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分类学文献中Livistona saribus之订正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speciosa的等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中(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的L.speciosa、L.saribus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L.saribus、L.speciosa相混...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speciosa的等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中(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的L.speciosa、L.saribus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L.saribus、L.speciosa相混,中国分类学文献中的L.saribus、L.speciosa均为L.speciosa Kurz。美丽蒲葵L.spe-ciosa的叶的裂片先端浅裂、坚挺,果倒卵形、椭圆形至卵形,长度多于2.5cm,直径多于2cm;大叶蒲葵L.sari-bus(Lour.)Merr.ex A.Chev.的叶的裂片先端深裂、下垂,果球形至近球形,直径少于1.8cm。增补了L.sari-bus的等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蒲葵 美丽蒲葵 棕榈科 分类订正
下载PDF
《Flora of China》中蒲葵属之分类订正(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4-648,共5页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和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是L.spe-ciosaKurz,...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和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是L.spe-ciosaKurz,后者被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误定为L.saribus。L.speciosa的果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而L.jenkinsiana的果肾形或近球形。源于《中国植物志》的L.saribus并非原产于中国。在中国,L.speciosa原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和福建,L.chinensis原产于广东和台湾,而L.jenkinsi-ana和L.saribus仅被引种至中国的植物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蒲葵属 肾果蒲葵 大叶蒲葵 美丽蒲葵 分类订正
下载PDF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美丽蒲葵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淑娜 杜凡 侯昭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采取线路、样方调查方法,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美丽蒲葵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高度结构、更新状况及幼苗生长过程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美丽蒲葵集中分布于澜沧江西岸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南部,海拔700~1 500 m;其所在地植被类型主要是半... 采取线路、样方调查方法,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美丽蒲葵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高度结构、更新状况及幼苗生长过程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美丽蒲葵集中分布于澜沧江西岸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南部,海拔700~1 500 m;其所在地植被类型主要是半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并以半常绿季雨林中的优势度最大,乃至形成美丽蒲葵群落。在调查的11个样方中其密度为378株/hm^2,茶场片区和龙潭片区密度分别为213株/hm2和819株/hm2,在乔木层中的相对多度分别达到16.67%和63.04%。美丽蒲葵是热带性很强的树种,其种子形成幼苗需要一定的光照,苗期生长速度十分缓慢,蹲苗期长达5 a,其叶的发育具有异型叶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蒲葵 种群结构 分布特点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