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南地区断层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9
1
作者 付金华 刘玉亮 +3 位作者 刘金 郑明学 粱建军 高志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系统描述临南地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对断层的封堵性和输导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分析了夏口断裂带的封堵和输导作用及其对临南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提出了断层输导的三种模式 ,即 :垂向输导模式、侧向输导模式及... 在系统描述临南地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对断层的封堵性和输导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分析了夏口断裂带的封堵和输导作用及其对临南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提出了断层输导的三种模式 ,即 :垂向输导模式、侧向输导模式及阶梯状输导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断层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断层封堵 惠民凹陷
下载PDF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1-616,共6页
根据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含氮化合物分析、原油生物标志成熟度参数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烃类成分分析 ,研究了临南地区石油运移的方向、距离、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临南油田仅有一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属中新世末形成的成熟原油 ,4 甲基甾烷含... 根据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含氮化合物分析、原油生物标志成熟度参数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烃类成分分析 ,研究了临南地区石油运移的方向、距离、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临南油田仅有一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属中新世末形成的成熟原油 ,4 甲基甾烷含量较高。曲堤油田存在两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早期原油成熟度低 ,4 甲基甾烷含量低 ,运移距离较远 ,成藏后大部分散失 ;晚期充注的原油成熟度较高 ,4 甲基甾烷含量也较高 ,并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运移方向 含氮化合物 包裹体 成藏期次 油气运移 烃类成分分析 原油生物标志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韩天佑 漆家福 +2 位作者 杨桥 席胜利 李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1-23,共3页
为建立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分析了该区第三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聚集形式自源原生型、他源原生型和他源次生型三种成藏模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的馆陶... 为建立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分析了该区第三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聚集形式自源原生型、他源原生型和他源次生型三种成藏模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临南地区 第三系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特征 成藏期 地质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临南地区沙三段砂岩体及其成藏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玉亮 陈红汉 +1 位作者 刘金 梁建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透镜状油藏。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沙三段 砂岩体 成藏特征 沉积环境 油气源 油气运移 储层特征 水下扇
下载PDF
临南地区煤型气成藏主控条件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金 刘玉亮 +2 位作者 陈红汉 林玉祥 杜玉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分布广泛 ,其煤质优良 ,演化程度适中 ,具有形成中型煤型气藏的物质基础。该文从煤系地层烃源岩体描述、沉积埋藏及热演化史分析入手 ,通过有效生气中心确定、优势运聚方向分析、储盖组合研究及成藏后...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分布广泛 ,其煤质优良 ,演化程度适中 ,具有形成中型煤型气藏的物质基础。该文从煤系地层烃源岩体描述、沉积埋藏及热演化史分析入手 ,通过有效生气中心确定、优势运聚方向分析、储盖组合研究及成藏后生演化的探讨 ,指出了研究区煤型气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从而解释了近期钻探多种依据 ,并指明了下一步钻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煤型气 济阳坳陷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5,7,共9页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该地区进一步中深层勘探.根据岩心观察、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学研究,分析各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古近系...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该地区进一步中深层勘探.根据岩心观察、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学研究,分析各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在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的大背景下,发育下切谷充填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以细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4种微相;下切谷充填沉积以粗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3种微相.该研究成果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沙三下亚段 下切谷 三角洲前缘 临南地区 惠民凹陷
下载PDF
敏感属性融合技术预测深部薄互层砂岩——以临南地区沙三下亚段河道砂体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姜蕾 张云银 林中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5-730,共6页
深层河道砂体埋藏深,厚度小,地震反射特征弱,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对深层薄储集层识别难度大。在地层对比划分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演模型,建立了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了面向目标的地震敏感属性,针对目的层段的地质目... 深层河道砂体埋藏深,厚度小,地震反射特征弱,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对深层薄储集层识别难度大。在地层对比划分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演模型,建立了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了面向目标的地震敏感属性,针对目的层段的地质目标分区域提取合理小时窗属性,再对不同区域不同小时窗属性进行聚类约束融合,从而对有利储集层进行精细刻画,形成了分级敏感属性融合方法,建立深层河道砂体储集层预测技术,指导了深层河道砂体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沙河街组三段 敏感属性 属性融合 深层薄互层 河道砂体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断陷湖盆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以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03-3012,共10页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一时期,湖盆初始发育,水体不稳定,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发育了洪水-漫湖沉积。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水道和砂泥混合坪沉积;湖侵体系域,洪水水道消失,主要以泥坪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主要以砂坪和砂泥混合坪沉积为主。层序二时期,湖盆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层位沙三下亚段只发育了低位体系域,全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同时,在低位体系域湖平面下降过程中,层序一时期消失的洪水水道复活,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基础上发育下切谷沉积,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微相。在纵向上构成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有利砂体主要发育于层序一的砂坪和洪水水道微相,以及层序二的下切谷水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中砂坪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连片性较好,洪水水道和下切谷水道砂体为孤立条带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湖-下切谷 沉积模式 沙三下亚段 临南地区 惠民凹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运聚模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天佑 郭正权 张才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实现增储上产,通过对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研究了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阐述了临南地区具有富集油气的优越条件,指出了临南地区的油气的运聚模式主要有3种:自源原生型模式... 为了实现增储上产,通过对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研究了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阐述了临南地区具有富集油气的优越条件,指出了临南地区的油气的运聚模式主要有3种:自源原生型模式,他源原生型模式,他源次生型模式;油气运聚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沉积期和明化镇沉积期,建立了临南地区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陆相盆地油气运聚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模式 新生界 临南地区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沙四段油源对比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庆辉 卓勤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12,共3页
从油油对比、油源对比等方面对临南地区沙四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临南地区存在沙三型、沙四型和混合型三种原油;沙四段烃源岩早期生、排出低熟油,晚期生、排出成熟油。前者分布在凹陷的边部,后者在凹陷内部成藏。从而证实了沙四段烃... 从油油对比、油源对比等方面对临南地区沙四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临南地区存在沙三型、沙四型和混合型三种原油;沙四段烃源岩早期生、排出低熟油,晚期生、排出成熟油。前者分布在凹陷的边部,后者在凹陷内部成藏。从而证实了沙四段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确有贡献,为研究以沙四段为源岩的油气成藏规律和指明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沙四段烃源岩 油源对比 油气成藏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天佑 石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运用去压实校正原理编制了惠民凹陷临南地区东西部新生代连井投影构造演化剖面图 ,较系统地总结了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 ,指出该区东西部的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西南缓坡带从新生代以来一直表... 运用去压实校正原理编制了惠民凹陷临南地区东西部新生代连井投影构造演化剖面图 ,较系统地总结了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 ,指出该区东西部的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西南缓坡带从新生代以来一直表现为稳定斜坡 ,而曲堤地垒在沙河街组第一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发生了强烈的旋转。最后综合分析认为 ,夏口断层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构造演化 ,另外 ,盖层滑脱断层在研究区不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临南地区 油田 地质构造 新生代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南地区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中云 唐洪三 林玉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47-455,共9页
临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临南洼陷沙三段富有机质成熟烃源岩 ,其中部分原油受到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根据轻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油源对比结果 ,将临南洼陷分为南北两个油源区 ,在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期油气运聚过程中 ,形成了四个有... 临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临南洼陷沙三段富有机质成熟烃源岩 ,其中部分原油受到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根据轻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油源对比结果 ,将临南洼陷分为南北两个油源区 ,在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期油气运聚过程中 ,形成了四个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各运聚系统的油气沿一定主导方向运移 ,除已知油田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原油特征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下载PDF
陈国忠运用调中益气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经验拾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婕 陈国忠 +4 位作者 吴瑕 李璐璐 袁铁超 欧智海 易志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整理归纳陈国忠教授临证辨治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法作者通过跟师学习和研究脾虚湿盛证疾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主要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以及典型医案加以佐证等方面总结陈国忠教授临证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 目的整理归纳陈国忠教授临证辨治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法作者通过跟师学习和研究脾虚湿盛证疾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主要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以及典型医案加以佐证等方面总结陈国忠教授临证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结果陈国忠教授认为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界气候、地域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活习惯,易使外湿和内湿相合为患,人们多处于以胃肠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脾虚湿盛证的脾系亚健康状态;故在《脾胃论》所著调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化裁加减而成调中益气化湿汤,并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中医四诊合参随症加减,广泛异病同治临床各种脾虚湿盛证疾病。结论陈国忠教授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鲜明,体现了中医"因地制宜""异病同治"的思维;其研究配伍的调中益气化湿汤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益气化湿汤 岭南地区 脾虚湿盛证 临床经验总结
下载PDF
临南地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东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7,共8页
针对以往对临南地区扭张构造的发育演化机制、扭张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南地区... 针对以往对临南地区扭张构造的发育演化机制、扭张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始于伸展性动力学背景下的斜向拉伸运动,由于复活的基底断层走向斜交于区域拉伸方向,从而形成了典型的扭张构造体系。综合考虑水平伸展、垂向块断运动和侧向走滑运动,建立了扭张构造定量表征方法,扭张活动强度平均约为0.4。扭张构造对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稳定沉降缓坡、同沉积断坡和持续迁移下陷缓坡3种斜坡控砂模式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圈闭。基于三元型、二元型、一元型和无结构型4种断裂带结构模式,建立了扭张断裂带动态平衡成藏、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洼陷带自生自储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张构造 斜向拉伸 断裂带结构 分布序列 成藏模式 临南地区
下载PDF
临南地区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15
作者 赵欣 姜蕾 《油气地球物理》 2019年第3期84-87,92,共5页
临南洼陷为典型的陆相湖盆,地层复杂,沉积变化快,经典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盆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层序划分难度较大。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临南地区陆相盆地进行了精细地层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地层格架。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地层模式 地层格架 临南地区
下载PDF
临南洼陷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封东晓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营子街地区临近洼陷的生烃中心,但由于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传统上认为勘探潜力不大。为突破勘探瓶颈,从沉积演化、相带类型研究出发,在优势砂体类型、烃源岩压力及隐蔽圈闭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富集因素... 营子街地区临近洼陷的生烃中心,但由于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传统上认为勘探潜力不大。为突破勘探瓶颈,从沉积演化、相带类型研究出发,在优势砂体类型、烃源岩压力及隐蔽圈闭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富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发育席状砂和浊积扇两类优势砂体,并夹持包裹于烃源岩中,形成了隐蔽型岩性油藏,其成藏富集因素主要受烃源岩超压和有效储层2个因素的控制,其中烃源岩超压控制了油气充满度,烃源岩超压区范围内有效储层的分布控制了含油规模,由此建立了自生自储-超压控藏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超压 有效储层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营子街地区 临南洼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