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version of Unresectable to 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Using Hepatic Arterial Chronomodulated Chemotherapy: A Case Report and Short Literature Review
1
作者 Evgeny Y. Parnes Maria S. Sayapina +5 位作者 Alexey A. Tryakin Mohamed Bouchahda Pasquale F. Innominato Jean-Francois Morere Francis A. Levi Rene Adam 《Surgical Science》 2018年第10期358-366,共9页
Background: The regional chronomodulated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is an effective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especially for th... Background: The regional chronomodulated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is an effective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especially for the conversion into resectability. Aim: To demonstrate that chronomodulated HAI triplet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OPTILIV protocol is well tolerated and displayed high antitumor activity in this heavily-pretreated patient. Case Presentation: A 54 years old patient from Russia was treated for a tumor in the ascending colon presented with 13 hepatic metastases ranging from 0.3 to 2.7 cm in diameter. He underwent a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12 cycles of FOLFIRINOX combined to bevacizumab for the last 5 cycles, resulting in a partial response according to CT scan. It was decided to perform a two-stage hepatectomy at Paul Brousse hospital: left partial hepatectomy allowed the excision of 9 lesion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2 nodular lesions. Afterwards, the patient received 5 cycles of chronomodulated triplet chemotherapy into the hepatic artery, according to the OPTILIV protocol design, yet without cetuximab, because of the KRAS mutation in the liver metastases, with a partial re-sponse. The patient could then undergo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planned right hepatectomy, which turned out to be an R0 resection followed by receiving three courses of chronomodulated HAIC.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documented after 3 months. Chronomodulated FOLFIRI chemotherapy was re-started intravenously, in combination with Aflibercept an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further disease progression.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our patient’s cancer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MSI. The patient was included in the Phase 2 CheckMate-142 trial and received nivolumab 3 mg/kg every 2 weeks within 3 months.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due to ineffectiveness. Then the patient underwent radiotherapy geared towards reduction of pain. Afterwards, the patient died from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2 year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Conclus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report a clinical case with chronomodulated HAIC as rescue therapy in a heavily pretreated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llowing to achieve an objective response despite prior progression on FOLFIRINOX (the same triplet chemo by IV route). This strategy permitted to overcome drug resistance and to perform furth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liver me-tastases with prolonged patient survival. Thus, chronomodulated HAI is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and de-serves to be further assessed prospectively in clinical trials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egional Chronomodulated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ONVERSION of UNRESECTABLE to 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被引量:2
2
作者 覃雪 丁莉 蒋蜀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的PLC进行研究。经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随机分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研究组则采用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连续治疗4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随访观察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各41例,治疗后1个月时对照组肿瘤控制率(DCR)为80.49%,研究组DCR为92.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1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DCR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治疗前,研究组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分别为(82.74±5.77)μg/L、(90.27±4.67)μg/L及(148.74±62.15)mg/L,对照组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84.28±6.02)μg/L、(89.74±5.32)μg/L、(156.20±41.03)mg/L,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t=0.48,t=0.64,P>0.05);治疗后研究组AFP、GP-73及AFP-L水平分别为(14.22±2.60)μg/L、(49.39±5.63)μg/L、(82.41±21.7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3±6.21)μg/L、(65.28±3.74)μg/L、(117.20±35.62)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t=15.05,t=5.34,P<0.05)。治疗前,研究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29.17±6.33)%、(27.86±3.92)%、(1.04±0.25),对照组依次为(28.63±5.41)%、(28.53±4.63)%及(1.01±0.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t=0.73,t=0.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36.28±4.11)%、(1.3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2±5.01)%及(1.09±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t=3.00,P<0.05)。治疗前,研究组CD151、CD168、CD9及CD63分别为(94.18±18.33)%、(96.27±16.08)%、(98.52±16.33)%、(94.57±10.96)%,对照组4项数据水平依次为(96.31±21.05)%、(97.24±14.20)%、(99.36±17.41)%、(93.64±12.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t=0.29,t=0.23,t=0.36,P>0.05);治疗后研究组CD151、CD168指标水平分别为(32.06±6.34)%、(31.28±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36±15.03)%、(76.34±11.52)%,而CD9及CD63水平分别为(210.54±27.12)%、(247.02±3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2±12.94)%、(110.32±1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t=23.13,t=22.59,t=25.50,P<0.05)。治疗后随访36~48个月,研究组失访3例,总生存率为47.37%,对照组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40)。研究组≥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117)。结论 TACE联合PD-1治疗晚期PLC可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病人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同时可延长病人远期生存率,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 信迪利单抗 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3D腹腔镜下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卢超 陈波 +2 位作者 邢志祥 周鹏 王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09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PLC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LH手术治疗,将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09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PLC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LH手术治疗,将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将使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指标,统计手术治疗之前、手术结束后3d的肝功能指标和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及治疗时间、手术期间出血情况、肝血流阻断时间和整体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3个月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GAS含量、血浆MT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LC患者使用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相比,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无血流阻断时间,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这可能与该手术对术后肝功能和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 腹腔镜肝切除术 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 肝功能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分步阻断肝脏血流在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江文 鲁才章 +4 位作者 夏军强 王奇 曾勇 程南生 严律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步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2例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 目的:探讨分步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2例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Pringle法平均阻断(2.8±2.3)次,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46±31)min;THVE平均阻断(1.2±0.4)次,平均阻断时间(1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55±366)mL,输血量平均(804±246)mL;术中修补下腔静脉4次,主肝静脉2次,门静脉主干2次;术后肝功中ALT、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治疗2~3wk后恢复正常,未发生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Pringle法与TH-VE分步结合使用可增加肝门区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术中B型超声对肝门区肿瘤的切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合并有肝硬化者需慎用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肝血流阻断 肝门血流阻断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门
下载PDF
华蟾素肝动脉栓塞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群 翟笑枫 +4 位作者 郎庆波 乔翠霞 陆检英 马昌平 陈红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估肝动脉华蟾素注射液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和表阿霉素注射液灌... 目的评估肝动脉华蟾素注射液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和表阿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前及TAE术后6周,分别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ZPS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Zubrod-ECOG-WHO,ZPS)、中文版FACT-Hep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patobiliary,FACT-Hep)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ZPS评分、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术后6d,治疗组ZPS评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6周,治疗组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给药联合碘油栓塞治疗方案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注射液 表阿霉素 肝动脉给药 肝肿瘤 局部灌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切除术加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左朝晖 欧阳永忠 +3 位作者 周晓 谌忠友 吴飞跃 梁赵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加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方法分成2组:手术切除组(A组)130例,手术切除加化疗组(B组)250例.结果:手术切除加化疗组1、3和5年的复发... 目的:探讨肝切除加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方法分成2组:手术切除组(A组)130例,手术切除加化疗组(B组)250例.结果:手术切除加化疗组1、3和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1.2%、35.1%和45.3%,其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50.1%和21.8%,明显高于单纯手术切除组.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肝切除术后加区域性化疗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经股动脉穿刺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梗塞 置化疗泵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置化疗泵行门静脉化疗栓塞 区域性化疗
下载PDF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对微波消融治疗的肝门部肝癌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丁舫 彭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2107-210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胆管穿刺引流(PTCD)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行射频消融术(MWA)治疗的肝门部肝癌患者复发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门部肝癌患者60例,依据引流方... 目的观察经皮胆管穿刺引流(PTCD)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行射频消融术(MWA)治疗的肝门部肝癌患者复发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门部肝癌患者60例,依据引流方案将这些患者分为经皮胆管穿刺引流术组(PTCD组,n=30)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组(ENBD组,n=30),分析两组患者的消融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消融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患者中胆脂瘤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原位复发2例,肝内复发12例,复发率为46.7%(14/30);死亡10例,死亡率为33.3%(10/30);ENBD组患者中黑便2例,急性胰腺炎8例,胆脂瘤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30);原位复发2例,肝内复发11例,复发率为43.3%(13/30);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8/30)。PTCD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NBD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与ENBD引流方案对行MWA治疗的肝门部肝癌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的影响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肝癌 射频消融术 经皮胆管引流穿刺引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 复发率 病死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华蟾素胶囊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璐 杨莉 +2 位作者 母丹 王敏 付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88-689,692,共3页
【目的】探究华蟾素胶囊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在TACE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华蟾素胶囊,B组仅行肝动脉TACE。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 【目的】探究华蟾素胶囊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在TACE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华蟾素胶囊,B组仅行肝动脉TACE。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FIB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前后FIB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FIB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EA、NSE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畀有显著性(P〈0.05);但A组此三项指标治疗后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7.5%(26/34)明显高于B组67.6%(23/34),A组疼痛、疲倦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o.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TACE能够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蜍毒素/治疗应用 胶囊 肝动脉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栓塞 治疗性 肝聃瘤f葫蝴疗法
下载PDF
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琴 王泽鑫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6例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6例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等靶向综合疗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动脉栓塞化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AFP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56,x^2=0.080;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2,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等综合靶向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治疗精准的优点,对丧失手术时机的晚期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轻,较传统动脉栓塞术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微波消融术 第一肝门区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Ⅳ期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光琪 文天夫 +4 位作者 郎洪平 官泳松 谢晓东 李林 李葳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4-336,共3页
根据52例肝癌超越半肝、侵犯韧带、膈肌、腹膜、邻近脏器,侵入门静脉、肝静脉、胆管,转移至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11种表现订出诊断Ⅳ期肝癌的细则,丰富了肝癌TNM分期的内容。介绍了癌灶内A-P瘘,门静脉、肝静脉或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根据52例肝癌超越半肝、侵犯韧带、膈肌、腹膜、邻近脏器,侵入门静脉、肝静脉、胆管,转移至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11种表现订出诊断Ⅳ期肝癌的细则,丰富了肝癌TNM分期的内容。介绍了癌灶内A-P瘘,门静脉、肝静脉或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细则采用不同疗法。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切除载瘤肝段33例,加门静脉或肝动脉插管19例,摘除门静脉癌栓4例。生存18例中存活1年以上10例,最长2年7月。MTC、TAE、TAC等亦能延长寿命。肝功损害及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法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 肝肿瘤 诊断
下载PDF
新型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肝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胃肠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可峰 王伟 范永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胃肠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治疗;而对照组32例,... 目的探讨新型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胃肠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治疗;而对照组32例,则采用常规肝血流阻断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除手术时间外,研究组其余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相关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中出血,同时可减轻其肝损伤程度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最终不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技术 肝癌 肝功能 疗效 胃肠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德华 魏宏 王少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分期相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按化疗方法将其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每组30...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分期相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按化疗方法将其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行CT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1、2、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66.66%、83.33%)显著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43.33%、6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60.00%)(P<0.05),且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87.5%VS 67.7%,66.7%VS 41.5%,55.4%VS 20.1%,27.7 VS 19.1个月,P均<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生存率高,中位生存期长,较全身静脉化疗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肝动脉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切除肝脏肿瘤63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光琪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肝门解剖法阻断载瘤的半肝或一个肝叶、一个肝段的血管,施行肝段切除手术。应用此法,作者成功地切除了63例肝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内含33例Ⅳ期肝癌)、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6例。肝段切除类型包括单肝段、...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肝门解剖法阻断载瘤的半肝或一个肝叶、一个肝段的血管,施行肝段切除手术。应用此法,作者成功地切除了63例肝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内含33例Ⅳ期肝癌)、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6例。肝段切除类型包括单肝段、多肝段、周围肝段、中央肝段及肝动脉栓塞后肝段切除、肝癌复发的再次肝段切除等。血管阻断时间:门静脉右支最长达120分钟,左支达70分钟,63例中58例出院,其中术后留院时间≤15天者14例,≤20天者11例,<25天者10例,<30天者10例,≥30天者13例。术后30天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为3.1%。作者在文内对本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术 血管阻断
下载PDF
合理阻断肝脏血流切除累及肝门区肿瘤
14
作者 刘江文 鲁才章 +4 位作者 夏军强 王奇 曾勇 程南生 严律南 《肝胆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累及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4例累及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肝门区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累及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4例累及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肝门区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Pringle法平均阻断(4.2±2.0)次,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49.6±30.8)min;THVE平均阻断(1.8±0.4)次,平均阻断时间(18.8±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0±360)ml,输血量平均(800±220)ml;术中修补下腔静脉4次,主肝静脉2次,门静脉主干2次;术后检测ALT、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治疗2~3周后恢复正常,未发生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ringle法与THVE法分步结合使用可增加肝门区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肝血流阻断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门
下载PDF
HCC伴PVTT经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宁宁 陆伟 +1 位作者 梁树人 饶荣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随访其1年内的疗效。结果 AFP变化,介入后转阴率为27.4%。治疗后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变化,CR 6例(4.8%),PR 39例(31.5%),NC 45例(36.3%),PD 34例(27.4%)。治疗后1月、3月生存质量较前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较前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方面,治疗后1月、3月、6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100.0%、89.1%、71.6%和58.3%。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HCC伴PVTT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均有较明显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门静脉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穿刺术 综合疗法 肝动脉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中晚期肝癌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少兴 朱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其中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效果显著。随着化疗药物更新及配伍方式优化,对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对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主要药物及临床研究进...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其中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效果显著。随着化疗药物更新及配伍方式优化,对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对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主要药物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化学治疗 肿瘤 局部灌注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桂龙 任庆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1668-1670,1673,共4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方法】将89例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48例。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术,观察组行肝动脉的化疗栓塞术,观察比较两...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方法】将89例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48例。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术,观察组行肝动脉的化疗栓塞术,观察比较两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肿瘤体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肿瘤最长径总和由术前(5.17±1.03)cm下降为术后(3.06±0.75)cm,对照组由术前(5.33±1.15)Cm下降为术后(4.51±0.61)cm,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64.6%,高于对照组36.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的生存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个月的生存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化疗灌注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但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治疗后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缓解率和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化疗灌注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肿瘤/继发性 存活率
下载PDF
南京市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毒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露露 张琴 +2 位作者 时瑞 金晓燕 孙梅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南京市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乙肝病人110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基因分型及其P区突变位点情况,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肝... 目的探讨南京市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乙肝病人110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基因分型及其P区突变位点情况,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肝癌的发生情况,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纳入的1100例的乙肝病人中,肝癌发生率为2.18%(24/1100);肝癌组HBV-P区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发现,肝癌组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是乙肝病人发生肝癌易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南京市乙肝病人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可能易导致肝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P区 突变 肝癌 易感性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C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雅静 徐竟益 +4 位作者 刘影 任志忠 王天霄 汪桠琴 张跃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7-692,共6页
目的观察以FOLFOX方案为核心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的BCLC-C期HCC患者,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 目的观察以FOLFOX方案为核心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的BCLC-C期HCC患者,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计算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ORR、DCR分别为57.14%(12/21)和95.24%(20/21)。随访4~33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期间13例死于肿瘤进展;中位OS为11.0[95%CI(6.47,15.52)]个月,中位PFS为5.0[95%CI(4.23,5.76)]个月。不良事件中,1~2级较为常见;治疗期间16例出现3级不良事件,其中1例死于免疫相关性肺炎,15例均于下一治疗周期前恢复。结论FOLFOX-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BCLC-C期HC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动脉 化学治疗 肿瘤 局部灌注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与哲学思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景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黄疸、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合并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是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首先,改良肝动脉... 传统观点认为,黄疸、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合并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是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首先,改良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减量化疗栓塞),即将化疗药物减量、栓塞剂剂量不变。其次,对伴有的肝功能不全需分析其原因,如属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肿瘤引起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应该先治本,即直接行减量化疗栓塞,而不是先行退黄护肝治疗;对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也可以先治本再治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功能不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