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心武小说城市书写探析
1
作者 郭福霖 刘广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将刘心武的城市书写放置在新时期文学的大背景中,以多种视角探析刘心武小说城市书写的特色。首先,相比于京味小说对北京城市乡土性的迷恋,刘心武关注北京由乡土性向现代性的转型;其次,由于对北京强烈的地域认同和问题意识,刘心武的城市... 将刘心武的城市书写放置在新时期文学的大背景中,以多种视角探析刘心武小说城市书写的特色。首先,相比于京味小说对北京城市乡土性的迷恋,刘心武关注北京由乡土性向现代性的转型;其次,由于对北京强烈的地域认同和问题意识,刘心武的城市书写呈现出“我城”的建构;最后,刘心武书写城市中启蒙的嬗变,理性地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型对不同人的影响。总之,刘心武连接了北京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立体地展现出北京的城市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城市书写 京味 我城 启蒙
下载PDF
文学的传播与经典的诞生——传播学视野中的《班主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宗刚 田仁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体体验和个人书写,升华为于一个时代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班主任》 《人民文学》 伤痕文学 传播学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的场域竞争——以刘心武小说为个案
3
作者 夏正娟 吴文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一直以来,描述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文学史书写的主要模式,这种书写模式为文学史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一种文学现象替代另一种文学现象的确定性书写极易忽略文学现象更替过程中的诸多偶然因素。从空间的角度考察"新... 一直以来,描述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文学史书写的主要模式,这种书写模式为文学史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一种文学现象替代另一种文学现象的确定性书写极易忽略文学现象更替过程中的诸多偶然因素。从空间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文学"的偶然性、操作性恰能弥补注重规律性书写模式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场域竞争 刘心武小说 “发生空间”
下载PDF
“追兵来了”之时的“青春”:《懵懂集》及其他——文学记忆与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
4
作者 孙士聪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64-177,共14页
刘心武写于1976~1977年间的收入《懵懂集》中的小说作品,标示了作家自我反思的当代实践,同时也打开了考察文学写作、创伤记忆论题的一道缝隙,将某些有待追问与深刻反思的命题呈现出来。过渡时期的小说与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互为表... 刘心武写于1976~1977年间的收入《懵懂集》中的小说作品,标示了作家自我反思的当代实践,同时也打开了考察文学写作、创伤记忆论题的一道缝隙,将某些有待追问与深刻反思的命题呈现出来。过渡时期的小说与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互为表里,并在作家个体记忆与文学写作的公共话语两个层面,打开个体反思、文学记忆与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域,而文化记忆/公共性关系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则暗含文学记忆对文学史写作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文学记忆 过渡时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治疗我们祖国健壮躯体上的局部痈疽”——《班主任》、《伤痕》精读
5
作者 翟业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等呼唤,其实是一种修辞,一种身份认同的狡计,就在一声声殷切的呼唤声中,呼唤者成了审讯者,成了无比清洁、神圣的"我们",而"四人帮"等一小撮坏分子则成了万劫不复的"... "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等呼唤,其实是一种修辞,一种身份认同的狡计,就在一声声殷切的呼唤声中,呼唤者成了审讯者,成了无比清洁、神圣的"我们",而"四人帮"等一小撮坏分子则成了万劫不复的"他们","他们"是妖魔鬼怪、病菌和痈疽。这样一来,对"浩劫"的反思就成了对于局部痈疽的割除术,割除术既能证明祖国躯体本质上的"健壮",也能反过来强化"我们"的无辜和正义。基于此,我可以认定,"伤痕文学"是国人踏上改革开放旅程之前喝下的一碗"孟婆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刘心武 “我们” “他们” 社会卫生学
下载PDF
三十年来刘心武小说研究述评
6
作者 夏正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1-134,共4页
1959年刘心武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直到2004年出版小说集《站冰》,刘心武的创作贯穿"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刘心武对文坛正在酝酿或即将到来的细微变化有着作... 1959年刘心武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直到2004年出版小说集《站冰》,刘心武的创作贯穿"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刘心武对文坛正在酝酿或即将到来的细微变化有着作家特有的敏锐感觉,并能迅速将之付诸于创作实践。因此,可以说刘心武的创作史同时也是一部当代文学思潮的流变史.本文以时间为纬,梳理30年来刘心武小说研究的主要倾向,并指出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刘心武小说 研究
下载PDF
“秦学”方法谬误论——平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7
作者 汪大白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产为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秦学” 方法 谬误
下载PDF
红学研究的学术空间与“公众共享”问题——兼评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
8
作者 赵建忠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6-50,共5页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经不起史料推敲,其学术小说对《红楼梦》的人物刻画也大多背离了原著形象的性格发 展逻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比附、主观臆断的问题。红学研究的空间固然应该“公众共...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经不起史料推敲,其学术小说对《红楼梦》的人物刻画也大多背离了原著形象的性格发 展逻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比附、主观臆断的问题。红学研究的空间固然应该“公众共 享”,但前提是要严守学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比附臆断 公众共享 学术规范
下载PDF
困惑、想象与重构——以刘心武《栖凤楼》为例透视1990年代中国作家的文化心态
9
作者 徐茜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0-28,共9页
刘心武长篇小说《栖凤楼》里展示出1990年代文学的三个热点问题:文学"向内"与"向外"的区分,对底层的虚构想象以及底层与知识分子关系的新变,极端理念的批判和新的政府官员的型塑。这些问题反映了1990年代中国知识... 刘心武长篇小说《栖凤楼》里展示出1990年代文学的三个热点问题:文学"向内"与"向外"的区分,对底层的虚构想象以及底层与知识分子关系的新变,极端理念的批判和新的政府官员的型塑。这些问题反映了19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定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栖凤楼》 1990年代 中国作家心态 向内写 向外写 底层
下载PDF
展现教育问题的教育小说——重读刘心武的《班主任》
10
作者 李定春 《湘南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3-105,110,共4页
从创作题材与主题看,刘心武的《班主任》属于教育小说:它是以"文革"为背景,以青少年教育为切入点而创作的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教育小说;它不仅客观呈现了"文革"时期的教育问题,深刻揭露了"文革"教育对广大... 从创作题材与主题看,刘心武的《班主任》属于教育小说:它是以"文革"为背景,以青少年教育为切入点而创作的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教育小说;它不仅客观呈现了"文革"时期的教育问题,深刻揭露了"文革"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心灵毒害。重读《班主任》并对照现实,我们发现,今天的教育界仍然存在与"文革"时期类似的诸多严重的教育问题。显然,《班主任》对于今天的教育界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班主任》 文革 教育问题
下载PDF
现当代小说运用形神理论的成功典范
11
作者 马汉钦 陈秀莲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9-52,共4页
我国现当代小说创作在运用形神理论方面,主要走的是肖像描写的创作道路,其表现方式有二:一是以动态的肖像描写传"神",二是以静态的肖像描写传"神",代表作家有鲁迅、刘心武、蒋子龙等。
关键词 现当代小说 形神理论 鲁迅 刘心武 蒋子龙
下载PDF
“戏说”与“猎奇”——谈刘心武的“《红楼梦》研究”
12
作者 王金山 王青山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4期84-87,共4页
刘心武的所谓“秦学”研究,看作一种“戏说”、“大话”的文学创作则可,看作学术则是错误的。刘心武的“揭秘红楼”实质上是以小说创作中“想象”、“虚构”的做法来搞学术。他所索隐的历史也是以小说的笔法“创造”的历史。他在《百家... 刘心武的所谓“秦学”研究,看作一种“戏说”、“大话”的文学创作则可,看作学术则是错误的。刘心武的“揭秘红楼”实质上是以小说创作中“想象”、“虚构”的做法来搞学术。他所索隐的历史也是以小说的笔法“创造”的历史。他在《百家讲坛》的成功是一种商业上的成功,对艺术作品《红楼梦》的普及性作用也是危害极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刘心武 戏说 猎奇
下载PDF
论“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刘心武先生商榷
13
作者 王青山 王金山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真实材料与“求真”的目的性上,“红楼梦研究”也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文本为根本依据。而刘心武的“秦学”研究却是建立在捏造事实的基础上。并且,他的论证都是以臆测、牵强附会来展开话题,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学术是... 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真实材料与“求真”的目的性上,“红楼梦研究”也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文本为根本依据。而刘心武的“秦学”研究却是建立在捏造事实的基础上。并且,他的论证都是以臆测、牵强附会来展开话题,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学术是“伪学术”。所谓“秦学”,就是一种“伪红学”。而以“秦学”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功利主义是极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秦学 伪学术
下载PDF
“秦学”建构虚妄论
14
作者 汪大白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82,共5页
至今尚在走俏的所谓"秦学"其实是建构虚妄的伪学。因为"秦学"的前提纯属臆断,"秦学"的支柱也不可靠。将小说文本看成家族兴衰历史、宫廷斗争秘史,是对《红楼梦》的误读和曲解。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秦学 建构 虚妄
下载PDF
与刘心武争鸣的态度、原则和意义
15
作者 郑铁生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8,共8页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电视讲座收视率之高,出版著作销售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刘心武的观点却受到学术界大多学者的批评,引发了一个“刘心武现象”。对待这场争论,要有个争鸣的学术平台:尊重他人;要遵循争鸣的学术原则:理性批评;还...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电视讲座收视率之高,出版著作销售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刘心武的观点却受到学术界大多学者的批评,引发了一个“刘心武现象”。对待这场争论,要有个争鸣的学术平台:尊重他人;要遵循争鸣的学术原则:理性批评;还要思索争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红学论争 学术平台 学术原则 意义
下载PDF
刘心武红学之误源于周汝昌
16
作者 郑铁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2-51,共10页
刘心武红学研究之误,与其承继周汝昌以“曹贾合一”为体系的学术观点,不加区别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不但对缺乏史证、杂糅推理和想象的研究成果全面接受,而且通过文学化、通俗化,将其从学术层面播扬到大众文化当中,客观上... 刘心武红学研究之误,与其承继周汝昌以“曹贾合一”为体系的学术观点,不加区别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不但对缺乏史证、杂糅推理和想象的研究成果全面接受,而且通过文学化、通俗化,将其从学术层面播扬到大众文化当中,客观上起到了误导听众和读者,偷换了《红楼梦》文本内容,歪曲了《红楼梦》伟大著作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周汝昌 红学 承继 误导
下载PDF
青春的门槛:《风过耳》叙述者的安慰寻求
17
作者 杨文忠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刘心武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越来越缺少激情文字,在《风过耳》中,其文本叙述者的位置已经成定局,观望者的身份似已确认。
关键词 刘心武 文学创作 《风过耳》 叙述者 观望者 安慰寻求
下载PDF
也谈《红楼梦》中的"樯木"——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华东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0-14,共5页
对于《红楼梦》的考证,因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掌握祥实的资料,充分关注《红 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的特性,而不能作"想当然"的臆断。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周汝昌 为文 文学作品 商榷 考证 先生 历史背景 资料
下载PDF
从伤痕文学看文学永恒的魅力
19
作者 于启泓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伤痕文学,作为文革后的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写出了一批反映"受伤的一代"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特别是以刘心武、卢新华为代表的伤痕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刘心武 卢新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