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一)——烃源岩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建平 李伟 +3 位作者 倪云燕 梁狄刚 邓春萍 边立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共16页
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已发现的许多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但目前对于该层系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与空间分布规律尚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典型井/剖面二叠系烃源岩... 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已发现的许多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但目前对于该层系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与空间分布规律尚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典型井/剖面二叠系烃源岩发育层位的精细地球化学标定,结合钻井、录井资料,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盆地二叠系普遍发育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泥质岩两套烃源岩,局部发育上二叠统大隆组海相泥岩烃源岩;(2)上二叠统龙潭组泥质岩类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且广泛分布于全盆地,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烃源岩,其中盆地北部的苍溪—云阳地区厚度最大(80~140 m),南部的成都—重庆—泸州地区厚度次之(60~100 m),而中部地区则相对较薄(40~80 m);(3)龙潭组煤层也是该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之一,盆地中部—东南部的南充—綦江—泸州地区煤层厚度最大(5~15 m),川东北地区煤层厚度次之(2~5 m);(4)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发育程度差,但大隆组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北部开江—广元一线,厚度介于5~25 m,是盆地北部地区重要的烃源岩;(5)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广泛分布于全盆地,其中东北部和东南部厚度介于50~150 m,其他地区的厚度则一般小于50 m,是二叠系中次要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龙潭组 大隆组 烃源岩类型 空间分布 泥岩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明健 张训华 +2 位作者 王安国 肖国林 王蛟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7期46-50,65,共6页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块的东部,中、古生界研究程度较低,迄今为止尚未系统开展过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研究,从而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本次研究结合陆上下扬子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的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开展了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块的东部,中、古生界研究程度较低,迄今为止尚未系统开展过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研究,从而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本次研究结合陆上下扬子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的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开展了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大隆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海相碎屑岩沉积,沉积体系整体呈NE向展布;自NW向SE方向水体逐渐变深;研究区的东北部发育河流相,向SE方向过渡为三角洲相、沼泽—澙湖相和前滨—临滨相,东南部为陆棚相;该套地层泥岩和煤层发育,属于良好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南部坳陷 龙潭组—大隆组 沉积相展布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洁 潘树仁 周国兴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江苏下扬子区龙潭组一大隆组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60~100m),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为2.0%~3.0%),热演化程度区域上差异较大(0.5%~3.0%),总体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潜力。暗色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利于后期的压... 江苏下扬子区龙潭组一大隆组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60~100m),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为2.0%~3.0%),热演化程度区域上差异较大(0.5%~3.0%),总体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潜力。暗色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利于后期的压裂和开发。根据研究区暗色泥页岩页岩厚度、埋深、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展布,以矿物成分和含气性特征等特征,运用信息叠合法,最终优选出溧水一句容、丹阳一海安为I类有利区,无锡一张家港为Ⅱ类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前景 龙潭组-大隆组 有利区 江苏下扬子区
下载PDF
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8
4
作者 顾忠安 郑荣才 +2 位作者 黄建良 蒋欢 程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探讨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的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及有机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苏皖地区于海相深水环境条件下沉积的二叠系孤峰组、龙潭组和大隆组发育有3套优质高碳暗色页岩,此3套页岩出露范围广... 探讨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的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及有机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苏皖地区于海相深水环境条件下沉积的二叠系孤峰组、龙潭组和大隆组发育有3套优质高碳暗色页岩,此3套页岩出露范围广,厚度大,埋藏深度适度,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适中,孤峰组和大隆组页岩干酪根以ⅡB型和ⅠA型为主,龙潭组煤系地层暗色页岩干酪根以Ⅲ型为主,各层系页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高(质量分数≥50%),微裂缝发育。孤峰组和大隆组具备优越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而龙潭组兼具页岩气和煤层气成藏条件,可列为近期非常规能源规划的首选勘探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地区 二叠系 页岩气 孤峰组 龙潭组 大隆组 勘探区
下载PDF
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腾 陈科 +2 位作者 林拓 李浩涵 孟凡洋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2期18-25,共8页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但是勘查程度低,缺乏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结合前人资...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但是勘查程度低,缺乏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和资料对比等手段,对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泥页岩进行了页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和储集条件,但有机质成熟度变化大,构造活动复杂,导致了区内不同地区油气保存和富集条件的差异。建议在重点地区开展页岩油气保存条件和埋藏演化史的精细研究,以寻求突破,力争带动整个下扬子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南地区 大隆组 龙潭组 页岩油气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对比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忠锐 何生 +5 位作者 何希鹏 翟刚毅 夏响华 杨锐 董田 彭女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57-3772,共16页
以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 以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泥页岩孔隙特征,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纳-微米级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和大隆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均较高,热演化程度处在凝析油和湿气生成阶段早期,对应Ro为1.22%~1.43%;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和微纳米缝.龙潭组与大隆组样品在孔隙形态、孔隙大小和影响因素上均有差异:龙潭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宽,有机孔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孔径较大;大隆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窄,有机孔形态多为不规则状,孔径较小;龙潭组泥岩和大隆组泥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2套样品的微孔孔隙积体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性;龙潭组样品介孔+宏孔的孔隙体积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石英+长石含量呈负相关性;大隆组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对其孔隙性有明显影响,大隆组样品介孔+宏孔孔隙体积与有机碳、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龙潭组 大隆组 海陆过渡相泥页岩 湘中涟源凹陷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