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刘美荣 邬丽娜 段斌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8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低位直肠早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低位直肠早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病理学特征及术后近期疗效。结果44例患者中,腺瘤20例,占比45.45%,肿瘤最大直径(16.45±5.76)mm;锯齿状病变13例,占比29.55%,最大直径(15.37±6.08)mm;腺癌11例,占比25.00%,肿瘤最大直径(23.47±7.84)mm。20例腺瘤中,管状腺瘤9例,占比最高为45.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占比最高为65.00%。13例锯齿状病变中,传统型锯齿状瘤变8例,占比最高为61.5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占比最高为53.85%。11例腺癌中,直肠癌8例,占比最高为72.73%;高分化癌6例,占比最高为54.55%;浸润深度pTlb27例,占比最高为63.64%。44例患者术后病变完整切除率为84.09%,腺瘤、锯齿状病变与腺癌的完整切除率分别为80.00%、84.62%、90.91%。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治疗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标本精细化处理可保障病理学检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低位直肠早癌 癌前病变 标本精细化处理
下载PDF
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涛 傅卫 +1 位作者 姚宏伟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4例低位直肠病变[直肠癌7例(伴肝转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施行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采用已... 目的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4例低位直肠病变[直肠癌7例(伴肝转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施行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采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来外翻直肠残端。14例均行一期吻合、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14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14例直肠残端均外翻成功。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狭窄1例。7例直肠癌随访11~25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术前合并肝转移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肝脏新发病灶,其余6例未发现远处转移。7例非直肠癌术后随访9~3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未见肠管新发病灶。所有病例术后排尿控制功能良好,造瘘还纳术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男性病人未出现明显性功能障碍。结论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准确、安全切除病灶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微创的要求,又降低了手术费用;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外翻直肠残端,简单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外翻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病变
下载PDF
经骶尾途径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病变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广法 李全业 王卫东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而改行Miles手术,1例术后骶前感染而保守治愈,1例直肠癌术后15个月肿瘤盆腔复发而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病人术后诉坐位时会阴部疼痛。所有病例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无肛门失禁。结论:该手术作为良性直肠中下段病变的首选手术,对于恶性病变,该手术与开腹手术相结合,是彻底切除肿瘤和低位吻合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肿瘤 直肠癌术 术后 手术治疗 坐位 大便 恶性病变 肛门失禁 会阴部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诊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3
4
作者 汪建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7-290,共4页
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致残性明显,早期治疗效果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是关键。在病理诊断的同时提供了对治疗的选择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分子标记物,已经逐渐成为常规。影像学的进步为准确的治疗前诊断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指导... 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致残性明显,早期治疗效果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是关键。在病理诊断的同时提供了对治疗的选择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分子标记物,已经逐渐成为常规。影像学的进步为准确的治疗前诊断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的主要原则,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如何最佳地联合多学科的手段,提高存活率的同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和避免过度治疗,尽可能保留病人肛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维持病人良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癌前病变 多学科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