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 Modified Three-phase Air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Mengxi Lu Chunxi +2 位作者 Shi Mingxian Ge Baoli Huang Ji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s transfer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 and fluid properties of gas and slurry, MIALR was divided into six flow regions. In these flow regions,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variables. Furthermore,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volumetric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in six flow regions was also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lift loop reactor HYDRODYNAMICS mass transfer FLUIDIZATION multiphase flow
下载PDF
Hydrodynamics and oxygen transfer in a novel extra-loop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2
作者 陆永生 DAGOT Christophe +2 位作者 BAUDU Michel LAURENT Julien 胡龙兴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266-274,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mixing time in a novel extra-loop fluidized be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ing time was short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uid velocity. All the discrete num...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mixing time in a novel extra-loop fluidized be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ing time was short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uid velocity. All the discrete numbers of the reactor were above 0.2. The serial number n was 2.5 -3.0. It was judged accordingly that the reactor fluid state was contin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mainly. When the inspiratory capacity increased the mixing time of the reactor was shortened. Thus the air input was beneficial for the fluid mixing. During the three phases mixing process, the mixing time of the reactor could be decreased by the n increase of carrier and air loading together, but the chang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reactor fluid state were fluid velocity, inspiratory capacity and carrier. KLa could be increased with the air loading increase, and at the same gas/liquid ratio when the pressure drop was high, KL~ value was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carrier complex influence on KLa. As the carrier loading continued to increase, its value had been dropped but the changes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optimization condition was found at above 800 1 000 g carrier loading (pouzzolane) or 600 g PVC. Under gas/liquid ratio of 0.8% -5.2%, KLa was (0.62-1.37)×10^-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loop fluidized bed mixing time oxygen transfer fluid velocity Venturi aero-ejector carrier
下载PDF
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李振兴 贾倩薇 +1 位作者 林龙剑 冷凤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结合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动态模拟仿真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仿真方法。接口系统是混合仿真系统设计中的核心与难点。为了深入分析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对接口...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结合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动态模拟仿真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仿真方法。接口系统是混合仿真系统设计中的核心与难点。为了深入分析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对接口系统各个组成环节进行建模得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根据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研究开环传递函数中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接口系统中滤波器截止频率、接口延时和阻抗模拟比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所搭建的混合仿真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与理论推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 开环传递函数 接口建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微惯性环节介入法与同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4
作者 朱明 郁镓瑄 朱嘉慧 《电气自动化》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奈奎斯特判据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稳定性判据,但并不适用于同阶闭环系统。同时由于基本环节样式不全、开环传递函数含义易误解且使用不便,导致初学者对自控原理学习和理解的困扰。为此对频域法的一些概念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梳理,... 奈奎斯特判据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稳定性判据,但并不适用于同阶闭环系统。同时由于基本环节样式不全、开环传递函数含义易误解且使用不便,导致初学者对自控原理学习和理解的困扰。为此对频域法的一些概念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梳理,对基本环节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完整的分类,提出环路传递函数概念解决了开环传递函数含义易误解和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出微惯性环节介入法解决了同阶闭环系统稳定性判断的问题,环路传递函数、微惯性环节介入法、巨惯性环节与微阻尼振荡环节替代等方法大大地简化了系统特性的分析,从而完善了频域分析法及其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环节 环路传递函数 微惯性环节 巨惯性环节 微阻尼振荡环节
下载PDF
水热型地热水平井取热对流传热耦合机制
5
作者 谷峰 李又武 +4 位作者 张越 高英 杨鹏 王安然 崔景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30,共10页
【目的】闭式取热技术只利用地层热量,不抽采地热水,近年来成为地热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但关注储层对流对传热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方法】为了提高单井取热量,提出水热型储层水平井闭式取热工艺,增大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且充分... 【目的】闭式取热技术只利用地层热量,不抽采地热水,近年来成为地热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但关注储层对流对传热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方法】为了提高单井取热量,提出水热型储层水平井闭式取热工艺,增大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且充分利用储层对流。建立水平井、循环水、储层互相耦合的流动传热模型,分储层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条件开展取热性能预测,揭示储层对流场、温度场演变特征。【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储层发育与水平段垂直的强制对流可有效缓解热突破,对取热提升较为明显;与水平段平行的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取热量无明显差异。(2)与上覆地层相比,储层段对循环水温的提升占主导地位,平均每米温度提升是上覆地层的2.4倍。(3)储层对流场和温度场演变具有高度耦合特性。当储层只存在自然对流时,温度场变化范围与达西流动活跃区局限于井筒邻近区域,沿径向方向扩展;当储层发育强制对流时,温度场和对流场在水平井筒两侧呈非对称分布,低温区和低达西流速区位于对流下游方向。(4)储层温度动态恢复特征受对流条件控制。强制对流可加速对井筒周围区域热量补给,促进温度恢复,具备长年运行的条件。研究成果为水平井取热系统研究与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型地热 水平井 闭式取热 对流传热耦合 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下载PDF
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PI解耦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孙文革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电网中电压和电流波形的失真会产生谐波,导致电网功率因数降低,并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研究了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比例积分(PI)解耦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二极管钳位式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模型... 电网中电压和电流波形的失真会产生谐波,导致电网功率因数降低,并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研究了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比例积分(PI)解耦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二极管钳位式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模型。结合基尔霍博电压法,降低控制谐波和解除部分变量耦合。针对设备非线性产生的谐波,分析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可逆性,获得输入雅可比矩阵,以实现滤波器旋转坐标的线性化。利用变换矩阵转换转动角速向量,输入谐波的幅度,输出电流取样延迟,完成无差PI解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够有效解耦滤波器的谐波电流成分,从而补偿电网中的失真电流。该技术可以减少谐波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谐波补偿 比例积分解耦控制 雅可比矩阵 电流互感器 开环传递函数 基尔霍博电压法
下载PDF
抗线圈偏移与倾斜的人工肛门括约肌经皮能量传输系统
7
作者 王立超 颜国正 +1 位作者 姜萍萍 陈叶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传统的经皮能量传输系统大多采用开环系统,充电过程中患者要尽量保持不动,否则会导致线圈错位或翻转,影响接收功率导致不能正常充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采用LCC-S拓扑结构实现了接收端恒压特征,然后基于互感估计和原边功率补偿的方... 传统的经皮能量传输系统大多采用开环系统,充电过程中患者要尽量保持不动,否则会导致线圈错位或翻转,影响接收功率导致不能正常充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采用LCC-S拓扑结构实现了接收端恒压特征,然后基于互感估计和原边功率补偿的方法实时调节发射端发射功率对接收端电压进行控制。仿真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使得接收端输出电压在锂电池整个充电过程中恒定不变;该系统可以允许接收线圈在轴向偏移25 mm内、横向偏移22 mm内、翻转角度80°内进行有限姿态变化,使得患者可以在充电过程中适量运动,大大提高了经皮能量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括约肌 经皮能量传输 闭环控制 线圈偏移与倾斜
下载PDF
应用于新型环路热管的两相引射器数值模拟
8
作者 周尧 杨小平 +3 位作者 倪一程 刘继平 魏进家 严俊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8,共11页
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被动式相变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前期研究发现将小型两相引射器与平板式环路热管耦合,可大幅提高传热性能。然而,小型两相引射器内部流动及传热机理尚不清晰,难以对新型环路热管进行正向设... 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被动式相变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前期研究发现将小型两相引射器与平板式环路热管耦合,可大幅提高传热性能。然而,小型两相引射器内部流动及传热机理尚不清晰,难以对新型环路热管进行正向设计与理论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汽水参数和混合腔结构对两相引射器性能及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喉部下游存在凝结激波,随着背压增加,其位置逐渐向喉部移动;其强度与背压、蒸汽产量、混合腔长度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引射器最大工作背压在40~125 kPa,与蒸汽产量和水温呈正相关,与混合腔长度呈负相关。通过大量模拟,得到了设计功率下水温和混合腔长度对引射器工作模式和压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引射器 传热 两相流 凝结 激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35 K空间深低温热传输系统性能天地差异
9
作者 郭元东 刘思学 +3 位作者 张红星 苗建印 赵建福 林贵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了解决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的深低温散热问题,保证红外探测器的低温工作环境,基于脉冲管制冷机和深冷环路热管,设计研制了一套35 K温区的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一套35 K温区氖工质深冷环路热管、两台35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 为了解决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的深低温散热问题,保证红外探测器的低温工作环境,基于脉冲管制冷机和深冷环路热管,设计研制了一套35 K温区的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一套35 K温区氖工质深冷环路热管、两台35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一台150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隔热冷屏、测温/加热组件、控制系统等组成.完成了地面单机级、整星级热真空测试,并于2020年完成空间飞行测试.在地面单机试验中开展了水平姿态和逆重力恶劣姿态下的传热测试,保证了空间微重力下必定能稳定工作;整星级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卫星平台散热工况下的工作特性,空间飞行测试获得了系统的空间微重力下的工作性能.本文分析了系统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热性能,包括超临界启动特性,稳态运行性能等,验证了相关设计的正确性,重点对比了不同阶段的性能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集成系统 环路热管 脉冲管制冷机 传热性能 飞行试验
下载PDF
高温环路热管设计方法研究与传热极限分析
10
作者 杨程翔 郭向吉 张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以高超声速飞行时尾喷管会面临严酷的燃烧热考验,结合高温热管导热性强和环路热管传热距离长等优势,高温环路热管可以作为尾喷管热防护的新方法.根据液态钠高导热系数及高表面张力的物性设计了一种新型蒸发器,提出了一...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以高超声速飞行时尾喷管会面临严酷的燃烧热考验,结合高温热管导热性强和环路热管传热距离长等优势,高温环路热管可以作为尾喷管热防护的新方法.根据液态钠高导热系数及高表面张力的物性设计了一种新型蒸发器,提出了一套高温环路热管的设计流程.使用这套设计流程设计了一根高温环路热管,结合热管传热极限的计算方法,对钠热管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温度和结构对热管传热极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温环路热管的运行温区内,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着温度升高一般由声速极限、毛细极限和沸腾极限依次决定.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热管结构优化方法,为热管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高温 环路热管 设计方法 传热极限
下载PDF
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有限元仿真
11
作者 刘薇 雷敏 +2 位作者 沈华 李毓陵 马颜雪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料进行测量,得到织物的几何结构参数,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建立织物的针织线圈结构,利用ANSYS DesignModeler建立织物的毛羽层;然后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Fluent,根据模拟环境设置边界条件,进行迭代运算,得到该模型的温度分布云图;最后将仿真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拉毛针织面料的模拟热阻值与实验热阻值相关系数接近0.993,最大差异小于17.7%,表明该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拉毛针织面料的表面毛羽密度越高,织物的热阻值越大,但是毛羽密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织物热阻值发生较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递 毛羽 拉毛针织面料 有限元仿真 线圈模型
下载PDF
绝热段阻力对CO_(2)、R134a和R410A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佟振 文欣然 +2 位作者 韩泽坤 房春雪 宋玉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上升管和下降管阻力对CO_(2)、R134a和R410A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热管传热极限和传热热阻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阻力变化对不同工质热管的影响不同,对于CO_(2)热管,上升管阻力和下降管阻力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了上升管和下降管阻力对CO_(2)、R134a和R410A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热管传热极限和传热热阻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阻力变化对不同工质热管的影响不同,对于CO_(2)热管,上升管阻力和下降管阻力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接近,当上升管或下降管阀门开度从90°降至30°时,CO_(2)热管的传热极限均由1200 W降为700 W。对于R134a和R410A热管而言,上升管阻力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更大,当上升管阀门开度从90°降至30°时,R410A热管的传热极限由1300 W降为700 W,R134a热管则未出现正常运行状态,管内始终存在较大的过热过冷度,两种热管的传热热阻也显著增大。而下降管阻力增大对R134a和R410A热管的传热性能几乎无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CO_(2)热管应采用上升管和下降管管径相同或相近的结构,而R134a和R410A热管适合采用上升管管径明显大于下降管管径的结构,以达到节省管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管 制冷剂 流动阻力 传热极限 传热热阻
下载PDF
隔离型双向AC-DC矩阵变换器闭环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李志轩 刘桂英 明旺 《电工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33-37,43,共6页
根据隔离型双向AC-DC矩阵变换器(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IAMC)没有中间电容缓冲环节,输入和输出变换器控制之间存在耦合,研究提出了IAMC两级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全桥变换器进行闭环控制进而实现对直流侧输出电流和... 根据隔离型双向AC-DC矩阵变换器(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IAMC)没有中间电容缓冲环节,输入和输出变换器控制之间存在耦合,研究提出了IAMC两级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全桥变换器进行闭环控制进而实现对直流侧输出电流和功率的直接控制;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实现对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以满足网侧功率因数的高精度控制。所提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两级变换器的耦合强度,保证了系统的良好性能。在MATLAB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使系统电能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可调,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 功率传输 功率因素 闭环控制
下载PDF
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亮 郝润秋 +2 位作者 郝亚超 师晓光 张成凯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等领域,深入研究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体流动行为对提高其传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别建立气-液两相流模型和气泡粒群衡算模型并实现二者的耦合求解,研究了单个方形导流筒、单个圆形导流筒和6...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等领域,深入研究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体流动行为对提高其传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别建立气-液两相流模型和气泡粒群衡算模型并实现二者的耦合求解,研究了单个方形导流筒、单个圆形导流筒和6个圆形导流筒结构对气-液两相流体流动特性、气泡尺寸分布和气-液相间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含6个圆形导流筒结构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和液相速度分布趋于均匀,平均气含率更大,气泡尺寸更小,传质速率更大,反应器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相关模拟结果为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结构优化和放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传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倾角对平板型LHP 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念 唐永乐 +1 位作者 张学伟 盖东兴 《节能》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通过改变内部毛细芯结构达到改善环路热管性能、减小环路热管体积的目的,取消储液腔,将传统的长矩形蒸汽槽道更改为特斯拉阀形状,并且将蒸发器进出口设置在蒸发器两侧。研究该热管在不同倾角下的启动性能、运行特性。结果显示:相对于0&#... 通过改变内部毛细芯结构达到改善环路热管性能、减小环路热管体积的目的,取消储液腔,将传统的长矩形蒸汽槽道更改为特斯拉阀形状,并且将蒸发器进出口设置在蒸发器两侧。研究该热管在不同倾角下的启动性能、运行特性。结果显示:相对于0°倾角运行,倾角的存在能够减少环路热管的启动时间,降低蒸发器温度,存在倾角的条件下启动特性差别不大。随着功率的增加,不同倾角的环路热管热阻减小,仅在倾角(10°以下)较低时有较大的热阻。随着倾角的增加,环路热管热阻随功率的变化无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环路热管 倾角 相变传热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计算的三环控制UPS系统设计
16
作者 吴媚 杜峰 赵乔乔 《船电技术》 202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不间断电源(UPS)的控制设计,对不间断电源的电路拓扑进行理论分析,在传统双环控制基础上引入了电压平均值外环,设计一种三环控制的UPS系统,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计算PI参数,并在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 本文主要研究不间断电源(UPS)的控制设计,对不间断电源的电路拓扑进行理论分析,在传统双环控制基础上引入了电压平均值外环,设计一种三环控制的UPS系统,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计算PI参数,并在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同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传递函数计算出的PI值对实际应用具有参考作用,三环控制的UPS系统输出波形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传递函数 三环控制 逆变器
下载PDF
10 MHz氢钟信号传递系统
17
作者 蔡桢荻 孙焕尧 陈群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满足同一科研园区内不同建筑之间10 MHz氢钟信号(HCS)长期稳定度共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集成化的基于光纤链路的10 MHz HCS传递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1 GHz的射频信号对激光光强进行调制,利用光纤实现信号传递。通过将远端... 为满足同一科研园区内不同建筑之间10 MHz氢钟信号(HCS)长期稳定度共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集成化的基于光纤链路的10 MHz HCS传递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1 GHz的射频信号对激光光强进行调制,利用光纤实现信号传递。通过将远端反射信号与本地信号和频后直接与待传递的HCS分频鉴相,输出误差信号反馈控制1 GHz信号的频率,实现远端1 GHz信号与本地HCS之间的相位锁定,从而使远端1 GHz信号具有与本地HCS相同的频率稳定度;之后再通过分频器在远端生成10 MHz信号,作为射频参考输出。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频率传递保真度,该系统在200 m往返光纤上的附加频率稳定度(艾伦偏差)为1 s平均时间2.4×10^(-13)和10000 s平均时间5.7×10^(-17);在20 km传递距离上,附加频率稳定度(艾伦偏差)为1 s平均时间4.8×10^(-13)和10000 s平均时间2.1×10^(-16)。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长时间频率传递稳定度优于HCS的频率稳定度,可以满足千米范围内氢钟信号共享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氢钟信号传递 光纤 锁相环 噪声补偿
下载PDF
一种改进后的闭环解码算法
18
作者 颜亚灵 王洛国 +1 位作者 阎瑞 武明 《电子科技》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针对传统的闭环解码算法量测方程、传递函数在加速时易造成稳态误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闭环解码算法。在闭环解算之前,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旋转变压器输出的信号参数进行数据拟合,获得更加准确的旋转变压器信号,设计校正装置,... 针对传统的闭环解码算法量测方程、传递函数在加速时易造成稳态误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闭环解码算法。在闭环解算之前,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旋转变压器输出的信号参数进行数据拟合,获得更加准确的旋转变压器信号,设计校正装置,避免抑制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利用仿真实验对解码算法进行了稳态误差、角位置和角速度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闭环解码算法更稳定、稳态误差更小,角位置误差波动从(-10,0)变为(-4.0,3.5),角速度误差波动从(-0.50,-0.25)变为(-0.15,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变压器 位置信号 传递函数 角位置 闭环解码 算法 信号分析 稳态误差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ypical Petrochemical Reactors 被引量:1
19
作者 Li Yu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61-70,共10页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is a key issue for reactor design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ince the heat transfer in reactors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depends on multiple paramete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t...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is a key issue for reactor design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ince the heat transfer in reactors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depends on multiple paramete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usually challenging, and few previous studies gave an overall view of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ors. In this review,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wo types of petrochemical reactors, including the packed bed and the fluidized bed,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a number of reported cor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fluid flow velocity in different reactor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whi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varying range of thei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gas-phase packed bed can exceed 200 W/m^2·K, rather than the suggested values(17—89 W/m^2·K)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luidized bed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for both two-phase and three-phase beds as compared to the packed bed. Systems with liquid phase also show bett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phases because of the larger heat capacity of liquid. Thus the industrial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s have the bes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ith an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greater than 1 000 W/m^2·K. The heat transfer results provided by this review can afford not only new insights into the heat transfer in typical reactors, but also the basis and guidelines for reactor design an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packed bed fluidized bed loop reactor transfer coefficient
下载PD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杰 李寅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2年第3期376-381,共6页
To enhance the fide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hardware-in-the-loop(HITL) simulation was employed.HITL simulation method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of which the merits an... To enhance the fide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hardware-in-the-loop(HITL) simulation was employed.HITL simulation method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of which the merits and shortages were compared.Combing system-in-the-loop(SITL) simulation principle with 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an HITL simulation model of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network was constructed.The throughput and end-to-end delay of all-digital simulation and HITL simulation was analyzed,which showed that HITL simulation was mo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cred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Meanwhile,HLA-SITL method was fast and easy to achieve and low-cost during design lifecycle.Thus,it was a feasible way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large-scal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ware-in-the-loop(HITL) simulation 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 system-in-the-loop(SITL)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net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