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textualizing Lu Xun's Early Thought and Poetics in the Journal Henan
1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U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3期388-423,共36页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China was facing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s. Part of their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they provide us with an unabashed glimpse at what Lu Xun set out to accomplish, early on, in his new-found literary career. Although they are mainly the product of his final Lehrjahre (years of study) in Japan, the fact that he chose to include the two longest of them in the very first pages of his important 1926 anthology Fen (The grave) indicates that he considered the views expressed therein neither too immature nor too pass- to reprint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as a creative writer. In fact, he wrote tha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doing so was that a number of the literary figures and issues treated in these essays had, ironically, taken on an increased relevance for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The central concern of all the essays turns on questions of cultural crisis and transition. What I propose to do in this paper is to re-examine the essays with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first appeared, i.e., the expatriate Chinese journal Henan, then published in Tokyo as an unofficial organ of the anti-Manchu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Zhou Zuoren Mara Poetry Henan (Journal) Tongmenghui lu xun's early essays lu xun's poetics "Wenhua pianzhi lun "Moluo shi li shuo "Po e'sheng lun"
原文传递
论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对朱子《诗集传》的阐发
2
作者 赵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6,59,共13页
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为羽翼、阐发朱子《诗集传》而纂,编纂始自熊禾的倡议,并一定程度上受《周易本义附录纂注》的影响。为阐发《诗集传》,胡一桂在其书中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选取朱子语录、经说为《语录辑要》编于书前,... 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为羽翼、阐发朱子《诗集传》而纂,编纂始自熊禾的倡议,并一定程度上受《周易本义附录纂注》的影响。为阐发《诗集传》,胡一桂在其书中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选取朱子语录、经说为《语录辑要》编于书前,为阐发《诗集传》张本;其二,选朱子语录编为附录,试图以朱解朱;其三,集诸家解说编为纂疏,以疏解《诗集传》;其四,下按语阐发自己见解;其五,附王应麟《诗考》于书末,羽翼朱子废《小序》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集传附录纂疏》 胡一桂 《诗集传》 阐发
下载PDF
两版《鲁迅全集》注释的变迁与作家的重评——以陈独秀、瞿秋白、胡适、沈从文为例
3
作者 黄海飞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3期7-17,共11页
《鲁迅全集》人物注释受政治运动影响最为明显,但在政治运动之外,学术研究是否也影响到人物注释的评价?如何体现 1958年版、1981年版《鲁迅全集》中陈独秀、瞿秋白、胡适、沈从文注释的变迁显示出,学术研究参与到人物重评的过程中,发挥... 《鲁迅全集》人物注释受政治运动影响最为明显,但在政治运动之外,学术研究是否也影响到人物注释的评价?如何体现 1958年版、1981年版《鲁迅全集》中陈独秀、瞿秋白、胡适、沈从文注释的变迁显示出,学术研究参与到人物重评的过程中,发挥着或推波助澜,或导其先声的作用。人物的重评具体体现在《鲁迅全集》注释的内容和形式的细微调整,昭示出编辑的良苦用心和高超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注释 陈独秀 瞿秋白 胡适 沈从文
下载PDF
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联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命,也决定了“谴责小说”一类概念的历史暂定性。五四对传统形式文学的批评,目的是创造新形式,并不负责为将来的批评提供固定的结论。因此,超越前人和历史,是当今文学研究能否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鲁迅 胡适 《孽海花》 超越历史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下载PDF
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胡适、鲁迅、郁达夫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桑逢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共13页
在现代作家之中,胡适的日记写得最多最勤也最连贯(中间只有少量的缺失),总计约在350万字左右。胡适日记的特点是:(1)丰富性,个人经历包括思想演变、社会现象包括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等,无不尽记其中;(2)准确性,即可作为一部信史;(3)以... 在现代作家之中,胡适的日记写得最多最勤也最连贯(中间只有少量的缺失),总计约在350万字左右。胡适日记的特点是:(1)丰富性,个人经历包括思想演变、社会现象包括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等,无不尽记其中;(2)准确性,即可作为一部信史;(3)以思想札记与叙事为主,某些篇章又有一定的抒情意味。鲁迅的日记以记事为主,而且大都很简略。虽无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内心世界的展示,但它对研究鲁迅的行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由于记述简略,所以又必须将日记中的点点滴滴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以及他人的记载结合起来,对某件事情方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郁达夫日记是真正意义上的"日记文学",也是作者的"生活记录"。郁达夫本着固有的真率态度,"全部揭开在大家的眼前",为人们研究郁达夫提供了最可宝贵的未曾涂改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是用散文笔法来写日记的,许多日记摘录出来就是一篇篇绝佳的散文作品,既有议论更有情节有细节有心理活动,情景交融,形象生动,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日记 日记文学 胡适 鲁迅 郁达夫
下载PDF
鲁迅与胡适“和而不同”的现代文化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宗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6,共9页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五四新文学 “和而不同”
下载PDF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知识性错误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英 张松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出现许多知识错误,本文纠正如下:曹丕的谥号不是孝文帝;何晏不是第一个吃五石散的人,五石散也不是"毒药";晋人穿宽大衣服和木屐都不是因为吃五石散;要求和阮籍结亲、杀害嵇康、受到何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出现许多知识错误,本文纠正如下:曹丕的谥号不是孝文帝;何晏不是第一个吃五石散的人,五石散也不是"毒药";晋人穿宽大衣服和木屐都不是因为吃五石散;要求和阮籍结亲、杀害嵇康、受到何曾劝告的人不是司马懿;讲"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不是季札;嵇康打铁事不见于《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肖"不仅仅是"儿子不像父亲";东晋的人也会写文章;陶渊明从来没有"便伸了足穿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石散 阮籍 嵇康 陶渊明
下载PDF
鲁迅与胡适: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 被引量:2
9
作者 禹权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中国新文学天穹的两位巨星,鲁迅和胡适是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同一营垒中的革命战士到分道扬镳,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来,鲁迅思想开始"向左转",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却不断向自由主义思想靠拢,终... 作为中国新文学天穹的两位巨星,鲁迅和胡适是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同一营垒中的革命战士到分道扬镳,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来,鲁迅思想开始"向左转",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却不断向自由主义思想靠拢,终于成为蒋介石的重要"诤臣"。实际上,他们在政治立场和文化态度方面的迥异选择,是由于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鲁迅和胡适都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智者,肆意抬高或贬损其中一方,都是一种非理性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左翼 右翼 镜像
下载PDF
鲁迅的遗产与胡风的悲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胡风的悲剧与鲁迅的遗产密切相关:鲁迅生前结怨甚多,胡风承载了许多恩怨;在鲁迅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的时候,胡风执著地继承着鲁迅精神;在文学的发展日益远离鲁迅的时候,胡风执意坚持鲁迅的方向;在知识分... 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胡风的悲剧与鲁迅的遗产密切相关:鲁迅生前结怨甚多,胡风承载了许多恩怨;在鲁迅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的时候,胡风执著地继承着鲁迅精神;在文学的发展日益远离鲁迅的时候,胡风执意坚持鲁迅的方向;在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日益失去生存空间的时候,胡风仍然试图像鲁迅那样立足于文坛。这一切构成了胡风与时代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风 五四传统 当代文化
下载PDF
“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鲁迅、胡适论女性解放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运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0-143,共4页
中国女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除了要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统治之外,还要受到夫权的压迫。对此,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宗师的鲁迅与胡适分别对中国女性生存的历史和现实作出了全面的考察,对压制中国女性的男权文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刻... 中国女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除了要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统治之外,还要受到夫权的压迫。对此,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宗师的鲁迅与胡适分别对中国女性生存的历史和现实作出了全面的考察,对压制中国女性的男权文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批判,并对中国的女性解放事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女性解放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庆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91-298,共8页
在《中国小说史略》编纂过程中,鲁迅通过同行同仁的惠赠提示、主动关注同行研究等方式获知彼时小说研究的动态情形,以严谨态度多次修订《史略》。鲁迅从事实依据、文献材料等方面客观地吸纳盐谷温、胡适、蒋瑞藻等同行研究成果,此举使... 在《中国小说史略》编纂过程中,鲁迅通过同行同仁的惠赠提示、主动关注同行研究等方式获知彼时小说研究的动态情形,以严谨态度多次修订《史略》。鲁迅从事实依据、文献材料等方面客观地吸纳盐谷温、胡适、蒋瑞藻等同行研究成果,此举使《史略》修订本具备前瞻性的同时,又多有其坚持己见之处。这种吸纳不仅表现在论断评骘、实物文献等的援引,以坐实其所推导或夯实论据;又据以调整篇目、框架设定,从而触及《史略》建构的主体。尤其是,鲁迅对唐以降通俗小说的修订,说明其已意识到彼时学界有关小说研究的推进对完善《史略》的重要性。时势使然,致其不厌其烦地进行修订。这种修订使《史略》得以实现由讲义稿件向专家著述的转变,终为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学史 盐谷温 胡适
下载PDF
文化史语境中的应时德诗汉译之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选择现代中德文化交流史被湮没的一位重要人物应时为个案,追溯其与胡适交谊,比较作为留日、留美、留德学人代表之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路径,尤其肯定其开文学史先河的《德诗汉译》之功用,认为其贡献在于:一... 本文选择现代中德文化交流史被湮没的一位重要人物应时为个案,追溯其与胡适交谊,比较作为留日、留美、留德学人代表之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路径,尤其肯定其开文学史先河的《德诗汉译》之功用,认为其贡献在于:一是提出学术译诗的标准;二是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三是体现译作的本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时 胡适 鲁迅 《德诗汉译》 中德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悖逆的符号:胡适、鲁迅与中国现代诗及小说之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仁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学符号是能动的文化符号。现代诗以胡适为起点,在文化“工具革命”的意义上通过否定传统诗的格律化,还原诗的自由表达功能,实现了“要须作诗如说话”的文化解构理想(文化上的“雅”、“俗”易位)。现代小说以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为起... 文学符号是能动的文化符号。现代诗以胡适为起点,在文化“工具革命”的意义上通过否定传统诗的格律化,还原诗的自由表达功能,实现了“要须作诗如说话”的文化解构理想(文化上的“雅”、“俗”易位)。现代小说以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为起点,在文学语言功能的建构上并非以采用白话为目的,而是以适于自我表达的口语化为目标:传统小说的“说”变成了现代小说的“写”。这表明,新、旧文学变革并非单纯文化上的“雅”“俗”易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胡适和鲁迅 现代诗与小说 发生史
下载PDF
鲁迅为什么远离胡适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许多观点比较相似。但后来随着政治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他们两人的不同之处凸显出来。鲁迅在文化和思想观念上受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影响,以非确切性、反本质主义的哲学视角透视社会人生苦难;胡适以...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许多观点比较相似。但后来随着政治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他们两人的不同之处凸显出来。鲁迅在文化和思想观念上受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影响,以非确切性、反本质主义的哲学视角透视社会人生苦难;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以清明理性执著于启蒙和改良。对于当下中国而言,他们共同奠定了现代文明基石,是文化生态的两翼,不可分割与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蔚 《学术探索》 2007年第6期124-128,共5页
在以"改良旧戏和创造新戏"为指向的中国现代戏剧改良运动中,鲁迅和胡适都曾对中国传统"旧戏"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但是由于个人性格、审美旨趣、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鲁迅的批判呈现浓重的&qu... 在以"改良旧戏和创造新戏"为指向的中国现代戏剧改良运动中,鲁迅和胡适都曾对中国传统"旧戏"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但是由于个人性格、审美旨趣、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鲁迅的批判呈现浓重的"个人批判"色彩,而胡适则采取了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戏曲批评 梅兰芳 审美差异 文化性格
下载PDF
辜鸿铭、鲁迅、胡适的文化价值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辜鸿铭、鲁迅、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三位标志性人物,三人的文化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尤为明显。辜鸿铭盲目排外;胡适崇洋媚外;鲁迅则主张吸收外国好的东西,排斥外国坏的东西。鲁迅的思想... 辜鸿铭、鲁迅、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三位标志性人物,三人的文化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尤为明显。辜鸿铭盲目排外;胡适崇洋媚外;鲁迅则主张吸收外国好的东西,排斥外国坏的东西。鲁迅的思想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在对待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上及如何看待中国国民性问题,三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鲁迅 胡适 中国 文化价值观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五四时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龙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67-70,共4页
五四时期,对同一“平民文学”术语,却是人言人殊。周作人认为它是时代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认为它是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鲁迅则说它是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解剖这种表面用语相同、实际所指相异的... 五四时期,对同一“平民文学”术语,却是人言人殊。周作人认为它是时代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认为它是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鲁迅则说它是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解剖这种表面用语相同、实际所指相异的现象,对于纠正今天五四“平民文学”研究中的偏颇,启发今天学术界对于现代文学名词术语的清理与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平民文学” 周作人 胡适 鲁迅
下载PDF
回忆的诗学:重读《朝花夕拾》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了打破研究《朝花夕拾》的惯常思路,本论文选择以"回忆"这一心理学范畴来观察文本的内在矛盾,借此发现"回忆"是一个结构性的文本存在,并通过连续性、时空性和偶然性等特征来认识那富有"意味"的文本矛... 为了打破研究《朝花夕拾》的惯常思路,本论文选择以"回忆"这一心理学范畴来观察文本的内在矛盾,借此发现"回忆"是一个结构性的文本存在,并通过连续性、时空性和偶然性等特征来认识那富有"意味"的文本矛盾形式,从中感受和理解鲁迅这个中国现代伟大灵魂的生与死、爱与恨、挣扎与超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朝花夕拾》 回忆
下载PDF
鲁迅与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艳红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8-52,共5页
鲁迅和胡适是20世纪初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早期都宣扬个人主义,呼唤人的解放。同样名为个人主义,其思想内涵有相似之处,有与西方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内容,也有按照中国实际改造过的内容。因此,在五四时期两人是同道者。但是两人... 鲁迅和胡适是20世纪初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早期都宣扬个人主义,呼唤人的解放。同样名为个人主义,其思想内涵有相似之处,有与西方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内容,也有按照中国实际改造过的内容。因此,在五四时期两人是同道者。但是两人的思想在不同精神资源的影响下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