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其政策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鉴 马金秋 +3 位作者 安富海 李录琴 姜振军 黄维海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10-17,共8页
地方课程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而自主开发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而自主开发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我国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的政策、目标与内容等均有着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地方课程 多元文化 政策
下载PDF
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娟 钱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本地市场效应、要素禀赋优势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 被引量:6
3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0,共9页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贸易 本地市场效应 要素禀赋优势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的生态性与文化相对性意蕴 被引量:12
4
作者 平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地方性知识"作为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对于人类学界和知识界的两大贡献之一,在其被提出来以后,就受到包括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传播学和博物学等在内的不同学科门类的学者广泛征引和... "地方性知识"作为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对于人类学界和知识界的两大贡献之一,在其被提出来以后,就受到包括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传播学和博物学等在内的不同学科门类的学者广泛征引和不断诠释;本文特地对这一概念中所蕴涵的生态性与文化相对性,及其被提出的时代与知识背景进行论述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格尔茨 生态性 文化相对性
下载PDF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身份焦虑及其文化建构 被引量:23
5
作者 欧小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与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依赖其专业身份的文化建构,从外在身份赋予到内在文化创生的专业身份建构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存在先赋性身份焦虑、结构性身份焦虑与建构性身份焦虑...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与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依赖其专业身份的文化建构,从外在身份赋予到内在文化创生的专业身份建构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存在先赋性身份焦虑、结构性身份焦虑与建构性身份焦虑,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建构可以身份互塑的关系文化、形成能够转识成智的实践文化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化解身份焦虑继而进行文化建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双师双能 身份焦虑 文化建构
下载PDF
文化地理学视域中的长安气质——以唐长安应制诗中的“地方感”和“秩序感”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程建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唐长安应制诗中包括丰富的景观信息,代表着长安轴心期的主流思想和审美,成为钩稽长安气质的最佳文本。应制诗人在"垂直空间向度"、"水平空间向度和中心概念"两个维度上,崇"高"尚"广"重"中... 唐长安应制诗中包括丰富的景观信息,代表着长安轴心期的主流思想和审美,成为钩稽长安气质的最佳文本。应制诗人在"垂直空间向度"、"水平空间向度和中心概念"两个维度上,崇"高"尚"广"重"中心",表现出自然和人在空间中的互动,因政治和权力的渗入橐龠出长安城崇高闳阔的帝都气象。应制诗中大量的仪式描写是统治秩序内化为心理结构的表现,而此心理结构又左右着诗人观察空间和安排景观的秩序,从而形成对称中以"北"为尊的秩序感。对空间的独特观照陶钧出长安城富于秩序、稳健而又不失灵动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气质 文化地理学 地方感 秩序感
下载PDF
善行旅游概念辨析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王少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2-46,共5页
善行旅游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与行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它的理念基础是以善知、善念、善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因,核心精神是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实质是肩负道德责... 善行旅游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与行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它的理念基础是以善知、善念、善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因,核心精神是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实质是肩负道德责任的旅游,目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吸取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共同点——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以此来实现全球大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更加强调人的行为对自然产生"善"的影响,以善行这种行为来向自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对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来说,无论是在实际措施、做法上,还是在内在的精神认知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善行旅游理念的树立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旅游经营者应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善行旅游理念的传播并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行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本土文化 人与自然 和谐
下载PDF
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锦兰 杨小凤 《图书馆研究》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以广东茂名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民众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认知程度,把握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和文化消费习惯,从而为针对性地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 以广东茂名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民众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认知程度,把握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和文化消费习惯,从而为针对性地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提供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地方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服务 文化需求
下载PDF
民俗文化在新疆本土电影《鲜花》中的价值体现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玉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新疆本土电影《鲜花》对民俗文化的运用非常重视,影片中民俗文化的作用主要有:1.揭示深意,深化主题;2.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调动观众的情绪;3.揭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4.展示独特的风情,传播文化,增强内涵和韵味。对民俗文化的有效运用,... 新疆本土电影《鲜花》对民俗文化的运用非常重视,影片中民俗文化的作用主要有:1.揭示深意,深化主题;2.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调动观众的情绪;3.揭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4.展示独特的风情,传播文化,增强内涵和韵味。对民俗文化的有效运用,为新疆本土《鲜花》电影赢得积极的社会影响,民俗文化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本土电影 《鲜花》 哈萨克族 民俗文化 价值
下载PDF
试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淑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当下,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高校需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颇具价值意义。但真正拥有特色文化的校园不多,方域文化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因素。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文化铸就灵魂、引领社会高雅风尚与习俗的理念,不断开拓文... 当下,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高校需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颇具价值意义。但真正拥有特色文化的校园不多,方域文化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因素。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文化铸就灵魂、引领社会高雅风尚与习俗的理念,不断开拓文化育人功能、涵养文化气质内蕴,将地域特色文化引入课堂,融会贯通地域文化,自觉担负传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地域文化 校园建设 文化育人
下载PDF
抚州市图书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彬 《图书馆研究》 2014年第4期65-67,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多元化大趋势下,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迫切。作为文化薪火相传主要力量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服务群众文化需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摆在各级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有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多元化大趋势下,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迫切。作为文化薪火相传主要力量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服务群众文化需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摆在各级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历史文化传承 地方文献
下载PDF
对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思考——以“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游训龙 周玉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特色课程建设,这显得尤其重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特色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结合该课程建设的实际,介绍地方...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特色课程建设,这显得尤其重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特色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结合该课程建设的实际,介绍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合的价值与优势,重点强调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生源优势和效果优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优秀历史文化 特色课程 课堂教学 优势
下载PDF
楚竹书方位词及其新见词义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50-154,160,共6页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能够揭示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特征:方位意识渐趋明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空间方位视角下关照等级观念、时间概念,更多关注自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方位词 词义 文化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跃飞 韩正安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对区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激发功能;利用区域文化特色与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特征 发展
下载PDF
文化认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荃 刘建平 刘佳明 《社会心理科学》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文化视角的认知过程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的实证体系中从未受到过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认知的文化背景出发,讨论把文化因素加入到认知研究中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介绍了认知人类学、跨文化认知研究、本土化认知研究、社会认知和文化心... 基于文化视角的认知过程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的实证体系中从未受到过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认知的文化背景出发,讨论把文化因素加入到认知研究中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介绍了认知人类学、跨文化认知研究、本土化认知研究、社会认知和文化心理学等可能的文化认知研究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认知 跨文化 本土化 社会认知
下载PDF
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本土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女性主义者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危机进行批判的结果。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形态的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运动,那么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女性主义者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危机进行批判的结果。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形态的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运动,那么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中国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传播和接受的特点以及中国当下文化语境和传统文化资源来看,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是必要且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本土化 文化语境 传统文化资源
下载PDF
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祖群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他们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抗争和文化营销方式,使得都市人有了认识西南山区边缘人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岜沙苗民 生态文化特质 格尔茨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地域文化课程在干部培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玲 《桂海论丛》 2007年第5期94-96,共3页
地域文化在干部培训中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地域文化课程不仅有助于干部形成自我意识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还能增进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课程价值 干部培训
下载PDF
望果节的文化功能:一种生存智慧的地方性知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小河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22,共8页
节庆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其传播过程中,参与者的民族精神和性格被有效塑造,社区秩序得到整合,民族凝聚力也得以加强。望果节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今盛行于西藏广大农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节庆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其传播过程中,参与者的民族精神和性格被有效塑造,社区秩序得到整合,民族凝聚力也得以加强。望果节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今盛行于西藏广大农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一种生存智慧的地方性知识,不仅实现了神圣空间的塑造、共同体的凝聚以及表述自我等文化功能,还体现了藏民族的生存逻辑,实践着藏民族的生态观和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文化 望果节 地方性知识 生存智慧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的地方特色文化外译原则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金龙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地方特色文化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语言维的接受性、文化维的充分性和交际维的互... 地方特色文化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语言维的接受性、文化维的充分性和交际维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外译原则对中国文化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同时也对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地方特色文化 翻译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