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n Soil Improvement Effects of Organic Fertilization in Honey Peach Orchard in the Longquan Mountain
1
作者 Xiongwei LI Liangliang MA +4 位作者 Qin LIU Wanjin YANG Feng WANG Guijin DAI Wanxia P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5期59-64,共6页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newly added soil.However,the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newly added orchard soi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newly added soil.However,the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newly added orchard soil is not clear.In this project,the soil of newly built peach orchard in the Longquan Mountain of Chengdu was applied with 45 t/hm 2 of organic fertilizer.After 9 months of planting 6 varieties of honey peach(Wanhujing,Baifeng,Zhongtao 13,Huangjinmitao 1,Zhongpan 101,Zhongpan 104),the locally well developed peach orchard was taken as the control.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from four topography(top slope,middle slope,lower slope and flat land)of newly built peach orchard were analyzed,and the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soil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soils from orchards with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each and from different terrain parts of the same peach variety.Specifically,it had the best effect on soil improvement in Baifeng(local variety),Zhongpan 101 and Zhongpan 104(introduced varieties).Meanwhile,the best effect of soil improvement was found on top slope.Cluster analysis divided newly built peach orchards,uncultivated soil,and locally well developed peach orchard into four groups,indicating that the selected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this study has improved the soil of peach orchards to some extent,but it was still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amount.It was better for 54 t/hm 2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ation on the part of top and middle slope,and 60 t/hm 2 on the lower slope and flat land.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should be conducted based on long-term monitoring of peach orchard ecological environment,fruit tree growth,fruit yield and quality,which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each orchar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mendment Effects evaluation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y Honey peach orchard longquan mountain
下载PDF
多要素地质调查地质遗迹与旅游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燚 章旭 +5 位作者 王德伟 马昭雄 郝红兵 黄永高 张彤 简涛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354-359,共6页
近年旅游地质学已有长足发展,国内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四川省进行了全省文化与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但是对系统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建议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由于成都龙泉山地区具有地质遗迹景观、自然景观... 近年旅游地质学已有长足发展,国内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四川省进行了全省文化与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但是对系统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建议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由于成都龙泉山地区具有地质遗迹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均较为丰富的特征,项目难以单独采用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评价。以此基础,尝试探寻一种将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合二为一的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撰写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报告的方法和报告具体内容。实践证明此方法较为全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地质调查 旅游地质学 地质遗迹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建议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下载PDF
龙泉市山地茄子品种的适应性评价
3
作者 张世法 王琳琳 +5 位作者 袁生法 何火根 吴俊珊 刘庭付 祝彪 钟洋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42-1045,共4页
为拓宽丽水市龙泉市山地茄子的耕种区域,筛选出适合本地中低海拔(200~400 m)区域栽培的茄子品种,试验以10个山地茄子新优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湘玉7号、紫龙5号表现出丰产性好、商品性佳、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等优... 为拓宽丽水市龙泉市山地茄子的耕种区域,筛选出适合本地中低海拔(200~400 m)区域栽培的茄子品种,试验以10个山地茄子新优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湘玉7号、紫龙5号表现出丰产性好、商品性佳、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山地(海拔200~400 m)茄子生产的主栽品种,推广前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 山地茄子 品种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泉山含油气构造浅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危害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苏培东 廖军兆 +1 位作者 王奇 文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7-1293,共7页
龙泉山是具备油气生储盖组合的含油气构造,出露侏罗系和白垩系非煤系地层,有7个构造高点,节理裂隙发育,是浅层天然气有利聚集区,沙溪庙组砂岩是浅层天然气主要储层。已建达成铁路炮台山隧道和成-简快速通道龙泉山2#隧道在施工中都出现... 龙泉山是具备油气生储盖组合的含油气构造,出露侏罗系和白垩系非煤系地层,有7个构造高点,节理裂隙发育,是浅层天然气有利聚集区,沙溪庙组砂岩是浅层天然气主要储层。已建达成铁路炮台山隧道和成-简快速通道龙泉山2#隧道在施工中都出现浅层天然气燃烧和爆炸现象。拟建的成洛大道东延线、成安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客专又将以隧道方式通过龙泉山含油气构造,故研究浅层天然气对隧道危害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8座隧道共20个钻孔天然气浓度测试,发现8座隧道均有浅层天然气显示,天然气最高浓度8.654%,最低浓度0.081%,8座隧道均受到天然气危害。研究表明,隧道所处构造位置和地层岩性是隧道受浅层天然气危害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隧道离含油气构造高点越近,在穿越裂隙发育的地层时,其钻孔天然气浓度越高,隧道受浅层天然气危害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天然气 隧道 龙泉山 含油气构造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成-简一级公路龙泉山隧道浅层天然气检测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苏培东 李作兵 +1 位作者 范晓丽 王国刚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7,共6页
通过对成-简一级公路龙泉山1#和2#隧道钻孔浅层天然气现场检测,结合两隧道钻孔所处构造位置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1#隧道处于向斜且临近通天断层,不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钻孔天然气检测浓度低,受浅层天然气影响小;2#隧道所处背斜,裂缝、... 通过对成-简一级公路龙泉山1#和2#隧道钻孔浅层天然气现场检测,结合两隧道钻孔所处构造位置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1#隧道处于向斜且临近通天断层,不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钻孔天然气检测浓度低,受浅层天然气影响小;2#隧道所处背斜,裂缝、节理发育,钻孔天然气检测浓度高,受浅层天然气影响大。2#隧道浅层天然气溢出量估算为6 430 m3,浅层天然气溢出与岩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天然气 溢出量 浓度检测 公路隧道
下载PDF
川西龙泉山白垩系泥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明欣 梁斌 +5 位作者 王全伟 朱兵 郝雪峰 应立朝 刘亮 付小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6-354,共9页
龙泉山作为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带,记录了龙门山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川西平原东侧龙泉山白垩系泥质岩样品的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根据泥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的性质、构造背景及风化... 龙泉山作为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带,记录了龙门山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川西平原东侧龙泉山白垩系泥质岩样品的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根据泥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的性质、构造背景及风化等特征,为探讨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盆山耦合过程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资料。研究区泥质岩的K2O/Al2O3,Al2O3/TiO2,Cr/Zr和Th/Sc的比值均表明其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REE配分模式中,(La/Yb)N的均值为8.99,δEu的均值为0.70,表现出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并呈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La-Th-Sc和Th-Sc-Zr/10三角图表明物源区经历了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1和1.43,表明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揭示了白垩纪时期物源区及四川盆地均属炎热的半干旱-干旱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平原 龙泉山 地球化学 白垩系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俊华 谢川 +5 位作者 龚固堂 谢天资 赵昊天 蒋雨轩 骆宗诗 慕长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80,共8页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307个)周围设置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和植被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确定主导立地因子,最后划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并确定困难立地类型。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立地条件主导因子为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土层厚。该区域共划分出3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34个立地类型。其中,困难立地类型有13个,面积394.47 km^(2),占公园面积30.94%。对困难立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树造林、植草、封禁等不同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森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景观质量提升、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立地条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川西龙泉山西坡更新世泥石流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全伟 梁斌 +4 位作者 朱兵 郝雪峰 刘亮 应立朝 付小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在川西地区龙泉山西坡首次发现了第四纪泥石流沉积。泥石流沉积相组合为AA1B、AA1C、AA1,反映泥石流为洪积扇扇中沉积组合,具有粘性泥石流的沉积特征。ESR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泥石流沉积于早-中更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龙... 在川西地区龙泉山西坡首次发现了第四纪泥石流沉积。泥石流沉积相组合为AA1B、AA1C、AA1,反映泥石流为洪积扇扇中沉积组合,具有粘性泥石流的沉积特征。ESR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泥石流沉积于早-中更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龙泉山泥石流的形成反映了龙泉山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隆升,以及四川盆地盆地期夷平面的解体,是对早-中更新世之交青藏高原的隆起、季风的加强、暴雨式降水出现的沉积响应,对于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及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古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第四系 川西 龙泉山
下载PDF
龙泉山背斜的地壳缩短与隆升——来自河流阶地变形的证据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康 徐锡伟 谭锡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6,共15页
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东侧的龙泉山背斜,构成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通过室内航空相片对凯江跨背斜段的地貌面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可知凯江发育3级阶地,其中T1、T2为堆积阶地,T3为基座阶地。在野外用差分GPS测量了阶地的空间坐... 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东侧的龙泉山背斜,构成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通过室内航空相片对凯江跨背斜段的地貌面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可知凯江发育3级阶地,其中T1、T2为堆积阶地,T3为基座阶地。在野外用差分GPS测量了阶地的空间坐标信息,同时采集了各级阶地堆积物的测年样本,并经实验分析约束了阶地的形成年龄。另外,对石油地震剖面解译揭示出龙泉山背斜北段地壳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膝折带迁移机制进行的,滑脱层的深度约6km。利用面积守恒准则计算出龙泉山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1.36±0.41)mm/a、隆升速率为(0.64±0.19)mm/a。通过滑脱层的推覆抬升机制形成的龙泉山背斜,给青藏高原东缘变形模式中的逆断层推覆地壳缩短造山增加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龙泉山背斜 阶地 地壳缩短和隆升
下载PDF
龙泉山脉桃主要害虫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靖 陈栋 +3 位作者 谢红江 孙淑霞 涂美艳 江国良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5-157,共3页
于2008~2010年对四川龙泉山脉桃主产区主要害虫的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龙泉山脉桃主产区危害严重的害虫有:潜叶蛾、蚜虫、红蜘蛛、食心虫、桑盾蚧、椿象、天牛等。通过对其危害情况、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各类... 于2008~2010年对四川龙泉山脉桃主产区主要害虫的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龙泉山脉桃主产区危害严重的害虫有:潜叶蛾、蚜虫、红蜘蛛、食心虫、桑盾蚧、椿象、天牛等。通过对其危害情况、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各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综合防治技术 龙泉山脉
下载PDF
成都龙泉山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毛子龙 杨小毛 赖梅东 《四川环境》 2011年第6期63-68,共6页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描述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下的生态适宜性,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机理的差异使评价结果有着很大的区别,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将研究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5个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259.70km2、793.89km2、1220.35km2、739.68km2和490.42km2。以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往往单一地考虑水平或者垂直生态过程,本文构建的这种综合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评价方法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成都龙泉山地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 水平生态过程 垂直生态过程
下载PDF
应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成都龙泉山区饮用水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娟 王昌全 +1 位作者 李冰 方晓林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71-175,共5页
通过对成都龙泉山区主要饮用水源宝狮湖的自来水一厂处河流和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自来水二厂处河流进行断面监测,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饮用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均属于Ⅰ类标准,自来水一厂的断面1、2与Ⅰ类标准... 通过对成都龙泉山区主要饮用水源宝狮湖的自来水一厂处河流和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自来水二厂处河流进行断面监测,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饮用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均属于Ⅰ类标准,自来水一厂的断面1、2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6,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断面3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4,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同时针对龙泉山区的水质特点提出适当建议,使今后龙泉山区的经济与水环境达到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区 饮用水环境 灰关联分析
下载PDF
龙泉山西麓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威 马超 《四川地震》 2019年第4期7-10,共4页
龙泉山西麓山前晚第四纪沉积发现两套不同类型的粘土沉积,这为研究沉积和构造的关系提供了载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和钻孔分析,结果表明:成都粘土在龙泉山西麓主要分布在洛带以北的地区,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属于近源的风成... 龙泉山西麓山前晚第四纪沉积发现两套不同类型的粘土沉积,这为研究沉积和构造的关系提供了载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和钻孔分析,结果表明:成都粘土在龙泉山西麓主要分布在洛带以北的地区,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属于近源的风成沉积。柏合粘土在龙泉山西麓主要分布在洛带和太平镇之间,物源来自于龙泉山,属于静水环境条件下的沉积。龙泉山西麓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代及厚度的变化反映了来自于龙门山的挤压力是持续的和非均匀性的,其潜在的地震风险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泉山西麓 晚第四纪沉积 构造意义
下载PDF
龙泉驿地区降水的多尺度特征及集中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劲夫 肖天贵 +2 位作者 刘碧全 杨天然 毛世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针对强降水是龙泉驿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诱因的问题,通过趋势分析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等分析了龙泉驿地区降水整体趋势,年、季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月、旬、日降水的集中性特征。结果表... 针对强降水是龙泉驿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诱因的问题,通过趋势分析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等分析了龙泉驿地区降水整体趋势,年、季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月、旬、日降水的集中性特征。结果表明,龙泉驿地区年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后降水量开始显示出增加趋势。年降水量显示出3年、9年左右的准周期震荡,降水13数周期震荡则比较复杂。2008年以后龙泉驿地区年、季降水处于丰水期,降水集中性显著,降水强度有增大趋势,夏秋季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可诱发龙泉驿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降水时段和降水比重极值时段为7、8月,1980年代初中期降水集中性主要出现在7月份,19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代主要出现在8月份。19--25旬是降水的集中性时段,而日降水高峰时段出现在0:00~7:00时段尤其是2:00~5:00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降水量 多尺度特征 集中度 地质灾害 龙泉驿地区 龙泉山
下载PDF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特征与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晓云 黎燕琼 郑绍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280,共7页
植物群落是城市森林公园的基本构成单元,对局地气候环境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调研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植物群落气候效应,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游憩路线与样地调查相结合... 植物群落是城市森林公园的基本构成单元,对局地气候环境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调研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植物群落气候效应,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游憩路线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立地条件,选择6个典型植物群落样地,在样地范围内开展林内温度、湿度等林内小气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44科71属71种维管束植物,植物资源丰富,但植物种类分布不均匀,草本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最大。2)巨桉+构树-苎麻+八角枫-落葵薯+马唐植物群落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且综合气候效应最佳,巨桉+楠木-八角枫-求米草+凹叶景天和香樟+银杏-盐麸木-马唐+蛇葡萄植物群落分别在降温增湿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等方面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植物群落 气候效应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中物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洪松 谢天资 +5 位作者 谢川 陈俊华 林静 龚固堂 骆宗诗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选择适宜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物种,提出含困难立地上物种的栽培技术,可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中物种选择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50个植物物种(涵盖了乔木、灌木和... 选择适宜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物种,提出含困难立地上物种的栽培技术,可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中物种选择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50个植物物种(涵盖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生态功能、康养功能、景观功能、经济价值4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建立起物种选择评价的层次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物种进行评价筛选;在困难立地上选择了5年生以上的13个乡土物种进行栽培试验,调查成活率和保存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较适宜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种植的物种有19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小乔木、藤本)6种,草本植物2种。适宜在困难立地种植的乔木或灌木树种有刺槐、女贞、香樟、桢楠、银杏、栾树、火棘、石楠8种;栽培试验表明,13个乡土物种2年后的保存率均大于91%,其中,火棘、女贞、刺槐、黄栌、石楠、栾树、桂花、朴树的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基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条件普遍较差,进行植被恢复时,为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应选用大苗进行种植,栽植前3年,应进行适度灌溉,抚育和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物种选择 层次分析法 立地条件
下载PDF
鲁甸震区龙泉河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
17
作者 贾利蓉 葛永刚 +3 位作者 陈兴长 江兴元 郭亚永 刘传正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鲁甸灾区龙泉河流域的龙头山镇至天生桥段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灾害发育主要是由龙泉河右岸的次级小断裂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延伸部分(下... 以鲁甸灾区龙泉河流域的龙头山镇至天生桥段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灾害发育主要是由龙泉河右岸的次级小断裂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延伸部分(下水沟走滑断裂)共同作用引起的,龙泉河谷到断层的距离均小于2km,导致区内地震次生灾害发育密度最高达到4.125个/km;2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凸形坡,占总数46.3%,凹形坡仅有24.1%,且在背向断裂方向的斜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3 60%的崩塌滑坡发育在浅表层的残坡积物中,40%岩质崩塌滑坡体中多为岩质较硬的灰岩、白云岩以及砾岩;4次生山地灾害主要以损毁道路、阻断交通,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淤高下游河床、损毁上下游设施,造成建筑物损毁等模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成灾模式 龙泉河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川 陈俊华 +5 位作者 谢天资 林静 赵昊天 蒋雨轩 骆宗诗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47-54,共8页
探索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好地指导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并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网格布点采样,结合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肥力定量计算模型,调... 探索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好地指导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并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网格布点采样,结合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肥力定量计算模型,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土壤肥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一级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达到了四级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均处于五级水平。从空间格局上看,土壤综合肥力优良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土壤肥力较差和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中部和南部。不同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顺序分别是平原>丘陵>低山,平坡>缓坡>斜坡>陡坡,坡向为西北>西>东>南>北>西南>东北>无坡向>东南,坡位是下部>中部=上部>谷部>平地>背部,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果园>竹林地>混交林地>纯林地>撂荒地>废弃宅基地。基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应对土壤肥力指数为“优”和“良”区域以保护为主,对评价为“中等”的区域以监测为主、提升自然修复能力,针对等级为“较差”和“差”的地区则需要较大的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土壤肥力 空间格局 ARCGIS
下载PDF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彪山 郑志军 周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莫裕科 谢小国 +3 位作者 李胜伟 孙东 刘杰 罗兵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3期428-433,共6页
为研究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要素,降低工程建设风险,结合龙泉山瓦斯事故及地质资料分析,该区瓦斯是来源于须家河组生烃层的天然气,经断层-裂缝运移至背斜或构造高点的侏罗系砂体中,并在浅部以“气包状”聚集。为定量评价瓦斯危害,基于气... 为研究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要素,降低工程建设风险,结合龙泉山瓦斯事故及地质资料分析,该区瓦斯是来源于须家河组生烃层的天然气,经断层-裂缝运移至背斜或构造高点的侏罗系砂体中,并在浅部以“气包状”聚集。为定量评价瓦斯危害,基于气测录井、气体浓度检测、瓦斯压力测试结果,提出了浅层天然气类瓦斯溢出量计算公式,并建立其涌出量与溢出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龙泉山隧道瓦斯气体含量最高达150000ppm,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为99ppm,瓦斯溢出量为141141 m^3,瓦斯涌出量为2.69m^3/min,达到了高瓦斯隧道判别标准。研究结果对成都市城市工程建设瓦斯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控制因素 综合评价 龙泉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