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简工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石明庆 马斗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8,共7页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慧也反过来丰富了《易》学的文化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周易 易简
下载PDF
方宗诚与柏堂学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昭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方宗诚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著述丰富。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排斥汉学、心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实体力行三个方面。他在理学方面虽无大的创见,但却较为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时期程朱理学的理论水平和... 方宗诚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著述丰富。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排斥汉学、心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实体力行三个方面。他在理学方面虽无大的创见,但却较为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时期程朱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宗诚 程朱理学 汉学 心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朱陆二人的易学分歧最终指向的是程朱学派与心学学派不同的政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易学 修养功夫 儒学道统
下载PDF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朱陆之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吴与弼以一位程朱学者身份,主要关注的却是心学问题。在他的心学理论中,心既是一个认识主体,又是一个伦理本体。他既认为仁义礼智本具于心中,又认为心之外存在着天命,人有时只能"一听于天"。他的修养方法偏重于"反求于心... 吴与弼以一位程朱学者身份,主要关注的却是心学问题。在他的心学理论中,心既是一个认识主体,又是一个伦理本体。他既认为仁义礼智本具于心中,又认为心之外存在着天命,人有时只能"一听于天"。他的修养方法偏重于"反求于心",也注意到读书、应接事物一类下达功夫。他在坚持程朱理气学说的同时,又大量吸收陆九渊的心学。他的学说"实能兼采朱陆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与弼 王学源泉 明朝 唯心主义理学 朱学
下载PDF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乐爱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把格物致知的过程看作明白心之本体的过程。朱熹强调"心"在格物致知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格物在于明心,与陆九渊的"心学"多有相似之处。因此,朱熹理学与心学并非截然对立,而以往学术界多讲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相对立,恐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章句》 理学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论心知之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品端 林建峰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5,共5页
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在认知方面,陆九渊认为,为学之道即在... 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在认知方面,陆九渊认为,为学之道即在于明此心而后力行之。"格物致知"即是本心向外的践履。朱熹言格物穷理,又认为"理具于心,故要致吾心之知","格物致知"即是向外求其理,而致吾心之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心与理 格物致知 相异
下载PDF
象山心学视野下的九卦之序——兼与张勇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荣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70,共9页
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亦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亦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陆九渊对于九卦之序的心学诠解,是其道德哲学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九卦之序 康德
下载PDF
朱熹陆九渊无极太极之辩与道家道教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令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辩论是宋代以来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是双方辩论的问题之一。文章将其放到儒道关系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并阐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形而上哲理的一个侧面,即无极与太极关系所代表的道与物的关系... 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辩论是宋代以来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是双方辩论的问题之一。文章将其放到儒道关系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并阐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形而上哲理的一个侧面,即无极与太极关系所代表的道与物的关系的两种解释方向:本源论与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无极 太极 道家 道教
下载PDF
恶的政治之维——陆九渊恶论发微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荣华 《唐都学刊》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善与恶是伦理学中的永恒主题。善使政治成为可能,而恶使政治成为必要。恶与政治具有天然的纽带关系,思想家们对于恶的认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于政治的认识。陆九渊认为,善是先验的,而恶是后起的、派生的,是背叛、偏离了善的结果。政治... 善与恶是伦理学中的永恒主题。善使政治成为可能,而恶使政治成为必要。恶与政治具有天然的纽带关系,思想家们对于恶的认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于政治的认识。陆九渊认为,善是先验的,而恶是后起的、派生的,是背叛、偏离了善的结果。政治的存在源于恶的存在,政治活动应当实现遏恶扬善的价值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就必须诉诸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国传统儒家对于圣人除恶尽净的信心和圣王执政的信念,使得中国传统政治观始终无法摆脱人治与德治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政治维度
下载PDF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永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15,44,共5页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天理” “人心”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南宋
下载PDF
宋明理学的兴起及其内部两种思路的异同——以朱陆之辩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炎峰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重建 朱陆之辩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下载PDF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12
作者 石明庆 王素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总结者。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下载PDF
陆九渊的直谏与躬行
13
作者 王法贵 王佩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陆九渊毕生以正人心为已任。他中年以敕局删定官身份直谏孝宗,批评朝政,议论君心之非,提出解救时弊的设想与期望;后创办象山精舍,又为政荆门,以正人心为先,努力实践自已的社会政治思想,终因过劳而卒于任所。陆九渊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 陆九渊毕生以正人心为已任。他中年以敕局删定官身份直谏孝宗,批评朝政,议论君心之非,提出解救时弊的设想与期望;后创办象山精舍,又为政荆门,以正人心为先,努力实践自已的社会政治思想,终因过劳而卒于任所。陆九渊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直谏 躬行 荆门之政
下载PDF
朱陆经学之别
14
作者 蔡方鹿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朱熹、陆九渊在治经学上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朱熹遍注群经,陆九渊则轻视经典;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朱陆经学之别,正是其理学思想各自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经学 区别
下载PDF
试论陆象山的诗文创作
15
作者 徐国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7-51,共5页
后世论象山 ,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 ,而对他的诗歌、散文创作关注较少。其实 ,象山精通文学。象山主张诗文从心里流出 ,作文须领会本心 ,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 ,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文析理精微 ,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 后世论象山 ,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 ,而对他的诗歌、散文创作关注较少。其实 ,象山精通文学。象山主张诗文从心里流出 ,作文须领会本心 ,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 ,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文析理精微 ,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哲理 ,在宋乾道、淳熙年间文坛足具代表性。象山先生诗文自具风格 ,足成一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诗文 心学 风格
下载PDF
王安石新学和陆九渊心学的相近之处
16
作者 乐文华 戴文君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王安石和陆九渊都是宋代江西人,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是有联系的。王安石的新学是宋学在发展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且一度成为官学。陆九渊的心学是宋学在演变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与朱熹理学并称于世。在义理之学、主体精神、义利之辨、辩证... 王安石和陆九渊都是宋代江西人,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是有联系的。王安石的新学是宋学在发展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且一度成为官学。陆九渊的心学是宋学在演变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与朱熹理学并称于世。在义理之学、主体精神、义利之辨、辩证法和历史观等方面,新学和心学都存在许多相近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陆九渊 新学 心学
下载PDF
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的贡献——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付星星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
清代贵州大儒莫友芝,富藏书,精校雠,又精目录版本之学,是清末蜚声全国的版本目录学家。论文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通过对该书成书过程之梳理,著述体例之分析,学术价值之评定,系统考察了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之贡献,同时也实... 清代贵州大儒莫友芝,富藏书,精校雠,又精目录版本之学,是清末蜚声全国的版本目录学家。论文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通过对该书成书过程之梳理,著述体例之分析,学术价值之评定,系统考察了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之贡献,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该书白璧微瑕之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友芝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版本目录学
下载PDF
陆象山教育思想之为学目的 态度和方法初探
18
作者 方兰欣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16-18,85,共4页
本文试图探析陆象山教育思想的精华,系统论述其尽人道、做大人的为学目的,戒慎虚敬、求真求实的为学态度,以及主体性学习方法论。重点在于阐述其"亦须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个大人"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读书学习方法,并论述陆象山关于... 本文试图探析陆象山教育思想的精华,系统论述其尽人道、做大人的为学目的,戒慎虚敬、求真求实的为学态度,以及主体性学习方法论。重点在于阐述其"亦须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个大人"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读书学习方法,并论述陆象山关于学习"本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教育 辨志 戒慎虚敬 学习方法
下载PDF
民被其泽 道行于时——陆九渊在湖北
19
作者 欧阳祯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7-54,共8页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心学家,被誉为一代精神哲学大师。考察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历程,晚年出知荆州的经历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它使陆氏哲学得到实践的洗礼和考验,使他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并达到顶峰。陆九渊在荆州既勤政教民,注重现实事功;又有大疑...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心学家,被誉为一代精神哲学大师。考察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历程,晚年出知荆州的经历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它使陆氏哲学得到实践的洗礼和考验,使他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并达到顶峰。陆九渊在荆州既勤政教民,注重现实事功;又有大疑惧,知行合一,初步践行了心理合一、天人合一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出知荆州 心学
下载PDF
陆九渊论"心"的本质
20
作者 郑传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40-43,共4页
陆九渊是南宋理学家,"心学"理论的缔造者,但在现行中国心理学史的论著中都没有研讨陆的心理学思想的篇章。研究可以发现,陆九渊以"人性善"作为其哲学起点,分析了人"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使得"心&qu... 陆九渊是南宋理学家,"心学"理论的缔造者,但在现行中国心理学史的论著中都没有研讨陆的心理学思想的篇章。研究可以发现,陆九渊以"人性善"作为其哲学起点,分析了人"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使得"心"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充分反映了人在觉悟和体验中的主体精神,从而构建了中国哲学心理学史上的唯"心"论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 哲学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