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量平衡计算对甘肃龙首山红石泉铀矿热液蚀变成矿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刘涛 王伟 +2 位作者 何佳军 耿海军 韩栋昱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红石泉矿床是甘肃省龙首山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但以往的研究对红石泉地区热液蚀变研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为了定量确定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引入质量平衡算法,通过对红石泉地区新鲜伟晶状花岗岩与蚀变伟晶状花岗岩的对比分... 红石泉矿床是甘肃省龙首山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但以往的研究对红石泉地区热液蚀变研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为了定量确定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引入质量平衡算法,通过对红石泉地区新鲜伟晶状花岗岩与蚀变伟晶状花岗岩的对比分析,在本地区热液蚀变对铀矿床的形成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红石泉矿床铀成矿经历了至少二次成矿作用,其中部分矿段热液蚀变迁入的U元素达到原生的36倍以上,说明热液蚀变对铀成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从机理上阐述了热液蚀变产生的赤铁矿化等蚀变可以作为找矿指示标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泉铀矿床 热液蚀变 质量平衡计算 元素迁移 甘肃龙首山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207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34
2
作者 辛存林 马维云 +2 位作者 安国堡 杨国林 孙现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590,共14页
207铀矿床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下元古界龙首山群变质岩和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矿床铀矿化主要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特点。铀矿化年龄是1750... 207铀矿床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下元古界龙首山群变质岩和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矿床铀矿化主要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特点。铀矿化年龄是1750Ma,显示了相当小的矿岩时差。矿床具有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文章在阐述207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认为207矿床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白岗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状白岗岩型铀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甘肃龙首山
下载PDF
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探讨 被引量:42
3
作者 修群业 于海峰 +3 位作者 李铨 左国朝 李进文 操成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文中利用颗粒锆石 U- Pb法获得了龙首山岩群奥长花岗岩 2 0 15± 16 Ma的上交点年龄和 4 5 2±16 Ma下交点年龄 ,上交点代表成岩的时代 ,下交点揭示的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同碰撞热构造事件 ;结合 Sm-Nd、Rb- Sr法的年龄数据和... 文中利用颗粒锆石 U- Pb法获得了龙首山岩群奥长花岗岩 2 0 15± 16 Ma的上交点年龄和 4 5 2±16 Ma下交点年龄 ,上交点代表成岩的时代 ,下交点揭示的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同碰撞热构造事件 ;结合 Sm-Nd、Rb- Sr法的年龄数据和区域地质对比 ,认为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 ,它反映的是华北陆台除 2 5 0 0 Ma和 180 0 Ma之外 ,又一重要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法 花岗岩 成岩时代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钴的赋存状态与富集过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亚磊 李文渊 +3 位作者 林艳海 王永才 张照伟 李德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50,共18页
金川矿床位于龙首山隆起带东段,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镍钴(铂族元素)矿床。该矿床中最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组合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仅局部含有微量的辉钴矿等独立钴矿物。全岩成矿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Co与S、Ni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金川矿床位于龙首山隆起带东段,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镍钴(铂族元素)矿床。该矿床中最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组合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仅局部含有微量的辉钴矿等独立钴矿物。全岩成矿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Co与S、Ni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As相关性较差,Co/Ni随硫化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镍黄铁矿中Co含量较高,其含量为0.32%~1.93%,平均为0.81%;磁黄铁矿和黄铜矿(方黄铜矿)中Co的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11%和0.01%~0.08%。元素面扫描结果表明:Co含量较高的部位与镍黄铁矿范围完全一致,说明Co主要赋存于镍黄铁矿中。金川矿床整体Co/Ni平均值为0.042,与全球典型橄榄岩相地幔Co/Ni值(0.055)相似,表明其岩浆源区主要为橄榄岩相。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导致其母岩浆中Co绝对含量较高,但Co/Ni值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硫化物熔离时,Co更倾向于进入硫化物;但相对于Ni,进入硫化物的Co较少,导致不同矿石类型之间S含量与Co/Ni值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硫化物分离结晶作用进一步促使Co向镍黄铁矿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的赋存状态 分配系数 富集过程 金川超大型铜镍矿 龙首山隆起带 甘肃
下载PDF
龙首山岩群主体划归古元古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30
5
作者 修群业 陆松年 +1 位作者 于海峰 杨春亮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 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岩群 古元古代 同位素年龄 甘肃 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成矿带绿草沟断裂地电结构特征及铀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宋振涛 +5 位作者 管少斌 李霄 石海岗 梁永顺 陈志财 牛禹 《矿产勘查》 2017年第2期282-287,共6页
文章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绿草沟断裂(F3)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研究了该断裂电性结构,结合区内地质情况与0号勘探线地质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推断了断裂的位置、产状以及深部延伸特征。总结了绿草沟断裂矿化电性特... 文章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绿草沟断裂(F3)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研究了该断裂电性结构,结合区内地质情况与0号勘探线地质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推断了断裂的位置、产状以及深部延伸特征。总结了绿草沟断裂矿化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线性视电阻率异常低阻带,近东西走向,倾向北。预测L02线绿草沟断裂与次级断裂深部交汇部位,可以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 地电结构特征 绿草沟断裂 龙首山铀成矿带 甘肃
下载PDF
甘肃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5
7
作者 胡能高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2-39,共8页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相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r、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显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构造环境 龙首山岩群 原岩恢复 甘肃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绿草泉沟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宾宾 范应 蒲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文章介绍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绿草泉沟磷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对该地区的含磷岩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绿草泉沟磷矿赋存于震旦系草大板组底部碎屑岩中,呈层状展布于复式背斜两翼;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磷矿体17条,矿体呈层状、... 文章介绍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绿草泉沟磷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对该地区的含磷岩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绿草泉沟磷矿赋存于震旦系草大板组底部碎屑岩中,呈层状展布于复式背斜两翼;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磷矿体17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长度40~1840 m,厚度1.08~7.01 m,控制矿体斜深为40~240 m,品位w(P_(2)O_(5))=12.04%~24.08%;矿石自然类型属砂质磷块岩,工业类型为硅质型磷矿。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环境分析,认为绿草泉沟磷矿属沉积-变质型磷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草泉沟磷矿 含磷岩系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龙首山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碱交代蚀变岩的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云杰 傅成铭 +1 位作者 王刚 赵如意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4期753-758,共6页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阿拉善地块南缘,是祁连山—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的芨岭铀矿田中发育了大量的铀矿床、矿(化)点,成矿条件得天独厚,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对芨岭地区的蚀变信息的提取,解译出两条碱...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阿拉善地块南缘,是祁连山—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的芨岭铀矿田中发育了大量的铀矿床、矿(化)点,成矿条件得天独厚,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对芨岭地区的蚀变信息的提取,解译出两条碱交代蚀变岩带,即北带和南带,尤其是北带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下一步工作中可以加强北带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在铀矿勘查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对发现铀矿找矿新线索,评价铀矿找矿靶区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芨岭铀矿 蚀变信息提取 龙首山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青山堡岩体闪长岩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云杰 王伟 +3 位作者 王刚 杨昆 何佳军 李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1-513,共13页
青山堡花岗岩体位于龙首山成矿带东段,为探讨该岩体细粒闪长岩与铀成矿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含量的增加,SiO_(2)、Al_(2)O_(3)、Fe_(2)O_(3)、Na_(2)O、K_(2)O、MgO的含量增加,FeO、... 青山堡花岗岩体位于龙首山成矿带东段,为探讨该岩体细粒闪长岩与铀成矿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含量的增加,SiO_(2)、Al_(2)O_(3)、Fe_(2)O_(3)、Na_(2)O、K_(2)O、MgO的含量增加,FeO、CaO的含量减少,这与成矿期发育的碱交代蚀变关系有关;同时岩石具Rb、Ta、U、Hf等元素相对富集,Nb、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及轻稀土右倾分馏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沿断裂分布的细粒闪长岩是铀成矿的有利赋矿岩石之一,而其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面为铀矿富集提供了物理化学环境突变的成矿结构面;含矿蚀变闪长岩矿石中发现有网脉状、细脉状的沥青铀矿脉。结合区域资料表明,志留纪龙首山地区广泛发育的碱交代铀成矿作用在青山堡岩体中亦有发育。后期龙首山东段抬升剥蚀速度较中段要强烈,潜水氧化作用发育,前期区域性碱交代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含矿构造蚀变带是后生潜水氧化改造叠加形成浅部淋积型工业富铀矿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铀矿化 龙首山 青山堡 甘肃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宇佳 王鹏 张献文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各地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矿山,矿床的形成和矿产资源的赋存离不开岩体内部结构的压力,研究甘肃龙首山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机制。节理产状孕育矿床布局、变质基底制约成矿岩性、脉间距控制脉体生长、局部与区域动力... 在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各地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矿山,矿床的形成和矿产资源的赋存离不开岩体内部结构的压力,研究甘肃龙首山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机制。节理产状孕育矿床布局、变质基底制约成矿岩性、脉间距控制脉体生长、局部与区域动力转换影响成矿效果这四个角度分析动力学机制,为不同时期下的矿产资源组成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龙首山矿床 成矿动力学机制 成矿动力学组成要素
下载PDF
甘肃省龙首山西段木头沟一带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12
作者 李学册 段保平 马原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之阿拉善地块龙首山裂谷带,南界为龙首山南缘断裂,北界被潮水盆地覆盖,裂谷带总体走向呈NW-SE向,属龙首山镍、铜、钴、铂族、铅锌、铁锰、磷、铀成矿带,成矿带内矿产发育,种类多,尤以黑色金属、非金属、煤等矿产为主...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之阿拉善地块龙首山裂谷带,南界为龙首山南缘断裂,北界被潮水盆地覆盖,裂谷带总体走向呈NW-SE向,属龙首山镍、铜、钴、铂族、铅锌、铁锰、磷、铀成矿带,成矿带内矿产发育,种类多,尤以黑色金属、非金属、煤等矿产为主。于研究区东侧已发现的有黑山头铁矿、清水沟铁矿、三岔沟赤磁铁矿、三岔赤褐铁矿、毛虎墩褐铁矿、独峰顶赤铁矿,在黑水沟、独峰顶、三道沟一带及黑河口子有含铜、铜镍和多金属矿化点分布。近年来,在木头沟一带调查铁矿期间,新发现一处钴多金属矿找矿靶区,找矿潜力较好。本文即是对新发现的钴矿的简单介绍,以期对后期该类型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地质特征 木头沟 找矿前景 甘肃省山丹县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芨岭铀矿床碱交代型铀矿化蚀变航空高光谱识别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发旺 孟树 +4 位作者 张川 邱骏挺 王建刚 刘洪成 武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9-292,共14页
甘肃龙首山铀成矿带是中国内陆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芨岭铀矿床是龙首山成矿带中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蚀变种类繁多,且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利用航空高光谱技术可以从宏观上获取芨岭铀矿床地表蚀变、构造、岩性分布信息,为芨岭矿床及周边... 甘肃龙首山铀成矿带是中国内陆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芨岭铀矿床是龙首山成矿带中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蚀变种类繁多,且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利用航空高光谱技术可以从宏观上获取芨岭铀矿床地表蚀变、构造、岩性分布信息,为芨岭矿床及周边铀多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依据。本文采用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甘肃龙首山地区芨岭碱交代型铀矿区及周围地表出露的热液蚀变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碱性长石、赤铁矿、透闪石、中铝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硅化)等与碱交代热液作用演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并将蚀变矿物与构造、岩性等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长石、透闪石、中铝绢云母和石英(硅化)等蚀变矿物分别代表了芨岭及周围地区碱交代热液作用过程中早期碱交代、中期中性交代、晚期酸性交代等不同演化阶段的热液蚀变作用;芨岭铀矿区碱交代热液作用的主要通道是区域不整合面、深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带的复合体,马路沟铀矿控矿断裂的芨岭矿区段明显发育透闪石、中铝绢云母、硅化与碱交代作用相关的热液蚀变。根据芨岭铀矿床的航空高光谱遥感特征,提出了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找矿的主要预测判据。这些判据对龙首山的铀矿找矿新区预测和老矿点、异常点的新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 矿物识别 热液活动通道 碱交代型铀矿 甘肃龙首山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