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传》中经典人物的形象塑造及其英译研究——以沙译鲁智深为例
1
作者 刘锋 傅桂荣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13-418,共6页
聚焦于《水浒传》核心人物——鲁智深的形象,通过考察原作和沙博理(Sidney Shapiro)译本中对鲁智深形象的塑造,发现沙译总体上能够再现原作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从而构建出相似的人物形象。作为翻译家,沙博理对英语语言的驾驭之精湛... 聚焦于《水浒传》核心人物——鲁智深的形象,通过考察原作和沙博理(Sidney Shapiro)译本中对鲁智深形象的塑造,发现沙译总体上能够再现原作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从而构建出相似的人物形象。作为翻译家,沙博理对英语语言的驾驭之精湛在处理某些汉英转换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英语母语译者,沙译无法彻底避免因语言文化障碍而对部分形象描写的处理存在误译或死译之嫌,有时这甚至会损毁经典人物形象从原作向译作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智深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下载PDF
试论鲁智深形象的形成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明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28-32,共5页
有关《水浒传》人物原型的研究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然均未涉及鲁智深。本文从五台山和相国寺僧人的武事活动入手 ,探讨鲁智深形象的可能来源 ,认为鲁智深的形象是创作者们充分汲取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素材创作出来的。另外文章还分析... 有关《水浒传》人物原型的研究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然均未涉及鲁智深。本文从五台山和相国寺僧人的武事活动入手 ,探讨鲁智深形象的可能来源 ,认为鲁智深的形象是创作者们充分汲取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素材创作出来的。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水浒传》对鲁智深武功 (特别是腿功 )的描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水浒传>> 鲁智深形象 人物原型
下载PDF
从李贽评《水浒传》看晚明文人阅读视野中的鲁智深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9,共8页
《水浒传》鲁智深形象 ,在晚明被解读为具有佛性的真和尚 ,最有代表性的是李贽的批点。这固然与这一形象的文化内涵已经具备了狂禅意味有关 ,在当时的环境下 ,文人超越出世入世界限看问题 ,推崇豪杰品格 ,以及狂禅的纵情自在的人生境界 ... 《水浒传》鲁智深形象 ,在晚明被解读为具有佛性的真和尚 ,最有代表性的是李贽的批点。这固然与这一形象的文化内涵已经具备了狂禅意味有关 ,在当时的环境下 ,文人超越出世入世界限看问题 ,推崇豪杰品格 ,以及狂禅的纵情自在的人生境界 ,也构成了接受过程中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导致了当时的评点者 ,在阅读中 ,依循着禅理、禅趣的思路展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儒禅合一 豪杰品格 自在境界
下载PDF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的自我迷失与自我发现之途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燕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记述鲁智深的文字"通篇只是鲁达纪程图也"。这一"纪程",不仅是鲁达行侠仗义的人生轨迹,更是鲁达自我迷失、自我探寻、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完成了从自我、本我到超我以及从有我到无我的超越...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记述鲁智深的文字"通篇只是鲁达纪程图也"。这一"纪程",不仅是鲁达行侠仗义的人生轨迹,更是鲁达自我迷失、自我探寻、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完成了从自我、本我到超我以及从有我到无我的超越。作品把鲁智深推进到生存结构之中,从形而上的哲学叩问和形而下的道德实践中拷问自我,探讨人类的存在方式,从而对陷入尘世的人生进行哲学上的探究。这种探寻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纬度之下的人性的省思,使它成为我国尤罕的"哲理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智深 自我迷失 自我探寻 自我发现
下载PDF
鲁智深:理想人格范式的承载——兼从鲁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内容考察其在《水浒传》中的特殊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明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细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鲁智深恐怕不仅仅单纯是作者塑造的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在他身上还承载着某些其他命意。本文试图探析作者塑造鲁智深形象时的... 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细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鲁智深恐怕不仅仅单纯是作者塑造的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在他身上还承载着某些其他命意。本文试图探析作者塑造鲁智深形象时的相关佛教内容,从其独特的身份定位、生命历程与宿命的事先宣示以及圆寂正果的生命归属等方面,来考察其在《水浒传》中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佛教 鲁智深
下载PDF
试论《水浒传》中的文人信仰模式——从鲁智深与五座寺庙的结缘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珂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文章从鲁智深与五座寺庙的六次结缘入手,考察《水浒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揭示文人佛教视野中的《水浒传》,如何在儒家忠义思想与佛教解脱理念之间求取微妙的美学平衡,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对佛教信仰模式的独特理解与精... 文章从鲁智深与五座寺庙的六次结缘入手,考察《水浒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揭示文人佛教视野中的《水浒传》,如何在儒家忠义思想与佛教解脱理念之间求取微妙的美学平衡,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对佛教信仰模式的独特理解与精妙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智深 佛教寺庙 文人信仰模式
下载PDF
鲁达慈悲情怀辨考——《水浒》人伦和谐之一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灵芝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1-65,共5页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个较完好的生命归宿。鲁达这样的仗义英雄,禅杖打尽不平路,戒刀刺向对垒人,虽五台山出家,却又不像出...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个较完好的生命归宿。鲁达这样的仗义英雄,禅杖打尽不平路,戒刀刺向对垒人,虽五台山出家,却又不像出家人性格,除了“戒淫欲”外,杀生、偷盗、嗔怒、恶口样样没禁,却能立地成佛,这完全因为他有一腔撼天动地的慈悲胸怀,并且童心无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智深 证果非凡 佛教理论 有为法 无为法
下载PDF
鲁智深人物形象论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士钦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如此受世人喜爱,与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系密切。在《水浒传》中成功塑造的人物有很多,鲁智深无疑是个中翘楚,可以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这既源于其高超的武艺又源...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如此受世人喜爱,与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系密切。在《水浒传》中成功塑造的人物有很多,鲁智深无疑是个中翘楚,可以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这既源于其高超的武艺又源于其复杂的性格,同时还得益于其独特的上梁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武艺 复杂性
下载PDF
试论鲁智深缘何成佛作祖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正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3-57,共5页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佛学依据 佛性
下载PDF
鲁智深缘何成佛作祖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正群 《淄博师专学报》 2008年第4期56-60,共5页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qu...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佛学依据 佛性
下载PDF
鲁智深与武松
11
作者 林榕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99-101,105,共4页
鲁智深、武松均曾为官府效劳,但后来都因杀人而离开。鲁智深非传统型和尚,但确曾在五台山出家,而武松并未真正出家,因逃难装扮为行者。在梁山上,鲁智深应比武松更受人敬重。两人都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 鲁智深、武松均曾为官府效劳,但后来都因杀人而离开。鲁智深非传统型和尚,但确曾在五台山出家,而武松并未真正出家,因逃难装扮为行者。在梁山上,鲁智深应比武松更受人敬重。两人都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言,鲁智深而非武松是最突出的代表。武松有滥杀的一面,鲁智深没有。武松比鲁智深更机敏、警觉些,而鲁智深则更急躁、粗心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武松 水浒
下载PDF
《水浒传》鲁智深论
12
作者 刘洪强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异于其他好汉的光辉形象,在他的身上有济公和尚、孙悟空、六祖慧能、堂吉诃德的影子。智深是一个天生就有佛性的人,他有深厚的山水情怀。智深与其师智真长老并不是同一个辈份。他在拳打镇关西时开始点化郑屠...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异于其他好汉的光辉形象,在他的身上有济公和尚、孙悟空、六祖慧能、堂吉诃德的影子。智深是一个天生就有佛性的人,他有深厚的山水情怀。智深与其师智真长老并不是同一个辈份。他在拳打镇关西时开始点化郑屠,可惜郑屠并没领会到智深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济公 孙悟空 六祖慧能
下载PDF
《水浒传》中的佛教正义观
13
作者 付开镜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9-73,共5页
《水浒传》中的佛教正义思想集中在鲁智深这位正面英雄形象之中。鲁智深身上所拥有的正义精神代表着《水浒传》的核心价值观念。《水浒传》中为非作歹的僧侣无缘成佛,并受到应有的惩治。《水浒传》中的佛教正义观之所以深受世人所爱,在... 《水浒传》中的佛教正义思想集中在鲁智深这位正面英雄形象之中。鲁智深身上所拥有的正义精神代表着《水浒传》的核心价值观念。《水浒传》中为非作歹的僧侣无缘成佛,并受到应有的惩治。《水浒传》中的佛教正义观之所以深受世人所爱,在于佛教正义观在很大程度上与儒家正义观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佛教正义观 鲁智深 儒家正义观
下载PDF
雅雨堂本《谈龙录》删节因园本条目补正——兼论袁枚误解《谈龙录》的因由
14
作者 陈汝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说读《谈龙录》后,觉得赵、王论诗"无甚9牾"。此种言论显系误解《谈龙录》,不符合事实。袁枚误解的原因,当是袁枚所读《谈龙录》为卢见曾雅雨堂删节本。乾隆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以乡邦后学身份刊刻《谈龙录》,为调和王、赵分歧,尽删赵执信攻讦王士禛之言。此种删节本"于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雅雨堂本《谈龙录》使袁枚产生误解,流弊及于今人,故亟需探清辨明,以杜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袁枚 卢见曾 《谈龙录》 《随园诗话》 雅雨堂 因园本
下载PDF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7-22,共6页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人鲁达 僧人鲁智深 原始材料 精彩片断 千锤百炼 气韵贯通 合而为一
下载PDF
试论鲁智深侠者形象的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娜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同时突破《水浒传》中其他侠者偏激嗜血的局限,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侠者形象 除暴安良 自由精神 慈悲之心
下载PDF
从鲁智深到贾宝玉——从互文叙事视角看《水浒传》《红楼梦》的“赤子”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颖 《天中学刊》 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
受中国传统“赤子”文化的影响,施耐庵和曹雪芹不约而同地在其小说的主要人物身上倾注了“赤子”情怀:《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都秉承“赤子”之心,以“狂”或“佯狂”的姿态张扬人的本真美,彰显不受拘滞的自由精神... 受中国传统“赤子”文化的影响,施耐庵和曹雪芹不约而同地在其小说的主要人物身上倾注了“赤子”情怀:《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都秉承“赤子”之心,以“狂”或“佯狂”的姿态张扬人的本真美,彰显不受拘滞的自由精神和激烈的反正统、反传统思想。在互文性视域中观照鲁智深与贾宝玉,追寻两人在文化基因上的相通性,不仅能揭示《红楼梦》与《水浒传》的渊源关系,而且能从中挖掘人物形象丰富的精神意蕴与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鲁智深 贾宝玉 “赤子”
下载PDF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浅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文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之一,原名鲁达,人送绰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一个脾性暴躁、嫉恶如仇且有勇有谋的人。他在梁山108名好汉中位列第十三位,是三十六天罡星之一,星号天孤星。基于此,主要...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之一,原名鲁达,人送绰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一个脾性暴躁、嫉恶如仇且有勇有谋的人。他在梁山108名好汉中位列第十三位,是三十六天罡星之一,星号天孤星。基于此,主要针对《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能进一步促进读者对鲁智深人物形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人物形象 鲁智深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僧人形象的继承与创新
19
作者 陈玉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7,116,共7页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僧人形象的继承与创新主要表现在:“狂僧”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中僧人外表举止描绘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展示在“骂佛犹益真修”;“狂侠”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僧人行侠仗义行为描写的继承与创新,重点...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僧人形象的继承与创新主要表现在:“狂僧”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中僧人外表举止描绘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展示在“骂佛犹益真修”;“狂侠”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僧人行侠仗义行为描写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展示在“替天行道”;在创作手法上借助正衬法和反衬法的运用,使鲁智深形象有特立独行之妙;谶语诗嵌入《水浒传》中,成功地把握了鲁智深一生走向,是小说借助谶语诗塑造人物形象最成功的一笔。这对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创作有其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智深 僧人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名号新解
20
作者 谢正荣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水浒传》中鲁达的名号是花和尚鲁智深,与其他好汉名号相比,显得非常特别.鲁达原本是提辖官,出场时并无绰号称呼.花和尚鲁智深是他在五台山出家后才有的名号.这个名号对成功塑造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创作者匠心独运... 《水浒传》中鲁达的名号是花和尚鲁智深,与其他好汉名号相比,显得非常特别.鲁达原本是提辖官,出场时并无绰号称呼.花和尚鲁智深是他在五台山出家后才有的名号.这个名号对成功塑造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创作者匠心独运,通过花和尚的"花",鲁智深的"智",赋予了名号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层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和尚 鲁智深 "花" "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