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Renguang W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15,共12页
The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are two components of the whole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in-phase and out-of-phase variation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The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are two components of the whole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in-phase and out-of-phase variation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The review covers the relationship of northern China, southern Japan, and South Korean summer rainfall with Indian summer rainfall;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connecting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the long-term change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dian and northern China rainfall and the plausibl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and its change. While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there are several remaining issues that need investigation. These include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the non-stationarity of the connection and the plausible reasons, the influences of ENSO on the relationship, the performance of climate models in sim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rainfall intraseasonal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summer rainfall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long-term change ENSO
下载PDF
Effects of seasonal changes on T-helper 1/T-helper 2 immune balance and eczema onset in rats
2
作者 Hairong Zhang Leilei Liu +5 位作者 Yike Sun Wenna Li Ruochong Wang Xiao Sun Guangqin Zhu Shuran M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asonal changes on the T-helper 1(Th1)/T-helper 2(Th2) immune balance of the body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internal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asonal eczema.Methods: E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asonal changes on the T-helper 1(Th1)/T-helper 2(Th2) immune balance of the body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internal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asonal eczema.Methods: Eighty 4-week-old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5 season groups kept in corresponding season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and sub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 and scratching frequency were evaluated. The seru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E(IgE), interleukin-2(IL-2), interleukin-12(IL-12), and interferon-gamma(IFN-γ), interleukin-4(IL-4), interleukin-25(IL-25), and interleukin-31(IL-31), and melatonin(MT), as well as the MT receptor(MTR) levels in the spleen,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alysis.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bet and GATA3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EASI scores and the scratching frequency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higher in the long summer than in the other 4 seasons. Meanwhile, the serum levels of IgE and the Th2 cytokines IL-4, IL-25, and IL-31, as well as GATA3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ere high during the long summer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serum levels of the Th1 cytokines IL-2, IL-12, and IFN-γ, as well as MT, MTR, and T-bet mRNA levels, were lower during the long summer. In all 5 seasonal groups(spring, summer, lo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he levels of all immune factors, especially IL-4 and IL-31, were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MT and MTR were lower.Conclusion: Under long light, hot, and humid conditions in the long summer, the body is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Th2-dominated immune imbalance. This i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behind the high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eczema during the long summer. MT and MTR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easonal onset of ecz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ZEMA SEASONALITY long summer IMMUNIZATION Th1/Th2 MELATONIN Immunoglobulin E
下载PDF
夏秋季长江、黄河流量长期变化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游性恬 朱禾 谷湘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0-487,共8页
利用20世纪后50 a或更长时间的水文资料,研究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长期演变的主要特征。统计分析得出: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都占年总量的一半以上,月均流量和标准差均为其他月份的2.6倍或更大。长江夏秋季流量的标准差约为其多年平均流... 利用20世纪后50 a或更长时间的水文资料,研究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长期演变的主要特征。统计分析得出: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都占年总量的一半以上,月均流量和标准差均为其他月份的2.6倍或更大。长江夏秋季流量的标准差约为其多年平均流量的22.1%,黄河则为58.8%。长江夏秋季的平均流量约为黄河的15.7倍,相应标准差为5.9倍。二者相比,长江流量大而稳定,黄河流量比长江小1个量级,而相对变化幅度大一倍以上。黄河流量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1968年正距平为主,累积距平曲线持续上;而自1985年至今负距平占绝对优势,流量逐年下降,下游频频断流。利用Petitt计算变点的方法可以找出长江、黄河流量以往主要的显著变点。利用快速富利叶计算法,对黄河流量进行谐波分析,得出黄河流量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流量 长期变化 夏秋季 统计分析 水文资料
下载PDF
对中医长夏的考辨 被引量:10
4
作者 焦旭 雍小嘉 汤朝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现有中医文献中对长夏的时间定义不统一,并且对四季、五季等概念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为了明确以上问题,查阅了《黄帝内经》(以下均称《内经》)及相关医学、气象学等文献资料,分析了常见长夏划分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五时五脏论和... 现有中医文献中对长夏的时间定义不统一,并且对四季、五季等概念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为了明确以上问题,查阅了《黄帝内经》(以下均称《内经》)及相关医学、气象学等文献资料,分析了常见长夏划分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五时五脏论和五运六气学说有助于解释长夏之时间,并探讨了长夏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长夏 五运 五时
下载PDF
中医“脾主长夏”理论内涵的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覃骊兰 马淑然 刘燕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5-1820,共6页
通过分析当前对"脾主长夏"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为:脾是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 通过分析当前对"脾主长夏"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为:脾是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协同作用,从而维持机体"应长夏而变"的自稳调节稳态。脾主运化、主升清、喜燥恶湿,为太阴湿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胃主受纳、主通降、喜润恶燥,为阳明燥土。在当旺的长夏季节,脾虚而胃强,脾易受湿困而致主运化、主升清等功能都相对低下,胃得湿润炎热之助而致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相对增强。长夏季节湿盛而脾虚胃强的功能状态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脾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他季节脾胃功能则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其长养转化之性,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长夏季节由于脾弱胃强,机体表现为消化功能增强,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消化系统疾病。正确把握"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长夏 中医病机理论研究探讨
下载PDF
“四时皆有土”学术思想的内涵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红亮 张道宗 +2 位作者 胡培佳 王涛 孙培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884-887,共4页
历代五行与四时的配属多有差异,尤其土与四时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对"四时"与"长夏"的时间长短划分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张道宗教授从"土"的基本属性出发,对"土主四时"或"土寄旺于四季... 历代五行与四时的配属多有差异,尤其土与四时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对"四时"与"长夏"的时间长短划分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张道宗教授从"土"的基本属性出发,对"土主四时"或"土寄旺于四季之末"或"土脾主长夏"等观点进一步深入探考,将长夏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从而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指出"脾土"不独主一时,而是融于四时、旺于四时。在临床实践中,从"湿"论治是"四时皆有土"学说的核心,在疾病的病因中突出湿邪为患,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大法,兼顾调节相关脏腑"脾"的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四时 长夏 四时皆有土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曹彩云 郑春莲 +2 位作者 李科江 马俊永 崔彦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9,共6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秸秆对夏玉米增产有积极作用,但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化肥的投入,秸秆和化肥配施能更大幅度地增加夏玉米产量。从植株光合特性看,随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大,到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维持在3.5左右。长期不施肥和仅施秸秆处理玉米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低。长期施用秸秆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加,其增产作用表现在穗粒数的增加上。化肥和秸秆配施在促进玉米生长的同时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更大程度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夏玉米产量。秸秆还田和氮磷化肥配施是该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夏玉米 秸秆还田 氮磷化肥 光合特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钾素吸收及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水清 黄绍敏 +2 位作者 聂胜委 郭斗斗 林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磷、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磷、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夏玉米 吸钾量 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 非交换性钾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53
9
作者 刘 燕 王谦谦 程正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 49a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场可以分为 5个区域,该5区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50a来它们的...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 49a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场可以分为 5个区域,该5区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50a来它们的旱涝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川西、川东和贵州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四川盆地和云南显著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夏季 降水 长期变化趋势 中国 西南地区
下载PDF
温室有机土栽培越夏甜椒需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超兴 张志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2-85,共4页
研究比较了4个不同甜椒品种在温室越夏长季节有机土栽培下的水分需求,结果表明:植株生长势强的荷兰品种"卡地特"、"马里波"在较高灌水量下产量最高,而生长势较弱的国产品种"中椒12"、"甜杂7号"... 研究比较了4个不同甜椒品种在温室越夏长季节有机土栽培下的水分需求,结果表明:植株生长势强的荷兰品种"卡地特"、"马里波"在较高灌水量下产量最高,而生长势较弱的国产品种"中椒12"、"甜杂7号"的需水量较低,中水量下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夏季栽培条件下,灌水量较高的处理甜椒生长势强、单果重较大,国产品种采收早,前期产量较高。甜椒越夏栽培产量受高温影响有明显阶段性,高温期因座果率低而产量明显偏低,但温度适宜时产量明显回升。国外品种水利用效率略低于国产品种,这可归因于其植株高大蒸腾量也较大。据此可以认为在夏季高温需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温室甜椒需水量因品种、长势而异,国外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的品种需水量大于国产品种,较国产品种更具高产特性,适合温室长季节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品种 有机土 越夏栽培 需水量 灌溉
下载PDF
基于《内经》脾藏象时空观探析中医对生命、疾病及防治的认知思维特色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元瑜 纪立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经》脾藏象理论的构建思维及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能力。方法运用时空一体整体观念,分别探讨不同时间层面和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藏象在空间上各自相应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不同时间层面下,脾... 目的探讨《内经》脾藏象理论的构建思维及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能力。方法运用时空一体整体观念,分别探讨不同时间层面和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藏象在空间上各自相应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不同时间层面下,脾主长夏和脾不独主于时而主四时之末十八日;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肉-唇-口-涎-思-长夏(或四时)是一个有机整体。结论时空一体整体观是构建《内经》脾藏象理论的重要思维特色之一;掌握和揭示《内经》所论生命之道,对于进一步整体、动态、辨证地把握好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具有高屋建瓴的提升和一叶知秋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思维 整体观 脾藏象 时空一体观 脾主长夏
下载PDF
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立新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90,共9页
采用2种不同夏玉米基因型(陕单9号,抗旱品种;陕单911,不抗旱品种)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各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从光合生理特性揭示这些因子的抗旱机理。结果表... 采用2种不同夏玉米基因型(陕单9号,抗旱品种;陕单911,不抗旱品种)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各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从光合生理特性揭示这些因子的抗旱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水分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除成熟期)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抗旱品种降幅更甚。抗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不抗旱品种,而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相反。两品种苗期光合作用较弱,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较低,抽雄期达到高峰。施氮能不同程度降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减缓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随氮肥用量增加,不抗旱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两种氮肥用量间有显著差异;抗旱品种在低氮用量时效果显著,但高低氮用量间无显著区别。钾对受水分胁迫的玉米表现出比氮肥更突出的效果。相反,在适量供水条件下,氮、钾肥的作用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适当用量的氮、钾肥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分胁迫下作物叶片的光合特性,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夏玉米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地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俊华 张佳宝 钦绳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4-879,共6页
以黄淮海地区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筛选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及产量最敏感的波段和生育期,为监测不同时期作物营养胁迫情况和估产提供依据。系统分析了氮、磷、钾单一养分缺乏和两种或两种以上营... 以黄淮海地区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筛选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及产量最敏感的波段和生育期,为监测不同时期作物营养胁迫情况和估产提供依据。系统分析了氮、磷、钾单一养分缺乏和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同时缺乏时典型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反射光谱特征、收获后秸秆和子粒氮、磷、钾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缺素使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增加,在近红外波段降低。作物秸秆、子粒含氮量和含钾量及产量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呈负相关,与近红外区域7601~300 nm反射率呈正相关;秸秆含磷量与各反射率的相关性不明显,子粒含磷量与冠层光谱之间无明显规律。整体上,560和810 nm分别为收获期作物含氮量在可见光和近红外两个区域的敏感波段,开花期为夏玉米氮素诊断的敏感时期;夏玉米钾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敏感波段分别为680和810 nm,拔节期为诊断钾素的敏感时期。整个生育期各单波段反射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拔节期关系最密切。说明在明确主导养分限制的前提下,利用作物冠层光谱来监测氮素和钾素的丰缺以及准确估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定位试验 夏玉米 冠层光谱
下载PDF
基于“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论夏季腹泻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文斌 钟彩玲 张北平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中医学对夏季腹泻具有自身独特的认识。《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而长夏,应指农历六月,位于夏秋之交;长夏洞池当属夏季急性腹泻,其好发于脾虚、阳虚之人,以湿为关键,兼有寒中、风邪,可以此为指导防治。
关键词 夏季腹泻 长夏 洞泄 固护阳气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继芳 刘树堂 宋希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6-139,共4页
基于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 基于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夏玉米 光合形状 产量
下载PDF
东北北部夏季旱涝形成机理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立尧 王咏青 +2 位作者 马镜娴 张立 范水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根据 1 95 8~ 1 996年黑龙江省 38个代表站历年降水量资料和同期北半球 2 .5°× 2 .5°格点 5 0 0 h Pa位势高度资料 ,分别求出了干旱和洪涝年份 7、8月的流型 ,指出东北北部盛夏旱涝的形成与东亚由冬至夏的季节转换联系... 根据 1 95 8~ 1 996年黑龙江省 38个代表站历年降水量资料和同期北半球 2 .5°× 2 .5°格点 5 0 0 h Pa位势高度资料 ,分别求出了干旱和洪涝年份 7、8月的流型 ,指出东北北部盛夏旱涝的形成与东亚由冬至夏的季节转换联系密切。用北半球正压模式实施 4组积分时间为 30个模式日的数值试验 ,成功地模拟了 7、8月干旱和洪涝流型的形成和持续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干旱 洪涝 数值试验 长期预测 东北地区 降水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晓琳 薛登峰 +1 位作者 刘树堂 宋希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探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氮代谢的变化,在基于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施肥量增加,氮代谢旺盛,吐丝后穗位叶NR活性高,其中M2N2处理NR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了4.0%,其次是M2N1、N2PK、... 为探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氮代谢的变化,在基于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施肥量增加,氮代谢旺盛,吐丝后穗位叶NR活性高,其中M2N2处理NR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了4.0%,其次是M2N1、N2PK、M1N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3.4%、3.1%。穗位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也表现为与NR活性类似的趋势。M2N2处理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6%和22.2%。其次M2N1、N2PK、M1N2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9%、16.7%、和15.4%。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5%、18.4%和17.9%。有机肥氮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在籽粒形成期间维持高活性时间长,穗位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氮磷、氮钾处理。这一结果为夏玉米获得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夏玉米 氮代谢
下载PDF
温室番茄越夏栽培肥水精确量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贺超兴 陈双臣 张志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6,共6页
对大棚番茄越夏长季节栽培的水肥量化管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有很大影响,较高的灌水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生物量,但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干物质生产率低于中水量处理。相同追肥情况下,灌水量的增加对叶片叶绿... 对大棚番茄越夏长季节栽培的水肥量化管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有很大影响,较高的灌水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生物量,但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干物质生产率低于中水量处理。相同追肥情况下,灌水量的增加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果实营养品质有稀释效应。从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适水肥管理指标为:土壤含水量为35%~45%(体积含水量),肥料组合为硫酸铵+硫酸钾或尿素+硫酸钾,且肥料养分中N:K2O=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越夏栽培 灌水量 施肥配比
下载PDF
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夏训期间生化指标的监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滨杰 周剑 《冰雪运动》 2017年第5期18-23,共6页
探索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的生化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理论基础支撑。以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训练实践与生化监测的方法对夏训期间他们的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三项... 探索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的生化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理论基础支撑。以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训练实践与生化监测的方法对夏训期间他们的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三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训练监控具有较好的实效性、科学性,体现了夏训期间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机体对训练的反应,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机能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滑 长距离 夏训 生化 监测
下载PDF
我国北方500hPa春、夏季平均长波年际异常的EOF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红 韦志刚 +2 位作者 刘慧 李振朝 王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一个完整的长波:巴尔喀什湖到我国罗布泊地区以长波脊活动为主,我国东北地区以长波槽活动为主,长波槽、脊的强度均呈增强趋势;夏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长波脊、槽、脊分布,蒙古国到我国北部地区多为长波槽活动,近51年来长波槽存在减弱趋势。(2)春季平均长波的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与其上游和下游邻近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夏季平均长波距平变化和春季相比有所东移,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平变化与其上游和下游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北方 春、夏季平均长波 EOF分析 谐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