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名医蔡宗玉生平考略
1
作者 谷峰 朱鹏举 陈士玉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3期52-54,共3页
本文对清代名医蔡宗玉的生平进行了考证,并对由此涉及到的陈修园与蔡宗玉的师生关系,《六经伤寒辨证》一书与蔡宗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蔡宗玉 医书汇参辑成 六经伤寒辨证 林昌彝 陈修园
下载PDF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2
作者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后条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
3
作者 邓海祥 侯凌森 +1 位作者 黄灿 方玉甫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机,祛除病邪,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升降散来源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是温病十五方之首,其辨证关键在于只要属于气机失调,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升降散来调节机体脏腑气机,起到郁开气达、气血调和之功。痤疮发病多归结于火热郁结于体内所致,因此,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对于痤疮论治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痤疮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气机 《黄帝内经》 《伤寒瘟疫条辨》
下载PDF
《敖氏伤寒金镜录》学术渊源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梁嵘 王召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该书从病态舌象的病位、病性、治疗方药、病机解释几个方面 ,可说明其作者属于刘完素的学术流派 ,舌诊是基于刘完素的火热论学说而建立的、用于辨别温热病的诊断方法。《敖氏伤寒金镜录》利用... 《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该书从病态舌象的病位、病性、治疗方药、病机解释几个方面 ,可说明其作者属于刘完素的学术流派 ,舌诊是基于刘完素的火热论学说而建立的、用于辨别温热病的诊断方法。《敖氏伤寒金镜录》利用直观的视觉 ,证明了红舌与热证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是使温热病学说从伤寒学中裂变出来的重要环节。同时 ,红舌———里热证———清解里热的诊断、治疗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氏伤寒金镜录》 刘完素 舌诊 伤寒病 温病
原文传递
中医外感热病理论溯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2-235,共4页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中医
下载PDF
张仲景“可”与“不可”篇章节命名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姚鑫 黄作阵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本文对张仲景“可”与“不可”篇5个古传本的章节命名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其命名变化的形式、原因及诸版本之间的关系。章节命名大致经历了从“病某某证”到“辨某某病形证治”再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这3个主要阶段。从“病某某”到“... 本文对张仲景“可”与“不可”篇5个古传本的章节命名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其命名变化的形式、原因及诸版本之间的关系。章节命名大致经历了从“病某某证”到“辨某某病形证治”再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这3个主要阶段。从“病某某”到“辨某某”的转变,可能受到南北朝时期《伤寒杂病论》离析出《辨伤寒》的影响。“形证”属同义复用词语,与“证”意义相同,并进一步发展为“脉证”。孙思邈将唐本《伤寒论》章节命名调整为“忌宜”的形式。《金匮玉函经》的章节命名与淳化本《伤寒论》为同一系统,宋本《伤寒论》由此继承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辨伤寒》 《金匮玉函经》 《脉经》 “可” “不可” “证” “形证” “脉证” “忌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