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译作与其创作的互文性研究
1
作者 夏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作为近代中国启蒙主义先锋的鲁迅,以翻译和创作并行的方式展开了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活动。其译作《幸福》里妓女形象及《工人绥惠略夫》结尾处“伊”的形象,与《野草》集里《颓败线的颤动》中的妓女形象形成强烈的互文效果;... 作为近代中国启蒙主义先锋的鲁迅,以翻译和创作并行的方式展开了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活动。其译作《幸福》里妓女形象及《工人绥惠略夫》结尾处“伊”的形象,与《野草》集里《颓败线的颤动》中的妓女形象形成强烈的互文效果;译作《连翘》《省会》里美好爱情的转瞬即逝感,与《彷徨》集《伤逝》里的爱情悲剧,也构成互文对照模式。而鲁迅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后的无奈和绝望,比译作中的女性形象更具有时代特征和象征性,其表现手法的特别和主题的深刻性,也远超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译作 鲁迅创作 互文性
下载PDF
The Shaping of Lu Xun’s Public Image and His Portrait Images
2
作者 HONG Seuk-py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9年第4期584-629,共46页
After Lu Xun published“A Madman’s Diary”(Kucmgren riji)and“The True Story of Ah Q”(A Q zhengzhuan),through the active introduction by modern Korean mass media,Lu Xun enjoyed the highest popularity of all modern C... After Lu Xun published“A Madman’s Diary”(Kucmgren riji)and“The True Story of Ah Q”(A Q zhengzhuan),through the active introduction by modern Korean mass media,Lu Xun enjoyed the highest popularity of all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author in Korea Peninsula.“A Madman’s Diary”translated by Ryu Sooin,was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Donggwang(The oriental light)in 1927.Yang Baekhwa's translation of“The True Story of Ah Q”was serialized in The Chosun llbo(The Korea daily)in 1930.“Lu Xun and His Works”by Jeong Raedong,who conduct systematic criticism on Lu Xun's literature,was published in The Korea Daily in 1931.Lu Xun was thus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so-called “Zhou Brothers”and claimed a place of his own as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writer.After that,Lu Xun’s various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Korean,and he was acknowledged as“a Chinese literary master”and“a world-class writer”in the Korean literary world.Lu Xun’s literature was hence widely acknowledged.Lee Kwangsoo even created another character called“Park Seondal”based on the motif of“Ah Q.”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people were eager to see Lu Xun's personal image.In the 1930s,major Korean media,such as The Shin Dong-a(The new East Asia),The Dong-a llbo(The East Asia daily),The Chosun llbo(The Korea daily),The Maeil Sinbo(The daily report),Chokwang(The morning light)and Samcheonli(Three thousand miles),successively published Lu Xun’s portraits and photos,helping visualize Lu Xun’s image and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haping the public image of Lu Xun and his literature.Through these major media in Korea,Lu Xun’s works and his reputation became widely known,and his portrait images were also circulated.In February 1938,the Hwarang Garden Troupe staged the play The True Story of Ah Q.Considering the commercial nature of the theatre at that time,the public performance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indicates that Lu Xun and his works had achieved a solid foothold in the public mind.However,Korean people’s access to Lu Xun’s literature was blocked after March 1938,when Japanese imperialists imposed a blanket ideological clampdown.With the advent of liberation on August 15,1945,the modern Korean public strongly needed Lu Xun's life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spirit as enlightenment.Hence,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of Lu Xun’s literary works became active again.In particular,in 1946,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u Xun(Volumes 1-2),jointly translated by Kim Kwangju and Lee Yongkyu,which included Lu Xun’s major works,Korean people were able to gain a more systematic access to Lu Xun’s literature.The inspirational value of Lu Xun’s literature was re-ignited after Korea's 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Lu Xun was thus once again praised as“a literary giant”and“a great wr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modern Korea public IMAGE PORTRAIT IMAGE KOREAN translatIONs of lu xuns works
原文传递
鲁迅文学日语翻译思考——以竹内好的《呐喊》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藤井省三 林敏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百年来,日本已形成了阅读鲁迅的传统。然迄今为止,鲁迅文学的日译是否已充分体现鲁迅的文体及其思考值得探讨。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Venuti)针对外语翻译,从domestication(归化)和foreignization(异化)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百年来,日本已形成了阅读鲁迅的传统。然迄今为止,鲁迅文学的日译是否已充分体现鲁迅的文体及其思考值得探讨。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Venuti)针对外语翻译,从domestication(归化)和foreignization(异化)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就鲁迅文学的日语翻译而言,则分别对应为鲁迅文体及现代中国文化的日本本土化与日语语言文化的鲁迅化及中国化。历来鲁迅文学的日语翻译,大致带有浓厚的"归化"倾向,其中,竹内好的翻译可谓最为"本土化"。鲁迅小说的文体特征之一,便是借曲折的长句绘出迷途般的思绪。相比鲁迅的原作,竹内译本使用了数倍的句号(。),将原为数行的长句切成众多短句,将鲁迅迷茫苦恼的思索转译成了清晰简明的思考。文章拟考察竹内的鲁迅翻译中的"本土化"倾向,探究其原因与利弊,并着力追索"鲁迅化"的日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日语翻译 标点问题 竹内好 《呐喊》翻译 归化 本土化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颜色隐喻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喻
下载PDF
鲁迅小说杨译本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家海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26,共10页
杨宪益夫妇的鲁迅小说英译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值得总结的案例。杨译本首先是作为外宣翻译由国家翻译机构主导出版的,然后通过“外文版”衍生出国外版和香港版。外文社版译本和美国版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杨宪益夫妇的鲁迅小说英译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值得总结的案例。杨译本首先是作为外宣翻译由国家翻译机构主导出版的,然后通过“外文版”衍生出国外版和香港版。外文社版译本和美国版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外文社版译本经历了从遇冷到经典化、再到大众化的过程。研究发现,杨译的外文社版在美国更受汉学家或鲁迅研究者的关注,而杨译香港版和美国版更受美国普通读者的喜爱。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外文社版以其悠久的出版和传播史在美国汉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而美国版和香港版以其封面设计和流通速度赢得了美国青年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译鲁迅小说 传播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重释鲁迅翻译之“硬译”——以翻译伦理为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莉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15,共6页
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鲁迅"硬译"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如翻译策略、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 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鲁迅"硬译"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如翻译策略、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文章将从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来探讨鲁迅翻译中的"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鲁迅:硬译
下载PDF
鲁迅及其作品的大学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寿永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大学里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教学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对鲁迅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大学中文课程日益应用性实用性的取向,构成了对文学基础课课时的大幅度压缩,这使对鲁迅的讲解无从展开。而具体的讲解又往往过于看重研究性、学术性,这亦不... 大学里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教学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对鲁迅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大学中文课程日益应用性实用性的取向,构成了对文学基础课课时的大幅度压缩,这使对鲁迅的讲解无从展开。而具体的讲解又往往过于看重研究性、学术性,这亦不利于本科生走近鲁迅。鉴于此,本文提出批注式的细读,利用影像、网络等现代资源,挖掘鲁迅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突出其作为精神资源的价值等具体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鲁迅作品 大学教学 学术性取向 批注式细读 人文主义内涵 精神资源
下载PDF
意译的意义:鲁迅早期翻译实践得失——以《裴彖飞诗论》为例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坚怀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匈牙利文学史家籁息的学术著作《匈牙利文学史》中关于裴多菲的内容,即我们今天看到的《裴彖飞诗论》,这是鲁迅先生首次翻译的西方文学史著作。从鲁迅翻译的实践中可以看出鲁迅试图归化翻译的努力,鲁迅没有纠缠... 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匈牙利文学史家籁息的学术著作《匈牙利文学史》中关于裴多菲的内容,即我们今天看到的《裴彖飞诗论》,这是鲁迅先生首次翻译的西方文学史著作。从鲁迅翻译的实践中可以看出鲁迅试图归化翻译的努力,鲁迅没有纠缠于诗歌的直译,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巧妙而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不过由于翻译时间及条件的限制,其中一些细节的翻译仍然值得细细推敲。研究鲁迅早期翻译实践可以为探究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起到溯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裴彖飞诗论》 翻译实践 意译
下载PDF
法国鲁迅研究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海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注重外国先进文化的营养成分是"五四"以来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因而,系统地梳理法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是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资料收集与论考,探究法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形成的特点等... 注重外国先进文化的营养成分是"五四"以来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因而,系统地梳理法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是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资料收集与论考,探究法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形成的特点等有利于中国鲁迅研究工作的创新,是较为有意义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译介 鲁迅研究 法国汉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建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61-63,共3页
鲁迅创作是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怎样有效进行鲁迅作品教学?答案是多样的,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前首先要注意消除学生与鲁迅之间的精神隔膜,把鲁迅作品的人文内涵作为教学重心,... 鲁迅创作是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怎样有效进行鲁迅作品教学?答案是多样的,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前首先要注意消除学生与鲁迅之间的精神隔膜,把鲁迅作品的人文内涵作为教学重心,同时要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教学 沟通 人文内涵 自主体验
下载PDF
“拉斯韦尔模式”视阈下鲁迅在法国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姗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181-183,共3页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传播的第一位作家,其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陆续被译介成法文。本文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应用到文学译介,结合鲁迅作品的译介历程与史实,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五个方面论述...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传播的第一位作家,其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陆续被译介成法文。本文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应用到文学译介,结合鲁迅作品的译介历程与史实,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五个方面论述鲁迅及其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法译 拉斯韦尔模式 译介
下载PDF
从英译鲁迅小说看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利锋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14,51,共4页
文化负载词汇在译文中的准确再现对文学翻译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理解的程度。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借鲁迅小说的英译分析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翻译的局限,提出和总结了文化负载词汇... 文化负载词汇在译文中的准确再现对文学翻译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理解的程度。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借鲁迅小说的英译分析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翻译的局限,提出和总结了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汇 翻译 鲁迅小说
下载PDF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传播模式——以鲁迅所译《苦闷的象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淑坤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鲁迅在五四时期所译《苦闷的象征》对中国文学界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其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分析鲁迅进行文本选择的动因,推广译本的具体路径,进而总结出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传播的一般模式,即多元模式、名人模式、需求... 鲁迅在五四时期所译《苦闷的象征》对中国文学界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其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分析鲁迅进行文本选择的动因,推广译本的具体路径,进而总结出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传播的一般模式,即多元模式、名人模式、需求模式、曲线模式和互补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对当代文艺作品的传播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译作 鲁迅 《苦闷的象征》 推介路径 传播模式
下载PDF
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龙福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5-98,共4页
鲁迅作品的教学效果不佳与教师讲授方法的不当大有关系。只有尽力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突出其作为文学家的生命个体特征,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理解、认同鲁迅的兴趣和愿望。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 生命个体特征
下载PDF
论鲁迅的儿童文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封建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90,共6页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儿童文学 文学观 翻译 创作
下载PDF
从鲁迅作品看中西色彩词的差异与翻译转换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绍华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1期325-326,共2页
由鲁迅作品可见,中英色彩词的使用存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译者在色彩词的翻译转换中应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激发读者产生如原作一样栩栩如生的意象,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鲁迅 作品 色彩词 翻译 转换
下载PDF
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
17
作者 崔云伟 刘增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2012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郜元宝、李冬木、汪卫东、吕周聚、莫言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王本朝、孙玉石、张洁宇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汪晖、汪卫东的... 2012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郜元宝、李冬木、汪卫东、吕周聚、莫言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王本朝、孙玉石、张洁宇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汪晖、汪卫东的鲁迅杂文研究,郜元宝《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语言问题》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革命、鲁迅与进化论、鲁迅与毛泽东、鲁迅的文艺思想、鲁迅的文化观念、鲁迅的精神特质、鲁迅的个人主义、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与同路人、鲁迅的当代性等,邱焕星、李冬木、王景山、孙郁、袁盛勇、谭桂林、汪卫东、杨义、赵歌东、李春林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邱焕星、施晓燕的鲁迅与顾颉刚研究,薛羽、姜异新的鲁迅与翻译研究,张兵、鲍国华的鲁迅与学术研究,钱理群、黄琪椿的鲁迅与教学研究,叶淑穗、符杰祥的鲁迅手稿研究,孙玉石、孙郁、黄乔生的鲁迅资料研究,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作品 思想 生平 翻译 学术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问题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荆煜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从贫穷愚昧、精神胜利法、尊崇势利、麻木冷漠、自私俭啬贪便宜五个方面分析了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弊病,其不仅具有"老中国"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的人性特征。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国民性 人性
下载PDF
文学作品中方言的另类功能及其翻译——以鲁迅小说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六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方言翻译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方言主要用于确立地理背景和反映人物社会地位。文章尝试以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英译为例,考察另外两种常常为人们忽视的方言使用情况,即精心锤炼的方言表达方式和无意识流露的方言词汇。笔者认为前者是... 在方言翻译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方言主要用于确立地理背景和反映人物社会地位。文章尝试以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英译为例,考察另外两种常常为人们忽视的方言使用情况,即精心锤炼的方言表达方式和无意识流露的方言词汇。笔者认为前者是作家精心推敲有意为之,是作家文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方言含义微妙丰富,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义,更应重视语体,保留原语的生动形象性;后者是作家成长背景使然,亦属无心之举,既然无法做到完全对译,不如退而求其次,用译者序言或加注解释说明,让读者明白其中差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功能 翻译 鲁迅小说
下载PDF
译著《朝花夕拾》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翻译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车明明 李忠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章拟从一全新的视角,即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以译品《朝花夕拾》为例,对杨宪益、戴乃迭对该书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译作的成功和译者做到了多维度适应性选择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朝花夕拾》 汉译英 杨宪益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多维适应性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