晚唐李商隐的无题诗,他们在自由表现其诗的感觉与理想中亦见出了他们的不同个性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线诗人 晚唐诗热 无题诗 废名 林庚 卞之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