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ar-Tooth Structure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in Lingyuan,Yanshan Region,North China,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6
1
作者 KUANG Hongwei LIU Yongqing +4 位作者 PENG Nan LUO Shunshe LI Jiahua CEN Chao CHEN Mingp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5-95,共11页
Although its origin has not yet reached a consensus so far, MTS (Molar-Tooth Structure) has been document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Current study reports a discovery of MTS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 Although its origin has not yet reached a consensus so far, MTS (Molar-Tooth Structure) has been document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Current study reports a discovery of MTS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Lingyuan, Yanshan Region, North China, and the features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MTS are further discussed. Here, straitigraphic horizons of MTS's occurrences show that it was mainly located within the top part of the Wumishan Formation, i.e., limestone unit. Four kinds of morphology of MTS, i.e., fine fusiform, debris, ribbon, ptigmatic and nodular (irregular), were recognized and thought to be highly related to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Geochemistry of MTS including oxides, trace elements and C, O and Sr isotopes indicates that the horizons of MTS-bearing is of higher Sr/Ba and Ca/Mg ratios, lower positive ~13C and highly negative 3180 values than the adjacent stratigraphic levels of rare MTS. Lithology, morph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MTS in the Wumishan Formation suggest that MTS occurs mainly in shallow subtidal near the storm wave base, which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warm temperature, oversaturated calcium carbonate seawater and high organic productivity. Furthermore, occasional enrichment of algae bacteria here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calcification of calcium oozes and catalytic for MTS. C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Wumishan Formation and MTS of this study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Belt Supergroup, North America and Riphean, Siberia, suggesting that MTS acts as a sedimentary record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nges and is a perfect indicator in Precambria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ar-tooth Structure Wumishan Formation MESOPROTEROZOIC IMPLICATIONS lingyuan Yanshan Region
下载PDF
Zircon U-Pb Ages of Bottom and Top Parts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in Lingyuan Area(West Liaoning Province) and Luanping Area (North Hebei Provinc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Hong LiuXiaoming +3 位作者 ZhangYeqing YuanHonglin HuZhaochu DiwuChunr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15-129,共15页
In Lingyuan region of West Liaoning Province,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J_3z) and the Yixian Formation (K_1y) display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That is, the Lower Mesozoic strata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are ENE (... In Lingyuan region of West Liaoning Province,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J_3z) and the Yixian Formation (K_1y) display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That is, the Lower Mesozoic strata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are ENE (near E-W) oriented, while the overlying strata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exhibit an NNE orientation. The results of LA-ICP-MS zircon U-Pb ages show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formed from about 130 Ma to 132 Ma in Lingyuan and 135 Ma to 136 Ma in Luanping (North Hebei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re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in Lingyuan is comparable to that in Luanping, with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from Lingyuan being younger than those from Luanping. (2) 5-6 M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and the bottom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in Lingyuan proves 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two formations; and it reflects that the 5-6 Ma interval period is the main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of tectonic framework in Mesozoic in North Hebei and West Liaoning. In the interval period, the magmatic action went up to high tide in Mesozoic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Moreover, after the interval period, the “Rehe fauna” developed into “erupted” period. This reflects that the interval period is also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interface in Northern Hebei and Western Liaoning. (3) The Dabeigou Formation in Luanping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Zhangjiakou Formation, but not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age Zhangjiakou Formation bottom and top bed Luanping and lingyuan regions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特征及烃源岩评价
3
作者 张立亚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390-402,共13页
基于岩心、野外剖面、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开展辽西淩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特征研究和烃源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洪水庄组主要为海槽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自下而上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 基于岩心、野外剖面、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开展辽西淩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特征研究和烃源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洪水庄组主要为海槽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自下而上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海侵体系域时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深水斜坡相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缓坡和潮缘岸滩相沉积。洪水庄组烃源岩总有机碳w(TOC)平均为4.75%,(S_(1)+S_(2))平均为6.9 mg/g,整体上为好-很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通过氢指数与T max交互图和干酪根显微组分综合分析,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主要为Ⅰ-Ⅱ1型干酪根,生油潜力巨大,热演化程度上T max平均为438.3℃,干酪根颜色为棕色,表明正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整体上看,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的海槽相黑色泥岩油气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沉积相特征 烃源岩评价 洪水庄组 凌源地区
下载PDF
凌源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闫立萍 赵兴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3期72-73,共2页
凌源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和种球繁育基地,花卉生产作为凌源市的主导产业,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重点扶持产业。花卉产业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凌源... 凌源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和种球繁育基地,花卉生产作为凌源市的主导产业,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重点扶持产业。花卉产业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凌源市花卉生产现状入手,对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凌源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源市 花卉产业 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福建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绪辉 林碧华 +3 位作者 罗敏贤 刘宝 刘金福 郑世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最大,分别为7.99和11.92,潺槁木姜子和五节芒的重要值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30.17%和296.20%。(2)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石斑木和草本层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3.32和22.74、3.24和22.43,在群落中占据最大资源位,但重要值比部分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小。(3)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分别为0.309和0.211,重叠度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种间竞争不激烈,对环境资源共享能力弱。(4)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分别为0.311和0.194,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低;生态位相似性与生态位重叠趋势基本一致,但与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关联。综上所述,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物种竞争不激烈,生存环境脆弱,为修复破碎生境,应对灵源山森林群落全面进行抚育改造,注重不同层次树种间的配置,恢复植被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源山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性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界铁岭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6
作者 石蕾 宗文明 +4 位作者 孙求实 郜晓勇 李永飞 孙守亮 张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47-554,615,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界铁岭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研究,剖析其蕴含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球化学意义.铁岭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前峰型”的单峰分...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界铁岭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研究,剖析其蕴含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球化学意义.铁岭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为主,主峰碳多为nC18,表明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生物为主;Pr/Ph比值主要分布于0.16~0.73之间,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少部分为还原环境.铁岭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分子化石组合特征,伽马蜡烷指数(Ga/C_(30)H)为0.10~0.31,平均值0.19,反映出铁岭组烃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环境;Ts/Tm比值为0.54~1.19,平均值为0.88,表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甾烷与藿烷的含量比值主要分布于0.24~0.59之间,平均值0.42,表明低等生物藻类的贡献较低,而细菌等微生物的贡献相对较大.铁岭组烃源岩甾烷呈现C27甾烷占优势的“L”型,表明生烃母质生源构成是低等水生生物来源的有机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铁岭组 中元古界 凌源-宁城盆地
下载PDF
凌源花卉产业发展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付久侠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1期74-75,共2页
花卉产业已成为凌源市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介绍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从龙头企业数量少、主打品种不集中、生产设施标准低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龙头培育、调优品种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科技支... 花卉产业已成为凌源市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介绍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从龙头企业数量少、主打品种不集中、生产设施标准低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龙头培育、调优品种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科技支撑等七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产业 凌源 现状 问题 思考
下载PDF
凌源市设施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付久侠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3期46-47,50,共3页
凌源市设施农业已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结合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总结设施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经验,针对管控难度大、抽检难度大、检测人员少、检测经费少等问题,提出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例行检测工作常态化... 凌源市设施农业已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结合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总结设施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经验,针对管控难度大、抽检难度大、检测人员少、检测经费少等问题,提出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例行检测工作常态化、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等发展对策,助力全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无公害蔬菜 产业 质量安全 凌源市
下载PDF
凌源温室黄瓜生产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张剑 李林蔓 汪海岩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2期30-32,50,共4页
简要介绍了凌源市地理气候特征和温室黄瓜生产现状,对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疑难问题如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黄瓜生长发育不协调、冬季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缓慢、黄瓜近年新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成因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北方地区... 简要介绍了凌源市地理气候特征和温室黄瓜生产现状,对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疑难问题如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黄瓜生长发育不协调、冬季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缓慢、黄瓜近年新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成因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北方地区温室黄瓜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源温室 黄瓜生产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2 位作者 边振兴 董秀茹 郑刘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5-329,F0004,共6页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进行耕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研究,在土地评价领域推进农用地分等成果转化应用。该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思想,对研究区分别进行耕地...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进行耕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研究,在土地评价领域推进农用地分等成果转化应用。该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思想,对研究区分别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和立地条件分析,并建立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体系。该体系评价结果将凌源市耕地分为8级,其中1和2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和立地条件较优的耕地,3~5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尚可,受立地条件影响差异较大的耕地,7和8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较差,无任何立地条件优势的耕地。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建立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在该体系中要因地制宜的选取耕地立地条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等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评价 立地条件分析 凌源市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来自激光ICP-MS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宏 柳小明 +4 位作者 高山 张立君 李之彤 杨芳林 王献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顶界年龄为132.4~130.2Ma,前人得出该地区义县组底部层位(即大王杖子层)的形成时代为126~123Ma,反映该地区张家口组顶部与义县组底界之间存在约6Ma的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内研究区不仅发生了构造格架的转换,也是辽西北票—义县地区幔源高镁火山岩的主体喷发期,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也在此时期达到高潮,翼北—辽西地区该时期之后发生了热河生物群大爆发,说明该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组 义县组 U—Pb年龄 辽西凌源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的U-Pb测年及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宏 柳小明 +2 位作者 袁洪林 胡兆初 第五春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1,共9页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下部层位为大王杖子层,通过对该层位及相关层位样品中锆石的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大王杖子层的形成年代为125~122Ma。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辽西凌源地区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界是不...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下部层位为大王杖子层,通过对该层位及相关层位样品中锆石的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大王杖子层的形成年代为125~122Ma。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辽西凌源地区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界是不等时的;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在时代上相当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尖山沟层(砖城子层);②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有约5~6Ma的时间间隔。这不仅验证了凌源地区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可靠性,也暗示该5~6Ma的间隔期为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架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是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鼎盛时期;同时在冀北-辽西地区,该间隔期之后发生了热河动物群的大爆发,说明该间隔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同位素测年 LA—ICP—MS 义县组 辽西凌源
下载PDF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刚 赵越 +1 位作者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地层层序 区域地层对比 辽西凌源 牛营子地区 中侏罗世早期 晚三叠世 辽西北 区域对比 盆地
下载PDF
辽宁凌源及内蒙古宁城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脊椎动物生物地层 被引量:57
14
作者 汪筱林 王元青 +6 位作者 张福成 张江永 周忠和 金帆 胡耀明 顾罡 张海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99,共19页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opteraer Ichthyofauna, Psittacosaurus Fauna和Confuciusornis Avifauna等3个动物群,可以与北票尖山沟层的四合 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对比,层位相当于义县组一、三段;上部大王杖子(大新房子)层含 Lycoptera Ichthyofauna和Liaoxiornis Avifauna等2个动物群,为义县组中部沉积,在四合屯地 区缺失。冀北丰宁四岔口-森吉图地区义县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应于凌源大王杖子层;滦平 大北沟组为义县组最下部沉积,其上覆的大店子组相当于宁城道虎沟层和北票四合屯义县组 一、三段。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发现3个连续的鸟类群;义县组下部Confuciusornis Avifauna、义县组中部Liaoxiornis Avifauna和九佛堂组Cathayornis-Chaoyangia Avifauna。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凌源 内蒙古宁城 下白垩统 脊椎动物生物地
下载PDF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辽宁省凌源市6乡镇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贾树海 张琦 +3 位作者 孟维军 白静 王会 王慧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以辽宁省凌源市西南部6乡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位采集了1042个土壤表层样。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29.45%~67.25%,变异强度是有效磷〉碱解氮〉... 以辽宁省凌源市西南部6乡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位采集了1042个土壤表层样。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29.45%~67.25%,变异强度是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C0/(C0+C)比值均在49.7%~49.90%之间,都具有中等的相关性,而有效磷的C0/(C0+C)的比值为100%,空间的相关性较弱。分维数D大小顺序为: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凌源市
下载PDF
辽西凌源全身长有羽毛奔龙化石的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1 位作者 袁崇喜 季鑫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7-63,共7页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禧中国鸟龙有别 ,但仍难以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受个体发育的影响。因此 ,文中仍将其作为未定种 ,置于中国鸟龙属中。此外 ,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羽毛的发生和早期演化 ,认为羽毛出现的初始功能就是为了保持体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龙化石 早白垩世义县组 飞行功能 羽毛 辽宁
下载PDF
辽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一长颈双弓类爬行动物(英文) 被引量:25
17
作者 高克勤 唐治路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81-82,共8页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新属新种──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gen.et sp.nov.)。化石产于凌源...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新属新种──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gen.et sp.nov.)。化石产于凌源大王杖子乡范杖子村义县组合火山灰的灰白色湖相页岩中,与狼鳍鱼(Lycoptera)共生。 凌源潜龙的正模是一具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化石骨架,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仅尾椎有少量丢失,标本上主要显露腹面骨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11705)。其与水生爬行类Choristoderes共有特征包括平凹型脊椎,3个荐椎,背肋肿大,肢骨下节远短于上节,腕骨和跗骨弱骨化。凌源潜龙主要鉴别特征为:相对身体比例,头骨较小;颈部大大加长,颈椎19个;显著肿大的背肋呈S型;超过20组腹肋,每组由3段组成,而对应每一椎体有2~3组腹肋;第Ⅲ、Ⅳ 骨长度基本相等,第V 骨不为钩状。 凌源潜龙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长颈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Nothosaurs)有相似的特征。其所具有的相对小的头骨,尖的吻部,似针状的牙,特殊的长颈及其埋藏特征反映该动物为适应湖泊环境的食鱼性动物。 凌源潜龙是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凌源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双弓类 爬行钢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9
18
作者 孟凡雪 高山 柳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对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1件流纹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为(124.4±1.4)Ma,与前人对辽西北票、义县、凌源等地区通过K-Ar、Ar-Ar、U-Pb等定年方法获得的义县组年龄基本一致,时代为早白垩世。7件典型火山岩样品的地... 对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1件流纹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为(124.4±1.4)Ma,与前人对辽西北票、义县、凌源等地区通过K-Ar、Ar-Ar、U-Pb等定年方法获得的义县组年龄基本一致,时代为早白垩世。7件典型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的SiO2=65.6%~73.4%,MgO=0.35%~1.23%,Mg#=16~41,Al2O3=13.40%~16.79%,Na2O=3.54%~4.26%。Sr=(445~774)×10-6,Yb=(0.51~0.97)×10-6,Y=(7~14)×10-6,Sr/Y=49~66,LaN/YbN=33~48,高Sr和Sr/Y比值,低Y和Yb,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其Mg#较低。它们可能是加厚的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凌源地区 义县组火山岩 埃达克岩
下载PDF
华北北部凌源-宁城盆地蓟县系洪水庄组生烃潜力分析——以小庄户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宗文明 郜晓勇 +3 位作者 孙求实 蒋兴超 吴桐 周铁锁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通过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凌源-宁城盆地小庄户剖面蓟县系洪水庄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综合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蓟县系洪水庄组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在0.42%~2... 通过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凌源-宁城盆地小庄户剖面蓟县系洪水庄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综合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蓟县系洪水庄组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在0.42%~2.65%,平均值为1.46%。应用Pr/n-C_(17)与Ph/n-C_(18)的相关关系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判断其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_1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分布于0.62%~0.81%之间,平均为0.73%;岩石热解参数Tmax主要为429~447℃,平均值为440.44℃,指示洪水庄组烃源岩属于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凌源-宁城盆地蓟县系洪水庄组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洪水庄组 凌源-宁城盆地 华北
下载PDF
辽宁省凌源市山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玉增 李仁峰 +1 位作者 温守钦 赵玉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作者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历史上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作者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历史上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凌源市山地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凌源地区的山地灾害易发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高易发区与区域性大断裂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该研究对凌源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凌源市 GIS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