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hu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Jinchuan Ni-Cu-PGE Deposit under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Thermal Evolution,Revealed by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1
作者 LEI Xianghe YU Qiang +4 位作者 JIAO Jiangang LIU Jian SUN Xianyao HE Lijuan YANG Qik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86-500,共15页
Uplift and exhum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rvation of deposits.The anatomy of uplift-cooling evolution and exhumation in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value in understanding... Uplift and exhum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rvation of deposits.The anatomy of uplift-cooling evolution and exhumation in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value in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he Jinchuan Ni-Cu-PGE deposit since its formation.This study uses apatite fission track(AFT)thermochronology to reconstruct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including the Jinchuan mine,revealing the uplift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and elucidating the preservation status of the Jinchuan deposit.The AFT ages in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are distributed from 62.3±3.0 Ma to 214.7±14 Ma,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s in distinct areas,the central and pooled ages being consistent within the margin of error.Inverse thermal history models reveal two rapid cooling events associated with exhumation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200–100 Ma)and since the Miocene(15–0 Ma),the former attributable to the far-afield response to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and plate assembly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Eurasia,the latter associated with the initial India-Eurasia plate collision.A slow cooling event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to the Miocene(100–15 Ma)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the arid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China since the Cretaceous.These cooling events have diverse responses and cooling rates in different blocks of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the southwest and centre of which are mainly cooled over 200–120 Ma and 120–0 Ma,with cooling rates of~0.25 and~0.33°C/Ma(~1.25 and~0.33°C/Ma in the centre);the Jinchuan mine primarily cooled over 160–100 Ma,100–15 Ma and 15–0 Ma,with cooling rates of~1.33,~0.25 and~2.00°C/Ma.These differentiated coolings imply that the uplift of the East Longshou Mountain before the Miocene(~15 Ma)was integral.Strong uplift then occurr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ining area,which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uplift of the Jinchuan deposit to the surface,meaning that the Jinchuan deposit was exposed no earlier than the Miocene(~15 Ma).Based on mineralization depth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ulk of the Jinchuan intrusion may still be preserved at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deposit preservation uplift-cooling Jinchuan Ni-Cu-PGE Deposit East longshou mountain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芨岭矿区构造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
2
作者 张一尘 姚野 +6 位作者 李柳杏 周志华 王珺珊 唐梦娟 王浩 代俊鸽 李政林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233-236,共4页
为研究甘肃龙首山地区的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收集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相关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料对龙首山的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了矿区典型构造节理应力方向及典型矿床构造期次分析,大致查明了龙首山地... 为研究甘肃龙首山地区的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收集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相关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料对龙首山的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了矿区典型构造节理应力方向及典型矿床构造期次分析,大致查明了龙首山地区构造特征及矿床的构造期次,并探讨了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认为,龙首山地区矿床主要分为花岗岩、白岗岩、碱交代岩3种类型;龙首山地区主要的应力方向有NW-SE向及NE-SW向;芨岭地区构造活动划分为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芨岭矿区 构造期次 铀成矿 龙首山
下载PDF
龙首山岩带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焦建刚 闫海卿 +2 位作者 钱壮志 刘瑞平 李晶晶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6,共8页
通过龙首山岩带中几个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外围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演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这些岩体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样品点整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随M g#值的增加,C a... 通过龙首山岩带中几个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外围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演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这些岩体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样品点整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随M g#值的增加,C aO,A l2O3,N a2O,K2O值具有连续减少的趋势,指示了它们存在连续的岩浆演化关系;稀土与微量元素分析,蛛网图整体具有右倾特征,龙首山岩带中段岩体有明显δEu负异常,东、西段岩体样品有δEu正异常或无异常,暗示中段岩体较外围岩体经历了更完全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对金川所做的S r-N d同位素等资料,证明金川岩体的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侵入体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中段钠长岩脉地质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如意 姜常义 +3 位作者 陈旭 王刚 陈云杰 聂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9-1078,共10页
钠长岩脉是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中段常见的晚期脉体,与钠交代型铀矿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在野外调研、钻孔查证、放射性物探测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钠长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并探讨其与钠交代... 钠长岩脉是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中段常见的晚期脉体,与钠交代型铀矿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在野外调研、钻孔查证、放射性物探测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钠长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并探讨其与钠交代型铀矿化之间的关系。钠长岩脉侵位于加里东中期,其LA-ICP-MS锆石u—Ph年龄为442.9±5.7Ma;具有中硅(61.48%-67.14%)、富铝(14.98%~17.59%)、高钠(9.76~%~10.59%)、贫钾(0.08%~0.30%)、低钛(0.11%-0.44%)、低磷(0.02%-0.16%)的特征;N-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钠长岩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和Ba,不相容元素Th和u显著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和Ta相对亏损、sr和.ri显著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呈碱性花岗岩类的“海鸥”型。综合研究表明,钠长质岩浆是钠质含铀热液的孪生有效载体,钠长岩脉本身即是钠交代型铀矿有利的赋矿岩石,二者具有同源、等时、共体的特征,作为龙首山成矿带中段钠交代型铀矿的找矿标志,进而指导深部找矿和矿床外围盲矿体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交代 铀矿 钠长岩脉龙首山 甘肃省
下载PDF
龙首山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汤琳 张树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65-272,共8页
芨岭复式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中段,产有芨岭等我国最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为揭示其成因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芨岭复式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表明,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属于低硅(47.09%~73.71%)、低... 芨岭复式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中段,产有芨岭等我国最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为揭示其成因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芨岭复式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表明,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属于低硅(47.09%~73.71%)、低钾高钠(K2O/Na2O平均值<1)、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Ba,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且相对贫Ta,Nb,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Th,U富集,La,Ce正异常,Zr,Hf弱亏损,Sr,P,Ti强烈亏损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且表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较为平坦特征。应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岩浆演化的长期研究,认为芨岭复式岩体很可能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芨岭复式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龙首山
下载PDF
龙首山地区成镍带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江源 段晨宇 +1 位作者 张翔 牛家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甘肃龙首山隆起区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镍资源丰富,矿床类型相对简单为岩浆型,以分布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而闻名。在龙首山地区,除了金川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之外,还断续分布有20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呈岩墙状、脉状... 甘肃龙首山隆起区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镍资源丰富,矿床类型相对简单为岩浆型,以分布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而闻名。在龙首山地区,除了金川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之外,还断续分布有20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呈岩墙状、脉状及岩株状产出,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区内分布多处镍铜矿床、矿点,矿床类型为岩浆型。这里从成镍带的角度,探讨了龙首山地区镍矿找矿方向,认为寻找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成镍带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航磁异常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西山头窑地区中酸性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7
作者 董国强 余君鹏 +2 位作者 李通国 刘涛 张炜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3期425-433,共9页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西段石炭—二叠纪岩浆活动受控于南侧祁连造山作用,还是与北侧的中亚造山带相关,一直存在争议。该问题直接影响到对本区构造属性的确定及进一步找矿方向。为此,作者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西段石炭—二叠纪岩浆活动受控于南侧祁连造山作用,还是与北侧的中亚造山带相关,一直存在争议。该问题直接影响到对本区构造属性的确定及进一步找矿方向。为此,作者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及年龄测试,对该区中酸性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山头窑地区有3个期次岩浆侵入,第一期次侵入岩为白岗岩,为钙性-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04.3±2.2)Ma,^(87)Sr/^(86)Sr初始值为0.712568,^(143)Nd/^(144)Nd初始值为0.512205,具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特征,可能与俯冲环境有关;第二期次侵入岩为石英闪长岩,为偏铝质、钙性-钙碱性岩系,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特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7.5±2.4)~(285.2±1.6)Ma;第三期次侵入岩为二长花岗岩体,为碱钙性-钙碱性岩系,过铝质,具后造山花岗岩特征,^(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1.2±1.7)Ma。研究认为,山头窑地区中酸性岩体形成于华里西期,与阿拉善陆块霍尔森-查干楚鲁西端弧后洋盆扩张、俯冲及闭合过程相关,为古亚洲洋向南俯冲的结果,与阿拉善中北部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时代相近,特点相似,可做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锆石U-PB定年 SR-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龙首山 阿拉善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芨岭铀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如意 王博 +4 位作者 陈毓川 王刚 陈云杰 聂利 李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94,共13页
芨岭铀矿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床之一,文章通过对芨岭矿床ZKJ9-4钻孔深部所见含矿蚀变闪长岩、近矿蚀变闪长岩、远矿蚀变闪长岩、闪长岩原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组分迁移计算及矿体中心部位的淡粉红色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特征、均... 芨岭铀矿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床之一,文章通过对芨岭矿床ZKJ9-4钻孔深部所见含矿蚀变闪长岩、近矿蚀变闪长岩、远矿蚀变闪长岩、闪长岩原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组分迁移计算及矿体中心部位的淡粉红色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认为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含有大量碳酸铀酰络合物[UO_2(CO_3)_2]^(2–)和[UO_2(CO_3)_2]^(4–)的同时还含有丰富的SiO_2、Na^+、Ca^(2+)、Mg^(2+)、Fe^(2+)、Mn^(2+)、∑REE、U、Th、Ga、Sr、Zr、Ba、Rb、Nb、Mo、Cd、Sn、Hf、Ti、Ta、CO_2、H_2S和CH_4等组分,成矿流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并对MnO、K_2O、Cr和Co具有较强的交代溶蚀作用。成矿流体是起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再平衡岩浆水,热液温度为(300±20)℃,盐度为2.99 wt%~4.57 wt%NaCl,密度为0.75~0.77 g/cm^3。流体沸腾是芨岭钠交代型铀矿成矿物质的早期卸载机制,晚期成矿流体中加入了大量的大气降水,流体混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成矿物质的卸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芨岭铀矿床 组分迁移 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牛角沟铀矿点钾钠混合交代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如意 王博 +4 位作者 陈毓川 陈云杰 荣骁 王刚 李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69-2484,共16页
牛角沟铀矿点是甘肃省龙首山铀成矿带中段东部重要的钠交代型铀矿点,该矿点外围新发现的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在该区难得一见。为更细致的解析钾钠混合交代作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开展研究,认为牛角沟... 牛角沟铀矿点是甘肃省龙首山铀成矿带中段东部重要的钠交代型铀矿点,该矿点外围新发现的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在该区难得一见。为更细致的解析钾钠混合交代作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开展研究,认为牛角沟中粗粒花岗岩是早古生代(445.2±7.8Ma)祁连山—龙首山造山作用晚期,后碰撞伸展环境中产出的中硅、富碱弱过铝、低铁和钙而贫钛、镁、磷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钾钠混合交代作用形成蚀变岩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孔洞状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雪花状方解石化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少石英无暗色矿物紫红色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假象绿泥石化花岗岩逐渐过渡为正常花岗岩。钾钠混合交代作用的热液溶蚀萃取了流经花岗岩中的SiO2、TiO_2、FeO、Fe_2O_3、MnO、MgO、CaO和P2O5,以及REE、Ba、Sr、Zr、Sc、Cr、Sr、Co、Mo、Hf、Bi、Sb、Pb等化学组分,迁入孔洞状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中的组分有Na_2O、K_2O、MnO、Th、U、Rb、Nb、Ta、W、Sr等。CaO、MnO、Na_2O、Th、U、Nb、Ta、Rb、HREE等组分与方解石一起迁入雪花状方解石化钾钠混合交代蚀变带中,而TiO_2、FeO、Fe_2O_3、MgO、CaO、P_2O_5、V、U、Se、Zr等化学组分在紫红色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中析出富集。钾钠混合交代花岗岩性脆、易碎、多孔、"疏松",为之后钠交代铀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围岩基础。其侵位时代进一步印证了龙首山钠交代型铀矿成矿作用起始于444~442Ma前后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牛角沟矿点 钾钠混合交代铀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革命沟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云杰 傅成铭 +1 位作者 王伟 李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甘肃省龙首山革命沟铀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分带较为明显。文章通过对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革命沟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 甘肃省龙首山革命沟铀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分带较为明显。文章通过对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革命沟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矿石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其中Pb,P,Sc,Ga,Co,Ni,Ga,Mo等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Mo达综合利用指标,可单独圈定矿体。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革命沟矿床的成因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沟铀矿床 围岩蚀变 地球化学特征 控矿因素 龙首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晚新生代剥露历史:来自磷灰石(U-Th)/He的证据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佳昱 郑文俊 +3 位作者 王伟涛 王英 张培震 王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2-491,共20页
龙首山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外围的山脉之一。揭示龙首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与隆升过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隆升与向外扩展及其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磷灰石(U-Th)/He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南、... 龙首山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外围的山脉之一。揭示龙首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与隆升过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隆升与向外扩展及其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磷灰石(U-Th)/He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南、北两侧岩石的侵蚀与隆升过程开展研究。采集自龙首山南缘的11个磷灰石的(U-Th)/He年龄结果显示,在其南缘断层的控制下,龙首山约于14MaBP发生了强烈隆升或剥蚀,导致上部岩石快速冷却。而在龙首山北缘采集的3个样品的年龄较老(220~240Ma),但年龄非常相近,表明其北侧活动较弱,龙首山整体表现为掀斜模式。龙首山中中新世由南向北的掀斜式抬升不仅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挤压应变可能由南向北扩展,同时也限定了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向NE扩展至阿拉善地块南缘,使龙首山成为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与地貌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U-Th)/He 山脉隆升 高原扩展 龙首山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龙首山地区芨岭矿床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涛 王刚 王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7期189-191,共3页
龙首山地区芨岭矿体多为金属矿化带,矿化信息丰富,已经探明多个矿床与大量的矿化点,在阐述芨岭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特征、地质矿物形成条件、矿物质矿化特征基础上,结合龙首山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矿物蚀变作用是一个去Si、K,... 龙首山地区芨岭矿体多为金属矿化带,矿化信息丰富,已经探明多个矿床与大量的矿化点,在阐述芨岭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特征、地质矿物形成条件、矿物质矿化特征基础上,结合龙首山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矿物蚀变作用是一个去Si、K,增Na、Fe、Mg、Mn、Ca、Al的过程;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地质矿物为磷亏损型,可能来自于亏损地幔源,地球化学分析也显示了明显的钠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芨岭矿床 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张掖市红寺湖一带龙首山岩群地层含矿性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维嘉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9期278-279,共2页
龙首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通过研究龙首山岩群地层的地质特征及地层含矿性,希望能为找矿提供帮助,在龙首山岩群找矿有所突破。
关键词 龙首山岩群 地层含矿性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从瑞 校培喜 +2 位作者 杨忠智 曹宣铎 胡云绪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单位 生物化石 冰川沉积 草大坂组 烧火筒沟组 韩母山群 寒武系 震旦系 龙首山 甘肃
原文传递
甘肃龙首山青山堡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Sr-Nd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文恒 潘家永 +3 位作者 刘晓东 王凯兴 王刚 薛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0,共15页
青山堡岩体位于阿拉善弧型构造南缘之龙首山隆起中段,紧邻芨岭岩体,是龙首山-祁连山铀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理清岩体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还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对青山堡岩体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 青山堡岩体位于阿拉善弧型构造南缘之龙首山隆起中段,紧邻芨岭岩体,是龙首山-祁连山铀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理清岩体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还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对青山堡岩体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属于富硅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方面,细晶花岗岩呈现出平缓的配分曲线、强烈的Eu谷特征(δEu=0.05),而其余花岗岩类样品均呈现出明显的配分曲线右倾趋势,Eu谷程度较小(δEu=0.43~0.89);微量元素方面,各岩体样品基本均富集Th,U,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La,Nd,Y,Lu等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和高场强元素Ti等,而细晶花岗岩具有极低的Sr值(9.4)和非常高的Yb值(9.34);青山堡岩体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41.6±4.2 Ma(MSWD=1.4,n=14),细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0.1±5.6 Ma(MSWD=1.8,n=11),与阿拉善地块的碰撞运动时间(加里东晚期)相一致;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i比值(0.663767~0.707767)和较低的εNd(t)负值(-0.1^-7.4),其应起源于古元古代龙首山群古老基底地壳物质的重熔,但也有部分地幔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青山堡岩体除细晶花岗岩外均形成于阿拉善地块与北祁连岛弧的碰撞造山运动,为I型花岗岩;而细晶花岗岩应是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运动的产物,属于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堡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龙首山
原文传递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元古宙铜镍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向阳 陈博 焦建刚 《甘肃地质》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作者综述了龙首山地区元古宙的地层岩性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证明龙首山地区在整个元古宙期间的地质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结合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年代学进展(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约827Ma),界定了金川矿床成岩成矿... 作者综述了龙首山地区元古宙的地层岩性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证明龙首山地区在整个元古宙期间的地质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结合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年代学进展(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约827Ma),界定了金川矿床成岩成矿的地质背景为新元古代的裂谷环境,可能与Rodinia大陆裂解有关,但不具备地幔柱成因的诸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地幔柱 元古宙 金川 龙首山
原文传递
龙首山钠交代岩型铀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青山 《甘肃地质》 2008年第1期23-29,共7页
龙首山钠交代岩型①铀矿化十分发育。钠交代岩几乎全由新生的钠长石及少量新生绿泥石、方解石和粉末状赤铁矿组成。钠交代岩及其中的铀矿化与花岗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从稳定同位素资料说明,铀主要来自花岗岩,成矿热液以再平衡混合岩浆... 龙首山钠交代岩型①铀矿化十分发育。钠交代岩几乎全由新生的钠长石及少量新生绿泥石、方解石和粉末状赤铁矿组成。钠交代岩及其中的铀矿化与花岗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从稳定同位素资料说明,铀主要来自花岗岩,成矿热液以再平衡混合岩浆水为主。钠交代岩及其铀矿化的空间定位受NW向大断裂及其次级近EW向断裂的控制,其多期活动有利于铀矿化形成。大型特大型钠交代岩体保存较完整是形成铀矿床的必要条件之一。铀矿体有明显的扩散晕,在物化探方法配合下,寻找盲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交代岩 铀矿化 富钠花岗岩 断裂控矿 龙首山
原文传递
甘肃省龙首山芨岭铀矿床蚀变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特征:以钻孔ZKJ29-3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如意 陈毓川 +3 位作者 陈云杰 荣骁 王刚 李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450,共17页
芨岭铀矿床是解析龙首山成矿带铀成矿作用的关键所在.通过地质编录、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矿床与周边铀矿点的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将热液作用分为成矿前、成矿早期、主成矿、后成矿和成矿后等5个阶段.自矿体中心向... 芨岭铀矿床是解析龙首山成矿带铀成矿作用的关键所在.通过地质编录、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矿床与周边铀矿点的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将热液作用分为成矿前、成矿早期、主成矿、后成矿和成矿后等5个阶段.自矿体中心向外(A→F)的6个蚀变带中Na2O、U含量递减,SiO2和Rb含量呈宽缓的"U"型,FeO和MgO在A和E带中形成双峰,而P2O5和HREE则在A和D带含量较高,TiO2、Fe2O3、CaO、MnO、CO2、Zr、V、Cs、REE等组分主要富集于B、C和D带.成矿流体是起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再平衡岩浆水,富含Na+、U6+、CO32-.逆向沸腾是主要的成矿机制,pH和Eh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沥青铀矿的沉淀.以蚀变组合分带与铀矿化关系为指导,有望在龙首山成矿带中段落实一个大型铀矿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芨岭 钠交代型铀矿 蚀变矿物组合 地球化学 含铀热液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