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dered Narrative and Feminine Modernity:Free Indirect Discourse in Lin Huiyin’s“In Ninety-Nine Degrees of Heat”
1
作者 Yixin LIU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0年第4期578-604,共27页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cene,Lin Huiyin(1904-55)was a prominent woman writer who applied free indirect discourse(FID),a“new”narrative device,into her creative writing.In some of her works,FID is not only a n...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cene,Lin Huiyin(1904-55)was a prominent woman writer who applied free indirect discourse(FID),a“new”narrative device,into her creative writing.In some of her works,FID is not only a new way in which to realize a modern narrative style but also a discreet way to provide her own voice.The existence of slippage between the narrator and character-focalizer deliberately destabilizes the reader,somehow swaying between the narrators authoritative and the character's initial characteristics.In this way,this narrative strategy allows Lin to establish a kind of private space for herself within which to query authority,thereby escaping the material world dominated by male writers at that time.For instance,in her well-known short story,aln Ninety-Nine Degrees of Heat^(Jiushijiu du zhong),Lin Huiyin employed this typical narrative strategy,illustrating the modernity of her creative writing and revealing some meanings of social and gendered narr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 huiyin “In Ninety-Nine Degrees of Heat ”free indirect discourse(FID) feminine modernity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集体记忆的媒介重构——网络百科条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汉青 张曼琦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2期142-161,共20页
在网络空间中,网民通过互动形成共同认可的知识,成为数字时代集体记忆构建的一种典型方式。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与中文维基两大平台上的“林徽因”条目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向度”分... 在网络空间中,网民通过互动形成共同认可的知识,成为数字时代集体记忆构建的一种典型方式。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与中文维基两大平台上的“林徽因”条目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向度”分析框架对比分析不同平台在民间记忆构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文本向度上,“林徽因”在百度百科被建构为“处于附属地位的女人”,而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则被建构为“独立的人”。话语实践过程中,较之中文维基,百度百科“中区”生产者体现出较低的自我修正倾向、较弱的互惠性和较明显的集权性,“后区”讨论者的积极性更高但存在显著的话语权差异。社会实践向度上,百度百科记忆群体相对中文维基百科有着更为稳定的身份认同和更低的社会性别敏感度,且其记忆一定程度受到了媒介的重构。研究表明,互联网场域的“圈层”属性造就多个版本的民间记忆,特定记忆对象在网络空间中会有多个“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百度百科 中文维基百科 林徽因
下载PDF
论“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莉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与崇尚"优雅"的美学品格,使得"新月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其灵魂人物徐志摩以及文学中坚林徽因等均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领袖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着深刻的精... 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与崇尚"优雅"的美学品格,使得"新月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其灵魂人物徐志摩以及文学中坚林徽因等均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领袖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徐志摩是中国文坛评介伍尔夫思想与创作成就的第一人;林徽因不仅在教养、才情上与伍尔夫颇多类似,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出对伍尔夫式的意识流技巧的借鉴。"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不解之缘,映照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派” 徐志摩 林徽因 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
下载PDF
梁思成、林徽因与北京城市规划 被引量:4
4
作者 楼庆西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70-75,共6页
新中国解放前夕 ,梁思成与林徽因便对共和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 ,北京城的许多重要建设都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他们对北京城的建设规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规划 梁思成 林微因
下载PDF
林徽因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衍芸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9,共4页
 林徽因的小说创作,描绘了特定情景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负载着较丰厚的人文内涵;在艺术上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实验中国小说文体的热情;她的小说既体现了京派小说的一般风貌,又显示着作者鲜明的文学个性,具有独...  林徽因的小说创作,描绘了特定情景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负载着较丰厚的人文内涵;在艺术上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实验中国小说文体的热情;她的小说既体现了京派小说的一般风貌,又显示着作者鲜明的文学个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文学 小说创作 京派小说 人文内涵 文化品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锦怀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9-91,101,共4页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翻译 夜莺与玫瑰 译作分析
下载PDF
存在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班业新 邹姗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78-81,共4页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上,在篇与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和并列上,在长句的精心分割与诗行的巧妙编制上都恰到好处地凸现诗人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给诗歌带来了独特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存在 体验 风格
下载PDF
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1,共4页
通过研究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包括对其诗歌特点的分析和小说中现代性因素的界定,认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是文学、建筑、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所体现出的人性之美,它也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的产物。
关键词 林徽因 文学创作 文化内涵 现实意义 人性 现代性 诗歌 小说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林徽因小说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吉素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林徽因小说在京派小说中具有独特风格。其视角既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也超越于男女两性之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和适度,也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既与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遥相呼应,又比三十年...  林徽因小说在京派小说中具有独特风格。其视角既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也超越于男女两性之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和适度,也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既与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遥相呼应,又比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醇厚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林徽园 小说
下载PDF
林徽因的文学观和她作品中的徐志摩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开振 孙月冬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林徽因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为"诚":一是指对文学的诚实态度;二是指"主观所体验"的情感的真诚。两者共同聚焦于心灵的"诚"。由此出发,她将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体验有意无意间写进了作品。
关键词 林徽因 徐志摩 文学观 '诚'
下载PDF
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以《夜莺与玫瑰》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晓华 白玉婷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8期12-13,共2页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主张女性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在翻译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奥斯卡·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林译本和谈译本为例,从女性的...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主张女性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在翻译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奥斯卡·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林译本和谈译本为例,从女性的语言特征、情感特征及女性译者更强烈的主体性表达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性别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莺与玫瑰 林徽因 谈瀛洲 性别差异 翻译实践
下载PDF
析林徽因诗歌中的建筑性灵 被引量:2
12
作者 缪倩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也是诗人,她在建筑事业和诗歌创作中都融入了对艺术美的独特追求。文章从林徽因的建筑性灵角度切入,通过建筑主张与诗歌美学的交融、建筑意象与诗歌情感的交融、建筑造诣与诗歌原理的交融,对她的诗歌进行审...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也是诗人,她在建筑事业和诗歌创作中都融入了对艺术美的独特追求。文章从林徽因的建筑性灵角度切入,通过建筑主张与诗歌美学的交融、建筑意象与诗歌情感的交融、建筑造诣与诗歌原理的交融,对她的诗歌进行审美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建筑性灵
下载PDF
从林徽因诗歌的解读看中国传统解读方法的局限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诗歌文本的解读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诗学问题 ,非常难以把握。从林徽因几首诗歌的具体解读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诗歌解读方法存在的局限。这种解读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文本解读的“超所指”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解读 中国 新诗 不确定性 超所指性
下载PDF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先生的理智和情感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曙山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4-109,共16页
逻辑学泰斗、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与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的爱情举世闻名,感人肺腑。本文以丰富的翔实的史料,从理性思维和情感生活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和揭示金先生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金岳霖、林徽因两位... 逻辑学泰斗、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与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的爱情举世闻名,感人肺腑。本文以丰富的翔实的史料,从理性思维和情感生活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和揭示金先生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金岳霖、林徽因两位学术大师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本文还将林徽因和林黛玉两个林妹妹加以对比研究,探索金岳霖在林徽因丰富情感生活中的地位,由此认识金先生超凡脱俗精神境界和无比高尚的爱情生活。本文以金先生喜欢作对联和众多对联佳作为线索,讲述金先生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本文又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对金先生为林徽因所作挽联"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进行赏析,揭示大师对联与逻辑推理之间的关联以及大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擅长对联的理智与情感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林徽因 逻辑 爱情 对联
下载PDF
论林徽因《莲灯》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云 《武警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7-58,共2页
林徽因诗歌创作深受新月派文学理论的影响,又与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征相契合。其创作的诗歌《莲灯》充满了意象之美、生死之悟、新月气度和绘画之美。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意象 新月诗派
下载PDF
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及其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冬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6-52,共7页
林徽因是我国现代女建筑学家和文学家,其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典型的知识分子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人格特征,值得今天的女性思考与借鉴。其对我国当代女生教育的启示为:学校尤其是女子院校,要进一步厘定培养目标... 林徽因是我国现代女建筑学家和文学家,其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典型的知识分子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人格特征,值得今天的女性思考与借鉴。其对我国当代女生教育的启示为:学校尤其是女子院校,要进一步厘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广大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各界要携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人格特征 教育学意义 女生教育
下载PDF
论电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文鑫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梁思成 林徽因 叙事艺术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诗形浅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照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林徽因诗歌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讲究形式的匀整和谐。同时,在诗形方面又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三行诗节到十二行诗节在她的诗中都有运用,各种韵式变化使诗歌显得自然流畅。林徽因十分注意诗的节奏,在诗形的建构中,通过字... 林徽因诗歌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讲究形式的匀整和谐。同时,在诗形方面又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三行诗节到十二行诗节在她的诗中都有运用,各种韵式变化使诗歌显得自然流畅。林徽因十分注意诗的节奏,在诗形的建构中,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化,求得动态上的平衡。林徽因的诗歌具有妖娆多姿的建筑美,达到诗形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诗行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特色。林徽因对新诗诗形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诗歌 诗形 建筑美 新月诗派
下载PDF
语义代偿:有效实现对应效果的翻译策略——以林徽因《夜莺与玫瑰》译文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斐 《龙岩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翻译实践中,"对应"是基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形态上的同源性或同源相似性而产生,"代偿"则对于实现不同源的两种语系或不同语族的双语转换成为可能。从代偿与对应的区别处着眼,以林徽因《夜莺与玫瑰》中的译句为例,在... 在翻译实践中,"对应"是基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形态上的同源性或同源相似性而产生,"代偿"则对于实现不同源的两种语系或不同语族的双语转换成为可能。从代偿与对应的区别处着眼,以林徽因《夜莺与玫瑰》中的译句为例,在分析实现汉英对应效果的实例中,就汉英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未能实现对应而采用语义代偿策略的相关探讨来看代偿在实现翻译中的对应效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 对应 语义代偿 林徽因 《夜莺与玫瑰》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中的虚无情绪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纪新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林徽因的诗中萦绕着一种虚无情绪,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新月诗人中并不多见。林徽因诗中的虚无情绪常常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相互融合,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死亡、"无常"。这种情绪与诗人自身的身世、病痛以及对古代建筑的研究... 林徽因的诗中萦绕着一种虚无情绪,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新月诗人中并不多见。林徽因诗中的虚无情绪常常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相互融合,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死亡、"无常"。这种情绪与诗人自身的身世、病痛以及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虚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