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on Longshan Culture (4500-4000 aBP) at Yuhuicun Site in Bengbu,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Guangsheng ZHU Cheng +7 位作者 WANG Jihuai ZHU Guangyao MA Chunmei ZHENG Chaogui ZHAO Lanhui LI Zhongxuan LI Lan JIN Aich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455-468,共14页
Based on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wall of the ABYT2004 at Yuhuicun Site in Bengbu, Anhui Province, the multi-environmental substitute indexes such as the grain-size, Rb/Sr, zircon crystal morphology and mag... Based on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wall of the ABYT2004 at Yuhuicun Site in Bengbu, Anhui Province, the multi-environmental substitute indexes such as the grain-size, Rb/Sr, zircon crystal morpholog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re analyzed. The age of archaeological strata was determined by AMS^14C dat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ongshan cultural archaeological str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1) Before 4500 aBP, the climate was humid and water level was high in the Huai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drainage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ere even flooded, so the site area was submerged and there were no human activities around the site. (2) About 4500 aBP, the climate began to become drier and water level of the Huai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began to decline, thus floodplain gradually appeared, Yuhuicun Site and Longshan Culture began to appear. (3) Around 4100 aBP, the climate was humid and rainfall was abundant, which resulted in frequent flood disasters in the whole Huaihe River Basin. (4) After 4100 aBP, the climate gradually transited to be cold and d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constrained to reduce the food source, Yuhuicun Site was almost abandoned. (5)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strata and historical records based on ancient books agree with each other. In addition, Yuhuicun Site was related to Dayu Zhishui (Yu the Great in taming the floods) in ancient boo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huicun Site longshan Culture 4500-4000 aBP environmental change Hua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THE LONGSHAN Au-Sb DEPOSIT 被引量:1
2
作者 HU Xiang zhao and YANG Zhong bao(Dept. of Geology, Central South Univ., Changsha 41008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2年第1期82-88,共7页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ongshan Au Sb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sources of ore materials and metallogenetic mechanism are also analysed according to sulfur,oxygen isotop...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ongshan Au Sb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sources of ore materials and metallogenetic mechanism are also analysed according to sulfur,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pyrite typomorphic features and fluid inclusion thermometry da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sedimentary metamophic hydrothermal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FEATURE Au-deposit GENESIS longshan
下载PDF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Longshan Period——The Natural Background of Dayu's Flood Control
3
作者 Xu Hailiang Xuanyuan Yan Deng Maoy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13-29,共17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China.The changes of the channel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re part of the natu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China.The changes of the channel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re par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that area to be explored.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legends,indications,scientific evidence,and macroscopic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evolu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Longshan period.At first the river flowed from Northern Henan and Hebei to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nd Northern Anhui–Jiangsu provinces,and the main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chang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return to the north and flowed into the Bohai Sea in the late Longshan Period.During this period,floods were frequent.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rn China plains suffer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made great migrations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thnic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The people of the Central Plains made more dynamic adjustm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the land by primitively escaping from the water and self–defensively controlling the rivers then to maintaining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large–scale flood control measures,which promoted the settlement of Shandong,Henan,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the urban cultural development,and social evolution.Based on these events,the culture symbol of Dayu's Flood Control could b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shan Perio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evolution and changes disaster environment Dayu Culture for Harnessing Flood
下载PDF
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建筑遗存研究
4
作者 王树芝 张光辉 王小娟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碧村遗址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本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 (1)出土的6块木炭进行了树种鉴定、树轮年代学和碳十四年代加速器质谱测定。树种鉴定表明F5的建筑木材为松属双维管束亚属硬木松(Subgen... 碧村遗址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本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 (1)出土的6块木炭进行了树种鉴定、树轮年代学和碳十四年代加速器质谱测定。树种鉴定表明F5的建筑木材为松属双维管束亚属硬木松(Subgen. Diploxylon);利用木炭横切面年轮曲率和photoshop软件判断建筑木材年龄不小于119年,直径不小于27.06厘米;利用树轮年代学方法建立了跨度为68年的硬木松浮动树木年轮年表;对木炭系列样品进行碳十四年代质谱测定,最后一个年轮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027年(95.4%),F5建筑营建或修葺年代约为公元前2027年。该研究为小玉梁台地F5建筑构建或修葺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村遗址 龙山时代 木炭分析 树轮年代学 碳十四测年
下载PDF
湖南省龙山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凯琦 徐宏根 +5 位作者 李毅 郭威 戴亮亮 彭志刚 巩浩 许青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4,共11页
硒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龙山县耕地区系统地采集了326件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了区域内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异特性、垂向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态硒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 硒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龙山县耕地区系统地采集了326件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了区域内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异特性、垂向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态硒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3 mg·kg^(-1),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7 g·kg^(-1),土壤呈酸性.土壤硒含量呈中等空间变异,垂向分布呈表层富集的规律.研究区内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与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硒形态以腐殖酸结合态与强有机结合态为主,有效硒组分占比较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受硒全量和酸碱度影响较大,可以通过人为方式适当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硒生物有效性,有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硒元素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龙山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龙山—岳石文化时期胶东半岛旱作农业的强化——以山东砣矶岛大口遗址出土人骨为例
6
作者 张昕煜 张旭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山东烟台砣矶岛是庙岛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古就是沟通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重要海上通道。龙山文化至岳石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聚落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以砣矶岛先民为代表的海上岛屿人群,其生业方式... 山东烟台砣矶岛是庙岛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古就是沟通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重要海上通道。龙山文化至岳石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聚落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以砣矶岛先民为代表的海上岛屿人群,其生业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砣矶岛大口遗址为研究对象,选取18例人骨开展了骨胶原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除M4、M18外,大部分人群的食物结构均较为相似,较高的δ^(13)C、δ^(15)N值表明大口遗址先民摄取了大量的C_(4)类动物蛋白。结合考古资料及大口遗址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先民大量食用粟黍、以粟黍副产品为食的家畜以及海洋生物所导致的。龙山文化至岳石文化时期,先民的食物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在与胶—辽半岛同时期其他遗址的同位素数据进行对比后,本文认为,粟作农业始终是大口遗址人群最重要的生业经济类型,旱作农业在这一地区保持着不断强化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 大口遗址 生业模式
下载PDF
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骨蚌制品制作工艺研究
7
作者 贾尧 张光辉 王小娟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进行了连续发掘工作,遗址主体年代为龙山晚期,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骨器、玉器和铜器。本文对小玉梁台地出土... 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进行了连续发掘工作,遗址主体年代为龙山晚期,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骨器、玉器和铜器。本文对小玉梁台地出土的95件骨蚌制品做了系统梳理,器类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三类,均为小型器类。骨蚌制品的加工注重实用性,不同的器型在选料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未形成专业的骨器加工产业链,呈现“因材作器”为主的生产模式,其制骨手工业应为家庭式小作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县碧村遗址 小玉梁台地 龙山时期 骨蚌制品
下载PDF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
8
作者 周立刚 曹艳朋 +1 位作者 楚小龙 孙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史前人骨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史前先民的食谱特征。仰韶晚期先民(δ^(13)C=-10.2±1.4‰,δ^(15)N=9.4±0.5‰,n=19)以粟黍为主粮,与同时期中原先民相似;石家河文化时期先民(δ^(13)C=-...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史前人骨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史前先民的食谱特征。仰韶晚期先民(δ^(13)C=-10.2±1.4‰,δ^(15)N=9.4±0.5‰,n=19)以粟黍为主粮,与同时期中原先民相似;石家河文化时期先民(δ^(13)C=-13.6±2.1‰,δ^(15)N=9.5±0.9‰,n=28)呈现稻粟黍混合的食谱特征,水稻与旱地作物的氮同位素特征差异导致先民食谱特征内部出现明显差异;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先民δ13C平均值为-9.9±1.2‰(n=21),表明粟黍重新成为当地主粮,食谱特征的内部差异也明显降低。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农作物体系和先民食物结构。粟黍和水稻在先民食谱中的地位变化也反映了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对该地区的交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下寨 仰韶 石家河 龙山 稳定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的浮选结果及分析
9
作者 蒋宇超 王晓毅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碧村遗址是龙山晚期黄土高原南流黄河左岸重要的石城遗址,其发现为探讨北方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本文通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浮选所获大植物遗存的鉴定与分析,发现该遗址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旱作农业,粟的优势... 碧村遗址是龙山晚期黄土高原南流黄河左岸重要的石城遗址,其发现为探讨北方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本文通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浮选所获大植物遗存的鉴定与分析,发现该遗址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旱作农业,粟的优势地位与石峁遗址大体接近,同时存在少量稻遗存;杂草资源的组合与以石峁遗址为核心的广大区域类似,禾本科杂草、藜科和豆科杂草是杂草组合的三个主要种类;小玉梁聚落发展的第一阶段发现较多的桑属植物遗存,其他阶段也存在对果类资源的利用;小玉梁台地聚落发展不同阶段的植物组合特征比较稳定,在聚落发展的兴盛阶段出现稻遗存,与石峁遗址最兴盛阶段发现的稻遗存相呼应。碧村先民的生业特点整体上接近以石峁遗址为核心的黄土高原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碧村遗址 农业结构 经济基础
下载PDF
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矿床富集规律分析
10
作者 曾奔豪 马武良 童继初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新邵县龙山金锑矿位处于区域性构造交汇地带,成矿环境优越,是湖南一个重要的金锑矿山,矿床矿化具有“上锑下金”的明显分带特征,本文通过对矿区以往地质工作资料的整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矿体特征研究等,探讨龙山锑金矿矿床的富集规律... 新邵县龙山金锑矿位处于区域性构造交汇地带,成矿环境优越,是湖南一个重要的金锑矿山,矿床矿化具有“上锑下金”的明显分带特征,本文通过对矿区以往地质工作资料的整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矿体特征研究等,探讨龙山锑金矿矿床的富集规律,指导矿山下一步边深部探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金锑矿 富集规律 找矿预测
下载PDF
龙山水库大坝坝顶裂缝调查及成因分析
11
作者 苟栋栋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龙山水库经除险加固工程后存在沉降问题,导致坝顶出现裂缝,对大坝运行安全影响未知。综合采用坑探、钻探和物探手段对大坝运行安全进行评价,分析坝体填筑现状,对裂缝和沉降问题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考虑加固工程引起浸润线降低的影响,... 龙山水库经除险加固工程后存在沉降问题,导致坝顶出现裂缝,对大坝运行安全影响未知。综合采用坑探、钻探和物探手段对大坝运行安全进行评价,分析坝体填筑现状,对裂缝和沉降问题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考虑加固工程引起浸润线降低的影响,对沉降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龙山水库沉降主要由于坝体部分区域填筑质量较差,以及浸润线降低引起填料固结沉降。虽然沉降现状仍满足要求,但不排除继续沉降的风险,需挖除不密实土体后重新进行培厚加固。本研究相关勘测手段及分析可为类似坝体沉降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水库 坝顶裂缝 钻探 物探
下载PDF
滕州市龙山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建议与对策
12
作者 刘玉翠 《山东水利》 2024年第7期84-86,共3页
滕州市龙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旨在解决该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项目区域的地理、气候等特征,结合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改善... 滕州市龙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旨在解决该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项目区域的地理、气候等特征,结合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改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州市 水土保持 龙山小流域
下载PDF
龙山县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烨 向莉兰 +2 位作者 付文晶 罗金玲 刘红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71-72,共2页
龙山县推广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改良土壤结构、优化耕作环境、降低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促进生态平衡的目标,为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转化、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龙山县 马铃薯 绿色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新疆五峰山火烧云式喷流-沉积型铅锌矿的发现——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成功案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元军 秦学文 +3 位作者 柳顺彬 李文祥 熊黎明 杨凯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五峰山铅锌矿是在优选1∶50万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缩小异常,利用1∶1万岩石剖面测量查证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获得重要发现。通过深部钻探验证,矿床达中型,实现了火烧云铅锌矿外围同类型矿床的找矿突破。该矿床... 五峰山铅锌矿是在优选1∶50万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缩小异常,利用1∶1万岩石剖面测量查证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获得重要发现。通过深部钻探验证,矿床达中型,实现了火烧云铅锌矿外围同类型矿床的找矿突破。该矿床的发现表明,利用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逐步聚焦异常查证,能有效提高找矿效率。同时证实了喀喇昆仑中生代沉积盆地中大面积出露的中侏罗统龙山组碳酸盐岩层位具寻找火烧云式铅锌矿的良好潜力,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 火烧云式铅锌矿 中侏罗统龙山组 五峰山
下载PDF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
15
作者 齐乌云 王金霞 +2 位作者 贾笑冰 梁中合 王树芝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共5页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研究中,本文采集了遗址动植物遗存的浮选样品、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样品、遗址文化层的植硅体和孢粉分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研究中,本文采集了遗址动植物遗存的浮选样品、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样品、遗址文化层的植硅体和孢粉分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阶段,当时人主要通过农业耕作、家畜饲养、采集植物(少量狩猎、捞贝)等生业方式获取食物资源,其中以农业经济为主,尤以种植水稻、粟、黍等农作物为主,其中大汶口晚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普通人的饮食以粟、黍等C4植物为主,富有者的饮食以大米等C3植物为主,在其C3植物中,除了少量种植的稻米外,可能还包括胡桃属、榛属、栗属、豆科等采集植物。到了龙山文化阶段,稻作农业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沭河上游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 食物结构
下载PDF
龙山药用百合的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兰 何卫蓉 +3 位作者 王素华 胡丽琴 余小龙 李基光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65-68,共4页
近年龙山百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量和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介绍了龙山百合种植面积初具规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加工企业初具雏形、创品夺牌卓有成效的产业现状,指出其存在种性退化、连作障碍、科技支撑缺乏、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精深... 近年龙山百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量和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介绍了龙山百合种植面积初具规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加工企业初具雏形、创品夺牌卓有成效的产业现状,指出其存在种性退化、连作障碍、科技支撑缺乏、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精深加工滞后的问题,提出龙山百合的发展方向,即品种选育、脱毒快繁、科学种植、融合发展、完善加工和创新引流,并提出药赏两用抗病百合品种的应用蕴藏巨大商机,或是今后龙山百合的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百合 药用百合 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陕西子长寨关山遗址调查简报
17
作者 翟霖林 苏曼菲 +2 位作者 常婷(执笔/绘图) 张华 王学文(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共12页
2016年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陕西省子长市寨关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一批较为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存。调查结果表明,寨关山遗址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遗存,在与关中地区的文化面貌大体保... 2016年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陕西省子长市寨关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一批较为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存。调查结果表明,寨关山遗址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遗存,在与关中地区的文化面貌大体保持一致的同时,又与北方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关山遗址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下载PDF
陇山杂岩早古生代变质事件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封强 李玉婷 +4 位作者 翟明国 孔旭 刘刚 张艺一 卢俊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1-718,共18页
长期以来,陇山杂岩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秦岭-祁连山结合部位的陇山杂岩中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P-T温压计算、独居石和榍石U-Pb年代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石榴黑云斜长片麻... 长期以来,陇山杂岩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秦岭-祁连山结合部位的陇山杂岩中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P-T温压计算、独居石和榍石U-Pb年代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石榴斜长角闪岩中则识别出了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为峰期的变质矿物组合。通过传统温压计计算,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21LS40)和石榴斜长角闪岩样品(样品21LS42-1)的峰期变质P-T条件分别为700℃、0.72GPa和710℃、0.74GP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U-Pb数据表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独居石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07~435Ma。石榴斜长角闪岩中榍石的下交点年龄分别为410±7Ma、409±5Ma和426±10Ma,榍石中Zr含量温度计的计算结果分别为750℃、751℃和748℃(假定压力为0.7GPa)。本文从变质作用的角度出发,将陇山杂岩与秦岭杂岩进行温压条件和变质时代对比研究,认为陇山杂岩与东秦岭杂岩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最后一期退变质作用和西秦岭天水地区的秦岭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类似,可能为北秦岭造山带的西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结合部位 陇山杂岩 温压条件 独居石U-Pb定年 榍石U-Pb定年
下载PDF
湖南龙山楠木天然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先凤 向明 +2 位作者 姚茂华 向官明 王湘莹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2-61,共10页
为了掌握湖南省龙山县楠木天然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分别采集林地土壤A层(腐殖质层)和B层(心土层)进行养分含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山县楠木天然林林地不同样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有机质、碱解... 为了掌握湖南省龙山县楠木天然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分别采集林地土壤A层(腐殖质层)和B层(心土层)进行养分含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山县楠木天然林林地不同样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2.9g·kg^(-1)、176 mg·kg^(-1);速效钾含量居中间水平,平均值为138 mg·kg^(-1);速效磷含量较低,平均值为8.6 mg·kg^(-1);土壤A层与B层的养分含量差别较大,A层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B层;不同母质母岩发育的土壤之间、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土壤、黄壤的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主要为酸性和弱酸性,pH平均为5.61;土壤A、B层的pH差别不大;不同母质母岩发育的土壤之间、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pH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PH 楠木天然林 龙山县
下载PDF
湘中龙山锑金矿热液蚀变作用及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规律
20
作者 程浩 杨东生 庞保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龙山锑金矿床是湘中锑–金–钨矿集区内最重要的脉状锑金矿床之一,其容矿围岩主要为震旦系江口组板岩。本研究以该矿区2个近矿剖面的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和元素等浓度分析法(Isocon法)等手段,对其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 龙山锑金矿床是湘中锑–金–钨矿集区内最重要的脉状锑金矿床之一,其容矿围岩主要为震旦系江口组板岩。本研究以该矿区2个近矿剖面的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和元素等浓度分析法(Isocon法)等手段,对其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并探讨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蚀变作用的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和绢云母化。热液蚀变过程中,CaO、SO_(3)、LOI(代表挥发分)、Sb、Au、As、Cs和W明显迁入围岩,Na_(2)O、Cu、LREE以及局部的MgO、Fe_(2)O_(3)T、Pb和Bi从围岩中迁出,而Al_(2)O_(3)、TiO_(2)和P_(2)O_(5)活动性较弱。黄铁矿化的Fe来自于围岩自身绿泥石的分解,S则主要由蚀变热液带入;蚀变热液带入的Ca和CO_(2)与绿泥石分解产生的Fe和Mg结合发生碳酸盐化;硅化作用所需的游离SiO_(2)则主要由绿泥石分解及斜长石蚀变(绢云母化及局部高岭土化)所提供。结合元素迁移特征与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龙山锑金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与湘中地区元古界甚至太古界的深部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Isocon分析 X射线衍射 龙山锑金矿 湘中矿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