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美国少年浪漫爱情小说的“性”主题研究——以朱迪·布鲁姆的《永远》为例
1
作者 崔丹 张颖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二战后,随着现代美国少年小说的蓬勃发展,少年浪漫爱情小说也异军突起,尤其体现在作家对青少年敏感话题中"性"话题的公开表达与探讨上。"性"主题寓意深远,朱迪·布鲁姆的《永远》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体现出作... 二战后,随着现代美国少年小说的蓬勃发展,少年浪漫爱情小说也异军突起,尤其体现在作家对青少年敏感话题中"性"话题的公开表达与探讨上。"性"主题寓意深远,朱迪·布鲁姆的《永远》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体现出作者对文化及对青少年身份认同与社会角色塑造的影响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国少年小说 浪漫爱情 “性”主题 朱迪·布鲁姆 《永远》
下载PDF
《爱之痛》的解析——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小说
2
作者 张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4-79,共6页
本文以新历史小说为视角对《爱之痛》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爱之痛》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被官方历史所称颂的墨西哥1910年革命的负面影响,质疑了革命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官方历史的真实性及唯一性,从而解构了这场神圣的革命。这... 本文以新历史小说为视角对《爱之痛》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爱之痛》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被官方历史所称颂的墨西哥1910年革命的负面影响,质疑了革命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官方历史的真实性及唯一性,从而解构了这场神圣的革命。这样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像互文、戏仿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历史作品具有后现代文学的特质,可被认为是一部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小说,即"新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斯特尔塔 《爱之痛》 新历史小说 拉丁美洲文学
下载PDF
制造浪漫——小说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二
3
作者 石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1-74,共14页
郁达夫的《沉沦》与庐隐的《海滨故人》长期被视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不过,作家刻意制造浪漫的倾向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故事题材与表现手法不同,但二人不约而同地以爱情悲剧、死亡书写、眼泪意象构筑了文本主线。对此深入解读... 郁达夫的《沉沦》与庐隐的《海滨故人》长期被视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不过,作家刻意制造浪漫的倾向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故事题材与表现手法不同,但二人不约而同地以爱情悲剧、死亡书写、眼泪意象构筑了文本主线。对此深入解读,可以看到,一种有意为之的“浪漫”文体,对于整个现代中国文学,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小说 浪漫主义 爱情悲剧 死亡书写 眼泪意象 自由精神
下载PDF
美国当代族裔小说的绿色诗学解读——以《紫颜色》《爱药》和《沉没之鱼》为例
4
作者 童丽娟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41-45,共5页
以绿色诗学取代生态诗学和生态批评,寄希望于绿色诗学这一新鲜术语能够突破部分人固有的“生态批评即自然写作”“生态诗学即诗歌研究”的思维定势。通过小说《紫颜色》《爱药》和《沉没之鱼》中零散的几笔绿色描写,比照人物从“困顿到... 以绿色诗学取代生态诗学和生态批评,寄希望于绿色诗学这一新鲜术语能够突破部分人固有的“生态批评即自然写作”“生态诗学即诗歌研究”的思维定势。通过小说《紫颜色》《爱药》和《沉没之鱼》中零散的几笔绿色描写,比照人物从“困顿到解困”的成长轨迹,阐释了“回归自然和人性爱”的诗意栖居,以此挖掘美国当代族裔小说潜在的绿色思维,给予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下解决现代族裔人群精神危机以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族裔小说 绿色诗学 《紫颜色》 《爱药》 《沉没之鱼》
下载PDF
爱情、死亡、孤独之关联——浅析《百年孤独》
5
作者 李佳颖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三大主区的浅析,谈了它们之间两两的内在联系,并联系拉丁美洲百年来的经历,解释了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在一起,互...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三大主区的浅析,谈了它们之间两两的内在联系,并联系拉丁美洲百年来的经历,解释了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在一起,互相有爱,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死亡 孤独 关联 拉丁美洲
下载PDF
论古代还魂型爱情小说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伟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还魂型爱情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历代还魂型爱情小说创作中的四种形态,并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之幸福观的角度加以阐发。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还魂型爱情小说 四种形态 幸福观
下载PDF
爱情·死亡·命运——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主题分析
7
作者 李淑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死亡、命...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死亡、命运的思考和叙述充满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小说 主题 爱情 死亡 命运
下载PDF
一本哥特式文学评论——评莱斯利·费德勒《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婵妮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学评论《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是美国当代文化批评先驱莱斯利·费德勒的代表作。凭借此书中对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大胆而独特的评论,费德勒荣登美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列。该书在主题上以"爱与死"为主题,内容观点上... 文学评论《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是美国当代文化批评先驱莱斯利·费德勒的代表作。凭借此书中对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大胆而独特的评论,费德勒荣登美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列。该书在主题上以"爱与死"为主题,内容观点上颠覆了对美国经典作品的传统评价,形式上僭越了传统文学评论的形式,是部哥特式的文学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斯利·费德勒 《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 哥特小说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