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s between Quadriceps:Hamstring Strength Ratio and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in Netball Players
1
作者 Henriette Hammill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4期1022-1033,共12页
Background: Netball is a popular sport. Due to high impact and quick movement, there is an enormous load on the lower extremities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for injury.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 Background: Netball is a popular sport. Due to high impact and quick movement, there is an enormous load on the lower extremities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for injury.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dricep and hamstring strength and the prevalence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in netball players. Setting: Twenty-five female netball players (age: 20.8 ± 1.4 years)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Methods: The Cybex Isokinetic dynamomet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concentric knee torques. Quadriceps:hamstring strength ratio was determined. Oc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was documented bi-weekly. Results: Medium effect sizes were noted for flexion torque:work for the left leg and for the quadriceps:hamstring ratio (≥60%) for the right leg. All the other measured variables have a small effect size. 18.75%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and ConQ:ConH of Conclusion: Injuries to the ankle and knee are especially common among netball players. Hamstring and quadriceps muscle asymmetry (>10%) were found to be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y. Contribu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awareness on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and the strength ratio between the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s. This can aid coaches and netball players to lower the risk for injuries and thus improve individual- and tea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ball HAMSTRINGS QUADRICEPS strength Ratio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下载PDF
Normative reference of standing long jump indicates gender difference in lower muscular strength of pubertal growth 被引量:2
2
作者 Louisa Ming Yan Chung Lina Pui Yu Chow Joanne Wai Yee Chung 《Health》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standing long jump (SLJ) is a popular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it lacks an updated criterion-reference standard. This study generated the first normative SLJ test data for Chinese aged 8 -...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standing long jump (SLJ) is a popular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it lacks an updated criterion-reference standard. This study generated the first normative SLJ test data for Chinese aged 8 - 18.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5 to December 2011, comprehensive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on 12,712 school students. The SLJ perform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ll age groups, p < 0.01). Results: The boy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girls in each age group. The mean difference increased as the age increased, depicting a prominent variance in muscular strength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t age 12, and the variances became larger at age 18. Girls in the 70th percenttile performed similarly to boys performing in the 10th percentile. The onset of muscle strength for boys found in this study corresponded to the onset age of testosterone maturation of Chinese boys investig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Linear regression found age and BMI predicting SLJ significantly for boys and girls, explaining better SLJ results in older boy and the effect of their heavy body siz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ndicated a muscular strength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s during growth and added supporting evidence to the hormonal influence of muscle growth during pub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ATIVE REFERENCE STANDING Long Jump Children ADOLESCENT lower MUSCULAR strength
下载PDF
First normative reference of standing long jump indicates gender difference in lower muscular strength of Macedonian school children
3
作者 Seryozha Gontarev Vujica Zivkovic +1 位作者 Lence A. Velickovska Milan Naumovski 《Health》 2014年第1期99-106,共8页
Backgroun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publish the normative reference valu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muscular strength through the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carried out on a large sample of Macedonian school... Backgroun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publish the normative reference valu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muscular strength through the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carried out on a large sample of Macedonian school children. The normative values encompass a wide span of years (6 - 18). Methods: The research was realized in a large sample of 12618 school children at the age of 6 to 18 years from Macedonia. The sample was divided in 14 groups, according to chronological age and each ag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gender. For estimation of th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the following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have been applied: body height in standing position (cm), body weight (kg), as well as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Children aged 6 or above were invited to take a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Results: Boys show statistically better results in all age categories in the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than girls, and these differences become big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especially after the 14th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NESS Testing STANDING Long JUMP Gender Children Adolescents lower MUSCULAR strength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4
作者 李民 丰谢华 +4 位作者 李爱 杨剑峰 杜文文 史荣芬 张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常规运动指导治疗,试验组加用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力水平、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步态参数及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1.40±0.23)分比(1.98±0.63)分],Fugl Meyer运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9.87±3.58)分比(24.15±3.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O_(2)peak、AT及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0.42±1.71)m L/(min·kg)、(13.89±1.01)mL/(min·kg)、(140.56±23.78)m,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1.23)m L/(min·kg)、(13.02±1.21)mL/(min·kg)、(116.58±29.6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步长、步速、步频及单支撑相水平分别为(36.87±4.71)cm、(57.78±7.23)cm/s、(69.31±5.41)step/s、(31.05±3.01)%,均高于对照组的(31.52±3.67)cm、(52.84±6.09)cm/s、(63.05±6.08)step/s、(27.2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78.61±5.61)分、(41.15±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59±6.13)分、(32.56±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运动耐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弹力带抗阻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水平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彦芳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肌力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使用自制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干... 目的探讨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肌力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使用自制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干预。比较两组足下垂、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康复锻炼依从性、肌力改变及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足下垂、下肢症状性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锻练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踝关节背屈与跖屈角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应用于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肌力,提高踝关节背屈与跖屈角度,预防足下垂、下肢症状性DVT发生,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力障碍 踝泵运动 足部自动伸缩支架
下载PDF
基于双模态智能鞋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定量评估
6
作者 龙华君 李洁 +2 位作者 李瑞 刘新峰 程敬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46,I0002,共11页
卒中可导致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受损和偏瘫。准确评估下肢运动能力对诊断和康复很重要。为了使每次测试都可随时追溯,并避免主观性,我们使用配备有压敏鞋垫和惯性传感单元的双模态智能鞋进行数字化评估,并设计了一个包括左转弯和右转弯的5... 卒中可导致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受损和偏瘫。准确评估下肢运动能力对诊断和康复很重要。为了使每次测试都可随时追溯,并避免主观性,我们使用配备有压敏鞋垫和惯性传感单元的双模态智能鞋进行数字化评估,并设计了一个包括左转弯和右转弯的5米步行测试方案。数据收集自23名患者和17名健康受试者。两位医生对所有患者的下肢的运动能力进行了观察,并使用医学研究委员会的五级肌肉检查量表进行了评估。两位医生对同一患者的平均评分被用作真实值。使用我们开发的特征集,在对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类时达到了100%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肌肉力量,使用我们的特征集和回归方法获得了0.143的平均绝对误差和0.395的最大误差,与每位医生的评分相比(平均绝对误差:0.217,最大误差:0.5),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我们验证了使用这种智能鞋客观准确地评估中风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智能鞋 下肢肌力
下载PDF
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颉静 杨思梦 吴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服用至实验结束。抗阻运动方案为受试者先采用7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的质量完成8次×10组的负重深蹲,之后再以自身体质量完成20次×5组的深蹲跳,组间间歇3 min。受试者分别在抗阻运动前和运动后24、48、72 h完成等速肌力、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力量耐力方面,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在240(°)/s等速测试下的总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方面,与PL组相比,AKO组右膝关节屈伸肌在运动后72 h于60(°)/s等速测试下的最大功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伸肌在运动后48 h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屈肌在运动后48 h和72 h显著升高(p<0.05);下肢爆发力方面,两组受试者垂直纵跳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度能力方面,两组受试者20 m冲刺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可以促进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最大力量的恢复,对其他运动能力的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抗阻运动 下肢力量 运动能力 骨骼肌
下载PDF
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研究
8
作者 崔海文 耿恺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体能是竞技体育的核心与保障,运动员要想提升竞技能力,保持竞技水平,就需要储备充足的体能,特别是高校武术专业套路运动员,基于专项体能角度,展开科学、有针对性、系统的训练,能够全方位提升灵敏、柔韧与力量等身体素质与机能,为有效完... 体能是竞技体育的核心与保障,运动员要想提升竞技能力,保持竞技水平,就需要储备充足的体能,特别是高校武术专业套路运动员,基于专项体能角度,展开科学、有针对性、系统的训练,能够全方位提升灵敏、柔韧与力量等身体素质与机能,为有效完成整套武术演练奠定基础。对此,该文对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武术 套路运动员 下肢力量 训练
下载PDF
脚踝刚性力量对短跑成绩影响的量化研究
9
作者 黄天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对短跑运动员脚踝刚性传导下肢力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探讨脚踝刚性对短跑运动员百米成绩、立定跳远、原地快速下蹲跳、起跑前5步平均触地时间、起跑前5步平均躯干前倾角度和起跑前5步平均落地支撑胫骨角度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短跑运动员脚踝刚性传导下肢力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探讨脚踝刚性对短跑运动员百米成绩、立定跳远、原地快速下蹲跳、起跑前5步平均触地时间、起跑前5步平均躯干前倾角度和起跑前5步平均落地支撑胫骨角度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缩短触地时间,脚踝刚性的增强会减少力的损耗,这对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传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踝刚性 下肢力量 短跑成绩
下载PDF
加压训练对男子击剑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变化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乔勇 郭宁 李林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本研究将12名男子重剑运动员随机分为加压负荷训练实验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每组各6名运动员,加压实验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都进行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一致,实验组训练负荷低于传统力量训练组。通过连续8周的加压训练,加压组运动... 本研究将12名男子重剑运动员随机分为加压负荷训练实验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每组各6名运动员,加压实验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都进行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一致,实验组训练负荷低于传统力量训练组。通过连续8周的加压训练,加压组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值远远高于实验前(P<0.05);而传统力量训练组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前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加压组运动员相对峰值功率值较训练前呈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力量训练组提高幅度不大,加压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力量训练组。实验说明,加压抗组训练能显著增加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无氧功率,且效果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训练 下肢力量 无氧功率
下载PDF
Lower San Fernando土坝破坏及加固的完全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明海燕 李相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介绍一组关于LowerSanFernando土坝在 1971年SanFernando地震中响应的完全耦合有限元分析 ,利用一新研制的临界状态砂土模型模拟土在各种条件下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堤坝的上游边坡会发生流动破坏。如果没有下游反压平台 ,堤坝有可... 介绍一组关于LowerSanFernando土坝在 1971年SanFernando地震中响应的完全耦合有限元分析 ,利用一新研制的临界状态砂土模型模拟土在各种条件下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堤坝的上游边坡会发生流动破坏。如果没有下游反压平台 ,堤坝有可能发生滑向下游的流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本构模型 完全耦合分析 残余强度
下载PDF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秦莉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颅重复刺激。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肌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行能力0、1、2、3级患者占比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步行能力4、5级患者占比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肌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刺激 下肢力量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肌力不对称性与动态平衡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牛银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数据,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名速度滑冰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和下肢YBT测试下肢髋、膝、踝三关节的肌力水平和左右下肢前、后外、后... 目的:通过测量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数据,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名速度滑冰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和下肢YBT测试下肢髋、膝、踝三关节的肌力水平和左右下肢前、后外、后内侧和综合值。结果:髋、膝、踝关节的不对称性均<15%,左右下肢动态平衡(p>0.05)无显著性差异。髋关节(r=-0.52,p=0.048<0.05)、踝关节(r=-0.63,P=0.012<0.05)屈肌离心收缩和踝关节(r=-0.68,P=0.005<0.01)屈肌向心收缩的不对称性与左侧综合值呈显著高度负相关;膝关节(r=-0.56,P=0.029<0.05)屈肌向心收缩和踝关节(r=-0.61,P=0.015<0.05)屈肌离心收缩的不对称性与右侧综合值呈显著高度负相关。结论:速滑滑冰运动员下肢存在不对称性,左右侧动态平衡能力较稳定。与伸肌相比,下肢屈肌不对称性与动态平衡能力呈现更高程度的负相关;与髋、膝关节相比,踝关节的不对称性动态平衡能力呈现更高程度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下肢肌力 不对称性 动态平衡能力
下载PDF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马旭超 满喜 张雅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92-98,152,共8页
研究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与动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测试分析,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与动态平衡能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 研究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与动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测试分析,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与动态平衡能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瑞士生产的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与Med-Track足底压力分布板,分别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角速度60°/s、180°/s与300°/s时的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动态平衡能力测试。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等速肌力特征及平衡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对等速肌力测试指标与动态平衡能力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研究结果:(1)内蒙古师范大学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下肢髋、膝、踝三关节两侧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下肢三关节两侧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大于屈肌(P<0.05)。下肢三关节两侧屈伸肌峰力矩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均大于国内其他优秀运动员。(2)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动态平衡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侧动态平衡能力发展均衡。羽毛球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与动态平衡重心包络面积、重心单位面积总轨迹长皮尔逊系数呈显著性负相关;膝关节峰力矩比与动态平衡重心包络面积、重心单位面积总轨迹长呈显著性负相关;踝关节屈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与重心单位面积总轨迹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屈伸肌峰力矩比与纵向重心动摇轨迹长度呈显著性正相关。(3)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踝关节(0.629-0.810:P<0.05)>膝关节(0.639-0.727:P<0.05)>髋关节(0.624-0.651:P<0.05)。建议:内蒙古师范大学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应在平时训练中针对性加强下肢三关节伸肌力量素质练习,通过增强下肢髋、膝、踝关节的专项力量训练来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教练员在训练时可以用羽毛球运动员下肢三关节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肌力特征、屈伸肌峰力矩比来预测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选拔优秀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运动员 肌力特征 动态平衡 下肢三关节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居家康复方案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欣育 彭玮 +1 位作者 王雪松 陈静 《上海护理》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对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别进入2个病区...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对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别进入2个病区,病区1中的50例患者作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病区2中的50例患者作观察组,出院后采取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干预12周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WOMAC得分低于对照组,而其SER、HSS膝关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双下肢的肌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增强其康复自我效能,还能促进患者下肢肌力水平提高,并且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膝骨关节炎 赋能理论 居家康复锻炼 下肢肌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对下肢肢体乏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16
作者 梁楚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对下肢肢体乏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下肢肢体乏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单数者纳入中医组,双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中医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对下肢肢体乏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下肢肢体乏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单数者纳入中医组,双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中医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肢体肌力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医组等长收缩、等长收缩/体重、等速收缩、等速收缩/体重、5次坐立实验(FTSST)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为(99.34±12.83)N·m、(1.62±0.21)N·m/kg、(86.64±10.28)N·m、(1.23±0.10)N·m/kg、(6.12±0.84)s、(563.24±58.74)m,对照组分别为(82.34±8.73)N·m、(1.54±0.22)N·m/kg、(72.34±6.83)N·m、(1.02±0.11)N·m/kg、(7.54±1.02)s、(447.57±48.06)m。两组患者等长收缩/体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等长收缩、等速收缩、等速收缩/体重、FTSST和6MW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严重及以上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中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肌力≤4级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热敷与穴位注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下肢肢体乏力症状,增加肌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卫生学和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中药热敷 穴位注射 下肢肢体乏力 肌力
下载PDF
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17
作者 郭国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骨舒筋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膝骨关节炎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衡能力、下肢肌力、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评分、生活难度评分、疼痛难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闭目原地踏步时间、闭眼单脚站立时间、30 s坐-站测试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益骨舒筋通络汤 核心稳定性锻炼 疼痛 平衡能力 下肢肌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季节内振荡水汽收支对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强度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叶梦茜 余锦华 +1 位作者 谢洁宏 林巧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利用中国1979—2019年逐日降水格点数据,考量降水的时空聚集性强度之客观监测方法,识别中国东部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发现长江中下游是夏季持续3 d及以上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PREP)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以此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汽收支理论,利用E... 利用中国1979—2019年逐日降水格点数据,考量降水的时空聚集性强度之客观监测方法,识别中国东部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发现长江中下游是夏季持续3 d及以上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PREP)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以此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汽收支理论,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带通滤波方法,诊断日降水及其水汽收支的季节内特征,研究关键尺度对流层高低空系统配置及演变。结果显示:PREP日降水强度及其演变被证实与区域大气柱水汽辐合量相一致。10~30 d准双同振荡(QBWO)和30~90 d(MJO)的水汽辐合在事件发生前1~3 d和7~9 d开始由负位相转为正位相。区域南、北边界QBWO(MJO)水汽输送在事件发生前2~4 d(9~10 d)由水汽输出转为输入。南海的QBWO对流北传至长江中下游,促使源于西北太平洋的对流层低层QBWO反气旋式环流系统向西南移动,其西北侧的西南风使区域南边界水汽输送在事件开始日达最大。事件发生前10 d左右,对流层低层MJO反气旋式环流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并向西南移动,长江中下游气旋系统加强维持,对流层中层孟加拉湾MJO尺度低槽开始加深,三者的配合使区域南边界的MJO水汽输入逐渐增强并维持到事件发生后。MJO尺度的强水汽输入结合QBWO反气旋式环流促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对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延伸期的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 长江中下游 时空聚集性强度 季节内振荡 水汽收支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
作者 张超雁 李艳 +1 位作者 宁蒙蒙 高萌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给予基于神经重塑理论...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给予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早期全程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观察两组肌力、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1个月和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伸膝肌群峰力矩(PT)、屈膝肌群PT、平衡量表(BBS)得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1个月比较,干预2个月两组的伸膝肌群PT、屈膝肌群PT、BBS得分、FM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全程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提升其肌力水平,改善其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塑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