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perfluorocarbon dosing strategy on cerebral blood flow when starting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tudy
1
作者 Mark W. Davies Kimble R. Dunster +1 位作者 John F. Fraser Paul B. Colditz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年第3期197-213,共17页
Introduction: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may benefit the lung disease in preterm neonates but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perfluorocarbon increas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ay cause brain injury. We aimed to determi... Introduction: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may benefit the lung disease in preterm neonates but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perfluorocarbon increas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ay cause brain injury. We aimed to determine if the effects of perfluorocarbon administratio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vary by dose-volume, rate of administration, endotracheal tube portal of entry, or closely targeting PaCO2. Methods: Forty-two dosing events (in eleven rabbits) were randomised to different dos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a sham (i.e., placebo/control) dose of air over 20 min, 2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slowly over 20 min, 1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slowly over 20 min, 1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moderately fast over 10 min, 1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rapidly over 5 min, 1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slowly over 20 min via the endotracheal tube tip lumen (as opposed to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tube used in all other groups), or 10 mL/kg of perfluorocarbon slowly over 20 min whilst targeting a PaCO2 of 45 - 50 mmHg. Blood gases, haemodynamics, cortical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arotid flow were recorded continuously for 30 minutes from the start of each dose. Results: Carotid flow increased with 20 mL/kg perfluorocarbon and cortical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more variable. Carotid and cortic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creased using 10 mL/kg or 20 mL/kg with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ose-volum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erebral blood flow by rate of administration, but carotid blood flow was more variable during slow administr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increase in cerebral blood flow by portal of entry. If PaCO2 was maintained between 45 - 50 mmHg there was no increase i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there was less variable carotid flow. Conclusions: Cerebral blood flow increases with perfluorocarbon dosing. This occurs regardless of the dose-volume of perfluorocarbon. These effects were mitigated by closely targeting Pa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Blood Flow fluorocarbonS INFANT NEWBORN PRETERM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PERMEABILITY OF P VC/EBBA OVERLAPPED ULTRATHIN COMPOSITE MEMBRANES MODIFIED BY PLASMA-POLYMERIZATION WITH FLUOROCARBON MONOMERS
2
作者 傅秀城 金熹高 梶山千里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24-131,共8页
The PVC/EBBA ultrathin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100 nm were prepared by spreading the solution on water surface. The overlapped composite membrane showed a characteristic aggregation structure in wh... The PVC/EBBA ultrathin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100 nm were prepared by spreading the solution on water surface. The overlapped composite membrane showed a characteristic aggregation structure in which the polymer matrix exists as a three-dimensional spongy network and the liquid crystal domains werc observed. Tne 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the overlapped membrane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plasma-polymerization with the monomers of fluorocarbon compounds. Both Arrhenius plot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oxygen ((?)_O_2) in the membran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_(KN) of EB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Gas Permeation liquid crystal Plasma polymeriza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fluorocarbon compound.
下载PDF
携单抗载增效剂超声纳米微泡制备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3
作者 王婧茹 红华 +4 位作者 张惠卿 王占忠 梁丹艳 刘倩 孙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567-574,共8页
目的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可携带药物在实现精准成像的同时定向到达目标微环境实现靶向给药。探索制备携单抗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实验条件及验证方式。方法通过乳化法制备超声纳米微泡并用链霉亲和素对其进行修饰;再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 目的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可携带药物在实现精准成像的同时定向到达目标微环境实现靶向给药。探索制备携单抗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实验条件及验证方式。方法通过乳化法制备超声纳米微泡并用链霉亲和素对其进行修饰;再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与被生物素化的帕博利珠单抗(PD-1单抗)进行连接,得到携PD-1单抗载增效剂超声纳米粒;探索高效率的实验条件及验证方式;对实验制得超声纳米微泡的基本性质和实验表征分别进行检测与分析;对纳米微泡进行体外相变及超声显像效果的初步验证。结果成功制备出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包载液态氟碳和血卟啉单甲醚、同时用PD-1单抗修饰其表面的携单抗载增效剂超声纳米微泡;血卟啉单甲醚与聚乳酸羟基乙酸的比例在1∶25左右时饱和状态良好,血卟啉单甲醚的包封率为40.4%;吗啉乙磺酸缓冲溶液(MES Buffer)pH=7.4时血卟啉单甲醚的包封状态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膜与链霉亲和素的结合效率可以取得较好的平衡;纳米微泡及链霉亲和素修饰后的生物素化单抗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表现出红色和绿色荧光,叠加融合后呈现黄色荧光,间接表明携PD-1单抗载增效剂纳米微泡制备成功;纳米微泡复溶后水溶性及分散度较好,基于其较稳定的物理性质,4℃条件下可短期保存;纳米微泡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整的类球形结构,大小整体较均匀,局部可见小范围粘连聚集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纳米微泡呈内部黑色的类球形结构;动态激光散射仪测得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322.29±83.56)nm,Zeta电位为(-2.41±1.75)mV,聚合物分散指数约为0.287。纳米微泡在40℃左右时开始出现相变表现,一定温度范围(40℃~50℃)内有较好的超声显像效果,但分散性欠佳。结论成功制备出携单抗载增效剂超声纳米微泡;纳米微泡整体大小较均匀,局部存在粘连聚集现象;一定温度范围内可发生相变,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较好,分散均匀度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纳米微泡 微泡造影剂 单抗 增效剂 液态氟碳相变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洋 郑元义 +2 位作者 冉海涛 余进洪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观察其体外靶向性能。方法以氯仿将偶联叶酸的磷脂[DSPE-PEG(2000)]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成膜材料中,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成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重新水合后... 目的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观察其体外靶向性能。方法以氯仿将偶联叶酸的磷脂[DSPE-PEG(2000)]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成膜材料中,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成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重新水合后,在悬液中逐滴加入适量液态氟碳,均质乳化后得到叶酸受体靶向的纳米粒造影剂。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靶向造影剂组),并与不带叶酸的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相比较。结果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外观与普通造影剂无明显差别。体外靶向实验发现此纳米粒造影剂聚集且牢固地黏附于SKOV3细胞,而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则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偶联叶酸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该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靶向 液态氟碳 造影剂
下载PDF
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超声分子显像卵巢癌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建新 尚婷婷 +3 位作者 徐芬芬 王志刚 李攀 苏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并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及在体内外模型中靶向结合卵巢癌SKOV3细胞的效能。方法应用薄膜水化法和旋转蒸发法制备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观察纳米粒的基本特性及在4℃和37℃水浴条件...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并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及在体内外模型中靶向结合卵巢癌SKOV3细胞的效能。方法应用薄膜水化法和旋转蒸发法制备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观察纳米粒的基本特性及在4℃和37℃水浴条件下的稳定性。分为靶向组(叶酸靶向)、非靶向组(普通磷脂)及拮抗组(游离叶酸干预),通过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靶向实验。并将8只荷SKOV3肿瘤裸鼠分为A组(靶向)和B组(非靶向),进行脂质纳米粒的体内靶向实验。结果本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约(321.20±67.21)nm,表面电位-50mV。在4℃条件下,纳米粒可稳定保存48h;在37℃水浴条件下,1h内纳米粒的粒径无明显改变。靶向组纳米粒与SKOV3细胞的结合率最高,拮抗组最低。靶向组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被荧光染料DiI标记为红色的纳米粒;非靶向组和拮抗组仅见少量红色荧光。A组裸鼠肿瘤局部可见较多被荧光染料DiR标记为红色的纳米粒,而B组肿瘤局部未见明显红色荧光。且A组裸鼠各重要脏器离体荧光成像肿瘤荧光明显强于B组。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靶向结合于卵巢癌SKOV3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靶向 液态氟碳 纳米微粒 卵巢肿瘤
下载PDF
靶向EGFRvⅢ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燕琼 刘双 +5 位作者 景珅 何雨佳 张娜 刘旭杰 王志刚 彭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并包裹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球,评价其性质和体外靶向结合能力。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抗EGFRvⅢ单克隆抗体(4G1)的特异性;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 目的制备靶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并包裹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球,评价其性质和体外靶向结合能力。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抗EGFRvⅢ单克隆抗体(4G1)的特异性;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球(P-NPs),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分布;激光粒径仪检测其粒径及电位;碳二亚胺法耦联4G1制备P-NPs-4G1,流式细胞术观察二者连接情况;超声观察其体外经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致相变后的表现;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NPs-4G1体外靶向结合能力。结果 P-NPs-4G1粒径为(563.8±60.3)nm,Zeta电位为(-32.4±3.37)mV;4G1与P-NPs的连接率为(97.37±1.57)%;P-NPs-4G1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可增强其显像效果;体外靶向实验证实P-NPs-4G1可与F98__(npEGFRvⅢ)(EGFR-/EGFRvⅢ+)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不与F98EGFR(EGFR+/EGFRvⅢ-)细胞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P-NPs-4G1,经体外LIFU辐照后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同时可与F98npEGFRvⅢ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学 造影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 液态氟碳 纳米球
下载PDF
城市变电站用新型油-蒸发液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文豪 张国强 +2 位作者 姜益民 陆如 王建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1-276,共6页
随着变压器容量的日益增长,传统冷却方式在城市地下变电站的应用中日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变电站的新型变压器油-蒸发液冷却方式。它是一种二级冷却方式,可通过蒸发液相变汽化后的蒸汽把位于地下变电站内热负荷... 随着变压器容量的日益增长,传统冷却方式在城市地下变电站的应用中日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变电站的新型变压器油-蒸发液冷却方式。它是一种二级冷却方式,可通过蒸发液相变汽化后的蒸汽把位于地下变电站内热负荷中心的热量转移至地上或房顶的二次冷却器内进行冷却;蒸发液的循环过程为无泵自循环,可靠性高,且冷却效率高、噪音水平低、冷却装置承重低。本文设计、制造了一台油-蒸发液换热器样机,通过传热实验验证了新型冷却方式的可行性,并将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冷却技术 低噪音 城市变电站 蒸发液 氟碳化合物 油-蒸发液换热器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治疗家猪急性肺损伤的抗炎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经华 韩丽芳 +3 位作者 颜亮 孙婵 王仲红 彭雪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治疗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模型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16只健康家猪,采用生理盐水肺内灌洗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及机械通气组给予不同治疗,观察其肺脏湿/干比值及肺通透指数,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治疗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模型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16只健康家猪,采用生理盐水肺内灌洗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及机械通气组给予不同治疗,观察其肺脏湿/干比值及肺通透指数,观察其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MDA含量及SOD、MPO活性。结果:(1)部分液体通气组家猪肺脏湿/干比值、肺通透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2)肺组织MDA、MPO含量部分液体通气组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但两组间SOD活性无明显差别。(3)部分液体通气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结论:部分液体通气改善动物肺损伤指标,提示以氟碳化合物为呼吸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具有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急性肺损伤 氟碳化合物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内冷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顾国彪 田新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1期46-53,共8页
水内冷技术已发展了30余年,国际上已有总结性评论。蒸发冷却是继水冷之后的内冷技术,具有高的可靠性,其优越性已被三台机组共26台年的安全运行所证实。蒸发介质由水发展到R—11、R—113,现在已有替代 R-113的"绿色冷却液"—... 水内冷技术已发展了30余年,国际上已有总结性评论。蒸发冷却是继水冷之后的内冷技术,具有高的可靠性,其优越性已被三台机组共26台年的安全运行所证实。蒸发介质由水发展到R—11、R—113,现在已有替代 R-113的"绿色冷却液"——新氟碳化合物,模型及工业机组实验表明,此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应用于大型水轮发电机上。内冷技术已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蒸发冷却 绿色冷却液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对猪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婵 颜亮 +5 位作者 蒋光愉 王仲红 彭雪梅 谷继 邹鹏 李经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家猪实施以氟碳 (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 (PLV) ,观察其对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比较PLV及气体通气两种方式对肺形态学的影响 ,以探讨PLV改善肺气体交换的机制。方法 :12头体重为 2 ... 目的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家猪实施以氟碳 (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 (PLV) ,观察其对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比较PLV及气体通气两种方式对肺形态学的影响 ,以探讨PLV改善肺气体交换的机制。方法 :12头体重为 2 5 - 30kg的健康雌猪 ,麻醉后经肺灌洗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PLV组及CV(气体通气组 )。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 ,PLV组动物经气管导管肺内灌以 15mL/kg的PFC ,然后以与对照组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每小时记录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 ,取肺标本送病理分析。结果 :PLV组肺气体交换明显改善 ,而血液动力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维持稳定。组织学检查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组均为肺不张、肺气肿及肺过度膨胀交替出现 ,肺泡间质因水肿及细胞渗出而扩展。PLV组与CV组比较显示较轻微的肺不张、肺内炎性细胞渗出、肺出血及肺间质扩张。PLV组动物腹侧肺组织学损伤改变明显较背侧轻微。结论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猪 ,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地改善肺气体交换 ,并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损伤。同时可见PLV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轻的肺组织学损伤及肺泡扩张 ,证实PLV具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氟碳化合物 液体通气
下载PDF
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维民 鲁一宁 +1 位作者 尹宾宾 郑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了扩展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应用,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55%Ar+25%H_2+20%SiH_4的混合气氛中制备了SiO_2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并用其作为磁性粒子、油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液为表面活性剂、全氟碳油为基液制备了磁性液体。... 为了扩展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应用,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55%Ar+25%H_2+20%SiH_4的混合气氛中制备了SiO_2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并用其作为磁性粒子、油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液为表面活性剂、全氟碳油为基液制备了磁性液体。用黏度计和震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的黏度和磁性。结果表明,用SiO,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作为磁性粒子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在25℃,黏度为36.6~75.3 Pa·s;85℃,黏度为10.9~38.6 Pa·s;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4.6~15.5 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碳油 磁性液体 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下载PDF
关于SBS介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爱玲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0,13,共4页
本文综述了三类SBS介质的一般特性 ,对于新出现的表现出良好的SBS特性的介质如 :LAP晶体 ,四氯化物液体 ,碳氟化合物液体及稀有气体作了综述。文章指出纯化SBS液体介质对于克服SBS过程中出现的光致破坏作用 ,自散焦等非线性效应是关键... 本文综述了三类SBS介质的一般特性 ,对于新出现的表现出良好的SBS特性的介质如 :LAP晶体 ,四氯化物液体 ,碳氟化合物液体及稀有气体作了综述。文章指出纯化SBS液体介质对于克服SBS过程中出现的光致破坏作用 ,自散焦等非线性效应是关键。本综述对于SBS介质的选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介质 碳氟化合物 纯化介质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2,3,5,6-四氟苯甲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俊红 张杰 张丽楠 《化工中间体》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综述了2,3,5,6-四氟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和评述。同时,对2,3,5,6-四氟苯甲酸在合成喹诺酮类药物领域的应用作了归纳总结,并展望其在含氟液晶、氟树脂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对对2,3,5,6-四氟苯甲酸的制备和应用... 综述了2,3,5,6-四氟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和评述。同时,对2,3,5,6-四氟苯甲酸在合成喹诺酮类药物领域的应用作了归纳总结,并展望其在含氟液晶、氟树脂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对对2,3,5,6-四氟苯甲酸的制备和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苯甲酸 喹诺酮类药物 含氟液晶 氟树脂
下载PDF
受激布里渊散射中的液体介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何伟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介绍了目前使用的SBS液体介质 ,分析了氟化物和氯化物是性能良好的SBS液体介质的原因 ,并指出了SBS液体介质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SES液体介质 光致破坏阈值 化学键能 纯化介质 碳氟化合物
下载PDF
载盐酸阿霉素液态氟碳脂质体对乳腺癌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琳 贾丹 +6 位作者 许晓华 胡聪 黄菊 谭筱林 贾亦真 王志刚 任建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盐酸阿霉素(DOX)和液态氟碳(PFH)脂质体(Lip-PFH-DOX),探讨Lip-PFH-DOX纳米粒增强超声显影及对人乳腺癌MAD-MB-231细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及声振法技术制备Lip-PFH-DOX纳米粒。检测Lip-PFH-DOX纳米粒的形态、... 目的制备一种载盐酸阿霉素(DOX)和液态氟碳(PFH)脂质体(Lip-PFH-DOX),探讨Lip-PFH-DOX纳米粒增强超声显影及对人乳腺癌MAD-MB-231细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及声振法技术制备Lip-PFH-DOX纳米粒。检测Lip-PFH-DOX纳米粒的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促使纳米粒发生相变并使其破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药物释放情况。检测该纳米粒对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毒性作用,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建立裸鼠人乳腺癌MDA-MB-231模型,经尾静脉注射适量纳米粒,以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观察肿瘤部位增强超声表现。结果成功制备载DOX和PFH的脂质体,其粒径(340.81±68.54)nm,电位(-17.72±7.66)mV,药物包封率(86.80±2.55)%。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其内部成功包载药物,光镜下可见脂质体大小均匀,可发生相变。Lip-PFH-DOX在48 h时DOX释放率达40.05±3.22,当Lip-PFH-DOX纳米粒浓度为100μg/ml,孵育48 h时,细胞存活率为45.00%,且出现大量凋亡细胞。Lip-PFH-DOX纳米粒在低强度超声辐照后可以明显增强体内超声显影。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包裹DOX和PFH纳米粒,可实现体内外超声显影,同时可对MAD-MB-231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液态氟碳 脂质体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气/液相变驱动小型气动肌肉执行器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粒 刘宁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23,共7页
气动肌肉执行器重量轻、柔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研究领域。然而,用于驱动该执行器的气动设备使系统的尺寸过于庞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利用氟碳化合物气/液相变时膨胀做功来驱动气动肌肉执行器,选用金属陶瓷加热器加热氟碳化合物,使... 气动肌肉执行器重量轻、柔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研究领域。然而,用于驱动该执行器的气动设备使系统的尺寸过于庞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利用氟碳化合物气/液相变时膨胀做功来驱动气动肌肉执行器,选用金属陶瓷加热器加热氟碳化合物,使用PI控制器控制执行器的内部压力,制作拮抗驱动装置改善执行器作用力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气/液相变气动肌肉执行器内部产生的压力可以较好地跟踪参考输入信号;与空气驱动方式相比,采用气/液相变驱动时执行器的收缩率呈等值减小趋势;拮抗驱动装置能够改善气/液相变气动肌肉执行器作用力消失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肌肉执行器 氟碳化合物 气/液相变 PI控制器 拮抗驱动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optical activity of isosorbide chiral derivative containing fluorocarbon group as chiral dopant in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被引量:1
17
作者 Kong Liang Xie Yin He Su Chun Xiang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Novel isosorbide derivative containing perfluorocarbon group,bi(perfluorooctanesulfonyl)isosorbide ester as chiral dopant in liquid crystal,was synthesized.Chemic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Novel isosorbide derivative containing perfluorocarbon group,bi(perfluorooctanesulfonyl)isosorbide ester as chiral dopant in liquid crystal,was synthesized.Chemic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T-IR,~1H NMR and ^(19)F NMR.The optical texture of the mixture was observed by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POM).Novel chiral dopant containing perfluorocarbon group had excellent optical activity.Its specific rotation and molar rotation were noticeable higher than those of bi(4-chloromethylbenzenecarbonic)isosorbide ester.The fluorocarbon group improved the molar rotation of chiral compound and did not affect optical rotation direction.The texture of the mixture added isosorbide derivative with fluorocarbon group showed the oily streak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properties Surfaces Texture liquid crystal fluorocarbon
原文传递
氙净化生产中用液氮取代干冰的实践
18
作者 张德明 《冶金动力》 1994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文概述了氙净化生产中用液氮取代干冰的实践及相应的设备改造和试验。并叙述了粗氙气体中杂质的净除、氙纯化塔的冷却与导气等,总结出了氙气生产最佳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氙气 氟油 液氮 干冰 净化 精馏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液态氟碳纳米颗粒消融治疗宫颈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佳薇 张新玲 +3 位作者 尹庭辉 郑荣琴 肖汀 毛永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联合自制的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颗粒治疗裸鼠宫颈癌SiHa细胞移植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按照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部分进行。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IFU组和HIFU+...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联合自制的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颗粒治疗裸鼠宫颈癌SiHa细胞移植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按照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部分进行。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IFU组和HIFU+PFB纳米颗粒组,CCK-8测定人宫颈癌SiHa细胞活性。动物实验亦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HIFU+生理盐水组和HIFU+PFB纳米颗粒组,每组3只,处理后取肿瘤组织进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TTC)染色,测量坏死组织面积比,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细胞实验结果:HIFU辐照后,H1FU+PFB纳米颗粒组的细胞存活率[(40.5±9.7)%]低于HIFU组[(77.7±8.5)%]及对照组[(100±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TTC染色结果显示,同样HIFU强度辐照,HIFU+PFB纳米颗粒组肿瘤组织发生明显大范围坏死,坏死面积比为(65.97±25.10)%,HIFU+生理盐水组坏死面积比为(34.14±12.20)%,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坏死组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HIFU十PFB纳米颗粒组大部分组织坏死,肿瘤细胞结构消失,周边可见核固缩核碎裂,HIFU组坏死范围则较小。结论HIFU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颗粒可有效消融宫颈癌移植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聚焦超声 纳米粒子 宫颈肿瘤 液态氟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