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电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晶洁 郭晖 +2 位作者 郭晓宁 于艳伟 曲秀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7-518,共2页
目的应用长程晚电位及长程QT间期变异技术分别从心室除极、复极的角度探讨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对心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心绞痛频繁发作的冠心病患者47例,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选取心绞痛发作时及症状缓解6h后的长程晚电... 目的应用长程晚电位及长程QT间期变异技术分别从心室除极、复极的角度探讨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对心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心绞痛频繁发作的冠心病患者47例,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选取心绞痛发作时及症状缓解6h后的长程晚电位及QT间期变异各项参数指标,每一指标选取临近时间段的三个数值,取其均数用做统计数据。结果在心绞痛发作时及症状恢复后,晚电位及QT间期变异各项参数均显示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与心电稳定性指标显著相关,短暂心肌缺血时心室除极、复极指标也有显著变化,其敏感性高于普通心电图,可以成为评价无创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长程晚电位 QT间期变异 心电稳定性
下载PDF
长程晚电位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曲秀芬 李晶洁 +4 位作者 许冬秀 郭辉 朴晶燕 苏亚芬 黄永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对晚电位 (VLP)的动态影响。方法 AMI患者 3 8例 ,于溶栓开始前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进行 2 4h的长程晚电位连续监测 ,然后将病人分设两个亚组 :溶栓成功组与溶栓不成功组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对晚电位 (VLP)的动态影响。方法 AMI患者 3 8例 ,于溶栓开始前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进行 2 4h的长程晚电位连续监测 ,然后将病人分设两个亚组 :溶栓成功组与溶栓不成功组 ,比较这两组病人在溶栓前后VLP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 ,找出其与冠脉再通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在溶栓前和溶栓后 3 0min内 ,VLP各项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而溶栓 2~ 3h后 ,再灌注组VLP各参数的数值明显变化 ,而无再灌注组则无这种变化。结论 再灌注在迅速恢复心肌缺血的情况下 ,于溶栓后早期可显著降低VLP的发生率 ,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评价冠脉再通的无创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晚电位 影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心电稳定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