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 Term Effects of Farming System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ry Soil Layer in Deep Loess Profile of Loess Tableland in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CHENG Li-ping LIU Wen-z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382-1392,共11页
Soil water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land use/cover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Water stored in thick loessal soi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regulating vegetation growth. However, soil water in the deep... Soil water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land use/cover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Water stored in thick loessal soi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regulating vegetation growth. However, soil water in the deep loess proifle, which is critical for maintaining the function of the“soil water pool”is rarely studied because deep proifle soil samples are dififcult to collect. In this study, four experimental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2005 to represent 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 on the Changwu Tableland:fallow land, fertilized cropland, unfertilized cropland, and continuous alfalfa.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15-m-deep loess proifles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 from 2007 to 2012 with the neutron probe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oil water proifles differed among the four farming systems. Under fallow l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over time, ifrst in the surface layers and later in the deep soil layers. In contras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gradually under continuous alfalfa. The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in deep soil layers under both fertilized and unfertilized cropland we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ime. Thus farming system signiifcantly affected soil water content. Seven year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the soil water contents in the 15-m-deep proifles averaged 23.4%under fallow land, 20.3%under fertilized cropland, 21.6%under unfertilized cropland, and 16.0%under continuous alfalfa. Compared to measurements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both fallow land and unfertilized cropland increased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15-m loess proifles. In contrast, continuous alfalfa reduced soil water storage. Fertilized cropland has no signiifcant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ep soil water can be replenished under the fallow and unfertilized farming systems. Dry soil layers (i.e., those which have soil water content less than the stable ifeld water capacity) in the subsoil of the Changwu Tableland region can be classiifed as either temporary dry soil layers or persistent dry soil layers. Temporary dry soil layers, which typically form under annual crops, often disappear during wet years. Persistent dry soil layers generally develop under perennial vegetation. Even after removing the vegetation, persistent dry soil layers remain for several decades.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useful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il water resources in the Loess Table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ing system temporal variability soil water dried soil layer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黄土塬区果园-农田交界带土壤水分分布及农田对果园的供水特征
2
作者 韩晓阳 王亚萍 +1 位作者 朱元骏 刘文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215,共9页
[目的]为探明黄土高原南部塬区果园-农田镶嵌格局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与协同利用特征。[方法]选取长武塬区10龄、21龄和25龄苹果园(AO10、AO21和AO25)及其邻近农田,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后果园-农田交界带有关位点的土壤含水量,定量计算农... [目的]为探明黄土高原南部塬区果园-农田镶嵌格局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与协同利用特征。[方法]选取长武塬区10龄、21龄和25龄苹果园(AO10、AO21和AO25)及其邻近农田,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后果园-农田交界带有关位点的土壤含水量,定量计算农田土壤储水对果园耗水的贡献。[结果]2021年降水量756 mm,为典型的丰水年份,农田和AO21、AO25果园降雨入渗深度在11月底分别达8.4,7.0,5.0 m。AO10果园-农田交界带以4 m深度为界,其下部土壤含水量较上部大,4-10 m土层平均含水量为25.5%;AO21果园0-7 m土层平均含水量为22.1%,7-10 m为15.0%;AO25果园0-5 m土层平均含水量为20.9%,5-10 m土层平均含水量为13.6%,AO21和AO25果园分别在7.0,5.0 m以下仍存在土壤干层。水平方向上,AO21、AO25果园利用邻近农田土壤水分的距离分别达到5,8 m,农果交界面上农田向果园的供水量,当以干层上界划分土壤剖面,其上为表观供水量,2个果园分别为0.08,0.25 m^(3)/m^(2);其下为实际供水量,分别为0.45,0.81 m^(3)/m^(2)。[结论]黄土塬区果园和农田镶嵌布局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利用结构,在其规划管理中应考虑果树年限及其相邻农田宽度等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区域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空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果园-农田交界带 植被格局 土壤干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在黄土地区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彦鹏 董怀堂 +2 位作者 韦杰强 赵骏 王怡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加湿试验,总结了重塑黄土在自重应力和含水率变化下的变形特征。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引入了Gunary模型和割线模量法,将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分为荷载引起的施...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加湿试验,总结了重塑黄土在自重应力和含水率变化下的变形特征。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引入了Gunary模型和割线模量法,将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分为荷载引起的施工沉降和含水率变化引起的施工后沉降,并提出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背景,预测了高填方工程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沉降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期荷载引起的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逐渐增大;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当施工期压实度达到95%以上时即可完成土的排气固结,施工后期为土的排水固结;压实度的控制对高填方工程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理论,为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和湿陷性沉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黄土高填方工程的施工及工后沉降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总和法 黄土地区 地基沉降 Gunary模型 割线模量法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4
作者 薄景山 万卫 +2 位作者 彭达 段玉石 李琪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8,共17页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发,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有其特殊性,总结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抗震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学者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基岩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以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评述和讨论在黄土覆盖地区地震动衰减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的研究工作对从事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地震烈度 地震动 衰减关系 基岩 土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厚黄土层深部开采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5
作者 马晓强 薛志强 尉博虎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揭示了厚黄土层深部开采地表沉降量小、移动变形集中、地表移动前期具有突发性沉陷特点,确定了地表活跃阶段下沉量占沉陷总量的66.8%;确定了该矿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预计参数;研究了采动覆岩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该采区后续工作面和类似采矿条件矿井的开采规划设计和采动损害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深部开采 地表实测 移动变形规律
下载PDF
Vertical Atm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Late Summer Clear Days over the East Gansu Loess Plateau in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志刚 文军 李振朝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81-389,共9页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sounding data collected in LOPEX05, we have analyzed the vertical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late summer over the east Gansu...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sounding data collected in LOPEX05, we have analyzed the vertical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late summer over the east Gansu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ttom of the stratosphere is at about 16 500 m and varies between 14 000 m and 18 000 m above the ground.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ly jet is located between 8300 m and 14 300 m above the ground and its direction moves between 260~ and 305~. There is an inverse humidity layer at about 3000 m height above the ground. The maximum of the air temperature occurs at 1700 LST in the layer below 800 m above the ground. The inversion layer is relatively thick. The time that the maximum of the vapor occurs is not the same for different layers. The depth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can reach about 1000 m and the depth of the stable boundary layer can be 6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structure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A Continuum One——Dimensional Model for Radionuclide Migration Testing in Unsaturated Loess
7
作者 Chen Jiajun Xu Zhaoyi Tian Kaim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tiences , Beijing 100083 Tian JipingGuangzhou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050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Unsaturated radionuclide mig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pit inside the testing hall. Several types of radionuclide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 Tritium was used as a tracer for water movement in unsatura... Unsaturated radionuclide mig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pit inside the testing hall. Several types of radionuclide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 Tritium was used as a tracer for water movement in unsaturated loess . Other kinds of radionuclides were also used in order to obtain fundamental parameters for radionuclide migration so that furthe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can be carried out . Mechanisms governing unsaturated flow in loess , that is , principles of one-way lateral flow , are presented qualitatively in this paper . And a continuum one-dimensional model for radionuclide migration testing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under the particular conditions at the test site . The data measured from the tests were compared with solutions of this one -dimensional model .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is feasible for modeling radionuclide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loes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nuclide migration the tracer layer loes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填方地基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永辉 黄玮 +1 位作者 梁志荣 李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以陕西省延安市某黄土高填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西北湿陷性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开展挖填方工程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详细介绍了工程的挖填方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高填方地基设计和施工对策。结合场地形成的过程,对... 以陕西省延安市某黄土高填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西北湿陷性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开展挖填方工程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详细介绍了工程的挖填方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高填方地基设计和施工对策。结合场地形成的过程,对施工期及工后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黄土高填方场地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地基沉降的特点和规律:填方区工后沉降量随填土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填土厚度相近区域,原地基覆盖土层的厚度越大,工后沉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高填方地基 场地形成 分层强夯 工后沉降
下载PDF
黄土层套管封隔钻井防漏堵漏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林 陈霖 +3 位作者 何璟彬 李德波 杨光 赵莹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1期93-95,共3页
陕北黄土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且堵漏作业困难,由于漏失深度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施工黄土层防漏的难度,65m以内经漏失采用导管封固基本能得到解决,当漏失超过65m时导管封固法已经无法满足防漏要求,针对黄土层深井段漏失特点进行分析,研... 陕北黄土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且堵漏作业困难,由于漏失深度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施工黄土层防漏的难度,65m以内经漏失采用导管封固基本能得到解决,当漏失超过65m时导管封固法已经无法满足防漏要求,针对黄土层深井段漏失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一种表层变径钻头,通过表层套管封隔钻井工艺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层深井段漏失问题。应用结果表明该项工艺配套技术的实施,使黄土层防漏、堵漏难度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漏 黄土层 变径钻头 套管封隔钻井
下载PDF
黄土填方场地强夯与分层碾压施工过程的内部沉降监测方法
10
作者 于永堂 张继文 +3 位作者 董宝志 唐丽云 黄鑫 曹静远 《地基处理》 2023年第S02期54-61,68,共9页
黄土填方场地采用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时,会引起较大的冲击荷载与振动荷载,导致施工期埋设的监测元件易被破坏且补救困难。为此结合填方场地施工特点,对深层沉降标法、电磁式沉降仪法和串接式位移计法进行改进,主要包括:当采用深层... 黄土填方场地采用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时,会引起较大的冲击荷载与振动荷载,导致施工期埋设的监测元件易被破坏且补救困难。为此结合填方场地施工特点,对深层沉降标法、电磁式沉降仪法和串接式位移计法进行改进,主要包括:当采用深层沉降标法时,施工期将沉降钢板预埋至填土内不同高程,竣工后钻孔测量沉降钢板的高程变化,确定施工期总沉降,然后利用同一钻孔安装深层沉降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工后沉降;当采用电磁式沉降仪法时,将沉降管及沉降磁环通过钻孔与探井安装至填土地基内,沉降管端部深入基岩内,将基岩内安装的沉降磁环作为相对基准点观测内部沉降,以减少施工期管口高程频繁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当采用串接式位移计法时,在填方地基内同一垂直线方向,设置若干位移计监测单元,通过分段测量、逐段累加方法,获得填方场地不同深度处的沉降量。上述监测方法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填方地基内部沉降的全程、连续监测,也可为类似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填方场地 强夯 分层压实 内部沉降 监测方法
下载PDF
山东地区黄土研究综述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祖陆 辛良杰 聂晓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山东地区黄土开始堆积时期普遍较晚,目前已见的剖面中,以青州傅家庄剖面堆积厚度最大(30m以上),起始堆积时间最早,出露的最老层位为L9,TL测年时间约为0.8MaB.P.。山东地区黄土成因类型多样,物质来源广泛,其岩性特征与其他地区的黄土有... 山东地区黄土开始堆积时期普遍较晚,目前已见的剖面中,以青州傅家庄剖面堆积厚度最大(30m以上),起始堆积时间最早,出露的最老层位为L9,TL测年时间约为0.8MaB.P.。山东地区黄土成因类型多样,物质来源广泛,其岩性特征与其他地区的黄土有明显的差别;在本地区内部,黄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大体可分为两大成因分布区:渤海湾滨海与岛屿区和鲁中山前区。前者黄土粒度较粗,且普遍含有海相微体化石,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末次冰期时期出露的渤海陆架物质,西北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占次要地位。而后者黄土类型成因多样,东部的潍坊、青州黄土分布区,受到末次冰期时强劲冬季风的影响,物质来源主要为北部出露的渤海湾,向西至淄博、济南地区则已逐渐过渡为西北内陆风尘物质成分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黄土 马兰期黄土 成因类型 物源
下载PDF
黄土层中灌溉对尿素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耀光 郭大勇 +3 位作者 许永功 李书琴 靳世昌 李世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通过灌溉施肥实验和N素淋失通量法,研究黄土塬区和黄土台面阶地区超根层黄土中NH4-N和NO3-N的分布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根层土壤贫N时,3m以下尿素N淋失率为13.2%~41.3%,在根层土壤富N时,淋失率为56.6%~83.5%,即黄土灌区在灌水定额... 通过灌溉施肥实验和N素淋失通量法,研究黄土塬区和黄土台面阶地区超根层黄土中NH4-N和NO3-N的分布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根层土壤贫N时,3m以下尿素N淋失率为13.2%~41.3%,在根层土壤富N时,淋失率为56.6%~83.5%,即黄土灌区在灌水定额较大时,仍然会产生强烈的N淋溶损失,因此,在黄土灌区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对提高肥效和保护地区水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层 灌溉 尿素 淋失特征 施肥 肥效 水质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黄土层的水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耀光 李书琴 +4 位作者 李世清 许永功 贺晓峰 焦小立 孙德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8,共5页
 通过灌溉试验配合施尿素,钻探采取土样并对岩土浸提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了灌溉和施肥条件下非饱和黄土层的水流入渗规律和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层中非饱和水入渗具有明显的含水量峰值带,其运移速度在0~6m的埋深带约为15~17...  通过灌溉试验配合施尿素,钻探采取土样并对岩土浸提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了灌溉和施肥条件下非饱和黄土层的水流入渗规律和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层中非饱和水入渗具有明显的含水量峰值带,其运移速度在0~6m的埋深带约为15~17cm/d,同时存在快速的超渗导管流;含盐量为615.82和815.07mg/L的灌溉水配合施尿素454.6和378.8kg/hm2的宽畦漫灌,可使上部6m黄土层电导率显著增加,最大点电导率增幅在黄土原区为2.12倍,在阶地区达4倍以上,表明灌溉水中的盐分、化肥的离解和灌溉入渗水流对黄土层的溶滤与淋洗作用,会显著影响黄土超根层盐分分布、运移和氮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条件 黄土层 水盐效应 土样采取 岩土浸提液 电导率 水流 入渗规律
下载PDF
渭河L9时期(0.87~0.94Ma)古洪水事件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小丰 潘保田 +4 位作者 高红山 王勇 王均平 张慧 胡春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河流河漫滩相物质粒度的变化是指示洪水强弱的重要标志。在L9时期,渭河共发育了5.3 m的河漫滩,其主要由粘土和沙层组成。选用粒径>63μm作为指示大型洪水的指标,年代的确定通过黄土的中值粒径进行黄土古土壤的对比。研究表明在这个时... 河流河漫滩相物质粒度的变化是指示洪水强弱的重要标志。在L9时期,渭河共发育了5.3 m的河漫滩,其主要由粘土和沙层组成。选用粒径>63μm作为指示大型洪水的指标,年代的确定通过黄土的中值粒径进行黄土古土壤的对比。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至少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洪水,尤以最后一次洪水规模和强度最大,与陇西盆地记录的L9时期气候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粒度 河漫滩 黄土
下载PDF
甘肃黑方台滑坡类型与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玮江 宿星 +1 位作者 冯乐涛 王国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3-1495,共13页
由于农业灌溉水的长期入渗软化作用,1984-2019年甘肃黑方台已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约150次,沿黄土塬边形成长约10公里的滑坡密集发育带。滑坡类型以中、小型黄土层内滑坡为主,占90%以上;大、中型黄土-泥岩顺层滑坡次之。黄土层内滑坡速度快... 由于农业灌溉水的长期入渗软化作用,1984-2019年甘肃黑方台已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约150次,沿黄土塬边形成长约10公里的滑坡密集发育带。滑坡类型以中、小型黄土层内滑坡为主,占90%以上;大、中型黄土-泥岩顺层滑坡次之。黄土层内滑坡速度快、滑程远,突发性、频发性、继发性强;黄土-泥岩顺层滑坡速度慢、滑程近、复活性强。高陡的台缘地形和强度低、水敏感性强的岩土体和岩层倾向坡外的地质结构是滑坡发生的基础,台塬区长期大量的农业灌溉是主要引发因素,大量水体入渗软化斜坡岩土体,使抗剪强度降低,并形成了约20多米厚的饱和软弱基座,导致斜坡失稳滑动,侧压力、季节性冻结滞水和溶滤作用等也有一定影响。黄土层内滑坡高速远程滑动的主要原因是:滑坡剪出口位置高,滑动势能大,释放条件好,剪出口下部有陡坡加速段和开阔、平缓的滑动空间,滑体底部饱和软弱黏性土持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液化等低摩阻效应,是远程滑动的润滑剂。黄土-泥岩顺层滑坡的主滑面沿外倾15°左右的泥岩层面发育,且剪出口位于斜坡下部坡脚部位,能量释放条件差,决定了黄土-泥岩顺层滑坡的滑动速度较低、滑动距离较短,滑体易再次复活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层内滑坡 黄土-泥岩顺层滑坡 复活滑动 农业灌溉 黑方台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表径流下潜模式与地质灾害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喜安 彭建兵 +1 位作者 陈志新 李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95-499,共5页
指出在黄土滑坡、地裂缝、黄土洞穴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下渗重力水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对下渗重力水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以黄土洞穴灾害为例,将黄土暗穴形成过程中黄土地层地表径流的下潜模式概化为渗透重力水漫渗型下... 指出在黄土滑坡、地裂缝、黄土洞穴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下渗重力水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对下渗重力水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以黄土洞穴灾害为例,将黄土暗穴形成过程中黄土地层地表径流的下潜模式概化为渗透重力水漫渗型下潜模式、地表径流集中灌入下潜型模式、渗透重力水沿优势渗流通道集中下潜型模式以及混合灌渗集中下潜型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地下水类型 地表径流 模式
下载PDF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汤伏全 原涛 汪桂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矿区 厚黄土层 开采沉陷 数值模拟 体积变形
下载PDF
巨厚黄土层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余学义 郭文彬 +1 位作者 赵兵朝 刘樟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结合亭南煤矿现场观测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描述了深部大采深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给出了彬长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参数,主要影响半径为295 m,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值为1.93,地表沉陷范围343 m,边界角为58.96°。运用概率积分和威尔逊理论得出该矿区多个条带工作面开采时,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基于协调开采原则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结果表明,将研究得到的地表移动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的地表移动参数对该矿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黄土层 深部开采 宽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 概率密度函数法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西部黄土层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祖志 石艳玲 +3 位作者 何展翔 姜忠诚 杨云见 胡祥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1-136,10,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山前带地表条件恶劣,且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层,致使浅层低降速带难以查清,地震静校正问题严重;另外,由于地表复杂,存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大地电磁(MT)资料静位移现象也较普遍。考虑到瞬变电磁法(TEM)浅层电性分辨率高、...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山前带地表条件恶劣,且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层,致使浅层低降速带难以查清,地震静校正问题严重;另外,由于地表复杂,存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大地电磁(MT)资料静位移现象也较普遍。考虑到瞬变电磁法(TEM)浅层电性分辨率高、不受静位移影响的特点,在该区部署了TEM表层调查和同点位的三维MT勘探,目的是揭示表层黄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以辅助地震进行浅层速度建模和静校正,同时也可为MT资料静校正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TEM资料对三维MT资料进行静校正,改善了静校正效果,为三维MT更好地解决构造问题提供了条件;利用TEM反演结果预测了西部山前带黄土层的厚度分布,且预测厚度与微测井厚度相差小于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 黄土层 MT 静校正
下载PDF
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其计算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1 位作者 汪志荣 王全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0-655,共6页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的达西定律,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在整个过程中使入渗率由非线性衰减阶段转为线性稳渗阶段的机理做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砂层质地(中值粒径d50 )与埋深条件下稳渗率fp 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砂层质...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的达西定律,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在整个过程中使入渗率由非线性衰减阶段转为线性稳渗阶段的机理做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砂层质地(中值粒径d50 )与埋深条件下稳渗率fp 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砂层质地的中值粒径d50 及埋深Z与吸力值Sm 的关系。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入渗过程中由非线性衰减阶段开始进入稳渗阶段的时间t1 。经试验资料验证,以上计算式不仅计算精度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是在缺少土、砂水分运动参数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 黄土 减渗 稳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