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测度与作用机制分析——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1
作者 李宛仪 金兵兵 +2 位作者 宋奇鸿 王磊 钟颖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探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特点与机制,对荔湾区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活动、交通区位、空间形态、功能特性、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人口活动作为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果... 为探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特点与机制,对荔湾区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活动、交通区位、空间形态、功能特性、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人口活动作为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主要与街道类型、功能密度、街道布局形态、交通区位、功能混合度密切相关,但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提示仍需进一步发掘传统街巷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活力 空间句法 功能密度 功能混合度 广州市荔湾区
下载PDF
基于事件空间理论的城市更新机制
2
作者 车乐 余文韬 《中外建筑》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随着“十四五”规划城市更新行动的出台,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传承和人文关怀愈发受到各地重视。基于事件空间理论构建城市更新机制:事件挖掘—地图描绘—场景构建—空间复兴,并以广州荔湾区老城更新实践为例,论证该机制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 随着“十四五”规划城市更新行动的出台,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传承和人文关怀愈发受到各地重视。基于事件空间理论构建城市更新机制:事件挖掘—地图描绘—场景构建—空间复兴,并以广州荔湾区老城更新实践为例,论证该机制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作用过程,并对更新后的地方认同感采取AHP法量化评价,得到居民对地方认同感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城市更新中对事件空间理论的引入,有助于重塑城市文化特色和保护地方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事件空间 荔湾区 场所叙事
下载PDF
基于步行及常规公交的广州市荔湾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3
作者 王慧敏 刘辉奕 林灿锐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0期72-74,共3页
分析识别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特征有助于合理配置和规划公园绿地布局。本研究基于OD网络矩阵,从居住小区尺度分析在步行及常规公交出行条件下广州市荔湾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显示荔湾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常规公交可达性整体较高,... 分析识别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特征有助于合理配置和规划公园绿地布局。本研究基于OD网络矩阵,从居住小区尺度分析在步行及常规公交出行条件下广州市荔湾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显示荔湾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常规公交可达性整体较高,综合易达区域覆盖范围占比60%以上。综合可达性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荔湾区中部及北部,极少数可达性较低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荔湾区西南部海龙路与海中七路附近。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优化公园绿地配置、提升配套交通条件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可达性 居住小区 荔湾区
下载PDF
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想与老城区更新——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涤湘 朱竑 《热带地理》 2008年第5期450-454,472,共6页
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它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以小规模、个性化、灵活生产为主要形式。创意产业与老城区有着很多契合之处,其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低成本的创业场所、便利的生活工作条件可以在老城区获得,而老城区的闲置... 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它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以小规模、个性化、灵活生产为主要形式。创意产业与老城区有着很多契合之处,其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低成本的创业场所、便利的生活工作条件可以在老城区获得,而老城区的闲置空间再利用、产业转型、形象提升可以通过创意产业来实现。因此,以创意产业的发展驱动老城区更新是切实可行且必要的。文中以广州荔湾为例对创意产业与老城区的更新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旅游、特色商业、文化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更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创意产业提供空间,营造良好的居住、创业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老城区 更新 荔湾
下载PDF
广州市荔湾区社区体育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波 李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对广州市荔湾区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实施对策。结果显示:广州市荔湾区在社区体育服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富有“西关特色”的社区体育服务经验具有推广意义。建议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支持企业... 对广州市荔湾区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实施对策。结果显示:广州市荔湾区在社区体育服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富有“西关特色”的社区体育服务经验具有推广意义。建议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和个人等社会资本投资社区体育;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调整不同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 体育服务 广州市荔湾区
下载PDF
广佛同城化下荔湾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拉昌 吴兰波 谢媛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期44-47,共4页
文章分析了广佛同城化背景下荔湾区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实现广佛产业对接,建立产业对接高地的设想及相关对策与建议:加强白鹅潭新一代CBD的规划与设计,加强土地整理、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空间,提供政策保障;加... 文章分析了广佛同城化背景下荔湾区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实现广佛产业对接,建立产业对接高地的设想及相关对策与建议:加强白鹅潭新一代CBD的规划与设计,加强土地整理、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空间,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文化营销力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同城 荔湾区 产业高地 现代产业体系
下载PDF
2009~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淑贤 杨翠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手足口病流行学特征,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1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荔湾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荔湾区手足口病聚...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手足口病流行学特征,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1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荔湾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荔湾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荔湾区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05、2162和2267例,发病率分别为184.8/10万,305.0/10万和319.2/10万;3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在4~7月和9~12月出现2个高峰期(前者是全年高峰期);3年度的报告病例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96.32%、94.68%、94.35%);3年度男女发病率性别比分别为1.74∶1.00、1.77∶1.00、1.74∶1.00;3年度报告病例均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为58.24%、64.38%、65.33%;3年度聚集性疫情报告分别为7、7、17起,平均罹患率为2.48%、2.10%、2.33%。结论 2010、2011年荔湾区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2010和2011年则在一个相对高发的水平上维持。其应对措施为推进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加强社区干预,重点是散居儿童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毒 流行病学 荔湾区
下载PDF
城市高密度人口分布下的社区建设——以广州荔湾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蓝宇蕴 黄定平 《城市观察》 2012年第3期131-138,共8页
以广州荔湾区"六普"资料为根据,就人口高密度分布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梳理与探讨。荔湾区"六普"数据显示,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成为影响社区生活的主要因素,给居民生命安全、公共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便利性带来负面效... 以广州荔湾区"六普"资料为根据,就人口高密度分布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梳理与探讨。荔湾区"六普"数据显示,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成为影响社区生活的主要因素,给居民生命安全、公共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便利性带来负面效应。科学化与人性化人口密度干预是治理高密度人口问题的理性策略,如"跳出"社区视野,在城市"一盘棋"中均衡人口布局,在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更新改造,增强人口承载能力,通过建构便利舒适人居环境,提升社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湾区 人口密度 社区问题 社区建设
下载PDF
东莞市、荔湾区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对广东省"游泳之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从政府支持、学训关系处理、管理制度以及选材和竞赛4个层面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剖析,认为政府支持和领导重视是广东省"游泳之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 对广东省"游泳之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从政府支持、学训关系处理、管理制度以及选材和竞赛4个层面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剖析,认为政府支持和领导重视是广东省"游泳之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完善"有偿训练"的制度、"体教结合"制度创新、优化教练员学历和职称结构、净化比赛环境、加大科学选材经费投入是广东省"游泳之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游泳 后备人才 游泳之乡 东莞市 荔湾区
下载PDF
商贸旅游区──广州市荔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取向
10
作者 李立勋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探讨了广州市荔湾商贸旅游区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商贸旅游区建设的依据与发展目标;以创新、市场、特色为核心的发展指导思想;商贸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商贸;富有岭南特色的旅游;发展推进策略。
关键词 广州市 荔湾区 商贸 旅游 商贸旅游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广州市荔湾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地面塌陷防范对策
11
作者 楼康明 黄佳铭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6期67-70,共4页
基于收集和施工的大量地质钻孔资料,结合工作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条件分析了广州市荔湾区岩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从规划选址、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四个方面提出了岩溶发育区工程建设引发地面塌陷的防范对策建议。
关键词 荔湾区 岩溶 发育特征 防范对策
下载PDF
流动摊贩疏导区的实践效应和挑战——以广州市荔湾区源溪社区疏导区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诗彤 李立勋 符天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0,共10页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疏导区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梳理政策的详细内容,并以广州市荔湾区源溪社区流动摊贩疏导区为例,分析了疏导区的实践效应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疏导区政策是政府根据历史经验、兼顾多方利益...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疏导区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梳理政策的详细内容,并以广州市荔湾区源溪社区流动摊贩疏导区为例,分析了疏导区的实践效应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疏导区政策是政府根据历史经验、兼顾多方利益主体出台的治理流动摊贩的手段,为摊贩提供了进入门槛低的合法经营空间,重新塑造了流动摊贩的空间分布和社区商业体系,提升了摊贩的认同感,便于城管规范管理,满足了更大范围的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因噪音污染、管理不善等问题,疏导区的设立阻碍了社区环境的提升。由于用地临时性的弊端和所在社区定位升级的发展需求,源溪疏导区被要求撤销。案例显示:由于疏导区占用公共空间和所涉不同群体的利益无法协调等问题,疏导区政策并未帮助摊贩实现从非正规经济到正规经济的转变。因此,城市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第三方组织,为疏导区利益相关群体建立沟通机制,合理地进行疏导区的选址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摊贩 疏导区 非正规经济 正规化 广州市荔湾区
下载PDF
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和OD矩阵的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波 关文川 +1 位作者 王丹妮 闫永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9-66,共8页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防灾减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广州市人口密集的荔湾区为研究区域,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和OD矩阵对其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比重较大,以公园和广...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防灾减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广州市人口密集的荔湾区为研究区域,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和OD矩阵对其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比重较大,以公园和广场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并呈带状;(2)人口密度和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匹配度较差,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较低,有多条街道缺乏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的建设;(3)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南部街道比北部街道可达性水平高;服务半径为500m时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_Ai≥12的服务面积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两步移动搜寻法 OD矩阵 可达性 荔湾区
下载PDF
恰似风情犹在时──广州西来初地·华林寺·锦纶会馆历史文化集约区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健 徐怡芳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该文是对即将更新和改造的广州市荔湾区西来初地·华林寺·锦纶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并在对该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宗教、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了... 该文是对即将更新和改造的广州市荔湾区西来初地·华林寺·锦纶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并在对该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宗教、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了“合理的和小范围”的更新与改造原则。为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规划及城市设计制定了可行的更新及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荔湾区 更新 改造 城市设计 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亚运会与城市次区域发展——亚运会背景下广州市荔湾区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伟辉 邵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城市次区域 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与开发 发展策略 荔湾区
下载PDF
广州市荔湾区扬尘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褥汉兰 周志佳 周锡堂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5-27,共3页
根据近十年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广州市荔湾区扬尘的现状和成因,探讨了该区目前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防治控制对策.
关键词 荔湾区 扬尘 污染 防控对策
下载PDF
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以广州市荔湾区为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峰 《行政与法》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是城市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面对街道管理法律定位不明确、职能超载、职权有限、自身管理失灵等问题,广州市荔湾区政府以"一队伍三中心"为载体,重建街道办事处管理架构,规范...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是城市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面对街道管理法律定位不明确、职能超载、职权有限、自身管理失灵等问题,广州市荔湾区政府以"一队伍三中心"为载体,重建街道办事处管理架构,规范编外人员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区、街道、居委会等治理主体的责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街道办事处在职能转变、改革的法律依据、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机制及社区自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并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 一队伍三中心 广州市荔湾区
下载PDF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苏扣林 黄永贵 郑小战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是广州地区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地区之一,2007-11-07—2008-01-29共发生7起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多间房屋倒塌和开裂,经济损失巨大。通过参与现场地质调查,之后收集、整理该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面塌陷发育...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是广州地区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地区之一,2007-11-07—2008-01-29共发生7起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多间房屋倒塌和开裂,经济损失巨大。通过参与现场地质调查,之后收集、整理该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面塌陷发育的基本特征,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其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构建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判别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对其地面塌陷的稳定性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认为:(1)大坦沙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具有一因多效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是引发该时段系列塌陷的主导因素,次要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2)大坦沙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预测综合评价为较不稳定(易塌陷区),岩溶地面塌陷常发生在年底至次年年初,也就是地下水位波动大的时期,且具有群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地下水活动 地质灾害 稳定性 荔湾区大坦沙
下载PDF
荔湾清平街居住环境调研及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芸 李建军 +1 位作者 户媛 郭晓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76,共6页
选取荔湾清平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居住环境已今非昔比:这里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和低收入者聚集地、社会网络疏离、居民归属感减弱、传统特色的延承优势不明显。造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几方面原因是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的... 选取荔湾清平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居住环境已今非昔比:这里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和低收入者聚集地、社会网络疏离、居民归属感减弱、传统特色的延承优势不明显。造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几方面原因是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的"衰败"、居住主体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公共场所的消失、商业化气息过浓以及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等。据此,笔者对将来旧城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出一系列建议,期望为日后旧城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区改造 旧城更新 居住环境 荔湾 广州 调研
下载PDF
对广州市荔湾区“五区一街”规划的思考
20
作者 孙健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6-43,共8页
2009下半年,荔湾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岭南文化品牌而推出"五区一街"规划,时至今日,其不仅出台了"五区一街"的具体规划,并多已付诸实践。"五区一街"规划体现了"山水城市"理念及城市地域结... 2009下半年,荔湾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岭南文化品牌而推出"五区一街"规划,时至今日,其不仅出台了"五区一街"的具体规划,并多已付诸实践。"五区一街"规划体现了"山水城市"理念及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等规划设计理念,它注重整体规划发展,并较好的把自然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强调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其规划也并不完美,因此,最后一部分试着从山水城市理念、岭南文化主线、建立白鹅潭复合文化区、设立"行走荔湾"路线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其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五区一街” 荔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