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与连通性分析
1
作者 于海波 许鹏 +3 位作者 李龙 王启明 孙希家 郭景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大小及其油气分布。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开展精细解剖,建立复杂沉积体系砂体构型模式,开展储层构型控制的砂体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分析单砂体内部连通性。结果表明:曲流河砂体之间垂向叠置关系包括独立型、叠加型与切叠型,平面叠置关系主要以侧接型为主,以条带状展布为典型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要素主要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组成,垂向上以对接型、切叠型为主,平面上呈现枝状、朵状和片状展布。在砂体构型样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和手段,结合构造和沉积特征,通过砂体叠置模式对比、原油运移充注分析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方法,有效判识了明下段砂体的连通性,为浅层岩性圈闭落实和大面积岩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砂体连通性 曲流河 浅水三角洲 浅层岩性油藏勘探 渤海海域明下段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宏忠 李建平 +2 位作者 彭文绪 林畅松 甄彦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进行浅水三角洲成因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深浅变化是控制浅水三角洲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出浅水三角洲有别于一般三角洲沉积的独特特征并与传统的河流相沉积比较后认为,浅水三角洲沉积...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进行浅水三角洲成因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深浅变化是控制浅水三角洲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出浅水三角洲有别于一般三角洲沉积的独特特征并与传统的河流相沉积比较后认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具备更好的储盖组合关系及优越的成藏条件,可为浅层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下段 浅水三角洲 层序地层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渤海海域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以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振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级次划分、界面识别标准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等4级构型级次,其中单一分流河道纵向界面包括沉积成因的泥岩界面、碳酸盐胶结成因的钙质界面及冲刷切割成因的物性界面等3种类型,侧向界面识别包括漫溢沉积、湖相泥岩及废弃河道等3种定性识别方法和相似油田类比及厚度模型2种定量确定方法;空间上,受湖平面下降影响,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多呈进积序列,砂体平面形态由片状向条带状转变,储层连通性逐渐变差,从而导致剩余油多分布在复合河道砂体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浅水三角洲 明下段 歧口油田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4
4
作者 牛成民 杜晓峰 +2 位作者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三角洲和河湖交互体系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东营组形成于坳陷期,受盆外水系供给影响形成滑塌浊积扇和坡移扇2类大型湖底扇岩性油气藏;沙河街组形成于断陷期,受盆内局部物源影响,形成了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型、走向斜坡地层超覆型、上倾尖灭型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其中明下段河湖交互体系与沙河街组近源扇体是最有利的领域。(2)黄河口凹陷西段以及部分环渤中凹陷斜坡区的明下段勘探潜力极大,是渤海储量增长最现实的勘探领域;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渤南低凸起陡坡带以及埕北低凸起陡坡带等区域的沙河街组近源扇体为下步勘探的重点突破方向;环渤中凹陷以及辽中凹陷中部和北部东营组湖底扇勘探前景良好;莱州湾凹陷北部等沙三段大型前积三角洲和环渤中凹陷沙一二段滩坝为后续潜在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扇体 浅水三角洲 河湖交互体系 大型岩性油气藏 沙河街组 东营组 明化镇组下段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网状浅水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超 沈孝秀 +2 位作者 王少鹏 来又春 缪飞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河道平面上呈网状、交织状,具有宽深比小、稳定性强等特点,砂体发育程度中等;其形成于低坡降背景,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均有网状河道发育,河道呈花状,沉积微相类型多样,天然堤、河漫滩、席状砂等溢岸沉积物大量发育,形成以溢岸沉积物为主的“河道花”模式。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两侧均发育天然堤,增加了其侧向稳定性,决口改道是形成新河道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低位域 网状浅水三角洲 “河道花”模式
下载PDF
Evolution regularity of the Neogene shallow water delta in the Laibei area, Bohai Bay Bas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Jian-Ping Li Hao Liu +1 位作者 Cheng-Min Niu Rui-Bo Gu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4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unique vertical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nd well logging respons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a shallow water delta wa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eogene of the ...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unique vertical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nd well logging respons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a shallow water delta wa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eogene of the Laibei area, Bohai Bay Basin of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seismic minimum amplitude slices, well logging data, test analytical data and so forth,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of the Neogene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base level controls sandbody types. During a period of low base level, a distribu- tary channel sandbody of shallow water deltaic plain was developed. With base level rising, the sandbody type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body and a sheet sand can be found as well. The fourth-order sequence base level controls mediumshort term evolution of the sandbody. Within a sequence, due to the rising and falling of base level, the sandbody assemblages are identified as an upward-coarsening type, an upwardfining and a compound type respectively. Regionally, from the Laibei Low Uplift to the Huang- hekou Sag,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evoluted from a dendritic shape, to a cuspate shape and finally to a sheet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delta EVOLUTION lower member of the minghuazhen Formation NEOGENE Laibei area Huanghekou Sag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