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nges of Lop Nur Lak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被引量:3
1
作者 ZhiChao WA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830011,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4期295-303,共9页
The caus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oulan in Xinjiang, China have been generally agreed to derive from two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 t... The caus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oulan in Xinjiang, China have been generally agreed to derive from two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zart Glacier wa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and foun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glacier has been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snow line has been retreating to a higher altitude, both results contributing to a decrease in river flow below the Muzart Glacier.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moraine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adjacent area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aper speculates that there have been four minor glacial periods since the Quaternary. Although the durations and scales of the four minor glacial periods were different, they all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Lop Nur Lake. The events of the fourth minor glacial period are the important impact factors in the existe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Whether the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can be related to the events of the three previous minor glacial periods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MORAINE loulan Lop Nu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NCIENT LOULAN TOW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2
作者 袁国映 赵子允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1期78-82,共5页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sia, ancient Loullan Town wa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the ancient SilkRoa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t was flourishing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econd century B. C. to...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sia, ancient Loullan Town wa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the ancient SilkRoa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t was flourishing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econd century B. C. to the thirdcentury A. D. However, it was disrecorded suddenly 1400 years ago. Until 1900 it was discovered by a Swedish exploration party. The ruins of Loulan is situated on the west bank of Lop Nur Lake and the delta of the Tarim River (40°29’55’’N, 89°55’22"E),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108 240 m2. Two main tributaries of the Tarim River passed by its northernand southern sides respectively and converged into Lop Nur Lake about 100 km eastward. Human civilization of the Loulan Town had been developed in the Stone Age, which was revealed by a lot of stone implements found in the ration, andthe discovery of the corpse of "Loulan Beauty" proved the continu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several centuriesaround the Christian era, Loulan had become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n the Silk Road because its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s. The decline of ancient Loulan Town was caused by natural change of the rivercourses and rapi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loulan TOWN ANCIENT town’s RISE and DECLINE environmental change
下载PDF
楼兰文书研究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赵梦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的艺术价值,更将其放置在书法史、汉字史的长时段内进行研究。历史学方面,学界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中的“文书组”,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与其他写本文献以及传世史籍、考古发掘间的关联。楼兰文书所展现的西域长史府的历史细节,汉晋间西域的交通情况等仍会是今后相关研究的热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西域长史府 敦煌 李柏 张超济
下载PDF
The Adaptability of Ancient Loulan People to the Environment-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scovery of Ephedra in Tombs in the Lop Nor Region
4
作者 夏雷鸣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2期113-127,196,共16页
关键词 The Adaptability of Ancient loulan People to the Environment-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scovery of Ephedra in Tombs in the Lop Nor Region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Lost Kingdom of Loulan
5
作者 CHEN SHANSHAN 《Women of China》 1998年第9期10-13,共4页
TWO thousand years ago, a kingdom named Loulan suddenly occurred in major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n, just as abruptly, in the middle of the fifth century, it disappeared. When Western adventurers ... TWO thousand years ago, a kingdom named Loulan suddenly occurred in major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n, just as abruptly, in the middle of the fifth century, it disappeared. When Western adventurers undertook large scale excavations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s about a century ago, Loulan was rediscovered. Many relics were dispersed to other countries. Since then, dense ancient ruins and scrolls written in different scripts have been discovered within the domain of Loulan. The true history of Loulan, however, is still buried in the des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Exploring the Lost Kingdom of loulan
原文传递
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浪漫: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
6
作者 何志勇 李思颖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44-57,共14页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想象相结合的叙事机制下分别构建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冒险进取的浪漫、日本战后文化救赎过程中的远古重现型浪漫,以及中国新时期主体性建构楼兰的悲歌式浪漫,三种浪漫彼此关联,形成源于西方、经过日本、并共同作用于中国的现代楼兰言说路径,折射出近现代东西方发展的历史特征。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启示我们,在建立东方文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当下,避免单一视角与立场的强行建构,回归东方自身,发掘东方的本体论价值与意义,是东方文学学科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现代言说 斯文·赫定 井上靖 高洪雷
下载PDF
楼兰出土毛织物所见双蛇杖图像分析
7
作者 李秋红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3期61-68,共8页
20世纪初,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发现一件毛织物,其上图像呈现出浓郁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气息,引发学界关注。本文以织物所见保存较为完好的双蛇杖图像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楼兰及其以西地区双蛇杖图像的发展谱系。认为楼兰织物双蛇杖图像杖头中部... 20世纪初,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发现一件毛织物,其上图像呈现出浓郁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气息,引发学界关注。本文以织物所见保存较为完好的双蛇杖图像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楼兰及其以西地区双蛇杖图像的发展谱系。认为楼兰织物双蛇杖图像杖头中部系平结、杖身无双翼,系古希腊罗马四种形式双蛇杖之一,主要流行于希腊化至罗马帝国时期。其自希腊化以来从地中海向东传播,在西北印度与中亚流行至贵霜王朝时期,继而进入楼兰。织物左侧人物像似头戴宽檐帽,很可能是双蛇杖持有者赫尔墨斯。右侧人物像残损过甚,却提示了双蛇杖持有者原初位于双身像或群像之中的重要信息,拉近了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增加了织物图像粉本直接来自地中海周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毛织物 双蛇杖图像 赫尔墨斯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下载PDF
楼兰佛塔剖面10.84kaB.P.以来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9
8
作者 贾红娟 秦小光 刘嘉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新疆楼兰佛塔剖面(40°30.980′N,89°54.849′E)深度6m,以5cm间距采样,共采121个样,进行了粒度、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根据光释光年龄结果内插得出剖面时间跨度为10.84~4.69kaB.P.,剖面气候环境可划分为3个阶段:... 新疆楼兰佛塔剖面(40°30.980′N,89°54.849′E)深度6m,以5cm间距采样,共采121个样,进行了粒度、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根据光释光年龄结果内插得出剖面时间跨度为10.84~4.69kaB.P.,剖面气候环境可划分为3个阶段:10.84~10.13kaB.P.为高湖面湿润时期;10.13~7.45kaB.P.沉积间断,气候干旱;7.45~4.69kaB.P.罗布泊气候相对湿润,其间湖泊存在多次的收缩与扩张,湖面扩张是短时间快速完成的,湖面衰退是逐渐变化的。楼兰佛塔剖面顶部年龄为4.69kaB.P.,此区发现的石器基本为地表采集,年代不会早于4.69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罗布泊 环境变迁 全新世
下载PDF
应用卫星遥感探索楼兰古城消亡之谜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宇华 孙永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2期64-67,共4页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对楼兰古城地区古河道分布状况进行环境地质解译 ,发现古城所在地上游有两处滑坡 ,且存在堰塞湖。基于这一发现 ,推测楼兰古城最终消亡原因是由于其上游发生滑坡崩塌后堵住河水 ,使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楼兰古城 滑坡 堰塞湖 消亡 古河道 断水
下载PDF
鄯善国社会性质再议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富学 徐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是鄯善国最基本的劳动生产者,说明魏晋时期的鄯善国已经迈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还应看到,当时鄯善国社会还保留着一定的奴隶制残余,存在着"奴仆"和"私属",从仆去卢文文书看,这部分人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具体劳动性质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吐鲁番学 怯卢文 鄯善 楼兰 尼雅 租佃关系 社会性质
下载PDF
楼兰地区新发现斗检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磊 秦小光 +5 位作者 许冰 穆桂金 李康康 魏东 吴勇 刘嘉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552,共8页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丝绸之路 斗检封 “官律所平” 环境意义
下载PDF
楼兰城的兴衰与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英 许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上曾辉煌一时的楼兰城的兴衰与其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塔里木盆地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怎样使楼兰最终走向衰亡的过程。以便为西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历史... 本文主要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上曾辉煌一时的楼兰城的兴衰与其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塔里木盆地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怎样使楼兰最终走向衰亡的过程。以便为西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对其今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塔里木盆地 环境演变 兴衰
下载PDF
新疆楼兰城郊古墓人骨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3期227-242,307-308,共18页
本文对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址东郊古墓人头骨的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全部6具头骨中,有5具人类学特征接近地中海人种印度—阿富汗类型,1具头骨具有明显蒙古人种特征。
关键词 楼兰 人头骨 地中海人种 印度-阿富汗类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大遗址群的兴衰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守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9,共9页
塔里木盆地中的三大遗址群都经历了公元前的兴起、1~3世纪的兴盛和发展,以及7世纪的废弃。它们的兴衰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意味着导致水资源条件变化的原因是共同的,即气候变化,而不是人为因素。
关键词 楼兰遗址 尼雅遗坝 克里雅遗址 盆地 环境变化
下载PDF
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晓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72,共10页
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最初为适应犍陀罗八角形支提殿的形制而出现。佛教入华后,八面体佛塔被中国僧人广为利用,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通过犍陀罗八面体佛塔与北凉石塔、甘肃庆阳石窟的比较研究,... 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最初为适应犍陀罗八角形支提殿的形制而出现。佛教入华后,八面体佛塔被中国僧人广为利用,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通过犍陀罗八面体佛塔与北凉石塔、甘肃庆阳石窟的比较研究,对楼兰八面体佛塔进行了复原,归纳出八面体佛塔从犍陀罗到中国的传播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楼兰 佛塔
下载PDF
楼兰两汉织物艺术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青 张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13,共12页
两汉时期从内地输入楼兰的艺术品种主要有丝绸、漆器、铜镜、书法等,这些艺术品的面貌基本与同期中原艺术相一致,反映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楼兰地区所发现来自内地的丝绸织物在艺术上却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些丝绸织物将... 两汉时期从内地输入楼兰的艺术品种主要有丝绸、漆器、铜镜、书法等,这些艺术品的面貌基本与同期中原艺术相一致,反映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楼兰地区所发现来自内地的丝绸织物在艺术上却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些丝绸织物将东西方艺术图像融为一体,品种繁多、工艺精美,纹饰图案十分丰富,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地,不但是楼兰艺术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丝绸之路 丝绸织物 两汉时期
下载PDF
佉卢文简牍与鄯善国经济史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富学 徐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传统文献对鄯善国的社会历史,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记载甚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佉卢文简牍,其内容涉及魏晋时期鄯善国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土地制度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鄯善国的社会制度已由... 传统文献对鄯善国的社会历史,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记载甚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佉卢文简牍,其内容涉及魏晋时期鄯善国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土地制度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鄯善国的社会制度已由奴隶制迈入封建制或农奴制。佉卢文简牍的发现,对于构建魏晋时期鄯善国的经济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借由这些文献,西域历史上的很多难解之谜可以得到更透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佉卢文 鄯善 楼兰 尼雅 简牍
下载PDF
楼兰鄯善考古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小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92,共11页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考古资料整理、简牍文书考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参研、环境考古学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鄯善 历史 考古
下载PDF
楼兰书法与李柏文书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青 张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20世纪以来,在新疆楼兰发现了700余件上迄3世纪中叶,下至4世纪30年代的汉文文书。这些文书填补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诸多缺环,尤其是《李柏文书》等一大批文书的发现,为揭示晋人书法的真实面貌,建立中国书法艺术的风格标尺,提供了极为... 20世纪以来,在新疆楼兰发现了700余件上迄3世纪中叶,下至4世纪30年代的汉文文书。这些文书填补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诸多缺环,尤其是《李柏文书》等一大批文书的发现,为揭示晋人书法的真实面貌,建立中国书法艺术的风格标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书法 李柏文书
下载PDF
楼兰壁画墓所见贵霜文化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晓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8,共10页
2003年,楼兰地区首次发现大型壁画墓,立即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由于墓室东壁绘有"饮酒图",有学者认为表现的是粟特人饮酒场面,进而推断这是一座早期粟特人墓葬。本文通过对墓葬所含贵霜文化因素的详细分析,认为楼兰壁画墓实... 2003年,楼兰地区首次发现大型壁画墓,立即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由于墓室东壁绘有"饮酒图",有学者认为表现的是粟特人饮酒场面,进而推断这是一座早期粟特人墓葬。本文通过对墓葬所含贵霜文化因素的详细分析,认为楼兰壁画墓实际上是一座侨居楼兰的中亚贵霜人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楼兰壁画墓 新疆考古 贵霜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