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云俊 夏艳 +3 位作者 胡海青 张勇 万郑绪 丁振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循环改变。方法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或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各点分别给予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循环改变。方法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或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各点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或股神经);S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给予0.5%重比重布比卡因2.2~2.8ml。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的SBP、DBP、HR,以及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并随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S组SBP、DBP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N组(P<0.05)。S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1)。S组有4例恶心、呕吐、7例尿潴留,而N组无相同并发症(P<0.01)。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安全有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外周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下肢手术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踝关节建模及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淑珍 周瑞 +3 位作者 毕彦峰 朱红光 张来喜 李春玲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5-700,共6页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辅助助力和医疗康复功能的智能型机械装置。本文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分析,设计了被动气弹簧踝关节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并建立了被动踝关节力学模型;利用OpenSim获得了正常人行走时一个步态周期髋、膝关节步态...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辅助助力和医疗康复功能的智能型机械装置。本文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分析,设计了被动气弹簧踝关节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并建立了被动踝关节力学模型;利用OpenSim获得了正常人行走时一个步态周期髋、膝关节步态数据,将其导入ADAMS对所设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踝关节未加气弹簧和加气弹簧两种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对两种模型运动曲线对比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步态行走和动力学方面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踝关节建模 步态分析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恒河猴脊髓半侧损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伟 魏瑞晗 +3 位作者 赵文 赵璨 季润 蒲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5-98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恒河猴脊髓神经损伤前、损伤修复后的不同行为学变化,对神经损伤及修复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一种适用于恒河猴下肢运动行为学评价的实验方法。方法:为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本文建立了3只恒河猴胸段(T7... 目的:通过观察恒河猴脊髓神经损伤前、损伤修复后的不同行为学变化,对神经损伤及修复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一种适用于恒河猴下肢运动行为学评价的实验方法。方法:为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本文建立了3只恒河猴胸段(T7—T9)脊髓半侧移除模型。本研究基于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脊髓损伤前后的恒河猴设计了步态分析实验。随后,利用FootScan平衡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分析脊髓损伤前后恒河猴自然站立时双侧下肢的承重情况。结果:恒河猴脊髓损伤后6周、12周右膝、踝关节活动的角度变化范围小于左侧;脊髓损伤后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较6周有所提高,6周、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均值分别为7.25%、8.43%。结论:该实验方法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评价,对于动物脊髓损伤后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侧损伤 下肢 运动捕捉 行为学评价 下肢承重 恒河猴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姜淑凤 艾发元 +2 位作者 苗志勃 王丽娟 贾岩 《河北中医》 2012年第4期573-575,共3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对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对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情况,检测患肢治疗前后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统计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束宽度及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的血流频谱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地龙 水蛭 股动脉
下载PDF
基于视频图像边缘检测的人体下肢运动步态
5
作者 孟青云 谈士力 +1 位作者 喻洪流 沈力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68-2374,共7页
背景:步态规律主要应用人体行走的运动学、动力学等参数进行描述。目前在运动医学、康复工程和仿生学等领域,步态分析可为确定疾病诊断、康复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的:应用基于人体运动图像的测量装置系统,采集人体在跑步机上行走... 背景:步态规律主要应用人体行走的运动学、动力学等参数进行描述。目前在运动医学、康复工程和仿生学等领域,步态分析可为确定疾病诊断、康复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的:应用基于人体运动图像的测量装置系统,采集人体在跑步机上行走的下肢运动步态视频,分析人体步态运动规律。方法:采用基于双摄影机的人体运动图像捕捉系统,在人体的左右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脚板设置标识点,对人体在跑步机上行走的下肢运动步态视频进行采集。应用图像边缘检测的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人体正常步速行走时,左右大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腿与竖直方向夹角、脚板与竖直方向夹角及膝关节、踝关节标识点的关节角度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基于视频图像边缘检测人体下肢的运动步态,成本相对低廉,数据误差较小,精度与进口设备较接近。应用该测量结果初步构建了人体步态行走数据库,为建立步态评定标准、异常步态判别以及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视频图像 边缘检测 步态 下肢 关节角度 运动规律 图像捕 捉系统 数据库 康复评定 评定标准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小剂量单侧腰麻醉效果分析280例
6
作者 刘峰 刘鹏 夏超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4期40-40,共1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小剂量单侧腰麻醉效果。方法:收治髋及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针穿刺,A组注入0.75%布比卡因0.6~1.2ml+10%葡萄糖0.8~1.5ml之重比重混合液1.5~2.5ml...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小剂量单侧腰麻醉效果。方法:收治髋及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针穿刺,A组注入0.75%布比卡因0.6~1.2ml+10%葡萄糖0.8~1.5ml之重比重混合液1.5~2.5ml进行麻醉;B组注入0.75%布比卡因1.3~1.8ml+10%葡萄糖1~2ml之重比重混合液2.5~3.5ml进行麻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A组麻醉前MAP(111.7±23.7)mmHg,麻醉后(107.5±21.8)mmHg,B组麻醉前(113.3±23.2)mmHg,麻醉后(97.3±24.7)mmHg。A组HR麻醉前(77.4±18.6)次/分,麻醉后(76.6±15.7)次/分,B组麻醉前(76.4±17.5)次/分,麻醉后(73.3±17.0)次/分,B组MAP、HR下降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髋骨 下肢 单侧腰麻 小剂量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下肢力线对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寇海洋(综述) 张蕊 马建兵(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600-604,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有效治疗终末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TKA中,精确地矫正下肢力线是重要的目标,它影响着关节稳定的维持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文就TKA中的下肢力线对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下肢力线不同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存在的...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有效治疗终末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TKA中,精确地矫正下肢力线是重要的目标,它影响着关节稳定的维持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文就TKA中的下肢力线对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下肢力线不同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影像学对线(冠状位对线、矢状位对线、旋转位对线)和解剖学对线(机械对线、运动力学对线、解剖对线、功能对线),旨在为外科医师在TKA中选择不同的下肢力线对线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疾病 下肢力线 对线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杰 答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44-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实施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接受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组(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干预...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实施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接受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组(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躁动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8 h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实施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改善麻醉效果,且患者应激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B超 下肢手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彭志超 陈朝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shwa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MA得分均有提高,MAS及NIHSS评分均减低,同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MOTOmed康复功能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有助于改善病人下肢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训练 益气复元合剂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下肢功能 神经功能 改良Ashworth量表
下载PDF
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52例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方宇 姚丽萍 程盈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66-667,670,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疗效。[方法]52例诊断为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中药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按诊疗规范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五位消毒饮... [目的]观察使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疗效。[方法]52例诊断为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中药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按诊疗规范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五位消毒饮内服,观察患者局部皮温消退时间,治疗第1、第7d血CRP对比情况及疗效情况。[结果]联合中药治疗组在局部皮温消退时间、第7d血CRP恢复情况和痊愈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但在7d治疗的总有效率两组无差异。[结论]使用加味五味消毒饮对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有辅助作用,明显缩短恢复时间,可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淋巴管炎 下肢 加味五味消毒饮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动脉闭塞、肢体坏死行截肢术1例
11
作者 李德志 张钧 +2 位作者 毛军 张代庚 古晓梅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67-467,共1页
患者,男,64岁,3年前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当地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以小腿及足为主,伴肿胀不适,呈阵发性,活动后为甚,伴乏力、麻木,肢端无溃烂,患者未引起重视。20 d前患者出现疼痛及... 患者,男,64岁,3年前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当地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以小腿及足为主,伴肿胀不适,呈阵发性,活动后为甚,伴乏力、麻木,肢端无溃烂,患者未引起重视。20 d前患者出现疼痛及肿胀加重,性质同前,左足第1趾溃烂,伴流脓、肢端皮温降低。于2020年4月2日以左下肢动脉闭塞症收入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动脉闭塞 肢体坏死
下载PDF
光子治疗联合下肢抬高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家湘 邵永丰 黄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联合下肢抬高30°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取血管的下肢恢复的影响。方法将CABG后取下肢血管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中途退出1例)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采用光子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联合下肢抬高30°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取血管的下肢恢复的影响。方法将CABG后取下肢血管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中途退出1例)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采用光子治疗联合下肢抬高30°。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4、5天取血管下肢的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4、5天取血管下肢的肿胀程度、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轻于、低于、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联合下肢抬高30°能够减轻CABG患者取血管下肢的肿胀程度,减轻伤口疼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治疗 下肢抬高 冠状动脉搭桥 取血管的下肢 恢复 肿胀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抗凝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紫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4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抗凝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导...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抗凝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收集整理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治疗3天、7天后,两组下肢健侧与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3天、7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肢体周径差均明显缩小,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术和利伐沙班片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血栓溶解,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导管溶栓术 利伐沙班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伟滨 王冰 +3 位作者 王江滨 陈瀛 高玲 姚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5期2941-294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2例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饮食,加强患肢和创面护理,有效的对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2例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饮食,加强患肢和创面护理,有效的对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恢复。结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除采用恰当的外科治疗手段,实施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原文传递
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焕新 鲍鹤玫 +3 位作者 邵丽芳 张丽冰 寇书敏 刘力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8期2361-2364,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l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l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进行4NJ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44%,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30.01±2.34)cm,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25.43±3.01)c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285、2.357;P〈0.05)。结论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病房 预见性分阶段干预 下肢周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