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1
作者 CHEN Bing-lu1, ZHANG Yun-ni2, CHEN Xin-geng1, WANG Zhi-gang1, YANG Guang-xing1 (1.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55-162,共8页
Hydrologic features, load of main pollutant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are discussed by references and monitoring data. Affected by topography, runoff and tide, its dynamic conditi... Hydrologic features, load of main pollutant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are discussed by references and monitoring data. Affected by topography, runoff and tide, its dynamic condi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Different water areas have different hydrologic features. The topography under the water of Lingdingyang Estuary is higher in the northwest than that in the southeast. The shoal alternates with the deep trough within the ba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linity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mud and the main pollutants tally with the topography tendency. Change in water quality goes through four stages. Current condition of water quality is fairly good. Inorganic nitrogen is the primary pollutant, and then phosphorus. Rich in nutri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dingyang 河口 hydrologic 特征 污染物质的负担 水数量
下载PDF
Dynamics of Coastal Land Use Patterns of Inner Lingdingyang Bay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被引量:6
2
作者 Xia Zhen Jia Peihong +1 位作者 Lei Yong Chen Yunzhe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22-228,共7页
To satisfy the growing of land demand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a large scale of land reclamation from se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Inner Lingdingyang Bay in the Zhujiang(Pearl)River estuary in recent years.As a result... To satisfy the growing of land demand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a large scale of land reclamation from se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Inner Lingdingyang Bay in the Zhujiang(Pearl)River estuary in recent years.As a result,the tidal flat and the water channels became narrow,the frequency of floods increased,and the environment was un-dermined.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MGS)conducted an integrated project for marine geo-environ-ment and geo-hazards survey in 2003.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1977,1978,1988,1996,and 2003,GIS spatial analyzing approach and GPS technique,as well as field data and other background data of the region,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rivers of coastal land use dy-namics and shoreline changes in Inner Lingdingyang Bay.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claimed coastal land was mainly for agriculture and aquaculture in early years,but now they are used for construction sites of harbors and in-dustries,especially high-tech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珠江河口 海岸土地利用 填海
下载PDF
Combined effects of massive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 on the variations in 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Lingdingyang Estuary,China
3
作者 Kanglin CHEN Yitong LIN +2 位作者 Jing LIU Zixiao HE Liangwen JI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27-147,共21页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have drastically influenced the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many large estuaries globally.Lingdingyang Estuary(L...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have drastically influenced the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many large estuaries globally.Lingdingyang Estuary(LE),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ern 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of high-intensity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was studied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rate and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lteration in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under each phase of human activity.A state-of-the-art modeling tool(TELEMAC-2D),was us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in the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accounting for reclamation-induced shoreline and dredging-induced topography chang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i)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ive land reclamation,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fluence Hydrodynamic Zone(CHZ)in LE varied from scattered to concentrated,and these zones moved 3–5 km seaward.ii)Large-scale channel dredging weakened the residual flow in LE,decreasing the residual flow in the Inner-Lingding Estuary(ILE)by 62.45%.This was initiated by the enhancement of tidal dynamics through changes in the bottom friction caused by dredging in the ILE.In contrast,massive reclamation decreased the residual flow in the ILE by 17.55%and increased that in the Outer-Lingding Estuary(OLE).iii)Despite disturbances related to land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the estuarine jet flow in LE remained a turbulent jet system,and the estuarine jet flow became more asymmetrical.In addition,the position of the estuarine jet source moved 6–13 km seaward.iv)Both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 decreased the SSC in the ILE and increased the SSC in the OLE.Reclamation weakened the SSC in the ILE by 62.19%,whereas dredging enhanced the SSC in the OLE by 49%.Spatially,reclamation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SSC near the outlets and a decrease in the SSC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Western Channel.Dredging mainly increased the SSC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OLE.v)The increase in the barotropic pressure gradient was the main factor driving the enhancement of the residual flow and SSC near the outlets.Moreover,the southward location of the“artificial outlets”favored the transport of suspended sediments to the OLE,which was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in the SSC in the OLE.Finally,the tidal dynamics of the ILE intensified due to massive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LE have greatly changed over the last decades,with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 being the crucial drivers.The insigh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other large estuaries experiencing similar anthropogenic for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 estuarine jet flow 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sm lingdingyang Estuary
原文传递
洪枯季内伶仃洋河口湾径潮动力作用规律解析及冲淤响应
4
作者 方神光 崔丽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浮标站洪、枯季半月时长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应用主潮通量断面算法和二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潮汐动力、径流动力及其他动力对潮周期平均流速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洪、枯季水深平均流速在...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浮标站洪、枯季半月时长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应用主潮通量断面算法和二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潮汐动力、径流动力及其他动力对潮周期平均流速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洪、枯季水深平均流速在25~45 cm/s之间,除西滩水域水深平均流速洪季显著大于枯季,其他水域洪、枯季相差不大。潮汐动力作用系数a始终为正显示其是伶仃洋河口湾潮流往复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径流动力作用系数b在洪季涨潮阶段为负、落潮阶段为正显示洪季东四口门进入伶仃洋河口湾的洪水具有较大初始动量,枯季涨潮和落潮阶段b均为负值,显示枯季径流动力弱并以随潮运动为主;其他动力因子作用系数c在洪、枯季的差异主要与季风和咸潮入侵引起的密度斜压梯度力等有关,与径流动力作用系数b存在较好的线性负相关,且洪季较枯季更明显。应用伶仃洋河口湾泥沙启动流速,结合二元线性回归法得到的潮周期平均流速拟合公式,提出了临界径流量的概念,揭示了当前伶仃洋水域存在的“滩冲槽淤”现象;枯季,伶仃洋水域整体处于淤积状态,涨潮阶段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伶仃洋 潮汐 径流 泥沙 冲淤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风暴潮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台风“山竹”为例
5
作者 陈鹏 张卓 +3 位作者 宋志尧 章卫胜 叶荣辉 李玉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57,共13页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往西平移会导致湾内增水上升段前移,而往东平移则会引起湾内增水下降的延迟。在同样的登陆点,台风行进路线和海岸线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会增强伶仃洋内的风暴潮增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台风 伶仃洋
下载PDF
珠江口氮磷、重金属的分布及水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涛 党浩铭 +2 位作者 梁海含 牛丽霞 杨清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基于2017年夏季对伶仃洋的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分析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运用富营养化指数TRIX对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海域... 基于2017年夏季对伶仃洋的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分析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运用富营养化指数TRIX对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海域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河口径-潮动力耦合作用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影响,珠江河口氮磷营养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氮营养盐浓度伶仃洋东岸较高,磷营养盐浓度西岸较高,海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大小序列为:锌>砷>铜>铅>铬>镉>汞;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有一定的机率爆发富营养化风险,特别是虎门附近和深圳近海;单因子指数法表明该海域2017年夏季的汞、镉、铅、铬、砷、锌、铜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平较低;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水环境50%、21%、15%、13%的几率处于无、低、中、高风险;该海域水生环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富营养化因子,其障碍贡献呈口门向外海递减,各站位重金属因子的障碍贡献呈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营养盐 模糊综合评价 水环境安全 珠江伶仃洋河口湾
下载PDF
基于浮标站观测的伶仃洋河口湾极端风暴潮动力响应过程——以1822号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神光 喻丰华 王世俊 《海岸工程》 2023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基于台风“山竹”期间伶仃洋水域6座浮标站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分析了该水域的动力特征,揭示了台风影响期间伶仃洋河口湾的动力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1 d,伶仃洋整体水域气象环境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当日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小;... 基于台风“山竹”期间伶仃洋水域6座浮标站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分析了该水域的动力特征,揭示了台风影响期间伶仃洋河口湾的动力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1 d,伶仃洋整体水域气象环境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当日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小;台风登陆期间最大风速约30 m/s,为东北偏东风;登陆后,风速开始逐渐减小,以东南风为主。台风登陆期间,伶仃洋水域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潮位出现近9 h的持续上涨,湾顶最高潮位出现时间比湾口晚约2 h。台风登陆前和登陆期间,西滩中部水域形成一落潮通道,东四口门潮流以上溯为主,遭遇上游下泄洪水,导致网河区潮位持续上涨,水位平均抬升达约54 cm;登陆后,洪水动力持续增强和风速减弱,伶仃洋水域落潮历时显著延长。内伶仃洋流速剪切梯度峰值出现在落潮至落憩时段的近底层2 m水深范围内,台风登陆期间该范围明显向河床收缩;湾口剪切梯度峰值出现在落憩和初涨阶段的表层水域,受控于表层海面风速和风向变化,底层剪切梯度始终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伶仃洋 流速梯度 潮动力 浮标站
下载PDF
超大跨径悬索桥猫道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育剑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三跨吊全漂浮体系悬索桥,桥位位于出海口海中间,风场大,海况环境复杂,台风及恶劣天气频发,给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猫道作为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生命线,其结构安全性和线形适应性等会对悬索桥上部构造...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三跨吊全漂浮体系悬索桥,桥位位于出海口海中间,风场大,海况环境复杂,台风及恶劣天气频发,给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猫道作为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生命线,其结构安全性和线形适应性等会对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安全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例,对其海上超长猫道结构的设计和计算进行分析,介绍了猫道施工中的单线系统和猫道架设施工步骤和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深中通道 猫道 伶仃洋大桥
下载PDF
内伶仃洋水域洪枯季余流及净潮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方神光 喻丰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4,22,共8页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观测站洪、枯季半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余流和净通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动力因子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水深平均余流流速洪季不超过10 cm/s,枯季不超过5 cm/s,洪、枯季总体指向外海侧...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观测站洪、枯季半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余流和净通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动力因子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水深平均余流流速洪季不超过10 cm/s,枯季不超过5 cm/s,洪、枯季总体指向外海侧方向。湾顶水域水沙通量洪、枯季均呈自西向东净输运,且与径流动力呈强正相关。主槽水域接纳东、西两侧浅滩水沙后始终朝西南外海输送。西滩水域洪季水沙朝外海方向净输出,枯季变为朝西北侧上游方向净输送,洪、枯季均与径流动力呈强正相关;淇澳岛北侧西滩水域洪、枯季水沙通量均处于净输入状态,导致该水域不断淤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主槽水域表层余流与主要动力因子进行拟合分析,显示潮汐动力始终驱使表层水沙朝上游方向净输运,径流动力作用方向洪季指向外海、枯季指向上游,海面风则驱使表层水沙与自身方向保持一致;拟合公式中的常数反应了地转科氏力等综合作用下的内伶仃洋水域表层水沙西南向输运规律,且枯季较洪季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净潮通量 潮动力 海面风 内伶仃洋水域
下载PDF
复杂海域钢箱梁吊装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许刃文 胡强 《江西建材》 202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钢箱梁吊装是悬索桥施工中的重要工序。文中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标准节段钢箱梁吊装为背景,建立了钢箱梁及吊耳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设计优化,得到了一种既满足施工要求又更加安全、高效的钢箱梁吊装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伶仃洋大桥 钢箱梁 吊装 吊耳 复杂海域
下载PDF
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机制及演变探讨
11
作者 方神光 喻丰华 《海岸工程》 2023年第4期301-316,共16页
为揭示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基于历年定点观测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剥离了主动力因子对流速的贡献。结果显示,该水域潮周期平均流速与潮差、径流量及其他动力因子相关性很好。潮周期平均流速始终与潮汐动... 为揭示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基于历年定点观测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剥离了主动力因子对流速的贡献。结果显示,该水域潮周期平均流速与潮差、径流量及其他动力因子相关性很好。潮周期平均流速始终与潮汐动力正相关,但其贡献近年有明显减弱。径流作用以往以随潮运动为主,削弱了潮流流速;近年其贡献变为涨潮期为负、落潮期为正。其他动力因子主要是垂向盐度斜压梯度力及季风等,在主槽水域其贡献涨潮期为正、落潮期为负,变化不大;但西滩水域“潮汐捕集”和储能机制对潮流流速影响作用被削弱。因此,伶仃洋河口湾较以往呈更多河道型水流动力特征,与近年伶仃洋水域围垦及水深增大等朝窄深形态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潮周期 平均流速 潮汐 径流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主元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彭晓彤 周怀阳 +2 位作者 翁焕新 潘建明 陈光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97-702,共6页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河口类型对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Al、Fe、Ti、P、Mn和K等主要在伶仃洋西部和最大混浊带附近富集.Si的分布趋势与Al、Fe、Ti等基本相反.Ca、Sr、Na和Mg等在口外近海质量分数高.物质来源的差异、水动力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主元素平面分布方式的主要原因.与重金属相比,大部分主元素在珠江口的垂直分布形式较简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均显示出Si、Al、Fe、Ti、P、Mn、K的陆源特征和Na、Mg、Ca、Sr的海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站位可分为4类,这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反映了珠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和主元素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沉积物 主元素 因子分析 伶仃洋 X射线荧光法 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历史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媛 魏巍 +4 位作者 夏华永 于斌 王迪 马玉 王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7,共9页
根据2006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现状,发现丰水期NO3-N和SiO3-Si含量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NO2-N和PO4-P高值区则集中在深圳附近海域,枯水期各项营养盐均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 根据2006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现状,发现丰水期NO3-N和SiO3-Si含量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NO2-N和PO4-P高值区则集中在深圳附近海域,枯水期各项营养盐均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结合1990年、1998年、2001年3个年份的资料,分析了珠江口邻近海域5项营养盐(SiO3-Si,NO3-N,NO2-N,NH4-N和PO4-P)近20 a来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发现,NO3-N,NO2-N,NH4-N和PO4-P含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DIN/DIP呈下降趋势。NO3-N和SiO3-Si含量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NO2-N和PO4-P则相反,径流携带作用是NO3-N和SiO3-Si的主要来源,而径流对NO2-N和PO4-P则起稀释作用。另外农业施肥的影响、围填海造成的海域面积缩小以及网箱养殖业饵料的不合理投放亦是造成珠江口伶仃洋海域DIN,DIP含量上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营养盐 径流
下载PDF
伶仃洋L_2和L_(16)孔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木宏 赵焕庭 +2 位作者 温孝胜 张乔民 宋朝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22,共12页
本文所依据的分析样品是取自珠江最大的一个河口湾伶仃洋中部的水下钻孔岩芯,其底部到达花岗岩基底。通过对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的分析,阐明在相同的钻孔岩芯中,有孔虫分布变化所反映的古沉积环境特征与孢粉分析的古气候... 本文所依据的分析样品是取自珠江最大的一个河口湾伶仃洋中部的水下钻孔岩芯,其底部到达花岗岩基底。通过对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的分析,阐明在相同的钻孔岩芯中,有孔虫分布变化所反映的古沉积环境特征与孢粉分析的古气候特征较为吻合,并与相应的沉积相对应,结合 ̄(14)C和 ̄(230)Th/ ̄(232)Th比值法测年数据,从而较好地重塑本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地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第四纪 有孔虫群 孢粉 化石
下载PDF
珠江网河水沙分配变化及其对伶仃洋水沙场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德礼 杨清书 +2 位作者 吴超羽 包芸 任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采用二维ECOMSED模型对径流来水来沙变化前后的1978年和1999年伶仃洋洪水期水动力场和悬沙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伶仃洋水动力场整体增强,但不同地貌单元水动力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分流比变化后洪水期伶仃洋西槽、东槽和中滩水动力增... 采用二维ECOMSED模型对径流来水来沙变化前后的1978年和1999年伶仃洋洪水期水动力场和悬沙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伶仃洋水动力场整体增强,但不同地貌单元水动力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分流比变化后洪水期伶仃洋西槽、东槽和中滩水动力增强,涨潮和落潮流速普遍增大0.1m/s;西部各口门区和西滩涨潮流势减弱,径流优势更加明显,但西滩三个口门水道及滩面潮沟落潮流速增大约0.1m/s;东滩水动力特征变化不大。悬沙浓度亦整体升高,平均增加了0.02~0.05kg/m^3,悬沙高值区范围扩大,0.10kg/m^3等值线由西槽西侧明显向东推进到沿东槽南北向分布,径流来沙的影响范围东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网河 水沙变化 伶仃洋 ECOMSED模型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泥沙运动的沉积动力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沛然 黄先玉 +1 位作者 任杰 闻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珠江口伶仃洋是个多口门汇入的河口湾 ,其泥沙来源复杂多样 ,既有陆域来沙 ,又有海域来沙。这些泥沙进入伶仃洋以后 ,在径流作用、潮流作用、盐淡水混合作用及风浪等的影响下 ,不断地运移 ,形成“三滩两槽”的分布格局。 70年代中期以... 珠江口伶仃洋是个多口门汇入的河口湾 ,其泥沙来源复杂多样 ,既有陆域来沙 ,又有海域来沙。这些泥沙进入伶仃洋以后 ,在径流作用、潮流作用、盐淡水混合作用及风浪等的影响下 ,不断地运移 ,形成“三滩两槽”的分布格局。 7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东部潮流作用及盐淡水混合作用的加强 ,受其压迫 ,西部泥沙物质不断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 径流作用 潮流作用 泥沙运动 运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卢腾腾 林钦 +1 位作者 柯常亮 孙闰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为了研究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评价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于2010年6月采集珠江口伶仃洋水域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16种PAHs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评价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于2010年6月采集珠江口伶仃洋水域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16种PAHs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是143.90~522.67 ng/g,平均含量287.05 ng/g,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本实验采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比值法(如荧蒽/芘、芘/苯并(a)芘)对调查区域沉积物中的PAHs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沉积物中的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仅一小部分站位PAHs来源于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评价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所设的20个站位中,有3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苊和芴对生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其他站位沉积物中所有PAHs的含量均未达到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可以确定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有9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存在生态风险;利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PAHs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的生态风险,认为所有站位处PAHs对生物体的潜在的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20年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水森 黎夏 +1 位作者 邹春洋 祝功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伶仃洋 滩槽变化 演变分析 珠江 三角洲 径流量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对伶仃洋河口潮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群 莫思平 +2 位作者 季荣耀 辛文杰 王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潮底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表现为东部人工岛附近较强,西部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远离桥轴线5 000 m以外区域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河口 港珠澳大桥 物理模型 潮流 环境
下载PDF
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01
20
作者 郭伟 朱大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深圳市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平原地貌只占26.45%,城市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沿岸港口、工业和城市建设,通常以围海造地补充不足,至2000年,深圳市围海造地面积已达2680hm2,这给海洋环境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西部海岸地区滩槽...  深圳市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平原地貌只占26.45%,城市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沿岸港口、工业和城市建设,通常以围海造地补充不足,至2000年,深圳市围海造地面积已达2680hm2,这给海洋环境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西部海岸地区滩槽演变剧烈,不稳定性加强,给今后西部港区运作环境带来威胁;(2)纳潮量迅速减少,经过20年的围垦,西部伶仃洋海岸地区纳潮量减少20~30%,深圳湾纳潮量减少15.6%,纳潮量的锐减使得潮流流速降低,流向发生变化,更加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3)沿海水环境污染加重,深圳市西海岸海水普遍达不到3类水标准;(4)海岸生态承载力下降,仅1988-2000年深圳湾沿岸围垦占用红树林保护区面积达到147h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48.8%,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量大幅减少.通过对上述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未来填海工程的指导策略和整治意见,以期做到海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地 深圳湾 大鹏湾 伶仃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