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甘泉对程、朱的批判和改造
1
作者 陈宪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湛甘泉对程、朱的批判和改造,主要表现在对"理、气"关系上纠正了程、朱把"理气"、"理欲"分为二事的说法,认为两者是一体的,是"心"的不同表现,而非有"轻重"、"主次"、"... 湛甘泉对程、朱的批判和改造,主要表现在对"理、气"关系上纠正了程、朱把"理气"、"理欲"分为二事的说法,认为两者是一体的,是"心"的不同表现,而非有"轻重"、"主次"、"先后"之别,把传统理学关于"心统性情"、"体用一源"的理论,引向了心学的范畴。在"知、行"的关系上,湛氏则强调两者的统一性,于是调和并解决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与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在"知、行"问题上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去欲存理 体一用源 知行并进
下载PDF
“理一分殊”与世界伦理——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伦理”构想的可能贡献
2
作者 陶清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16,共7页
筹划实施“世界伦理计划”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为解决全球性危机和应对全球化进程所提出的问题的积极回应 ;参与该计划的中国学者刘述先教授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一分殊”来消解客观存在着的文化差异以达成共识。但对“理... 筹划实施“世界伦理计划”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为解决全球性危机和应对全球化进程所提出的问题的积极回应 ;参与该计划的中国学者刘述先教授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一分殊”来消解客观存在着的文化差异以达成共识。但对“理一分殊”命题中的“理一” ,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 ,而应当深入各类文明和各种文化现象的内部探索其内在蕴藏着的深层结构 ,从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以揭明更加普遍的东西。从人的存在及其规定性出发 ,揭明以人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以致于自己的整个外部世界 ,是每一个人正确理解和合理处理自己的全部对象性关系的基本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世界伦理” 文化差异
下载PDF
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美生 孔正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教性道德)把自然审美化的"美善相乐"的一面。程朱理学完全可与康德的德道哲学相媲美,它构筑了可与天地比肩的人类伟大尊严,追求哲学敬畏人生、宗教超越人生、艺术赞美人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最富有思辨性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性理 情本体 宗教性道德 道心 人心 理一分殊 朱熹
下载PDF
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形成——以《延平答问》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16,共7页
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有两种传统解释,分别受到西方哲学式和苏联唯物辩证法论式的影响。二者都是从《朱子语类》出发,结合自己的范式进行解释。八十年代以来,朱熹思想史研究对传统解释提出了质疑。对《延平答问》的文本研究,... 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有两种传统解释,分别受到西方哲学式和苏联唯物辩证法论式的影响。二者都是从《朱子语类》出发,结合自己的范式进行解释。八十年代以来,朱熹思想史研究对传统解释提出了质疑。对《延平答问》的文本研究,揭示了朱熹接受理一分殊的历史情境,显示"理一分殊"最初是作为辨别异端的标准和伦理命题被朱熹接受,后来被朱熹扩展到本体论和功夫领域。对于延平时期的朱熹,《论语》和《孟子》的重要性大于理学文本,《论语》"一贯"章对于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面对"如何领会理一"的问题,朱熹在走向程颐和《大学》的道路中,将理一分殊扩展到认识和功夫领域。正是由于对"理一"本身的思考,才使得朱学呈现出"道问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一分殊 延平答问
下载PDF
“理一分殊”的本体诠释:兼论经学的本体学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成中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116,共9页
今日论经学,其目的在发挥儒学,提倡国学,而其实质修持则不能不回归本体之学,其方法用行则不能不深入本体诠释之学。"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近年来的新儒学讨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及到本体学、知识学与伦理学三个层... 今日论经学,其目的在发挥儒学,提倡国学,而其实质修持则不能不回归本体之学,其方法用行则不能不深入本体诠释之学。"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近年来的新儒学讨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及到本体学、知识学与伦理学三个层面,但其讨论还仅仅限于经典诠释式的讨论,如何在进一步融合上述分析以了解其含义,更分析地说明其不同意涵,以补充其内容,这是"理一分殊"所需要的本体诠释之探讨。我们很难确证"理一分殊"的佛学来源,但易学的思想基础是清楚而直接的。或许,正因为有华严宗的思想作为参考,方使理学家更好地关注到易学中体现的理气分化而统一之道理,从而发展出理一分殊的思想。至于心学家则重视心的主动整合能力,此也不必完全归于禅学的影响,当可追溯到先秦儒学(如孟子)处。要想审视"理一分殊"概念的发展过程,便不能不兼有理气之学以作为背景认识,尤其应重视《西铭》中体现的个人与宇宙间一体的气之体验以及程颢对天理之体验。在此两者的体验基础上才能平等地分析气与理的平等对应性与相互参与性。由此以见理一分殊,既是理的统一性、分化性的彰显,也是气的统一性、分化型的彰显,两者不一不二,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犹如一钱之两面,一物之两层,一事之两端,电磁共振,质能互换。在这个认识之上,如何建立以仁义为基础的现代儒学,显然需要一个整体的宇宙与人的关系之认识。这种关系既是理的关系也是气的关系。从仁的德行来说,更体现整体性;从义的德行来说,更体现分化性。仁更偏向气质的同情共感,义则偏向于理性的差别认知。以仁义为基础的伦理学所要掌握的命题,不仅是"理一分殊",还应包括"一本万殊"及理气互动而共存等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本体诠释 理一分殊 一本万殊 过程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