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传统·尺度: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英雄史观
1
作者 李珂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刘慈欣科幻小说对英雄的关注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强调个别人物的功绩,常因忽略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备受批判。对于刘慈欣科幻小说来说,奠基其英雄史观的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基于技术崇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之刘... 刘慈欣科幻小说对英雄的关注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强调个别人物的功绩,常因忽略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备受批判。对于刘慈欣科幻小说来说,奠基其英雄史观的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基于技术崇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之刘慈欣对平民英雄的塑造,可以将其英雄叙事视为对托马斯·卡莱尔、悉尼·胡克、普列汉诺夫等人英雄史观理论的补充与修正。这启发了学者在面对英雄史观理论的缺陷与不足时,重新审视与平衡英雄、民主、历史规律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全然从对立的视角去批判与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英雄史观 科幻小说 集体主义
下载PDF
The Overseas Reception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Works from a Perspective of Western Interpretation Preference——A Case Study of Reader's Reception of Liu Cixin's The Three-Body Problem in the USA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Ge Li Yun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6期90-102,共13页
The Three-Body Problem, written by Liu Cixin, won the 2015 Hugo Award for Best Novel, with over 200,000 copies in English already sold. This gure is hundreds of times the average sales volume of Chinese novels in the ... The Three-Body Problem, written by Liu Cixin, won the 2015 Hugo Award for Best Novel, with over 200,000 copies in English already sold. This gure is hundreds of times the average sales volume of Chinese novels in the USA.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overseas readers' comments on The Three-Body Problem posted on the online platforms of Goodreads and Amaz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ovel's success overseas lies in its catering to the concerns of overseas readers. The ThreeBody Problem is popular among overseas readership thanks to its re ection on the ultimate existence of mankind, science ction vision & imagination, literary familiarity & identi cation, ideological di erence-triggered cultural curiosity, and a good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Liu Cixin's work on the map of world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seas readers' preferenc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science ction creation and overseas re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u cixin The THREE-BODY Problem science ction novel OVERSEAS RECEPTION
下载PDF
从黄土地到宇宙间:另一种“乡土中国”及其文明想象——论刘慈欣科幻中的乡土文化与乡村书写
3
作者 程顺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在刘慈欣的科幻书写中,相隔不啻霄壤的乡土乡村与宇宙星际奇异而又浑然地连接为一体,这一方面源于乡村世界和乡土文化实则构成了其科幻想象的主要现实基源和深层文化支点,另一方面也促使其呈现出了拼接滑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原点和宇宙... 在刘慈欣的科幻书写中,相隔不啻霄壤的乡土乡村与宇宙星际奇异而又浑然地连接为一体,这一方面源于乡村世界和乡土文化实则构成了其科幻想象的主要现实基源和深层文化支点,另一方面也促使其呈现出了拼接滑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原点和宇宙星际的文明终极之间的奇异性乡村景观。从“乡土中国”的核心文化命题来看,这一乡村科幻书写不仅以宏阔终极的宇宙视域取代西方现代性视域,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困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从乡村到宇宙的文化与想象时空,还将科技启蒙引入乡村并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实的主体性,最终推动其走向了宇宙田园的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乡土中国 奇异性乡村 宇宙田园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limate Change Fiction--Taking Liu Cixin and Margaret Atwood for Example
4
作者 YUE Lu-l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9期901-905,共5页
As the global climate situation worsens and more scholars becom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climatic fiction,the shift in climate change writing not only connects the humanities with the natural scien... As the global climate situation worsens and more scholars becom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climatic fiction,the shift in climate change writing not only connects the humanities with the natural sciences,but also raises the public eye to a global perspective.With the purpose of humanistic care,Chinese and foreign novelists have captured the political contradic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iscussion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an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science fiction novels with climate change as the background.Chinese writer Liu Cixin and Canadian writer Margaret Atwood have used climate change as a background to write science fiction novels,expressing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survival,and drawing human attention to climate change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imate change wri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fiction liu cixin Margaret Atwoo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下载PDF
经典化视域下刘慈欣“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研究
5
作者 陈兰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享誉国际,强烈的存在感表明了作品成为经典的趋势。该系列作品内含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充足的阐释空间建构了其成为经典的基础,大众读者的喜爱、文学奖项的加持、知识精英的批评和意识形态的支持等外在因素对作品经典...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享誉国际,强烈的存在感表明了作品成为经典的趋势。该系列作品内含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充足的阐释空间建构了其成为经典的基础,大众读者的喜爱、文学奖项的加持、知识精英的批评和意识形态的支持等外在因素对作品经典地位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学经典化理论观照该系列作品,有助于弥补中国科幻经典标准书写的不足,提升科幻创作的信心,并推动中国科幻主动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三体” 科幻小说 经典化
下载PDF
科幻视角下的现实意义思考——以埃德加·爱伦·坡、鲁迅、刘慈欣为例
6
作者 赵小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本文旨在从科幻的视角论及埃德加·爱伦·坡、鲁迅、刘慈欣作品中的科幻因素和现实的关联,以期对当下科幻文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意义。优秀作品离不开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它们敏锐地描绘现实社会结构下隐蔽的弊端,冲破自身与当下艺... 本文旨在从科幻的视角论及埃德加·爱伦·坡、鲁迅、刘慈欣作品中的科幻因素和现实的关联,以期对当下科幻文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意义。优秀作品离不开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它们敏锐地描绘现实社会结构下隐蔽的弊端,冲破自身与当下艺术环境的束缚,引发对人的现实思考。本文通过时空塑造、反叛精神与未来寄托三个层面,从科幻角度分析三位作家作品中的现实言说。这三位作家作品中的科幻因素都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且三者作品之间具有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作品 现实意义 埃德加·爱伦·坡 鲁迅 刘慈欣
下载PDF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岩 方晓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刘慈欣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带来了古典主义气息。但刘慈欣的古典主义,与西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苏联科幻乌托邦科幻小说风格都有不同。在强化叙事速度、强化父子关系、强化科技美感几个方面,刘慈欣的小说革新了古典主义的各个侧面,形成... 刘慈欣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带来了古典主义气息。但刘慈欣的古典主义,与西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苏联科幻乌托邦科幻小说风格都有不同。在强化叙事速度、强化父子关系、强化科技美感几个方面,刘慈欣的小说革新了古典主义的各个侧面,形成中国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新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新古典主义 刘慈欣
下载PDF
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本副文本话语元素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燕 吴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7,共6页
副文本理论为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外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极好的视角。通过对刘慈欣系列科幻小说英译本内副文本进行探幽入微式的考察,本文发现,英译本内的副文本话语元素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小说形态格局的建构:副文本话语元素不仅助力小... 副文本理论为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外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极好的视角。通过对刘慈欣系列科幻小说英译本内副文本进行探幽入微式的考察,本文发现,英译本内的副文本话语元素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小说形态格局的建构:副文本话语元素不仅助力小说英译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流通与接受,而且还能为其增加光环效应,提升英译本的文学价值,实现对英译本文本外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英译本 副文本 价值
下载PDF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子青 曾景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74-176,共3页
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刘宇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 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刘宇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小说 翻译 刘慈欣 郝景芳
下载PDF
微观意识与翻转乾坤的叙事奇观——刘慈欣小说《微观尽头》管窥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亚斌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
刘慈欣是科幻界的巨擘,他具有广博宏大的宇宙意识和洞察入微的"微观意识",他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苍茫的宏观宇宙和微渺的微观世界,在科幻作家中显得卓尔不群。在《微观尽头》中,作家通过科学家击穿物质微粒的实验,让人们目睹了... 刘慈欣是科幻界的巨擘,他具有广博宏大的宇宙意识和洞察入微的"微观意识",他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苍茫的宏观宇宙和微渺的微观世界,在科幻作家中显得卓尔不群。在《微观尽头》中,作家通过科学家击穿物质微粒的实验,让人们目睹了宇宙背面的奇幻景观,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惊心动魄而又美不胜收的叙事空间和文学世界,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微观尽头》 科学意识 宇宙意识 微观意识
下载PDF
刘慈欣小说的奇幻想象与现实诘问
11
作者 文红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9-73,共5页
刘慈欣以天才的想象、奇诡的文笔构建了一个壮丽磅礴的科幻世界,他善于将现实的反思投射进科幻的构想中,既关注空灵的异世界与宏大美学,也善于以隐喻的方式诘问现实。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奇幻想象 现实诘问
下载PDF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论刘慈欣《三体》系列对中国科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双重表征。受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影响,中国科幻小说在百余年的文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性之维崇尚科学、普及科学和文学性之维面向现实、寄托怀抱的创作传统。"新生代"作...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双重表征。受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影响,中国科幻小说在百余年的文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性之维崇尚科学、普及科学和文学性之维面向现实、寄托怀抱的创作传统。"新生代"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延续了中国科幻对科学的推崇,又将科学和技术的展示由创作目的转换为文本架构的基础因素,纠正了中国科幻狭隘的科普化倾向;小说承袭了中国科幻反映现实、寄托怀抱的传统,又对科幻文本的思想蕴涵进行了深度开掘,对中国科幻的创作进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 刘慈欣 《三体》系列 科学性 文学性
下载PDF
灾难·抗争·救赎:刘慈欣和王晋康的末日书写——以《三体》系列小说和《逃出母宇宙》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海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末日—救赎"是一组永恒的科幻母题,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和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描绘了一幅幅末日灾难的宏大图景,书写了人类在宇宙灾变时刻的绝地抗争和道德救赎。两位科幻作家用深沉的理性遥想人类未来可能发生的宇... "末日—救赎"是一组永恒的科幻母题,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和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描绘了一幅幅末日灾难的宏大图景,书写了人类在宇宙灾变时刻的绝地抗争和道德救赎。两位科幻作家用深沉的理性遥想人类未来可能发生的宇宙灾难,并构想拯救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发人深省。宇宙末日的来临或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道德体系,如何在道德和生存之间作出抉择,刘慈欣和王晋康有不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王晋康 《三体》系列小说 《逃出母宇宙》 末日体验 末日灾难 道德救赎
下载PDF
数字全球化时代刘慈欣科幻文学的译介与传播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攸 陈滔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5,共13页
数字全球化为世界开启了全新的互联方式,虚拟维度重要性日益凸显,读者阅读偏好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背景之下,翻译活动体现出"技术"与"社交"两大转向,技术革命与媒介融合正推动着中国文学"走出去"... 数字全球化为世界开启了全新的互联方式,虚拟维度重要性日益凸显,读者阅读偏好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背景之下,翻译活动体现出"技术"与"社交"两大转向,技术革命与媒介融合正推动着中国文学"走出去"历程迈入"创新"阶段,这在当代科幻文学的海外传播进程中表现得尤为典型。本文以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为例,分析其海外译介与传播模式,指出经由译者、版权输出方、出版机构等多元主体对外引介,并融合数字时代的多媒体技术,以刘慈欣科幻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跨越。基于此,本文提出应从文学作品的"世界性"、多元主体的合力并举、传播手段的数字化创新以及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模式作出适当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刘慈欣 中国文化“走出去” 翻译 数字全球化
下载PDF
刘慈欣《三体》对《2001:太空漫游》的借鉴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6-31,88,共7页
作为获得"雨果奖"的第一个中国人,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纽约客》的编辑及撰稿人舒华·罗斯曼称他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通过对隐含的共同背景、外星文明的形象塑造、科技元... 作为获得"雨果奖"的第一个中国人,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纽约客》的编辑及撰稿人舒华·罗斯曼称他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通过对隐含的共同背景、外星文明的形象塑造、科技元素三个方面的文本分析,讨论《三体》对《2001:太空漫游》的借鉴与发展,揭示刘慈欣被称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之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刘慈欣 《2001:太空漫游》 阿瑟.克拉克 科幻小说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瑾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4,共13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海外传播非常成功。其传播数据表明,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已走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队伍的前列,不仅受到海外精英读者的认可,也...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海外传播非常成功。其传播数据表明,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已走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队伍的前列,不仅受到海外精英读者的认可,也颇受普通读者的青睐。《三体》故事情节与内容的新奇性、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而具有的世界性、文本蕴含的中国元素所体现的本土性等内在特质,使得《三体》被海外读者广泛接受,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三体》 海外传播 新奇性 世界性 本土性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科技困境中的文学突围:刘慈欣《诗云》中的科幻诗人
17
作者 熊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的“李白”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托科幻乌托邦小说语境的、虚构的亲和关系。一方面,《诗云》中的克隆诗人“李白”肆意破坏人类文明,却又试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留驻古典诗艺的矛盾行为,揭示...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的“李白”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托科幻乌托邦小说语境的、虚构的亲和关系。一方面,《诗云》中的克隆诗人“李白”肆意破坏人类文明,却又试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留驻古典诗艺的矛盾行为,揭示了这一特殊文学意象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刘慈欣借“李白”之手掀起的一场“造诗(史)运动”,与《拱廊街计划》中本雅明经由辩证意象概念对历史—救赎关系所进行的历史性哲学考察,于本质上展现出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聚焦现代性对个体经历与记忆的异化,并指出“诗性历史”是突围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局。因此,《诗云》塑造的科幻诗人“李白”并非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盛唐诗人李白的转生,而是刘慈欣借中国古典文史原型人物之名创造的一个颇具后现代意味的反乌托邦意象。这一写作策略在经典化底色下探索了诗人对传统的眷恋与重造,质疑了科学技术允诺人类的浪漫未来,打破了这一虚幻泡影,进而引导读者对当下社会盛行的理智祛魅进行复魅思考。李白的诗人形象不再与西方对中国固化的现代想象密不可分,而是成为观照文学现代性、解构机械复制时代文艺危机与诗史焦虑的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本雅明 李白 诗云
下载PDF
在科幻世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刘慈欣的创作思想
18
作者 邢达 曹立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1-95,共5页
刘慈欣科幻作品能够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独具一格的创作思想。刘慈欣认为当前世界存在的主要危机是生态与战争危机,这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刘慈欣充分理解并抓住... 刘慈欣科幻作品能够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独具一格的创作思想。刘慈欣认为当前世界存在的主要危机是生态与战争危机,这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刘慈欣充分理解并抓住了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世界各国人民对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企盼充分包孕在其作品之中,从而唤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共鸣。同时,刘慈欣通过科幻小说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作思想
下载PDF
走向“元”宇宙:从大宇宙叙事到元宇宙想象——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起点
19
作者 程顺溪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383-400,共18页
刘慈欣新古典主义科幻宇宙中大宇宙与元宇宙的交织与分/对立,为从本体论视域审视当下的元宇宙想象提供了恰切起点。从感知框架及经验、叙事机制和终极构想来看,元宇宙想象实为与大宇宙叙事对等的另一种宇宙叙事。这一对等性不仅推动了... 刘慈欣新古典主义科幻宇宙中大宇宙与元宇宙的交织与分/对立,为从本体论视域审视当下的元宇宙想象提供了恰切起点。从感知框架及经验、叙事机制和终极构想来看,元宇宙想象实为与大宇宙叙事对等的另一种宇宙叙事。这一对等性不仅推动了对其主体性本源的回归与反思,还开启了基于后人类时代主体性的“元”宇宙视野。由此来看,元宇宙想象起源生成于新浪潮科幻及其后转向的赛博朋克,并在21世纪后十年全面升级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叙事,体现出强烈的数字乌托邦倾向、去物质实体的信息化世界观和对心智的客体化治理等特质。这在表征出消解/新生的心智奇点的同时,也警示我们要保持主体的能动性和心智的完整性,以保有并开启更丰富多样的宇宙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大宇宙 刘慈欣 “元”宇宙视野
下载PDF
浪漫的科幻——刘慈欣对科幻美感的创造
20
作者 叶凌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6-51,共6页
刘慈欣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硬派"科幻的创作原则,严格遵循科学逻辑来进行科幻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和想象瑰丽而广受赞誉。他自觉地进行创作实验,以求创作出区别于西方科幻小说特质,具有中国... 刘慈欣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硬派"科幻的创作原则,严格遵循科学逻辑来进行科幻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和想象瑰丽而广受赞誉。他自觉地进行创作实验,以求创作出区别于西方科幻小说特质,具有中国独特主题、风格的科幻文学作品。其小说虽然大部分展现的都是冷酷的科技主义和零度的情感,但也有着对科幻中浪漫主义的坚守。既向读者展示了科幻特有的美感,也体现出刘慈欣的人文主义关怀与对人类文学、艺术的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科幻美感 浪漫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