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郑苏 穆敬平 +3 位作者 代轶楠 谢谨 金明滢 李明芬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以及血清鸢尾素(irisin)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予...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以及血清鸢尾素(irisin)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予分期针刺治疗,B组予步行训练,C组予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obath index,MBI)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协调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walkerview)采集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risin和sdLDL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对称性参数、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以及血清irisin和sdLDL含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协调能力,改善步态,降低sdLDL含量,促进irisin生成,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下肢功能障碍 步态 血脂
下载PDF
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镜像疗法和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蒋苹 王海燕 +1 位作者 赵志军 李小丽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3至2016-09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康复理疗科做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镜像疗法治疗组(镜像疗法组,43例... 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3至2016-09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康复理疗科做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镜像疗法治疗组(镜像疗法组,43例)和综合康复治疗组(综合康复组,43例),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Brunnstrom分级以及FAC分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镜像疗法组治疗后FMA评分(23.46±5.09)、MBI评分(46.97±6.77)显著高于综合康复组FMA评分(18.77±4.17)、MBI评分(39.87±5.52)(P<0.05)。镜像疗法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9.81±2.31)显著低于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18.97±3.56)(P<0.05),治疗后镜像疗法组Brunnstrom分级和FAC分级显著优于综合康复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岑红燕 黄军祥 +1 位作者 彭林海 黄汉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肌力、步...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肌力、步行、平衡功能等训练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SET。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Berg平衡量表(BBS)、Lindmark平衡反应、FuglMeyer(FMA)对治疗前后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步态指标[步长、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BBS、Lindmark评分和10 m MWS、步长值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行康复治疗中使用SET,效果理想,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悬吊运动 偏瘫 下肢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被引量:9
4
作者 尹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72-2473,共2页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受损的治疗效果,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作Lysholm评定,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屈伸肌力和大腿周径,以评...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受损的治疗效果,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作Lysholm评定,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屈伸肌力和大腿周径,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膝关节ROM为(47±29)°,治疗后(89±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1.053,P<0.001)。Lysholm值治疗前45±7,治疗后67±1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3.089,P<0.05)。治疗前后Lysholm值、膝关节ROM、肌力及大腿周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疗法是治疗下肢骨折后功能障碍的有效途径,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下肢骨折 膝关节功能障碍 并发症 早期 运动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勇 邢英茹 +1 位作者 田飞 吴琳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82-86,共5页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7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8),...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7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8),在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温针灸配合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连续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情况、股直肌平均肌电值(AEM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股直肌AEM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股直肌AEMG及ADL、SS-QOL评分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股直肌神经入肌点推拿点按疗法 中风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针大腿前后肌群穴位配合等速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涧 何铭锋 +1 位作者 赵书恒 陈红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23-62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大腿前后肌群穴位配合等速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17例、对照B组17例和试验组18例。对照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B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中... 【目的】观察电针大腿前后肌群穴位配合等速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17例、对照B组17例和试验组18例。对照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B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中增加带有视觉反馈和任务导向的膝关节力量和协调性等速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及等速运动训练基础上加用电针大腿前后肌群穴位。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3周。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活动能力、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eak torque,PT)、步速和步态对称性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3组下肢活动能力、PT及步态对称性等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除试验组与对照B组的步速、下肢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照B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A组,试验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电针大腿前后肌群穴位配合等速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比普通的等速训练更能有效地提高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下肢功能障碍/针灸疗法 等速肌力训练
下载PDF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高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3期70-72,共3页
目的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干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分析价值.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抽取100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都接受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基于此,实验组配合运动疗法.... 目的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干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分析价值.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抽取100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都接受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基于此,实验组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关节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关节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佳(P<0.05).结论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干预前提下,配合运动疗法,可加速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恢复进程,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粘连 下肢骨折 运动疗法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洪天 魏凯 +3 位作者 刘杰 张洪丽 顾晨丛 王利春 《老年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而头针是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头针单独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头针联合其他治疗方案,比如头针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而头针是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头针单独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头针联合其他治疗方案,比如头针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康复训练Bobath技术、康复机器人、平衡仪、悬吊运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头针联合传统治疗技术(中药治疗、八段锦、体针),以及特色头针疗法(互动式头针、久留针、双侧头针),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图分析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许明珠 林润 +6 位作者 温华能 王逸潇 刘璐 王碧涵 陈科汛 禤春宇 崔韶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62-2168,共7页
背景脑梗死常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但研究尚少,且评价方法有待补充。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 背景脑梗死常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但研究尚少,且评价方法有待补充。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部的90例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靳三针组、镜像组、靳三针+镜像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靳三针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靳三针治疗,镜像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膝关节镜像训练,靳三针+镜像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和膝关节镜像训练。三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采用s EMG评估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镜像组与靳三针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均高于靳三针组、镜像组(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LE评分高于靳三针组、镜像组(P<0.05)。结论 与靳三针、镜像疗法单独治疗相比,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功能障碍 靳三针 镜像疗法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磊 李珉星 +1 位作者 吴蓉蓉 缪兆彬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下肢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关键部分[1]。目前,下肢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虚拟现实技术、Bobath技术、减重步态训练等。然而,这些治疗方式需要较高的经济支持,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种低成本、高成效... 下肢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关键部分[1]。目前,下肢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虚拟现实技术、Bobath技术、减重步态训练等。然而,这些治疗方式需要较高的经济支持,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种低成本、高成效的治疗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十分重要,可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神经特征的认知治疗方法,已被推荐为脑卒中干预措施中成本低、效果好和简单化的辅助治疗手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镜像疗法 康复效果
下载PDF
穴位埋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平 张娟 +1 位作者 刘海玲 王应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埋针疗法,取...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埋针疗法,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NIHSS)的改善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T、APTT、Fi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加快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进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下肢功能障碍 埋针疗法 康复训练 凝血酶原时间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磊 张雨帆 +1 位作者 李珉星 陈松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疗法和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小...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疗法和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小续命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下肢功能指标、平衡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能力总分、FMA评分、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衡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小续命汤加减 镜像疗法 全身垂直律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玉群 宦婷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9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下肢肌张力分级为0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想象疗法 被动足背屈训练
下载PDF
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吴强 张锦华 +5 位作者 吴和熙 杨家富 颜宇轩 张红梅 李琴 潘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月内...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月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scale,LEFS)评分、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Ame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LEFS各单项评分和总分以及KSS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以上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筋排刺 电针 髂胫束综合征 疼痛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配合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效果
15
作者 刘现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配合头针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下肢智能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配合头针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erg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配合头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障碍,提升其步行能力,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头针疗法 脑卒中 步行功能障碍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杜以君 怀娟 +2 位作者 王永慧 曲玉娟 刘万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传统头针组和互动式头针组, 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头针治疗和下肢运动训练, 每日1次, 每周5次,...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传统头针组和互动式头针组, 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头针治疗和下肢运动训练, 每日1次, 每周5次, 连续3周。传统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下肢运动训练分开实施, 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下肢运动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的FMA-LE评分、MBI评分、BBS评分、FAC评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FMA-LE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增加(P<0.05), 且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的FMA-LE评分[(24.61±6.58)分]、MBI评分[(71.95±17.50)分]、BBS评分[42.0(25.0, 53.5)分]改善较为优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FAC评级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互动式头针 下肢运动疗法 下肢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琼 杨勇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莎 周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男33例,女29...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男33例,女29例,年龄(59.2±7.1)岁,年龄范围为40~6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FAC)分级、质心轨迹长度和面积、步态时空参数及摆动相关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MBI评分[(79.1±9.5)分]、FMA-LE评分[(25.3±4.1)分]、BBS评分[(44.7±7.4)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8.7±7.9)分、(19.8±3.7)分、(39.2±8.3)分],FAC分级Ⅳ级占比[45.2%(14/31)]多于常规治疗组[6.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质心轨迹长度[(85.2±6.6)cm]、面积[(4.3±1.4)cm^(2)]低于常规治疗组[(106.3±6.2)cm、(9.8±1.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步长[(49.1±9.4)cm]、步宽[(16.0±4.9)cm]、步速[(47.3±9.3)cm/s]、步行周期[(1.1±0.2)s]、双足支撑[(21.9±6.5)%]及单足支撑[(49.1±8.6)%]均优于常规治疗组[(38.3±6.5)cm、(18.7±5.6)cm、(38.4±8.6)cm/s、(1.4±0.5)s、(30.4±7.2)%、(39.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最大屈髋角度[(36.5±3.7)°]、最大屈膝角度[(48.9±5.2)°]、最大踝背屈角度[(7.1±2.3)°]大于常规治疗组[(33.8±4.1)°、(42.1±4.4)°、(4.3±1.7)°],最大伸髋角度的绝对值[(2.3±1.4)°]、最大伸膝角度[(1.7±0.6)°]、最大踝跖屈角度[(12.7±1.1)°]小于常规治疗组[(4.9±1.5)°、(3.6±1.1)°、(13.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改善髋、膝、踝关节活动角度、质心位置及异常步行运动模式,提高患者步态稳定性、协调性及动态平衡能力,利于患者康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干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严文 崔淑仪 +2 位作者 慕容嘉颖 何婉雯 庄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0,399,共5页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斜线给予常规针刺30 min后,保留头针,观察组予针刺运动疗法同步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指标[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E)]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较治疗前升高(P<0.05),F/E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高于对照组(P<0.05),F/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能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活动、股四头肌肌群功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康复机器人 针刺运动疗法 老年人 下肢功能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娟 李琳 李晓慧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采用徒手肌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MMT)评估两组患者的肌力变化情况,下肢肌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下肢肌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lower extremity,FMA-LE)、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LE、BBA及MBI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下肢功能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法 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锟 秦合伟 +4 位作者 李彦杰 李鸿章 张志鑫 赵晶 卢永保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以中医五... 目的观察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对照组1采用以固定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对照组2仅采用MotoMed治疗,8周为一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伸屈膝肌PT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伸屈膝肌PT值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MAS、Berg、FMA和FA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10 m最大步速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采用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采用固定音乐和不采用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音乐疗法 MotoMed 智能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