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9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于樊哙,“归”于四皓:刘邦废太子失败发微
1
作者 张博阳 时培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地的叛乱而对此无可奈何。在刘邦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他曾经密谋铲除樊哙,为废除太子铺平道路,只可惜这一计划还未能实施,刘邦就已去世,刘盈得以登基,是为汉惠帝。“商山四皓”保住刘盈太子之位的说法,是后世的重新阐释,或曰“历史书写”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刘盈 刘如意 樊哙 商山四皓
下载PDF
刘邦、项羽政治策略异同论
2
作者 薛从军 祝兆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鲠之臣;用人不问出身品性,故逐步走向胜利。项羽政治意图是为诸侯王的霸主;他能征惯战,但不能借怀王号令天下,也不会造舆论、行诡计,只知道正面交锋;注重项氏人才,非项氏之人才逐渐走失,“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常常中诡计而不醒悟,以致逐渐走向败亡。刘邦、项羽的政治策略异同,是其成败的主要原因,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政治意图 政治策略
下载PDF
刘邦峣关之战及相关军事地理研究
3
作者 王红超 闫哲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事地理又有了新的发现,为开展“峣关之战”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史籍研究,可以解读出“啗降之计”“秦峣下军据守思乡城”“破秦峣下叛军蓝田南”“刘邦乘胜破蓝田”“武关道主支线”“秦蓝田地望”等系列成果,并可据此绘制出战役地形图,直观、立体地再现整个战役过程。同时通过历史地理研究,对本地区长久以来的“秦汉峣关”和“隋唐蓝关”之争问题关键点进行了辨析,厘清了“峣关”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峣关 刘邦 蓝田 蓝关古道 峣下军
下载PDF
谁说刘邦没文化?他的学生时代你了解多少
4
作者 城南 《小康》 2024年第6期70-70,共1页
历史上,悉数汉代风云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汉高祖刘邦。48岁开始创业之路,用7年的时间先灭强秦,再灭项羽……从市井流氓到布衣天子,他凭什么?有人说,坚持才会胜利;有人说,爱拼才会赢;也有人说,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更有人说,没文化不读... 历史上,悉数汉代风云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汉高祖刘邦。48岁开始创业之路,用7年的时间先灭强秦,再灭项羽……从市井流氓到布衣天子,他凭什么?有人说,坚持才会胜利;有人说,爱拼才会赢;也有人说,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更有人说,没文化不读书也能行……唐代的章碣诗中有云“刘项原来不读书”,对刘邦项羽的学识进行了否定。其实,他们并非大字不识的文盲,相反,还都是知识分子,只是两人在战场上的功绩把其学识的光芒遮掩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祖刘邦 项羽 学识 风云人物
下载PDF
千古龙飞地:刘邦故里与五里三诸侯
5
作者 张政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综合《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以汉高祖刘邦为首的丰沛布衣将相集团,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翻暴秦,开创汉朝400余年基业,让汉文化成为世界上历史延续最长、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文化。在刘邦故里徐州,...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综合《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以汉高祖刘邦为首的丰沛布衣将相集团,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翻暴秦,开创汉朝400余年基业,让汉文化成为世界上历史延续最长、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文化。在刘邦故里徐州,留下的众多文化遗存和故事传说,是汉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祖刘邦 布衣将相 故事传说 文化遗产 《汉书》 《史记》 历史延续 文化遗存
下载PDF
《史记》《汉书》刘邦定三秦记载比较分析
6
作者 李自兰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2期21-23,共3页
“刘邦定三秦”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记录,通过对两部史书中的记载比较,能够对具体的历史内容进行更正了解,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支持。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中刘邦定三秦的记载内容分析,结合其他史料内容,... “刘邦定三秦”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记录,通过对两部史书中的记载比较,能够对具体的历史内容进行更正了解,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支持。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中刘邦定三秦的记载内容分析,结合其他史料内容,明确刘邦定三秦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同的行军路线和战略方案,为相关史学内容的了解,提供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刘邦 定三秦 记载 比较
下载PDF
毛泽东评点刘邦
7
作者 董晓彤 《党史博采(上)》 2023年第4期4-9,共6页
一、行事:“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毛泽东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刘邦的行事能力。1957年6月13日,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内,毛泽东同吴冷西等人谈起办报问题时曾就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进行过评说。
关键词 吴冷西 刘邦 毛泽东 行事
下载PDF
“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来成为武装创业成功的象征,成为"布衣"、"匹夫"成就帝业的纪念。刘邦多次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可以读作对于这种建国方式的意义的提示。李世民、朱元璋也曾经发表认同这种建国史历程的言论,同样值得政治史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斩蛇剑 三尺剑 布衣 帝业
下载PDF
论刘邦的货币改革 被引量:3
9
作者 曾维华 王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废除秦朝已经过时、不合实际的货币制度,使当时社会中实际通行的"小半两钱"成为合乎法律的货币。同时改革废除了秦代中央集权的铸币政策,实行"令民铸钱",由民间自由铸造货币的措施,对争取民众支持、聚集力量,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是有意义的。另外,这次货币改革,对汉初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汉代前期货币制度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刘邦 货币改革
下载PDF
刘邦的性格与其成功之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新影 李修松 《东南文化》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性格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刘邦外向,豁达大度,外示宽厚,却又暗藏心机。这些性格因素受到他远大抱负的驱动,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不断优化,与刘邦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帝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刘邦 性格 成功
下载PDF
刘邦汉国号考原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阿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2,共6页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汉王 汉国号
下载PDF
论黄老思想与刘邦的治国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宁国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无为而治是黄老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在西汉初年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刘邦作为汉代的第一任皇帝,也是汉代黄老之学的首推者。黄老思想在其治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刘邦 黄老思想 治国实践
下载PDF
汉高祖刘邦与西汉世风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87,共7页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西汉初年的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西汉世风 楚风 儒风 黄老之风
下载PDF
刘邦循武关道入秦原因新解 被引量:4
14
作者 尤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93,共11页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程的原因,如:刘、项二人间存在激烈竞争,项羽步步紧逼的军事行动会成为刘邦进行战略战术设计时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刘邦自身实力弱小,与函谷道秦军力量差距很大,不得不迂回到秦军守御力量较弱、反秦基础较好的武关道。这些因素可能是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主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武关道 配合 竞争 实力差距
下载PDF
刘邦废太子事件发微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丹 郭小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刘邦废太子的主要力量是吕氏家族和以张良等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商山四皓"只是他们为显示实力打出来给刘邦看的招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废太子事件 商山四皓
下载PDF
从芒砀到丰沛: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磐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5,共4页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张耳有故交,但为了独立发展,始终没有与陈胜义军发生任何联系。在夺取沛县之前,应有一个丰邑起兵的过程,这是刘邦正式起兵反秦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芒砀山泽 张楚 丰邑起兵
下载PDF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永美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异姓王 刘邦集团 游侠精神 平民政权
下载PDF
项羽乎?刘邦乎?——论秦汉之际历史舞台及历史纪年的主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殿元 何俊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汉之间加上"以西楚霸王项羽作为历史纪年"的这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之际 历史纪年 项羽 刘邦
下载PDF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19
作者 罗必明 曲景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面,又通过与《汉书》《资治通鉴》等相关篇目的互相比照,重新探究刘邦杀樊哙之动机。同时,司马迁对“郦寄卖友”一事以叙为议、寓论断于叙事的笔法,也同样暗含了对刘邦的贬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元史学”理论 郦寄卖友
下载PDF
刘邦、刘秀之比较——从诸葛亮驳难曹植谈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艳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作为开国之君和中兴之主,历来为后人所关注和比较。作为文学家的曹植撰《汉二祖优劣论》盛赞光武帝。而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则对曹植所论予以驳难。他们的分歧在于前者较多地考虑光武帝个人才能,后者则强调众多... 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作为开国之君和中兴之主,历来为后人所关注和比较。作为文学家的曹植撰《汉二祖优劣论》盛赞光武帝。而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则对曹植所论予以驳难。他们的分歧在于前者较多地考虑光武帝个人才能,后者则强调众多人才的作用。这种分歧,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政治立场和观察问题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光武帝作为"中兴"之主大为史家所关注和"热评",自有其历史原因。因此,曹植所论,亦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植 诸葛亮 刘邦 刘秀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