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sensitive damage mechanism and the injection water source optimiz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1
作者 WANG Lei ZHANG Hui +5 位作者 PENG Xiaodong WANG Panrong ZHAO Nan CHU Shasha WANG Xinguang KONG Ling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18-1230,共13页
The global mobility theor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il displacement with water of different salinities.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 diffraction of clay minerals,nonlinear seep... The global mobility theor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il displacement with water of different salinities.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 diffraction of clay minerals,nonlinear seepag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s and particle migration inhibition experiments before and after water flooding we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s of water sensitive damage and enhanced water flooding mechanism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in Wushi region of Beibuwan Basin,China.A production equation of the oil-water two phase flow well considering low-speed non-Darcy seepage and reservoir stress sensitivity wa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oil-water two-phase seepage capacity on reservoir productivity quantitatively,and injection water source suitable for the low permeability sand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in Wushi region was selected according to dynamic compati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jected water.The seepage capacity of reservoir is the strongest when the injected water is formation water of 2 times salinity.The water-sensitive damage mechanisms of the reservoirs in Wushi region include hyd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particle migration.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ations(especially K+and Mg2+)in the injected water,the water-sensitive damage of the reservoir can be effectively inhibited.The formation water of Weizhou Form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injection water source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in the Wushi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buwan Bas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andY CONGLOMERATE RESERVOIR water-sensitive damage enhanced water FLOODING effective driving coefficient global mobility water FLOODING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ormation damage for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formations with low permeability 被引量:3
2
作者 Shu Yong Yan Jieni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6-333,共8页
Stress sensitivity and water blocking in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formations with low permeability were determined as the main potential damage mechanisms 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operations in the ancient ... Stress sensitivity and water blocking in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formations with low permeability were determined as the main potential damage mechanisms 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operations in the ancient buried hill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Geological structure, lithology,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mineral components all affect the potential for formation dam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eability loss was 83.8%-98.6% caused by stress sensitivity, and was 27.9%-48.1% caused by water block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everal main conclusions concerning stress sensitivity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the lower the core permeability and the smaller the core fracture width, the higher the stress sensitivity. Also, stress sensitivity results in lag effect for both permeability recovery and fracture closure. Aimed at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damage, a modified low-damage mixed metal hydroxide (MMH) drilling fluid system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mainly composed of low-fluorescence shale control agent, filtration control agent, lowfluorescence lubricant and surfactan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nd field test showed that the newly-developed drilling fluid and engineering techniques provided could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return permeability (over 85%) of core samples. This drilling fluid had such advantages as good rheological and lubricating properties,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low filtration rate (API filtration less than 5 ml after aging at 120 ℃ for 4 hours). Therefore, fractured carbonate formations with low permeability could be protected effectively when drilling with the newly-developed drilling fluid. Meanwhile, field test showed that both penetration rate and bore stability were improved and the soaking time of the drilling fluid with formation was sharply shortened, indicating that the modified MMH drilling fluid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rilling engineering and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 carbonate formations with low permeability stress sensitivity water blocking MMH drilling fluids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下载PDF
Timing of advanced water flooding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被引量:2
3
作者 XIE Xiao-qing JIANG Han-qiao +2 位作者 CHEN Min-feng LIU Tong-jing ZHANG We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is type of reservoir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a re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is type of reservoir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a reservoir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is effect of pressure change on rock permeability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at first, studied by physical simula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rock permeabilit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formation pressure. Secondly, we conducted a reservoir engineering study, from which we obtained analy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ation pressure, oil production rate, water production rate and water injection rate. After our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economical analyses, we proposed an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designed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one block of the Jiangsu Oilfield. It is shown that water injection,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can decreas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A water-flooding project should be preferably initiated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for no more than one year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formation pressure to initial formation pressure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tween 1.05 and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ter injection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deformation of porous medium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CO_(2)非混相驱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海鹏 张新奇 +3 位作者 刘蕊 夏近杰 王倩 董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优化生产参数得到最优方案并预测出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地层稠油注入CO_(2)后原油体积膨胀和黏度降低的能力大幅增强,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井区稠油CO_(2)驱替方式为非混相驱,驱替过程中CO_(2)先以溶解和扩散作用为主,待建立驱替通道后才开始产出原油,采收率为29.60%;试验区非混相驱初期见效慢,为加快受效提出“油井吞吐”措施,数值模拟预测非混相驱配合3轮油井吞吐生产,最终采收率可达21.0%,解决了研究区油藏难动用的难题。研究成果对中深层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动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强水敏 CO_(2)非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北10井区
下载PDF
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
作者 白振国 姜雪岩 +3 位作者 杨光耀 苗志国 李亚光 卢继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3,共9页
通过回顾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近10年创新发展的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近阻组合注水优化调整、区块及单井套损预警防控等油田主体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水驱主要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水驱开发核心技术发... 通过回顾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近10年创新发展的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近阻组合注水优化调整、区块及单井套损预警防控等油田主体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水驱主要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水驱开发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在井网调整方面,攻关以“两驱协同、优选井型”为核心的井网优化调整技术,通过“二三结合”井网优化、分类储层加密调驱、井缝协同井网调整、多井型高效挖潜等井网调整新技术攻关,实现由水驱直井均匀加密向两驱协同、多井网多井型立体调整转变;在结构调整方面,攻关以“智能优化、水驱+”为核心的新一代综合调整技术,通过智能注采优化、低渗透储层功能性水驱、特低渗断块油藏压驱提产等技术攻关,实现由常规注采调整向智能调控、多方式补能转变;在套损防控方面,攻关以“层位预警、套损复产”为核心的套损精准防治技术,在深化地质力学机理研究基础上,发展套损层位精准预警技术、套损区复产挖潜技术,实现由区块、单井预警向大数据与地应力分析相结合的套损层位精准预警及防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技术 水驱 中渗透 低渗透 特低渗透 断块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中低渗砂岩油藏水驱后期油藏再评价及提高采收率对策
6
作者 陈洪才 王昭凯 +3 位作者 金忠康 王腾 孙永鹏 赵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高—特高含水中低渗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以南湖油田为例,利用矿物分析与SEM等方法深化储层微观特征再认识,应用核磁共振与压汞结合的方法研究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南湖油田大孔... 为探究高—特高含水中低渗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以南湖油田为例,利用矿物分析与SEM等方法深化储层微观特征再认识,应用核磁共振与压汞结合的方法研究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南湖油田大孔道较发育,速敏与水敏特征明显,水窜严重是开发低效的主要原因,低排量注水、保持地层能量、控制水窜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冻胶分散体能有效抑制水窜,提高中小孔隙剩余油的启动能力,通过冻胶分散体驱替后,样品岩心小孔隙采收率提高52.83个百分点,中孔隙采收率提高34.60个百分点,综合采收率提高33.14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 储层微观特征 水窜通道 技术对策 冻胶分散体 南湖油田
下载PDF
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
7
作者 张益 刘聪 +5 位作者 魏峰 何右安 陆红军 朱鹏宇 宁崇如 李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87,共7页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的见水时间与油藏实际见水时间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仅6.99%。应力敏感效应和避水高度与见水时间呈正相关性;原油黏度、产液强度、启动压力梯度系数、压敏效应及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与见水时间呈负相关性。该模型对低渗透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水时间 低渗透底水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效应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中低渗油藏“凝胶+微球”组合调剖体系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张文喜 高建崇 +4 位作者 贾永康 李晓伟 杨会峰 李建晔 凌卿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体系在双管并联岩心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改善剖面能力,可有效启动低渗岩心,两根岩心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2.57%和15.33%。组合体系在6井区边部4井组现场试验,实施措施后3口油井全部受效,井组高峰期日增油45.79 m^(3),单井最高含水下降20.47%,9个月内累计增油1.5×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 凝胶 水基微球 组合调剖 海上油田
下载PDF
“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内涵、矿场应用及改进
9
作者 蔡珺君 彭先 +6 位作者 李隆新 刘微 甘笑非 邓庄 李玥洋 王蓓 胡怡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气井产能评价实践中发现,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和中高渗储层,常规“一点法”适用性差。为探索并解决该问题,文中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不同形式,揭示了其内涵。“一点法”的内涵主要包括均质储层、...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气井产能评价实践中发现,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和中高渗储层,常规“一点法”适用性差。为探索并解决该问题,文中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不同形式,揭示了其内涵。“一点法”的内涵主要包括均质储层、可靠的稳定经验数、气井现场测试达到拟稳定渗流状态3个方面,围绕这3个方面的内涵,指明了“一点法”的矿场应用偏差。在此基础上,首先深入剖析了“一点法”计算参数的敏感性;其次对矿场应用提出了改进和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稳定经验数与试井地层系数的经验关系式及不同层系试井地层系数与测井储能系数拟合关系式;再次,提出了不同类型气井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及试油建议;最后应用文中建立的“一点法”改进方法对四川盆地不同气田的31口气井进行了计算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改进方法不仅适用于常规“一点法”的应用领域,也适用于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高渗地质特征的气田,弥补了特定地质条件下常规“一点法”确定气井稳定产能误差大的不足,对于气田的开发设计、规模调整和现场生产组织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法” 产能 稳定经验数 低渗强非均质性 中高渗储层 测井资料 地层系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单一低透气性煤层水耦合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韩希伟 韩言宁 +1 位作者 杨聿强 伊嘉辉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03-106,111,共5页
为解决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透气性差、抽采困难、传统爆破方式增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采用水耦合装药替代空气不耦合的方式。通过ANSYS/LS-DYNA软件建立水耦合装药深孔预裂爆破模型,分析水耦合装药方式爆破后应力波传递和裂隙的延伸效... 为解决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透气性差、抽采困难、传统爆破方式增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采用水耦合装药替代空气不耦合的方式。通过ANSYS/LS-DYNA软件建立水耦合装药深孔预裂爆破模型,分析水耦合装药方式爆破后应力波传递和裂隙的延伸效果,得出了水耦合装药方式能够更好的传递爆破产生的应力波。在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14207下底抽巷开展水耦合深孔预裂爆破试验,爆破致裂后,煤层瓦斯浓度和标态瓦斯纯流量都有提高,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互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增加煤层的透气性,改善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瓦斯抽采 预裂爆破 数值模拟 水介质
下载PDF
中低渗油藏特高含水期深部调驱实践与认识
11
作者 戴志鹏 马惠 +1 位作者 毛超琪 钱志鸿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典型特高含水油藏G6区块,结合当前开发现状及中低渗储层特征,选择分散型堵剂进行深部调驱试验,从注入粒径、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等工艺参数对调驱工艺进行优化,现场应用2个井组。结果显示:由于长期水驱形成高渗条带与大孔道... 针对江苏油田典型特高含水油藏G6区块,结合当前开发现状及中低渗储层特征,选择分散型堵剂进行深部调驱试验,从注入粒径、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等工艺参数对调驱工艺进行优化,现场应用2个井组。结果显示:由于长期水驱形成高渗条带与大孔道,柔性颗粒调驱剂的粒径选择不应依赖原始孔喉尺寸,应在调驱过程中根据注入压力和油井响应及时调整,添加超大颗粒或连续相高强度堵剂转向段塞,封堵高渗水窜通道;树立整体调驱理念,可有效避免注水井组互相干扰,扩大井区波及体积,达到整体降水增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中低渗油藏 深部调驱 分散型调驱剂
下载PDF
低渗透强水敏储层防膨剂的筛选方法——以大港油田张东地区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邢希金 唐洪明 +2 位作者 廖纪佳 刘岩 张爱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99,共3页
低渗透强水敏储层具有喉道细小和地层微粒易分散运移的特点。对这类储层进行注水开发时,处理剂的选择要求较常规储层高。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适合这类储层防膨剂的筛选方法,即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实验评价方法,静态主要评价防膨剂的防膨... 低渗透强水敏储层具有喉道细小和地层微粒易分散运移的特点。对这类储层进行注水开发时,处理剂的选择要求较常规储层高。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适合这类储层防膨剂的筛选方法,即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实验评价方法,静态主要评价防膨剂的防膨率,动态主要评价防膨剂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以大港油田张东地区沙三段低渗透强水敏储层防膨剂筛选为例,说明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实验评价方法的操作流程,同时运用该方法从6种现有防膨剂中优选出FP-1用于该区注水开发。对于质量分数为1%的FP-1防膨剂,静态评价离心法防膨率为85%,X-射线衍射法防膨率为53.2%,膨胀仪法膨胀率为0.66%,动态评价渗透率保留率大于55%,且渗透率波动范围小,防膨效果稳定。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静态评价方法中的膨胀仪法和衍射法与动态评价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强水敏 防膨剂 筛选 防膨率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杨正明 苗盛 +2 位作者 刘先贵 黄冬梅 祁晨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特点,阐述了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的概念、测试原理及在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意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特低渗透岩心在不同围压下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特点,阐述了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的概念、测试原理及在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意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特低渗透岩心在不同围压下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百分数是评价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可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特低渗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比孔隙度和渗透率更能表征储层渗透率的参数.不同的围压,其可动流体百分数和束缚水饱和度是不同的.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与油田现场实际开发效果一致,也验证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概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可动流体 储层评价 变形介质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谢晓庆 姜汉桥 +2 位作者 王全柱 刘同敬 张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4-577,582,共5页
为了研究低渗透油藏合理的超前注水时机,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物性的影响,得到了低渗透油藏储层压力与渗透率呈指数变化的关系,进而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理论推导得到了储层压力与产油量、产水量、注水量等生产指标... 为了研究低渗透油藏合理的超前注水时机,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物性的影响,得到了低渗透油藏储层压力与渗透率呈指数变化的关系,进而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理论推导得到了储层压力与产油量、产水量、注水量等生产指标的解析关系。依据油藏物质守恒原理,结合经济评价,提出了一种考虑压敏效应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江苏油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超前注水可以减少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不利影响,合理的超前注水时机一般在1年以内,压力水平应该保持在1.0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超前注水 注水时机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振峰 向忠远 +2 位作者 郭宏 申坤 吕亿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注水能力是影响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地层堵塞的原因入手 ,综合考虑影响地层堵塞的各种因素 ,重点从影响注水水质因素。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堵塞机理 水质 结垢 敏感性 配伍性 安塞油田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74
16
作者 李松泉 程林松 +1 位作者 李秀生 郝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612,共7页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介质变形、启动压力梯度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定义了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单相和油水两相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介质变形、启动压力梯度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定义了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单相和油水两相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特低渗透油藏单相和油水两相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对于单相渗流,给出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条件下模型的解;对油水两相非活塞驱替,给出了分流量方程、油水前缘位置方程及压力、产量方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模型的油藏工程应用表明:低渗透油藏产能递减速度高于中高渗油藏;渗流速度比较小时,非线性因素对油水两相渗流影响显著。利用该模型,还可确定油田的合理注采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介质变形 应力敏感系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被引量:46
17
作者 廖纪佳 唐洪明 +3 位作者 朱筱敏 任明月 孙振 林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验前、后岩心内部粘土矿物产状和孔隙结构参数等微观特征的变化,以此探讨水敏损害机理。研究表明,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少(仅为11.4%),主要体现为伊利石的化学性质。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膨胀性粘土矿物引起的损害程度有限,岩心水敏损害机理主要为:次生非晶态物质缩小有效喉道半径;多种粘土矿物共生结构破坏或分散;非膨胀性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分散和单晶碎裂;孔隙杂基结构坍塌及微粒运移加剧喉道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性 粘土矿物 有效喉道 特低渗透砂岩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孟涛 姚尚林 单文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2,共4页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地应力敏感的储层。实验研究表明,不管是干燥岩石还是含束缚水岩石,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地应力敏感的储层。实验研究表明,不管是干燥岩石还是含束缚水岩石,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渗透率是逐渐降低的。低渗透气藏岩心的孔隙度随有效压力的增大呈指数关系递减。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与储层含水饱和度有关,束缚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性越强。低渗透气藏孔隙变形具有弹塑性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 孔隙度 低渗透气藏 束缚水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10
19
作者 王道富 李忠兴 +2 位作者 赵继勇 何永宏 郝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1,86,共5页
低渗透油藏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现象,这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增大、单井产量降低,递减速度加快,稳产难度加大,并降低最终采收率。对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定量描述了两者的... 低渗透油藏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现象,这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增大、单井产量降低,递减速度加快,稳产难度加大,并降低最终采收率。对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定量描述了两者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介质变形对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渗流理论、数值模拟以及矿场试验研究,建立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提出了在超前注水期运用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和注水时机的开发技术,在长庆等低渗透油田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介质变形 非线性渗流 超前注水 注水参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模型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蔡明金 陈方毅 +2 位作者 张利轩 谭静 何其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存在较大影响,导致径向流段消失,表现为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翘。在试井解释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的影响可使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结果更接近生产实际,为油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敏介质 启动压力梯度 预估校正法 压力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