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壁材在微胶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曹金安 王景平 +3 位作者 徐友龙 邵亮 郭思琪 王学川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1-239,共19页
微胶囊是指由高分子材料包埋而成的具有蛋壳式的微型容器,这种结构具有提高芯材的稳定性和控制芯材缓慢释放的能力。壁材对微胶囊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以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壁材的微胶囊得到... 微胶囊是指由高分子材料包埋而成的具有蛋壳式的微型容器,这种结构具有提高芯材的稳定性和控制芯材缓慢释放的能力。壁材对微胶囊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以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壁材的微胶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微胶囊壁材所需的机械强度、溶解度、乳化性和稳定性等特性,所制备的微胶囊在医疗、药物、食品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微胶囊壁材的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主要分为多糖类、蛋白质类及脂类三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壁材的相关文献,详细讨论了各种壁材的功能特性、封装原理、微囊化技术和应用场景。总结指出,成本相对较低的多糖类物质制备的微胶囊水分散性更好,释放速率更快且芯材的利用度更高;而蛋白质类物质乳化性能突出,制备的微胶囊通常具有更高的包封效率和装载量;脂类物质在包封亲水性物质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在工业化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复合壁材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对现有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进行无害化改性,最终通过分子自组装实现对芯材的有效包封已经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壁材 天然可生物降解性聚合物 多糖 蛋白质 脂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壁材结构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永 倪兴刚 +6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潘丽娜 彭小雨 李威 高宇 汪家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3,共8页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substances,TBARS)值与酸价分别增加了55.199 meq/kg、4.532 mg/kg和0.280 mg/g,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分别减少了9.621%和15.664%;配方1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6.438 meq/kg、1.348 mg/kg和0.124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630%和9.368%;配方2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3.255 meq/kg、1.176 mg/kg和0.127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163%和8.551%。在体外消化特性方面,结构脂原油在消化过程中的最大粒径、电位与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907.6 nm、-20.45 mV和69.366%;配方1分别为2355.5 nm、-10.15 mV和59.986%;配方2则为1449.65 nm、-18.75 mV和65.365%。综上所述,两种配方都显著提高了结构脂的氧化稳定性,但配方1在消化过程中的粒径增大导致其脂肪酸释放率下降,因此选择配方2作为结构脂的包埋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材 结构脂微胶囊 氧化稳定性 体外消化特性 比较
下载PDF
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表征
3
作者 陈雅鑫 林永杰 +6 位作者 杨婷 何袅袅 蔡树芸 陈晖 方华 洪专 张怡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工艺条件为:棕榈硬脂:胆固醇60:40(m/m)、FX:脂质0.2:1(m/m)、壁芯比25:1(m/m)、凝聚pH值4.5,超声条件240 W/3 min,所得微胶囊包埋率为96.24%,载药量为0.85%。冻干样品后,FX-MC平均粒径为1154 nm,PDI值为0.27,电位为-20.71 mV,粒径分布较均匀,溶液较为稳定;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岩藻黄质被微胶囊壁壳成功包埋;差示扫描量热谱图可知,FX-MC发生相变所需的焓值最高,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岩藻黄质在食品或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固体脂质 微胶囊 响应面 理化表征
下载PDF
功能性油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大为 任华华 +2 位作者 杨嘉丹 樊红秀 李桂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 000 V、固化时间30 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 000 V、固化时间30 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6%、频率620 Hz、CaCl_2质量分数1.5%、进料速率4.0 mL/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32±0.28)%。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胶囊呈均一球体状,表面光滑。体式显微镜下可看出微胶囊颜色淡黄色,微观结构为单核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胶囊含有油脂的特征峰,芯材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热重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芯材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包埋率 功能性油脂
下载PDF
CS/GA鱼油微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石龙贵 齐玉刚 +3 位作者 刘彦平 滕安国 刘安军 张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47,共4页
以鱼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GA)和壳聚糖(CS)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以昆明小鼠为供试动物,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模型,设置高脂模型组、正常对照组、CS/GA壁材组、鱼油组和鱼油微胶囊组。喂养28 d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 以鱼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GA)和壳聚糖(CS)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以昆明小鼠为供试动物,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模型,设置高脂模型组、正常对照组、CS/GA壁材组、鱼油组和鱼油微胶囊组。喂养28 d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小鼠体重的变化,以考察鱼油微胶囊与液态鱼油在小鼠形成高血脂症过程中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CS/GA壁材复凝聚物对血脂调节没有效果,喂食鱼油微胶囊和鱼油组小鼠TC、LDL-C均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且HDL-C均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说明鱼油微胶囊和鱼油降低血脂胆固醇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降血脂
下载PDF
沙棘籽油微胶囊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常明 郭怡雯 +3 位作者 向殷丰 刘睿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囊应用到咀嚼片产品中,并对咀嚼片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43%,溶解度为92.22%,休止角为36.34°,表面油含量为1.32%,包埋率为97.32%。沙棘籽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结构完整,无破裂或孔洞现象。沙棘籽油微胶囊化后脂质伴随物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加速储藏30 d沙棘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制得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咀嚼片的色泽、组织状态、质地等良好,口感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微胶囊 脂质伴随物 品质评价 应用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草鱼鱼油微胶囊及其贮藏稳定性和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晓丽 魏长庆 +1 位作者 詹晓北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168,共6页
以草鱼鱼油为芯材,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均质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对其包埋率、粒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鱼油和微胶囊贮藏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和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 以草鱼鱼油为芯材,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均质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对其包埋率、粒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鱼油和微胶囊贮藏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和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7%、平均粒径为15.8μm、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为71℃,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60℃下,微胶囊贮藏15 d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喂食鱼油和鱼油微胶囊组小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喂食高脂模型组,说明鱼油微胶囊和鱼油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超声波 喷雾干燥 贮藏稳定性 降血脂
下载PDF
不同剂型儿茶素对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湘新 林亲录 +2 位作者 刘自逵 殷萍 谭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剂型儿茶素经不同给予途径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儿茶素制成微型胶囊剂型,即经高分子胶体化合物包封后,降低TG、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明显优于游离型儿茶素(P<0.05),静脉注射效果优于口... 本文探讨了不同剂型儿茶素经不同给予途径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儿茶素制成微型胶囊剂型,即经高分子胶体化合物包封后,降低TG、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明显优于游离型儿茶素(P<0.05),静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型 儿茶素 小鼠 血清 脂质水平 茶叶 酚类化合物 微型胶囊 高分子胶体化合物 静脉注射 口服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小玲 洪少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控制血压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2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控制血压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2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3wk。观察2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 UAER、TRF、α1M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Lipo PGE1能明显降低早期DN患者尿微量蛋白,可减轻早期DN患者的肾损害,因而可作为早期DN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脂微球栽体制剂 糖尿病肾病 早期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饶秉钧 张梦星 +4 位作者 吴静 劳继红 王富军 王璐 黄颂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4,共7页
介绍羊毛以及微胶囊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羊毛用微胶囊染料壁材的选取和制备方法、微胶囊染料的包封率和稳定性、微胶囊与羊毛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效果,以及微胶囊染料的染色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微胶囊染料在羊毛染色上的研究应用情况,论述... 介绍羊毛以及微胶囊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羊毛用微胶囊染料壁材的选取和制备方法、微胶囊染料的包封率和稳定性、微胶囊与羊毛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效果,以及微胶囊染料的染色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微胶囊染料在羊毛染色上的研究应用情况,论述微胶囊染色技术应用于羊毛染色的可行性,阐述微胶囊技术在羊毛染整加工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羊毛 染色 脂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及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风新 邓波 +1 位作者 熊华 窦晓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39-343,共5页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将中链甘油三酯固态化,方便食品添加和储运;以人工胃液模拟体外释放,初步研究了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缓释特性;并以基础合成饲料、长链甘油三酯微胶囊高脂饲料(长链甘油三酯供能占总能量30%左右...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将中链甘油三酯固态化,方便食品添加和储运;以人工胃液模拟体外释放,初步研究了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缓释特性;并以基础合成饲料、长链甘油三酯微胶囊高脂饲料(长链甘油三酯供能占总能量30%左右)和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高脂饲料(中链甘油三酯供能占总能量30%左右)分别饲喂小鼠,并观察5周内小鼠健康状况和体质量、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饲料消耗量的变化,研究中链甘油三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可缓慢释放6h,能够缓解中链甘油三酯一次性摄入量超标引起的腹痛腹泻问题,膳食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后,能降低体内TC和LDL-C的含量,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高脂膳食具有预防肥胖、减少体质量增长和体脂累积、减轻肝脏脂肪沉积的作用,且其抑制体质量增长的机制与减少能量摄入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微胶囊 体外释放 脂质代谢
下载PDF
核桃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生理功能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戚登斐 张润光 +2 位作者 潘建龙 杨涛 张有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47,共9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在62℃下将核桃油微胶囊加速氧化14 d,测定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制备模拟肠液和胃液,测定核桃油微胶囊体外模拟消化油脂释放率及游...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在62℃下将核桃油微胶囊加速氧化14 d,测定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制备模拟肠液和胃液,测定核桃油微胶囊体外模拟消化油脂释放率及游离脂肪酸释放量。选取6~8周龄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核桃油微胶囊及核桃油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测定其体重、肝脏指数、血液指标、肝脏细胞指标,并对肝脏及腹部脂肪细胞染色观察其损害情况。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1.91%,水分含量为2.40%,流动性高,溶解性较好。62℃加速氧化14 d,微胶囊化可有效缓解核桃油氧化变质,喷雾干燥制备的核桃油微胶囊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冷冻干燥的,且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更低。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及肠液消化,油脂释放率高达91.13%,高于冷冻干燥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也更高。喷雾干燥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缓解高脂模型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升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小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降低肝脏丙二醛(MDA)水平,从而有效地抑制高脂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微胶囊 抗氧化性 体外模拟试验 降血脂 护肝功能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卓祖优 宋生南 +1 位作者 白小杰 陈燕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2-121,共10页
目的概述常见天然高分子作为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发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多糖、蛋白质、脂质等天然高分子壁材的理化性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展望。结果... 目的概述常见天然高分子作为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发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多糖、蛋白质、脂质等天然高分子壁材的理化性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展望。结果虽然天然高分子微胶囊壁材在生物安全性和可再生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应用和理论问题亟待解决。单一的天然高分子壁材的应用效果通常难以满足应用要求,多种天然(改性)壁材的复合应用逐渐成为趋势。结论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微胶囊壁材,符合当代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特定的囊芯,选择单一或复配的天然(改性)高分子为壁材,制备适合给定终端应用性能且使用安全的微胶囊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天然高分子 多糖 蛋白质 脂质
下载PDF
乳化溶剂挥发法及在微囊化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舒丹丹 张淑娟 +2 位作者 金丽娜 王铁闯 李大吉 《北方药学》 2012年第4期22-23,共2页
许多方法和技术被用来制备聚合物微粒。制备方法决定微粒的种类和粒径,影响微粒组成物之间的作用力。微囊化制剂不仅可以达到缓释及控释药物的作用,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防止药物的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聚合物载体被... 许多方法和技术被用来制备聚合物微粒。制备方法决定微粒的种类和粒径,影响微粒组成物之间的作用力。微囊化制剂不仅可以达到缓释及控释药物的作用,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防止药物的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聚合物载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粒的制备,可分为生物降解及非降解型。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乳化溶剂挥发法的作用特点及其制备的微粒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微囊 固体脂质微粒 乳化溶剂挥发
下载PDF
D混料最优设计优化茶多酚微胶囊工艺及其脂肪氧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芝君 黄业传 +2 位作者 夏屿 卿兰 王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29,136,共7页
本文以壳聚糖、明胶为壁材,茶多酚为芯材,包封率为响应值,采用D-混料最优设计研究了自组装法包埋茶多酚的工艺优化,将得到的茶多酚微胶囊按一定质量比例添加到肉糜中,通过电子鼻测定其风味差异,并研究肉样储藏过程中的丙二醛含量变化对... 本文以壳聚糖、明胶为壁材,茶多酚为芯材,包封率为响应值,采用D-混料最优设计研究了自组装法包埋茶多酚的工艺优化,将得到的茶多酚微胶囊按一定质量比例添加到肉糜中,通过电子鼻测定其风味差异,并研究肉样储藏过程中的丙二醛含量变化对其抑制脂肪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茶多酚、明胶、壳聚糖的含量分别为0.40、0.50和0.10时(以试验体系干物质总量为1),包封率为50.87%。添加0.01%、0.03%、0.05%的茶多酚微胶囊的猪肉,4℃下处理10 d后其丙二醛含量(TBARs)值分别为0.183、0.135、0.108 mg/kg,均较未添加茶多酚的空白处理和非微胶囊茶多酚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测定结果也显示添加不同茶多酚处理组的风味和空白组有较大区别,说明得到的茶多酚微胶囊能有效抑制脂肪氧化,延长猪肉的保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混料最优设计 茶多酚 壳聚糖 明胶 微胶囊 脂肪氧化
下载PDF
含多重结构包覆载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绍强 张晨 +2 位作者 文静 牛玉莲 张志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23-728,共6页
概述了多重结构乳状液的结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含多重结构的包覆载体,包括了脂质体、微胶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研究现状,阐述了含多重结构的包覆载体的特性。
关键词 乳状液 多重结构 包覆载体技术 脂质体 微胶囊 固体脂质纳米粒
下载PDF
包覆技术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罗绍强 张晨 +1 位作者 牛玉莲 张志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简要分析了包覆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微胶囊、脂质体、多孔聚合物系统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4类包覆技术各自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性能和作用;较详细地综述了各类包覆技术在防晒化妆品和其他化... 简要分析了包覆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微胶囊、脂质体、多孔聚合物系统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4类包覆技术各自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性能和作用;较详细地综述了各类包覆技术在防晒化妆品和其他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该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包覆技术 微胶囊 脂质体 多孔聚合物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及其微囊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文瑾 范超 +2 位作者 夏俪宁 石超 吴文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ide,CLA-TG)及其微囊化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6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通过CLA-TG或微囊化C...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ide,CLA-TG)及其微囊化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6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通过CLA-TG或微囊化CLA-TG干预,记录体重、摄食量,造模结束后收集肝脏及血清,检测血清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检测肝脏TG含量及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积聚情况。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实验周期内摄食量无较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显著升高,肝脏出现明显的肝脂肪变,表现为显著的TG累积及脂滴积聚。CLA-TG及微囊化CLA-TG的摄入使上述指标均明显缓解,且微囊化CLA-TG组改善肝损伤效果更为显著。CLA-TG的摄入可对NAFLD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且微囊化后缓解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微囊 肥胖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心洁 廖洋样 +1 位作者 廖婉 李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6-1396,共11页
目的探究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微胶囊2种制剂方法对姜黄素理化表征的影响,并对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分别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和均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 目的探究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微胶囊2种制剂方法对姜黄素理化表征的影响,并对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分别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和均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Cur-SLN)和姜黄素微胶囊(curcumin microcapsules,Cur-MC),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度分布、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进行表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ESI-MS/MS)法鉴定ig后大鼠血浆中的代谢产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比较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2种制剂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姜黄素的粒径,使其均匀分布,Cur-SLN和Cur-MC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84.3±7.9)、(415.3±10.3)nm,ζ电位分别为(-48.1±0.9)、(-16.4±0.4)m V,Cur-SLN和Cur-MC可将姜黄素的体外释药率从原料药的51.12%分别提高至87.79%和83.02%。ig后大鼠血浆代谢物主要为姜黄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curcumin glucuronide,Cur-glu),与游离姜黄素(free curcumin,Cur-F)组相比,2种水溶姜黄素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达峰浓度(C_(max))等药动学参数显著提高,Cur-SLN组姜黄素和Cur-glu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4.31和4.63倍,Cur-MC组分别增加3.19和2.73倍。结论2种制剂均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且固体脂质纳米粒优于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 微胶囊 药动学 薄膜超声分散法 均质乳化-喷雾干燥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热磁双重响应性载药微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容建华 段泰炜 +1 位作者 温鸿戈 屈小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4-489,共6页
采用LbL模板技术,将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磁性纳米颗粒Fe3O4或带负电荷或双亲性磷脂在单分散胶体表面进行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磁双重响应性的新型载药微囊.通过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分... 采用LbL模板技术,将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磁性纳米颗粒Fe3O4或带负电荷或双亲性磷脂在单分散胶体表面进行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磁双重响应性的新型载药微囊.通过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微囊结构及载药、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囊的载药量最高可达到22.40%,且具有磁导向作用.微囊外层组装具有热敏性质的磷脂层能有效地克服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透性大而导致在较低温(正常生理环境)的输送过程中药物泄漏问题,而在较高温条件下又可使药物迅速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自组装 微囊 磷脂 磁性纳米颗粒 药物缓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