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herapeutic Concept by “Watted” for the Surgical Lengthening of the Lower Face by Short Face Syndrome
1
作者 Nezar Watted Abu-Hussein Muhamad +1 位作者 Josip Bill Peter Proff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5年第5期127-141,共15页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sthetic awareness for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the spread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ult treatment by public media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adult patients which seek orth...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sthetic awareness for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the spread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ult treatment by public media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adult patients which seek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ir facial esthetics. In general, these patients show such a severe skeletal deformity that it is detectable even by non-experts because of its extraor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se deformities and because of the lacking growth usable for therapy the only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these patients is the combined orthodontic-surgical approach. Besides a stable and functional occlusion with physiologic position of the condyle, the goals of treatment a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ntal and, above all, facial esthetics since the patient judges the success of treatment mostly by the extraoral appearance. The dentofacial appearance must be defined prior to treatment to plan the individual right approach in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ossibilities for Angle Class II deformities and thus be able to reach for both sides—patient and orthodontist—satisfying result. With this article, a systematic therapy concept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lass II deformities and skeletal deep bite with a short lower face (short face syndrome)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soft tissue analysis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halometrics Facial Proportions lower face Height Skeletal Deep BITE SHORT face SYNDROME LENGTHENING of the lower face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 Mandibular Advancement Splint Therapy Lateral Open BITE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
2
作者 刘泉维 邵小康 +4 位作者 黄成 李琛 叶守杰 江玉生 杨志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上覆土压力和开挖面前方部分楔形体的受力;最后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某区间工程开展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支护应力比条件下的土体变形范围有所差异,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方和上方并呈泡状延伸;数值模拟得到的开挖面失稳形态基本符合理论计算模型的假定形状;理论计算得到该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比为0.21,与数值模拟的误差率为5%;当开挖面支护力小于极限支护力时,上软下硬地层开挖面水平变形会突然迅速增大;开挖面附近的岩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软弱部分,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上部软土中心附近,开挖面上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面上方地表最大竖向位移间的相关性较高,两者变形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埋深高承压水双层结构底板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昂 周永根 +4 位作者 杨宇轩 于振子 牟谦 王满 张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219,共13页
平煤矿区首次开采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用于解放其上部受瓦斯突出威胁的己组煤炭资源,近千米埋深开采近全岩层势必加大底板破坏深度,一旦扰动隔水层内L5弱富水性含水层形成寒灰水间接补给通道,影响工作面底板安全稳定。为此首先建立双... 平煤矿区首次开采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用于解放其上部受瓦斯突出威胁的己组煤炭资源,近千米埋深开采近全岩层势必加大底板破坏深度,一旦扰动隔水层内L5弱富水性含水层形成寒灰水间接补给通道,影响工作面底板安全稳定。为此首先建立双层结构底板塑性滑移线场理论模型,推导出三种工况下双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解析解;然后通过自主设计的孔隙水压力(弹簧)和地层有效应力(千斤顶)协同工作的相似模拟试验平台,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模拟分析了采场顶底板变形形态和破坏特征;最后使用钻孔应变测量方法在平煤十二矿己_(15)-31040近全岩工作面开展底板破裂发育形态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双层结构底板塑性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出己_(15)-31040近全岩工作面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6.59 m;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底板破坏集中于开切眼及工作面两端,具有明显滞后破坏特征,最大破坏深度为17.8 m,工作面推进159.9 m进入充分开采后,底板应力逐渐恢复;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底板岩体在工作面前方7.9 m出现压剪滑移破坏,工作面推过钻孔前后底板分别表现出压剪和拉剪破坏,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介于16.5~18 m。现场实测与理论计算和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大埋深、高承压煤岩层开采底板水害防治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 近千米埋深 寒武系灰岩 底板水害 相似模拟 钻孔应变技术
下载PDF
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在下睑整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戚昌栋 王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矫正睑袋膨出伴泪槽畸形以及眶下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行下睑整形术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术后随访6... 目的:探讨应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矫正睑袋膨出伴泪槽畸形以及眶下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行下睑整形术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留取手术前后照片进行对比观察,评价临床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睑袋平坦,有效填充改善了泪槽沟以及眶下凹陷,恢复了下睑到中面部的单凸型曲线,睑颊轮廓线过渡自然,且对手术效果满意,86例(95.50%)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4例(4.50%)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效果稳定,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整复术 泪槽韧带 泪槽沟 眶膈脂肪 眶下凹陷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掌子面稳定支护压力分析
5
作者 林宝刚 程勇东 +3 位作者 管海平 陶江东 方焘 罗如平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7期137-141,共5页
准确控制掌子面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砂层占比分别为100%、87.5%、75%、62.5%、50%、37.5%、25%、12.5%的掌子面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数值模型,得到了砂层–泥质粉砂岩复合式上软下硬地层掌子面失稳破坏规律,... 准确控制掌子面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砂层占比分别为100%、87.5%、75%、62.5%、50%、37.5%、25%、12.5%的掌子面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数值模型,得到了砂层–泥质粉砂岩复合式上软下硬地层掌子面失稳破坏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在上软下硬地层情况下掌子面极限支护力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掌子面破坏模式主要受上部砂层控制,破坏面一般发生在砂土地层中;随着砂层占比的增大,掌子面极限支护力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且当砂层占比低于75%时,掌子面极限支护力增长较快;所提出的掌子面支护力理论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掌子面下限支护力,其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值误差在5%以内,该计算方法可为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掌子面支护压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掌子面 极限支护力
下载PDF
承压开采放顶煤试验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阳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22-124,共3页
根据东庞矿北井矿井初设及安全专篇,北井东部可采边界为-300 m等高线,9209试采工作面设计时底板标高已为-281.4 m,因此此工作面为北井南翼最后一个工作面,在不受水害及顶板威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回收南翼煤炭资源已成为重点,理论分析工... 根据东庞矿北井矿井初设及安全专篇,北井东部可采边界为-300 m等高线,9209试采工作面设计时底板标高已为-281.4 m,因此此工作面为北井南翼最后一个工作面,在不受水害及顶板威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回收南翼煤炭资源已成为重点,理论分析工作面顶底板岩层的结构特点,分析得出了工作面具备增加长度,实施承压开采的基本条件。工作长度由88 m增加至96 m后,多回收煤炭资源4万余t,大大提高了采面的可采储量和服务期限,提高了矿井的资源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煤 下三带 面长 承压开采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丽辉 丁军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5期195-199,M0019,M0020,共7页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上软下硬地层的盾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支护应力比和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施工的安全盾构推力范围。结果表明: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随支护应力比的减小而增...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上软下硬地层的盾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支护应力比和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施工的安全盾构推力范围。结果表明: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随支护应力比的减小而增大,数值模拟得出的最小支护力变化规律同实测值相一致,且盾构推力的安全参数范围为4.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隧道 盾构推力 开挖面 稳定性
下载PDF
钢管桩-注浆加固盾构换刀区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戴治恒 张孟喜 +2 位作者 魏辉 顾婕 张晓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0-699,共10页
以佛-莞城际线路长隆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常压开仓时换刀区失稳和渐进破坏过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分析钢管桩-注浆方案常压换刀区地层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对... 以佛-莞城际线路长隆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常压开仓时换刀区失稳和渐进破坏过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分析钢管桩-注浆方案常压换刀区地层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对换刀区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常压开仓时盾构开挖面首先失稳,并引起土体流失以及土压力释放现象;随着刀盘后移,逐渐诱导换刀区地层出现大范围竖向位移,最终贯通至地表.采用钢管桩-注浆方案,换刀区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均得到有效控制.与注浆加固方案相比,钢管桩-注浆方案具有工期短、污染少的优点且钢管桩可回收,不影响土体后续使用,为工程提供新的地层加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换刀 钢管桩-注浆加固 开挖面稳定性 全风化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下载PDF
颧颊部解剖学研究与“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术矫正面中下部老化松垂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晓燕 黄威 +3 位作者 邱涛 陶凯 孙鹏 田雅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研究确定人颧颊部皮下组织层次中脂肪组织层形态结构及其固定形式;探索面中下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①尸体标本颧颊部被覆软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②以PTFE线作为悬吊材料,采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矫正面中下... 目的研究确定人颧颊部皮下组织层次中脂肪组织层形态结构及其固定形式;探索面中下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①尸体标本颧颊部被覆软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②以PTFE线作为悬吊材料,采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矫正面中下部老化性松垂形态。结果解剖学研究显示,面中下部皮下组织层中存在不同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与纤维的混合结构组织层-纤维脂肪垫层。其分布于颧颊部的皮下脂肪层和SMAS层之间,分隔了SMAS层与皮肤的联系。该层与皮肤以规律密集的"篱笆"样短小纤维韧带致密连结,与SMAS层及深部组织间以簇状粗大"真性韧带"及"幕墙"样纤维韧带疏松连结。牵动纤维脂肪垫结构,可带动其上皮肤同步移动从而影响面中下部形态,而牵动SMAS层则不能有效地移动表层皮肤。临床应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悬吊术矫正老年面中下部松垂172例,其中27例随访1年, 11例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颧颊部皮下组织中存在纤维脂肪垫层,该层又可分为两部分,即颧纤维脂肪垫和颊纤维脂肪垫。该纤维脂肪垫层是形成面中下部衰老形态的主要结构层次。也是影响SMAS层上提面中部效果的主要原因。以PTFE线"佛手"式连续悬吊颧颊纤维脂肪垫上提手术,可同时均匀上提面中下部、睑外侧部软组织,从而有效地改善面中下部老化松垂的形态。用1-0 PTFE线进行悬吊可以减少"切割"现象,延长手术效果的维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下部 纤维脂肪垫 “佛手”式连续悬吊
下载PDF
正畸求治人群对侧貌面下1/3高度的审美偏好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明玲 王媛媛 +3 位作者 王伟财 周晨 郭丛丛 包柏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调查正畸求治人群对男、女侧貌面下1/3高度的审美偏好。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232人为受试者。以模特(男、女各1名)侧貌面中1/3高度恒定、面下1/3高度渐变的系列图片为模型,设计电子问卷... 目的调查正畸求治人群对男、女侧貌面下1/3高度的审美偏好。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232人为受试者。以模特(男、女各1名)侧貌面中1/3高度恒定、面下1/3高度渐变的系列图片为模型,设计电子问卷。调查受试者感知到的3项指标:1)可以接受的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最小比值(即短容忍边界值)的侧貌,2)可以接受的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最大比值(即长容忍边界值)的侧貌,3)最理想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比值(即理想值)的侧貌。以上述侧貌相对应的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比为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求治人群对男、女模面下1/3高度的短容忍边界值中位数为0.8,男模大于女模(P=0.039);长容忍边界值中位数为1.1,男模小于女模(P<0.001);理想值中位数为0.9,男模大于女模(P<0.001)。结论正畸求治人群对侧貌面下1/3高度存在短容忍边界值、长容忍边界值以及理想值的审美偏好,这对正畸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貌 审美 面下1 3高度
下载PDF
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静宜 胡静 +3 位作者 崔剑 祝颂松 李继华 罗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并使用X线片测量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正、侧位形态及下颌角区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8例接受下颌角截骨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手术前后面下部宽度及下颌角开张度等数... 目的观察并使用X线片测量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正、侧位形态及下颌角区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8例接受下颌角截骨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手术前后面下部宽度及下颌角开张度等数据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下颌角间距(Go-Go)平均减少10.6mm,面下部软组织宽度(Ab-Ab)平均减少15.9mm,软组织厚度平均减少5.3mm;下颌角开张度(Ar-Go-Me)术前平均值为113.5°,术后平均值为125.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平面角(MP-HP)术前平均值为18.8°,术后平均值为27.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下颌角截骨术能有效地缩小下颌角间距及面下部宽度,增加下颌角开张度,改善侧方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颌 下颌角截骨术 X线头影测量分析 面下部宽度
下载PDF
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风暴岩与风暴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12 位作者 邵珠福 李勇 刘选 毛毳 刘圣鑫 孙宁亮 陈彬 王凯 罗可 王韶洁 刘闯 刘宝 熊志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1-398,共18页
青岛灵山岛中生界下白垩统碎屑岩中发育了很好的风暴岩与风暴沉积,其特点是:(1)丘状、洼状构造及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经常可见;丘状交错层理呈对称或近对称丘状,一般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暗色薄层状砂泥岩互层中,薄层一般厚1-2cm,有时... 青岛灵山岛中生界下白垩统碎屑岩中发育了很好的风暴岩与风暴沉积,其特点是:(1)丘状、洼状构造及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经常可见;丘状交错层理呈对称或近对称丘状,一般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暗色薄层状砂泥岩互层中,薄层一般厚1-2cm,有时也可以更厚;砂岩中常有平行层理或低角度交错层理,也可以发育丘状交错层理;细层较厚,多在1-2cm,甚至3-4cm;但砂岩多数呈块状;洼状交错层理相对较少,多不完善;洼状构造则相对多见。(2)冲刷侵蚀面非常发育。多波状起伏或凹凸不平,起伏可达20-30cm,甚至更大;内部的冲刷侵蚀面常不连续,但底部的冲刷侵蚀面连续性很好。(3)中厚层状砂岩内部的冲刷侵蚀面可以分为多个次级层,但常因冲刷面的不连续而上下合并在一起。(4)砂岩中常含有内碎屑,以暗色泥砾为主,小者直径多在1-2cm,大者可达10cm以上,形态多变;长轴多顺层分布;有时集中在砂岩的顶部。(5)以中细砂岩为主,没有真正的砾岩;砂岩的分选性可以较好。(6)发育了大量的多尺度、多类型软沉积物的变形构造。(7)有时候含有炭屑。灵山岛风暴岩和风暴沉积的发现,揭示了这套沉积是在一个相对较浅水的湖泊条件下形成的,而非海洋深水;此外,风暴形成的砂岩下移到三角洲前缘相中,使其更加靠近烃源岩,优化了生储关系,有利于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岩 风暴沉积 丘状洼状层理 湖泊相 下白垩统 灵山岛
下载PDF
颈部扩张皮瓣用于下面部瘢痕修复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仰杰 谢峰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扩张皮瓣用于下面部瘢痕修复的效果。方法:将扩张器置于颈部扩张3-5个月,然后,将扩张的皮瓣向头侧铺展来修复下面部瘢痕包括上唇瘢痕。在扩张皮瓣上对应口的位置开个洞以修复口周瘢痕。结果:从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 目的:探讨颈部扩张皮瓣用于下面部瘢痕修复的效果。方法:将扩张器置于颈部扩张3-5个月,然后,将扩张的皮瓣向头侧铺展来修复下面部瘢痕包括上唇瘢痕。在扩张皮瓣上对应口的位置开个洞以修复口周瘢痕。结果:从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用颈部扩张皮瓣修复下面部瘢痕患者8例。有6例患者扩张皮瓣存活良好,有2例患者,扩张皮瓣的远侧边缘有小范围坏死,大部分的扩张皮瓣存活良好,伤口通过换药愈合。所有病人都获得满意结果。平均随访的时间是13个月。扩张皮瓣与周围皮肤在色泽、纹理以及厚度上都很相似。扩张皮瓣移植后未发生挛缩现象,颌颈角外形满意。下唇外翻及流涎得到良好矫正。结论:对于下面部瘢痕且颈部良好的患者,整个颈部的扩张皮瓣是修复下面部烧伤后瘢痕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后瘢痕 下面部 修复 颈部扩张皮瓣
下载PDF
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被引量:22
14
作者 文虎 程斌 +2 位作者 翟小伟 杨红革 刘少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56,87,共4页
为治理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过程中由于遗煤二次氧化、漏风等问题导致的工作面自然发火,以北马坊煤矿2134下分层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回撤期间CO浓度异常的原因是2114上分层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发生CO涌出。通过采取工作... 为治理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过程中由于遗煤二次氧化、漏风等问题导致的工作面自然发火,以北马坊煤矿2134下分层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回撤期间CO浓度异常的原因是2114上分层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发生CO涌出。通过采取工作面正压通风、上分层采空区注浆、架后钻孔注高分子胶体防灭火材料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抑制了自然氧化升温过程的发展,使CO体积分数下降至100×10-6以下,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分层 采煤工作面 回撤期间 自然发火
下载PDF
下工作面开采对上部砌碹巷道的破坏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忠明 孟武峰 +1 位作者 鲁大华 黄成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27,共5页
为了掌握上覆巷道在下伏工作面开采影响下的变形破坏规律,通过在回风巷内建立岩移观测站,对开采过程中巷道的移动与变形情况进行了实测。根据实测结果通过反算获得了本矿区岩层内部移动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总... 为了掌握上覆巷道在下伏工作面开采影响下的变形破坏规律,通过在回风巷内建立岩移观测站,对开采过程中巷道的移动与变形情况进行了实测。根据实测结果通过反算获得了本矿区岩层内部移动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总结出了砌碹支护巷道变形破坏与水平变形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下伏煤层开采对上覆巷道移动与变形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采动影响下巷道砌碹的破坏是巷道纵向水平变形和横向水平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巷围岩强度较低、完整性差,巷道砌碹支护体的失稳以及采动应力的叠加是导致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伏工作面 砌碹巷道 采动影响 岩层移动 巷道变形破坏
下载PDF
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自锁与超越条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力 彭斯洋 +2 位作者 魏东 宋泽良 吴振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7-1393,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其自锁构件呈环状,与输出构件成低副面接触,与传统的高副式超越离合器相比承载能力有所提高。对该张环式超越离合器自锁及超越条件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自锁条件对滚柱磨损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在该项性能上... 提出一种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其自锁构件呈环状,与输出构件成低副面接触,与传统的高副式超越离合器相比承载能力有所提高。对该张环式超越离合器自锁及超越条件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自锁条件对滚柱磨损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在该项性能上该超越离合器优于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最后对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环式超越离合器 低副面接触 自锁及超越条件 仿真及实验
下载PDF
睑袋切口行中面部提升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中策 高俊明 李保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睑袋切口行中面部提升的术式选择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进行中面部提升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采用睑袋切口行中面部提升术。结果:上述患者没有出现眼睑外翻... 目的:进一步研究睑袋切口行中面部提升的术式选择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进行中面部提升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采用睑袋切口行中面部提升术。结果:上述患者没有出现眼睑外翻、血肿、感染等并发症。2例患者不满意,后采用脂肪移植填充鼻唇沟,改善明显,满意。25例患者满意,下眼睑皮肤老化、松弛现象以及皱纹显著减轻,明显改善中面部衰老、松弛状,鼻唇沟变浅。结论:外入路去睑袋切口联合中面部提升手术,设计新颖合理,创伤小、伤口较隐蔽,手术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面部老化、松弛下垂等现象,有效解决脂肪突出、皱纹加深、老化下垂等问题,对于鼻唇沟加深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恢复陕,并发症少,持续时间长,是进行中老年中面部提升手术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眼睑 中面部提升 年轻化
下载PDF
冬瓜山铜矿掘进工作面强化通风与降温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支学艺 蒋仲安 +1 位作者 陈旺星 黄洪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66,共3页
热害是冬瓜山铜矿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在分析冬瓜山铜矿热源情况和借鉴其他矿山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加强通风降温为主的降温措施。针对巷道掘进独头工作面通风和降温要求,进行了掘进工作面强化通风设计和现场实验。现场实... 热害是冬瓜山铜矿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在分析冬瓜山铜矿热源情况和借鉴其他矿山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加强通风降温为主的降温措施。针对巷道掘进独头工作面通风和降温要求,进行了掘进工作面强化通风设计和现场实验。现场实验表明,强化通风缩短了排炮烟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面的气温从31.2℃降低到28.8℃,在通风和洒水共同作用下,降低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粉尘浓度,使作业环境明显改善。风筒的百米漏风率只有3.67%,这种风筒作为压入式风筒使用时,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值得推广,但是在强化通风的条件下,不能作为抽出式风筒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强化通风 降温
下载PDF
迎上下采空孤岛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向阳 涂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2-1079,共8页
为了研究分析上下煤层两侧都采空而形成的孤岛面沿空掘巷和煤层开采时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应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与具体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上下煤层两侧采空情况下,下孤岛工作面迎上孤岛面沿空掘巷期间及... 为了研究分析上下煤层两侧都采空而形成的孤岛面沿空掘巷和煤层开采时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应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与具体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上下煤层两侧采空情况下,下孤岛工作面迎上孤岛面沿空掘巷期间及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该情况下孤岛工作面围岩结构特征因受多次开采影响,其整体性和联动性都有所降低,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且煤柱宽度尺寸对巷道受力变形有较大影响。掘巷期间轨道巷煤柱帮的变形量大于实体煤帮变形量,顶板下沉量大于底鼓量;回采期间顶板运移特点决定了两巷围岩主要呈现拉剪破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动影响阶段和影响剧烈阶段范围逐渐增大,巷道断面收缩率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孤岛面开采沿空巷道的特殊围岩条件,应遵循"强顶、固帮、控底的全断面围岩控制技术思路,对上下隅角附近巷道加强支护,提高围岩自身强度,为类似条件孤岛面巷道维护及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采空区 孤岛工作面 沿空掘巷 围岩变形 矿压特征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下分层综放面巷道布置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学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4,44,共6页
基于神东活鸡兔井浅埋厚煤层下分层综放开采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确定下分层巷道布置采用外错布置,合理错距为4 m。通过现场实测巷道使用效果表明,巷道顶板垂直位移最大8 mm、顶板离层量最大8 mm,满足下分层综放工作... 基于神东活鸡兔井浅埋厚煤层下分层综放开采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确定下分层巷道布置采用外错布置,合理错距为4 m。通过现场实测巷道使用效果表明,巷道顶板垂直位移最大8 mm、顶板离层量最大8 mm,满足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综放工作面 下分层开采 巷道布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