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申 刘洋 +2 位作者 姚方旭 韩紫辉 吕永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研究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返排管汇进行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节流阀开度低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楔形阀阀芯的导流面上部,且导流面轴心处冲蚀最大;节流阀开度高... 为研究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返排管汇进行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节流阀开度低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楔形阀阀芯的导流面上部,且导流面轴心处冲蚀最大;节流阀开度高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固定阀入口管道处;楔形阀开度低于40%时,流体速度、质量流量和颗粒大小对冲蚀率影响较大,开度大于40%时,冲蚀率变化较小;颗粒撞击是楔形阀阀芯冲蚀主要原因,壁面速度分布不均导致楔形阀单侧刺漏;返排管汇系统安装防刺短节,并采用合适的阀门开度,能有效减小返排管汇的冲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排管汇 数值模拟 液固耦合 冲蚀
下载PDF
压裂双弯头液固两相流冲蚀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代四维 樊建春 +2 位作者 张党生 杨思齐 李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受管内携砂压裂液的复杂流动影响,长期承受着严峻的冲蚀破坏。在各类高压管汇构件中,弯管的冲蚀损伤最为严重。为改善压裂双弯头冲蚀磨损状况,采用DPM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综合分析了斯托克斯数(St)、...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受管内携砂压裂液的复杂流动影响,长期承受着严峻的冲蚀破坏。在各类高压管汇构件中,弯管的冲蚀损伤最为严重。为改善压裂双弯头冲蚀磨损状况,采用DPM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综合分析了斯托克斯数(St)、重力方向、粒径及流速对串联双弯头冲蚀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冲蚀磨损区域主要由St和重力方向共同决定;St<1时,最大冲蚀率随颗粒尺寸增大呈线性增加,St>1时呈指数增长;St相同时,速度对冲蚀磨损程度的影响远比颗粒尺寸强烈;向下流重力方向下,损伤区域随St增加完全转移至第二弯头的临界粒径显著小于向上流临界粒径;重力方向对同向冲击颗粒的冲蚀损伤虽有增强效应,其对冲蚀磨损程度影响远不及颗粒尺寸因素作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管汇 双弯头 液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斯托克斯数
下载PDF
考虑载荷模拟作用的高压弯头冲蚀数值仿真
3
作者 杨思齐 樊建春 +5 位作者 李德宁 刘明涛 韩礼红 王建军 杨尚谕 李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在管内复杂固液两相流冲击和管体恶劣载荷的耦合作用下,弯头、三通及接头等薄弱部件长期遭受严重的冲蚀磨损,极易导致管件发生断裂破坏,对现场人员及设备构成严重威胁。开展载荷作用下的高压管汇典型材料...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在管内复杂固液两相流冲击和管体恶劣载荷的耦合作用下,弯头、三通及接头等薄弱部件长期遭受严重的冲蚀磨损,极易导致管件发生断裂破坏,对现场人员及设备构成严重威胁。开展载荷作用下的高压管汇典型材料冲蚀磨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基于E/CRC冲蚀模型构建一种考虑应力状态影响的新型冲蚀数学模型,所构建的新模型与冲蚀试验数据之间的准确度可达95%以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开展高压管汇件冲蚀性能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高压弯头在不同压裂工况下的冲蚀磨损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固液两相流冲击下,主要冲蚀区位于靠近弯头出口处的弯头外侧,且管件的最大冲蚀率也位于该处;在弯头内侧二次流涡流的影响下,部分颗粒在流经弯头后会在下游直管内侧积聚,从而在这个区域造成次要冲蚀区;随着流动颗粒斯托克斯系数增加,主要冲蚀区面积增大,次要冲蚀区面积减小;此外,在嵌入新型冲蚀数学模型后,可观察到随着操作压力增大,高压管汇弯头部位的冲蚀磨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载荷作用 高压管汇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口控制装置用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国田 张若松 +4 位作者 高巧娟 郭晨 吴楠 王树森 王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防喷器使用液气控制阀控制系统动力泵的启停,稳定控制系统管汇压力。针对现场普遍存在管汇压力波动大的现象,通过数值建模,从气源压力、油压端口面积以及弹簧刚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防喷器使用液气控制阀控制系统动力泵的启停,稳定控制系统管汇压力。针对现场普遍存在管汇压力波动大的现象,通过数值建模,从气源压力、油压端口面积以及弹簧刚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源压力对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影响较小,油压端口面积与启闭压差成线型反比关系,弹簧刚度与启闭压差呈二次曲线关系。试验证明:为实现稳定精准控制,弹簧刚度应设计在94~97.3 N/mm之间为宜;同时应合理增加液气控制阀油压端口面积。所得结论可为提升液气控制阀控制精度提供理论依据,保障管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控 液气控制阀 启闭特性 管汇压力 气源压力 油压端口面积 弹簧刚度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行为研究
5
作者 杨思齐 徐长峰 +2 位作者 赵楠 苏怀宇 王建军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4期8-12,I0002,共6页
材料冲蚀是油气行业常见的失效模式。在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持续受管内压裂液支撑剂固体颗粒高速冲击。在苛刻工况下,高压管汇敏感部位易由冲蚀损伤而导致穿孔甚至爆裂。然而,对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机理尚不完全清晰,... 材料冲蚀是油气行业常见的失效模式。在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持续受管内压裂液支撑剂固体颗粒高速冲击。在苛刻工况下,高压管汇敏感部位易由冲蚀损伤而导致穿孔甚至爆裂。然而,对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机理尚不完全清晰,导致对冲蚀行为难以预测。对高压管汇材料开展了固液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分析了携砂液冲击角度、流速对靶材冲蚀磨损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试验参数开展了颗粒冲蚀过程中的冲击动力学仿真,对不同工况下材料冲蚀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流速会严重影响冲蚀磨损程度,冲蚀率随冲击角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冲击角增大,靶材处接触应力的各个分量变化较大,导致不同角度的冲击颗粒对靶材产生的切削、唇片、凹坑等微观损伤形貌的差异。随着流速增大,由于靶材接触应力影响区的范围和应力值大幅增加,冲蚀率呈幂函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水力压裂 高压管汇 固液两相流 页岩气
下载PDF
Study on a Novel Disphase Supply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for Transport Behavior of Divalent Nickel Ions
6
作者 裴亮 王理明 +1 位作者 郭维 赵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33-640,共8页
A novel d!sphase supply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DSSLM), containing supplying feed phase and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tor transport behavior ot NI(Ⅱ), have been studied. The supplying supported feed phase in... A novel d!sphase supply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DSSLM), containing supplying feed phase and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tor transport behavior ot NI(Ⅱ), have been studied. The supplying supported feed phase included feed solution and di(2-ethyhexyl) phosphoric acid (HDEHP) as the carrier in kerosene, and 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included HDEHP as the cartier in kerosene and HC1 as the stripping agent. The effects of volume ratio of membrane solution to feed solution (O/F), p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i(Ⅱ) and ionic strength in the feedsolution, volume ratio of membrane solution to stripping solution (O/S), concentration of H2SO4 solution, HDEHP concentration in the 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on transport of Ni(/I), the advantages of DSSLM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the system stability, the reuse of membrane solution and the reten- tion of membrane phase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transpgrt of Ni(Ⅱ) was oh-tained when H2SO4 concentration was 2.00 mol'L-', HDEHP concentration was 0.120 mol·L-1, and O/S was 4· 1 in the 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O/F was 1 : 10 and pH was 5.20 in the supplying feed phase. The ionic strength in supplying feed phase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ransport of Ni(Ⅱ). When initial Ni(Ⅱ) concentration was 2.00x 10-4 mol/L, the transport percentage of Ni(Ⅱ) was up to 93.1% in 250 min. The kinetic equation was deduced in terms of the law of mass diffusion and the interface 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hase supply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organic phosphonic acid supplying feed phase sup-plying stripping phase nickel ion
下载PDF
基于多域特征提取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立峰 王智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9-1516,共8页
针对气液两相流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域特征处理方案。利用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获取垂直上升管道流动数据,从测量数据与截面电导率分布图像两方面分析,对高维测量数据降维处理后提取时域特征,同时提取线性反投影(LBP)算法重建... 针对气液两相流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域特征处理方案。利用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获取垂直上升管道流动数据,从测量数据与截面电导率分布图像两方面分析,对高维测量数据降维处理后提取时域特征,同时提取线性反投影(LBP)算法重建图像空域特征,进一步对图像进行Walsh-Hadamard变换后提取列率域特征。使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算法对量化的多域特征降维处理,最后搭建支持向量机(SVM)实现流型识别。结果表明,该流型分类框架对泡状流、泡状-段塞过渡流型、段塞流及严重段塞流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8.1%、96.3%、95.2%、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流型识别 电阻层析成像 Walsh-Hadamard变换 统一流形逼近和投影 多域特征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歧管微通道热沉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朱迅仪 陈超伟 +1 位作者 张井志 辛公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3,共19页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其功率及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对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电子设备热管理技术,其中歧管微通道热沉由于其高散热能力、低压降损失以及高可靠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电子设备冷却技术之...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其功率及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对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电子设备热管理技术,其中歧管微通道热沉由于其高散热能力、低压降损失以及高可靠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电子设备冷却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歧管微通道热沉的散热原理及优势,对几何参数、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冷却 液冷技术 歧管微通道 优化
下载PDF
汽油机进气歧管流通性和均匀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姬芬竹 谷可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进气歧管的流通性和均匀性对发动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了某四缸汽油发动机的GT-power仿真模型,对进气歧管的气体流速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STAR-CD软件模拟计算了进气歧管不同进气角度时各支管内的气体压力和流速分布,分析了各支管的... 进气歧管的流通性和均匀性对发动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了某四缸汽油发动机的GT-power仿真模型,对进气歧管的气体流速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STAR-CD软件模拟计算了进气歧管不同进气角度时各支管内的气体压力和流速分布,分析了各支管的进气均匀性和充气系数.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进气口方向和稳压腔容积等几何参数,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气体流通性,改善进气歧管各支管内气体流动质量,使各支管内气体流量趋于均匀.计算结果为该进气歧管的改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歧管 GT·power STAR—CD 流通性 均匀性
下载PDF
液冷系统流道分流解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家渝 吕倩 《电子机械工程》 2011年第1期19-22,38,共5页
文中分析了分支流文献,对其推导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利用其提供的思路建立了分支流系统快速计算的计算程序。最后利用CFD和试验证明在电子设备冷却机箱的流量分配中。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以在日常设计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分支流 液冷 压力损失 压力恢复 流量分配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高压管汇失效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建斌 靳彦欣 +2 位作者 李勇 逄铭玉 花靖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1年第2期39-44,共6页
针对大排量、高压力页岩气压裂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高压管汇失效风险,分析了某公司近年来的高压管汇失效事故事件,识别出了常见的失效形式及部位,构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固液两相流射流模型,模拟计算了失效的破坏力和伤害范围。研究结果... 针对大排量、高压力页岩气压裂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高压管汇失效风险,分析了某公司近年来的高压管汇失效事故事件,识别出了常见的失效形式及部位,构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固液两相流射流模型,模拟计算了失效的破坏力和伤害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刺漏是高压管汇最常见失效形式,弯头、三通等应力集中区是刺漏失效的高危部位;100 MPa工况时刺漏影响范围可达100 m,离刺漏点1 m处,流体流速为260 m/s,打击压力达3.5 GPa,远超防护钢板抗剪切强度。根据风险分析及事故模拟结果,从本质安全、工艺改进、管理、信息化提升4个维度提出了防控措施,为页岩气压裂施工作业安全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施工 高压管汇 刺漏 固液两相流射流模型 打击压力 防控措施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微流量控制钻井气液两相流量调控试验研究
12
作者 何龙 孔祥伟 +3 位作者 沈建文 王旭东 林元华 王其军 《石油机械》 2016年第7期16-19,共4页
为了解决深井窄密度窗口钻井过程钻遇的漏喷等复杂问题,研制了微流量控制(MFC)钻井节流仿真系统,设计了节流橇和电控液压控制系统,制订了监测策略。试验结果表明,MFC钻井节流仿真系统液相目标流量的调整时间可控制在25 s之内,节流阀动... 为了解决深井窄密度窗口钻井过程钻遇的漏喷等复杂问题,研制了微流量控制(MFC)钻井节流仿真系统,设计了节流橇和电控液压控制系统,制订了监测策略。试验结果表明,MFC钻井节流仿真系统液相目标流量的调整时间可控制在25 s之内,节流阀动作引发的超调率可控制在25.0%之内;气液两相目标流量调整时间可控制在60 s之内,其超调率控制在35.0%之内,可满足现场微流量控制需要。目标流量的调控效果不仅与节流阀和传感器有关,也取决于自动化PID参数设置及管道中流体类型。在相同控制条件下,气液两相的可压缩性比液相大,液相流量比气液两相流量更易控制,流量调控速度快,控制精度较高,超调率大大降低。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钻井安全性和降低钻井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C 气液两相 节流橇 流量调控 控制精度 超调率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压裂双弯头冲蚀及流致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思齐 樊建春 张来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共8页
双弯头管汇是水力压裂地面高压管汇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由于高压大排量携砂压裂液在其中多次强制转向,双弯头管汇长期遭受着严重的冲蚀磨损和流致变形。为改善管件冲蚀磨损状态,从管汇结构参数的角度研究其对冲蚀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 双弯头管汇是水力压裂地面高压管汇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由于高压大排量携砂压裂液在其中多次强制转向,双弯头管汇长期遭受着严重的冲蚀磨损和流致变形。为改善管件冲蚀磨损状态,从管汇结构参数的角度研究其对冲蚀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结合离散相模型(DPM)和流固耦合(FSI)方法,对双弯头结构管汇在工况条件下的流致冲蚀和变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双弯头结构参数,如连接直管长度、管道内径及弯头间连接角度对冲蚀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接直管长度增加,冲蚀率先减小后变化不大,而结构变形程度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冲蚀磨损和结构变形,双弯头之间的连接直管长度宜设计为管道外径的4倍;大口径管道的冲蚀磨损程度更低,但会带来更大的变形,因此双弯头管汇的管内径不宜过大或过小;当2个弯头间的连接角度为0°时,冲蚀和变形程度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双弯头管汇 流固耦合 固液两相流 流致变形
下载PDF
高压鱼尾管汇冲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开松 周思柱 +2 位作者 华剑 李相宇 李方淼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针对高压鱼尾管汇在长期压裂作业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管汇内壁出现穿孔、刺漏、破损等现象,基于液固两相流和冲蚀磨损理论,建立了夹角分别为90°、120°、150°鱼尾管的三维模型,通过ICEM软件划分网格,并应用计算流体力... 针对高压鱼尾管汇在长期压裂作业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管汇内壁出现穿孔、刺漏、破损等现象,基于液固两相流和冲蚀磨损理论,建立了夹角分别为90°、120°、150°鱼尾管的三维模型,通过ICEM软件划分网格,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ANSYS-Fluent软件对鱼尾管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颗粒直径、颗粒形状、质量流量、流体速度4种因素对管汇冲蚀的影响,分析高压鱼尾管汇内壁的冲蚀磨损规律。结果表明:夹角为90°、120°、150°的鱼尾管汇冲蚀磨损最为严重区域在两支管与主管的交汇处,即相贯线位置,出口壁面的冲蚀磨损稍微薄弱;鱼尾管汇的冲蚀磨损随着质量流量、流体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随着颗粒形状系数、颗粒直径的增大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在4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150°鱼尾管汇的冲蚀磨损幅度波动最明显,90°鱼尾管汇的冲蚀磨损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能够有效评估分析高压鱼尾管汇在压裂作业中的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鱼尾管汇 液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套式排气歧管流固耦合传热的研究
15
作者 张翠平 齐丽丽 +2 位作者 齐东东 张忠国 李天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97-1801,共5页
以某型发动机水套式排气歧管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了水套式排气歧管的管壁、内部烟气和冷却水的几何模型并进行组装。利用GAMBIT软件划分网格,并应用FLUENT软件模拟排气歧管的流体流动和传热以及流体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耦... 以某型发动机水套式排气歧管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了水套式排气歧管的管壁、内部烟气和冷却水的几何模型并进行组装。利用GAMBIT软件划分网格,并应用FLUENT软件模拟排气歧管的流体流动和传热以及流体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耦合传热,得出内部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套式排气歧管表面温度不超过423 K,满足安全防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套式排气歧管 温度场 冷却水套 流固耦合
下载PDF
不同T型管汇液-固两相流颗粒冲蚀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龙 陈基业 陈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8-75,89,共9页
目前对不同管汇处流场变化导致的冲蚀研究较少,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研究了普通、球形、椭球形、梭形四种不同管汇T型管在颗粒流下的冲蚀行为。结果表明:当采用垂直管为入口管,水平支管为出口管的"一进两出"流动... 目前对不同管汇处流场变化导致的冲蚀研究较少,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研究了普通、球形、椭球形、梭形四种不同管汇T型管在颗粒流下的冲蚀行为。结果表明:当采用垂直管为入口管,水平支管为出口管的"一进两出"流动方式时,通过截取不同角度的流动切面发现椭球形管汇仅在45°~60°贴近管道壁面处产生一对二次流迪恩涡,其余管汇在30°~90°均有二次流产生。普通管汇的冲蚀主要发生在管汇与支管连接部位,其余管汇均发生在变径处,其中梭形管汇冲蚀最严重。通过改变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密度、颗粒粒径,对比分析不同管汇的最大冲蚀速率变化规律,发现椭球形管汇最大冲蚀速率最低且变化幅度最小,具有较好的抗冲蚀特性。梭形管汇最大冲蚀速率最大且随影响因素变化幅度波动最大,因此生产中宜使用椭球形管汇,尽量避免使用球形管汇与梭形管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管汇 T型管 液固两相流 颗粒冲蚀
下载PDF
基于中心流形理论的液体火箭POGO振动系统Hopf分岔点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杰 方勃 张业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34-38,共5页
火箭飞行过程中不安定因素主要是液体火箭POGO振动所引起的低频振动,其由火箭纵向结构壳体与液体燃料发生共振所产生的。液体火箭POGO振动其实质就是流固耦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时降低成本,大多数学者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模拟相结... 火箭飞行过程中不安定因素主要是液体火箭POGO振动所引起的低频振动,其由火箭纵向结构壳体与液体燃料发生共振所产生的。液体火箭POGO振动其实质就是流固耦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时降低成本,大多数学者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然而,其计算过程的简化过于复杂。通过质量守恒,动量定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液体火箭POGO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中心流形理论进行系统降维,并通过附属正规形法获得分岔方程,研究系统Hopf分岔点,得出在泵气蚀刚度系数的某一范围内,分岔参数的幂运算对分岔类型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从而为抑制液体火箭POGO振动的发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流形法 液体火箭POGO振动 HOPF分岔 复数正规形 降维
下载PDF
水平分支型集输管汇偏流程度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海宏 李清平 姚海元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9-184,共6页
以水平分支型集输管汇为研究对象,选用FLUENT作为模拟软件分析了管汇入口来流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对水平双出口与水平四出口管汇偏流程度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水平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管汇几何结构完... 以水平分支型集输管汇为研究对象,选用FLUENT作为模拟软件分析了管汇入口来流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对水平双出口与水平四出口管汇偏流程度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水平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管汇几何结构完全对称且各出口压力相同,那么双出口管汇内各分支管的流量将会均匀分配,而四出口管汇则会出现偏流。2个分支管长度存在较小偏差对水平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实际生产中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的主要原因为各分支管出口压力不一致和当量管径不一致,当两个分支管出口压力偏差恒定时,存在着决定管汇偏流严重程度的临界气液比;若来流气液比小于该临界值,则管汇偏流程度通常在可接受范围内。为控制由分支管管径偏差引起的偏流,建议首先可以考虑调节来流气液比,其次考虑清管处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控制集输管汇偏流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汇 气液两相流 流量分配 偏流程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缸内直喷发动机进气歧管CFD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景彦 苏圣 洪进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2年第9期25-28,共4页
进气歧管控制着发动机各缸的进气,尤其对于多缸发动机,进气控制对发动机各循环变动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四缸以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采用稳态CFD分析完全满足优化设计要求,但对于四缸以上发动机需要采用瞬态CFD分析方法更为合适。进气歧管... 进气歧管控制着发动机各缸的进气,尤其对于多缸发动机,进气控制对发动机各循环变动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四缸以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采用稳态CFD分析完全满足优化设计要求,但对于四缸以上发动机需要采用瞬态CFD分析方法更为合适。进气歧管是发动机最关键进气系统部件之一,其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足均匀的混合气,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电喷系统主要传感器和执行器均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导致进气歧管结构复杂和高成本。计算机模拟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文中用三维CFD软件对某缸内直喷发动机进气歧管进行了稳态流动分析,通过CFD分析基本可以确定进气歧管结构要求,指导实际产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进气歧管 流通性 均匀性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free cooling strategies for a liquid-cooled data center 被引量:1
20
作者 Weinan Zhou Qin Sun +4 位作者 Weimin Luo Wei Xiao Pengfei Cui Wei Wu Kaijun Dong 《Building Simulation》 SCIE EI CSCD 2023年第8期1317-1330,共14页
The increasing power density of IT electronics and the enormous energy consumption of data centers lead to the urgent demand for efficient cooling technology.Due to its efficiency and safety,liquid-cooled heat sink te... The increasing power density of IT electronics and the enormous energy consumption of data centers lead to the urgent demand for efficient cooling technology.Due to its efficiency and safety,liquid-cooled heat sink technology may gradually replace air-cooled technology over time.With the ambient or higher water supply temperature,the liquid-cooled technology shortens the operating time of the chiller and improves its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hile the pump power consumption may increase for satisfying the constant cooling capacity.Therefore,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optimal water supply temperature to achieve energy-efficient operation of data centers.A virtual 30.1 kW data center is considered as the case,the liquid-cooled system is construc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innovative manifol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with oblique fins and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ology to minimize energy consumption.A hybrid thermal management model integrat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model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RNSYS and FLUENT software.To the highest chip-safe operating temperature premise,the energy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under various water supply temperatures in Guangzhou.The result shows that only 21.5-hour mechanical cooling is needed with the 30℃server inlet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year.And the minimized power consumption occurs with the constant 29℃server inlet temperature.Moreover,the temperature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TACS)is adopted to test the cooling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under different regulation frequencies,and the by-week TACS can achieve another 11.5%energy saving than the minimum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center liquid cooling system manifol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control strate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