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Experiment on Contact Stiffness and Accuracy Analysis of Ball Linear Guide Feed Unit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Zhang Min Wang Bingbing Le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9年第1期30-41,共12页
The contact stiffness and the error analysi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manufactur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Ball Linear Guide Feed Unit( BLGFU).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ntact stiffness and linear errors or angl... The contact stiffness and the error analysi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manufactur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Ball Linear Guide Feed Unit( BLGFU).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ntact stiffness and linear errors or angle errors of BLGFU,in this paper,the contact stres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cs between the ball and rail is analyzed. Based on Hertz theory of contact and theory of the multi-body system,a model of the contact stiffness considering the changes in contact angle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external load,the varying trend of the contact de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erefore, the motion accuracy degradation of the BLGFU can be analyzed. By using a special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test system of the rolling linear guide worktable,the horizontal contact stiffness and the vertical linear stiffness are obtained,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the experiment date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two curves is consist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is less than 18%. It is obvious that the model of the contact stiffness considering changes of contact angle has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Thus,while external force point locating at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contact stiffness and the accuracy analysis of the BLGFU are proved validity by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 linear guide feed UNIT HERTZ CONTACT theory CONTACT STIFFNESS accuracy analysis
下载PDF
A HIGH VELOCITY FEED UNIT DRIVEN BY LINEAR MOTOR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Bolin Chen Yanji +2 位作者 Li Zhiying Liu Yurong Luo Yo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6-272,共7页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 speed machining,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he CNC machine tool have to be satisfied. A high velocity feed unit driven by a induction linear motor is developed. ...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 speed machining,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he CNC machine tool have to be satisfied. A high velocity feed unit driven by a induction linear motor is developed.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high velocity CNC feed unit and main problems in the unit desig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machining Machine tool feed system linear motor
下载PDF
螺旋槽专用数控铣床直线进给轴温度热特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杨铜铜 孙兴伟 +3 位作者 杨赫然 刘寅 赵泓荀 张维锋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80,共8页
为了探究螺旋槽专用数控铣床直线进给轴的热特性,并减少机床运行过程中布置温度传感器的工作量,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实现热特性研究工作,探究机床进给轴的主要热源。建立直线进给轴三维模型并进行化简,并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工作环... 为了探究螺旋槽专用数控铣床直线进给轴的热特性,并减少机床运行过程中布置温度传感器的工作量,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实现热特性研究工作,探究机床进给轴的主要热源。建立直线进给轴三维模型并进行化简,并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工作环境施加热载荷及确定边界条件后,获得温度场仿真结果。为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根据仿真分析得到温度场分布情况布置传感器测量点,进行温升测量实验。由实验测量结果可知,稳态温度最大误差约为6%,瞬态温度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为直线进给轴的热特性深入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进给轴 热特性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数控机床直线进给轴温度测点优化研究
4
作者 崔展华 杨赫然 +3 位作者 孙兴伟 赵泓荀 穆士博 张维锋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分析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温度场,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测点来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然而,测点的位置和数目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为实现准确布置温度测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进行改进的Canopy-FCM-GRA温度测点优... 为分析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温度场,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测点来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然而,测点的位置和数目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为实现准确布置温度测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进行改进的Canopy-FCM-GRA温度测点优化模型。以某数控机床X向直线进给轴为例,首先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确定预聚类数,然后通过模糊矩阵和灰色关联度系数筛选出相应的温度敏感点,最后基于SVR理论分别建立温度测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温度-热误差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精度来验证温度测点优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温度测点优化效果良好,通过优化后的测温点可准确探究进给系统的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进给轴 改进算法 温度测点优化 建模精度
下载PDF
一种基于脊间隙波导的宽频带馈电线源设计
5
作者 韩旭晨 何应然 +2 位作者 刘磊 张文静 杜彪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5,共9页
设计了以脊间隙波导(RGW)功分网络为基本结构的宽频带馈电线源,该线源可用以激励平行板波导中的准TEM模式波,并用作宽带连续横向枝节(CTS)天线的馈电结构。首先对RGW阻带和单模带宽特性进行分析,以确定RGW的结构参数;进一步研究了宽带1... 设计了以脊间隙波导(RGW)功分网络为基本结构的宽频带馈电线源,该线源可用以激励平行板波导中的准TEM模式波,并用作宽带连续横向枝节(CTS)天线的馈电结构。首先对RGW阻带和单模带宽特性进行分析,以确定RGW的结构参数;进一步研究了宽带1分2功分器的设计方法、RGW模式到平行板波导模式的过渡结构方案;借助多级阻抗匹配和感性金属柱加载技术,实现了低反射等功率分配,以及输出端口到平行板波导的宽带匹配;最后将各分级结构级联得到1分8 RGW网络线源。对宽频带馈电线源进行了样机加工、装配和测试,在12 GHz~22 GHz频率范围内,其反射系数低于-15 dB,实测方向图与等幅同相均匀线源方向图吻合度很高,证明该馈电线源幅相一致性优异,是一种高效率的CTS天线馈电线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间隙波导 馈电线源 功分网络 连续横向枝节 宽频带
下载PDF
一种用于低噪声LDO的动态零点补偿技术
6
作者 吴嘉祺 姚思远 +3 位作者 刘智 陈泽强 魏巍 于洪波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为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Linear Regulator,LDO)的稳定性并降低前馈电路所产生的噪声,提出了一种生成自适应补偿零点的低噪声前馈电路。该前馈电路通过镜像调整管的负载电流,通过低值反馈电阻形成高增益反馈信号,与LDO输出... 为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Linear Regulator,LDO)的稳定性并降低前馈电路所产生的噪声,提出了一种生成自适应补偿零点的低噪声前馈电路。该前馈电路通过镜像调整管的负载电流,通过低值反馈电阻形成高增益反馈信号,与LDO输出电压经反馈网络传递给反馈端的信号耦合形成由负载电容、负载电流控制的可控零点,可有效提高LDO电路整体的稳定性。此外,电路内部加入了产生动态极点的自适应电流补偿电路以保证次极点不会对环路的相位裕度产生影响。基于0.18μm BCD工艺设计,该电路在0~800 mA的宽负载范围、5 V输入3.3 V输出下相位裕度均高于48°,适用负载电容范围≥1μF,同时该LDO在10~100 kHz的频率范围内输出噪声仅为5.0617μV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前馈电路 自适应补偿 低噪声 频率补偿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双极化解耦超表面的线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7
作者 王瑞 吕聚良 +2 位作者 殷琦禹 罗贵勇 李腾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131-2137,共7页
基于极化结构分离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极化宽带解耦超表面单元,2种极化的单元可在25~35 GHz实现相位独立连续调控特性。基于此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偏馈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测试结果表明,阵列可工作在27~34 GHz,最大增益与口... 基于极化结构分离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极化宽带解耦超表面单元,2种极化的单元可在25~35 GHz实现相位独立连续调控特性。基于此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偏馈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测试结果表明,阵列可工作在27~34 GHz,最大增益与口径效率分别为30.7 dBic和46.91%,3 dB轴比带宽为23.47%。该双极化解耦反射超表面单元结构简单、工作带宽较宽、口径效率高且副瓣电平在-22 dB以下,在低成本超表面反射阵列的应用中具有极大潜力。提出的双极化解耦方法在目前低成本超表面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偏馈反射阵列 线转圆极化 双极化解耦
下载PDF
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对烧结钕铁硼永磁体表面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元云岗 程星华 +2 位作者 张昕 霍思媛 韩卫平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采用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切割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利用SJ-410粗糙度仪、JMS-601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及表面粗糙度R_(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增高和线速度的降低,金刚石磨粒压入深度减小,微观形貌由深犁沟、凹坑、破... 采用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切割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利用SJ-410粗糙度仪、JMS-601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及表面粗糙度R_(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增高和线速度的降低,金刚石磨粒压入深度减小,微观形貌由深犁沟、凹坑、破损变为浅犁沟、浅凹坑和破碎,材料去除机理由塑性去除变为塑性变形。粗糙度R_(a)随着进给速度和线速度的增高而减小;进给速度和线速度对法向载荷呈相反作用,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材料去除方式中,塑性变形和塑性去除占据主导作用,进给速度10 mm/h和线速度1190 m/min的粗糙度最低,表面质量最优。切割时间只与进给速度有关,线弓随着进给速度增加,随线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速度 线速度 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切割时间 线弓
下载PDF
Novel AC Servo Rotating and Linear Composite Driving Device for Plastic Forming Equipment
9
作者 Jin-Tao Liang Sheng-Dun Zhao +1 位作者 Yong-Yi Li Mu-Zhi Zh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3-853,共11页
The existing plastic forming equipment are mostly driven by traditional AC motors with long trans- mission chains, low efficiency, large size, low precision and poor dynamic response are the common disadvantages. In o... The existing plastic forming equipment are mostly driven by traditional AC motors with long trans- mission chains, low efficiency, large size, low precision and poor dynamic response are the common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 performance forming processes, the driving device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com- plicated processing motions. Based on electric servo direct drive technology, a novel AC servo rotating and linear composite driving device is proposed, which features implementing both spindle rotation and feed motion with- out transmission, so that compact structure and precise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Flux switching topology is employed in the rotating drive component for strong robustness, and fractional slot is employed in the linear direct drive component for large force capability. The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for compositing rotation and linear motion is designed. A device prototype is manufactured, machining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whole assembly a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 Commercial servo amplifiers are utilized to construct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proposed device.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mposite driving devic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dynamic test benches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utput torque can attain to 420 N-m and the dynamic tracking errors are less than about 0.3 rad in the rotating drive, the dynamic tracking errors are less than about 1.6 mm in the linear feed.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a method to construct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 racy direct driving device in plastic forming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forming Direct drive - Permanentmagnet motor linear feeding Servo control
下载PDF
提高喷气涡流纺涤粘色纺纱耐磨性能的实践
10
作者 刘建林 《纺织器材》 2024年第S01期14-17,共4页
为了提升喷气涡流纺涤粘色纺纱的耐磨性能,以特黑T/R 70/3019.7 tex纱为例,根据不同原料成纱耐磨指数确定纱线原料配置,详细分析各工序的工艺原则和参数优化,总结温湿度控制要点;通过优化工艺方案的成纱质量数据对比,指出:采用线密度小... 为了提升喷气涡流纺涤粘色纺纱的耐磨性能,以特黑T/R 70/3019.7 tex纱为例,根据不同原料成纱耐磨指数确定纱线原料配置,详细分析各工序的工艺原则和参数优化,总结温湿度控制要点;通过优化工艺方案的成纱质量数据对比,指出:采用线密度小的原料、柔性开松和柔性梳理理念、较小的喂入比、小直径纺锭、相对较大的喷嘴压力和油压差以及偏小的主牵伸倍数等,能够有效提升特黑T/R 70/3019.7 tex涡流纺色纺纱的耐磨性能,其纺纱车速为480 m/min,耐磨指数高达19.2,成纱质量良好,可满足高端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 涤粘色纺纱 耐磨性 线密度 喂入比 喷嘴压力
下载PDF
矿山大型双层直线振动筛给料箱可靠性维修与应用
11
作者 黄芳 徐野 《有色矿冶》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随着对矿山大型化发展,对振动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动筛不仅要具有高效的生产力、优良的筛分效果等性能,其维护成本及工作可靠性也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金属矿山LH3673双层直线振动筛使用情况及给料箱修复办法,使得L... 随着对矿山大型化发展,对振动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动筛不仅要具有高效的生产力、优良的筛分效果等性能,其维护成本及工作可靠性也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金属矿山LH3673双层直线振动筛使用情况及给料箱修复办法,使得LH3673型直线振动筛的结构更加合理,避免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和较大的变形,使直线振动筛的结构和性能得到优化,延长振动筛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直线振动筛给料箱 修复 断裂故障
下载PDF
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前馈补偿线性自抗扰振动主动控制
12
作者 纪中琦 李生权 +2 位作者 李娟 张禄进 童忻炜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6,共7页
针对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振动系统中存在的由相位滞后、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数据采集卡的采样时间等因素导致的时间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 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利... 针对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振动系统中存在的由相位滞后、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数据采集卡的采样时间等因素导致的时间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 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振动理论和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基于惯性作动器四面固支板的振动模型;其次,利用跟踪微分器获得输入信号的跟踪信号及其微分信号,以实现相位超前功能,并根据控制信号与系统输出同步的原则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来估计系统状态和总干扰.最后,搭建了一套基于NI PCIe采集系统的振动控制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开展了传统三阶-线性自抗扰控制、预测估计器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和所提的振动控制策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的基于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器具有最佳的抗扰和振动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惯性作动器 四面固支板 跟踪微分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线极化扩圆极化馈源改造方案
13
作者 赵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204-205,共2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圆极化天线可接收任意极化的来波,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而对于一些原有的线极化卫星地面站,想要把原有单独线极化馈源网络升级改造成兼容圆极化的馈源网络,就需要更换馈源网络,成本较高。为此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圆极化天线可接收任意极化的来波,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而对于一些原有的线极化卫星地面站,想要把原有单独线极化馈源网络升级改造成兼容圆极化的馈源网络,就需要更换馈源网络,成本较高。为此提出一种可利用原有线极化馈源网络,通过增加后端配件即可实现的线极化扩圆极化低成本改造方案,此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某项目,可为同需求用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源网络 线极化扩圆极化 升级改造 低成本
下载PDF
Nois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in feed-forward gen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loop
14
作者 桂容 李治泓 +5 位作者 胡丽君 程光晖 刘泉 熊娟 贾亚 易鸣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2-103,共12页
Feed-forward gen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s, as a set of common signal motif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biological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 Feed-forward gen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s, as a set of common signal motif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biological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feed-forward gen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loops a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i) coherent feed-forward loops with AND-gate, (ii) coherent feed-forward loops with OR-gate logic, and (iii) incoherent feed-forward loops with AND-gate logic. By introducing logarithmic gain coefficient and using linear noise approximatio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of noise decomposition are derived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Gillespie simul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of nois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thre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bout noise transmission in these different kinds of feed-forward loops are observed, i) The two-step noise propagation of upstream factor is negative in the incoherent feed-forward loops with AND-gate logic, that is, upstream factor can indirectly suppress the noise of downstream factors, ii) The one-step propagation noise of upstream factor is non-monotonic in the coherent feed-forward loops with OR-gate logic, iii) When the branch of the feed-forward loop is negatively controlled, the total noise of the downstream factor monotonically increases for each of all feed-forward loops. Thes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variations of model parameters. These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universal rules of noise propagation in the feed-forward loops, and ma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design principle of gene circ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forward loop noise propagation noise decomposition linear noise approximation
下载PDF
精密机床直线进给系统误差均化机理研究
15
作者 孙光明 张大卫 +3 位作者 孙铭泽 徐鹏飞 陈发泽 李志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精密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误差均化现象是机床精度设计中的重点关注问题。以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中典型的双导轨四滑块直线进给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滚动导轨副几何误差与工作台运动误差之间的均化机理。首先,利用基于传递函数的等效刚度... 精密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误差均化现象是机床精度设计中的重点关注问题。以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中典型的双导轨四滑块直线进给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滚动导轨副几何误差与工作台运动误差之间的均化机理。首先,利用基于传递函数的等效刚度法,建立了导轨几何误差与工作台运动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法向直线度误差为例揭示了误差均化机理。然后,建立了双导轨四滑块直线进给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导轨几何误差与工作台运动误差的均化系数。最后,开展了误差均化机理分析实验,通过测量导轨几何误差和工作台运动误差并计算误差均化系数,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机床的精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机床 直线进给系统 误差均化 均化系数
下载PDF
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相位特性的建模与分析
16
作者 王泓元 胡亚辉 +1 位作者 张现 张大卫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6-181,共6页
多轴机床各个轴进给系统的动态误差具有差异性且都会受到复杂工况的影响,若想实现多轴联动进行轴间的相互补偿,需对进给系统动态特性中的相位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不同工况建立部分结合面参数变化模... 多轴机床各个轴进给系统的动态误差具有差异性且都会受到复杂工况的影响,若想实现多轴联动进行轴间的相互补偿,需对进给系统动态特性中的相位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不同工况建立部分结合面参数变化模型,同时分析进给系统激振力频率与摩擦力变化情况。基于Simulink软件,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力学参数变化时的进给系统相位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转速时进给系统跟随特性较好,输出信号没有明显滞后;高转速时输出信号有较明显的相位滞后,且相位角会受到工作台摩擦力与丝杠轴向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进给系统 动态误差 多轴耦合 相位特性
下载PDF
机床进给永磁直线电机整机系统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名赫 董婷 冯威 《微特电机》 2023年第7期8-13,共6页
永磁直线电机自身结构特点带来的波动电磁力会引起电机振动,其振动机理与传统旋转电机振动存在差异,尚缺乏直线电机振动的系统分析。以一台14极12槽的永磁直线电机样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机电磁激振力波主要阶次和频率。探究直线电机... 永磁直线电机自身结构特点带来的波动电磁力会引起电机振动,其振动机理与传统旋转电机振动存在差异,尚缺乏直线电机振动的系统分析。以一台14极12槽的永磁直线电机样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机电磁激振力波主要阶次和频率。探究直线电机振动的分析方法,对动子铁心和考虑整机系统进行模态与振动分析并对比。通过样机实验测试电机振动,并与两种分析模型下的仿真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电磁力是振动的主要来源,机械环节特性对振动影响很大,不能忽略,考虑整机系统的振动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工况下直线电机振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电机 电磁激振力 进给系统 模态 振动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数学建模的配方及功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洁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为提高饲料营养的多样性和适口性,以马饲料加工为例,提出一种多目标数学建模的配方及功能优化方法。其中,以营养多样化和最小成本为目标函数,分别用线性规划模型、模糊规划模型和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不同饲料配方的最优解,并分... 为提高饲料营养的多样性和适口性,以马饲料加工为例,提出一种多目标数学建模的配方及功能优化方法。其中,以营养多样化和最小成本为目标函数,分别用线性规划模型、模糊规划模型和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不同饲料配方的最优解,并分析不同求解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的马饲料配方不具有多样性、适口性差;模糊规划方法设计的马饲料配方只能满足普通马匹的营养与能量需求,无法满足高强度马匹的能量需求;目标规划方法建立的马饲料配方保证了营养多样性、良好的适口性,且能够在饲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来满足高强度马匹的能量需求,更适合于马饲料配方的设计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目标规划 线性规划 模糊规划 饲料配方
下载PDF
一种平板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的测试方法
19
作者 韩平 兰志勇 王志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1期22-24,共3页
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进给传动方式,直驱系统技术可以保证相当高的性能水平,比传统的旋转运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简便性,具有传统装置无法达到的高速、高精度、高频响、高刚性,同时具有加减速过程短、行程长度... 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进给传动方式,直驱系统技术可以保证相当高的性能水平,比传统的旋转运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简便性,具有传统装置无法达到的高速、高精度、高频响、高刚性,同时具有加减速过程短、行程长度不受限制、运动时噪音低等优势。由于直线电机的设计理论局限,加上电机结构、负载及外部干扰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直线电机必然存在推力波动。推力波动的大小能够直观的反映直线电机的运行是否平稳,是检验直线电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进给 传动 推力 推力波动 响应 刚度 加减速
下载PDF
JESD204C高速串行接口电路设计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士杰 马瑞昌 +2 位作者 邓明兴 薛佳旻 贾海昆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
由于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流量急剧增加,不断推动着具有更高带宽和更低功耗的高速串行接口技术的研究,也促进了各种协议标准向着更高数据率的方向迭代升级。但是高速电路的设计也带来了很多技术和架构设计上... 由于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流量急剧增加,不断推动着具有更高带宽和更低功耗的高速串行接口技术的研究,也促进了各种协议标准向着更高数据率的方向迭代升级。但是高速电路的设计也带来了很多技术和架构设计上的挑战,其中比较大的挑战如信道的插入损耗就要求架构需要做相适应的改变和一些电路技术的使用。本文基于JESD204C协议,首先介绍了该协议的特点和性能指标,随后详细阐述了基于该协议的高速串行接口集成电路的设计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前馈均衡技术和连续时间线性均衡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流片测试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的均衡技术提高了高速接口的性能,特别在对抗信道的插入损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内外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串行接口 JESD204C 前馈均衡技术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