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int cloud-based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ray tracing simulations for railway tunnel channels
1
作者 Ziyi Qi Ruisi He +6 位作者 Mi Yang Xuejian Zhang Bo Ai Weiming Li Shaopeng Wang Wenpu Sun Lizhe Li 《High-Speed Railway》 202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Radio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and understand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is vital for ensuring reliable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optimizing syst... Radio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and understand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is vital for ensuring reliable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optimizing system performance.Ray trac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vestigat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and how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solved.This paper presents dynamic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ray tracing simulation in railway tunnel environment based on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algorithm and Poisson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Accurate channe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ray tracing simulation.Both straight and curved tunnels are considered and investigat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in complex railway tunne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communication tunnelS Ray trac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Wireless channel
下载PDF
Benign Adjusting Effects of Long Tunnel on Environment and Slope Hazards:taking Erlang Mountain Tunnel as an example
2
作者 WANG Quancai WANG Lansheng +1 位作者 ZENG Lin CHEN Yo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813-819,共7页
The 21st century shall be a century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ut until now, what have been frequently stated in reports about influence of tunnels on environment are basically negati... The 21st century shall be a century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ut until now, what have been frequently stated in reports about influence of tunnels on environment are basically negative. In fact, this is not true. Tunnels, especially those extend across sensitive areas do exert some positive functions on improving environment and preventing local slope hazards. These positive effects, being new phenomena, are found and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after a series of careful observ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in-depth analysis performed the first time. Meanwhile, it is a positive evaluation that the authors made upon tunnels. Many important phenomena and data are cited as evidence and their causative factor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tunnel environment benign adjustment
下载PDF
On the influence of sand-wind 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Qide, Wang Yuxi, Yu Shuqing, Song Liming, Liu Xianwan, Li Changzhi and Lin Hejie1 Liaoning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ina2 Institute of Desert and Frosen Soil Science, Acadenua Sinica, Lanzhou.3 Ihstute of Gedogy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Lan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3-84,共12页
The authors seek, through tests on simulated sand samples in a wind tunnel and analysis of minerals combination and trace elements, to discover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flying-up, falling-down and concentrati... The authors seek, through tests on simulated sand samples in a wind tunnel and analysis of minerals combination and trace elements, to discover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flying-up, falling-down an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as a function of natur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distance of movement, range and extent of influence o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micro-granular components on the ground surface in the Keerqin desert area in northwest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wind granular grading wind tunnel simul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dispersion.
下载PDF
新伊高速毗邻隧道遮阳棚光环境及降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英霞 顾浩宇 +2 位作者 邹俊杰 徐鸿伟 梁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7,M0006,共10页
为减少由光照强度差异引发的交通事故,以新伊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在宋家凹—水沟河毗邻隧道连接段设置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形式的遮阳棚,计算限行速度下遮阳棚的长度,运用DIALux仿真软件对不同时间点下的2种工况进行研究,并采用碳排... 为减少由光照强度差异引发的交通事故,以新伊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在宋家凹—水沟河毗邻隧道连接段设置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形式的遮阳棚,计算限行速度下遮阳棚的长度,运用DIALux仿真软件对不同时间点下的2种工况进行研究,并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该毗邻隧道连接段遮阳棚长度为100 m。设置遮阳棚后,路面照度降低率达到57.97%,照度总均匀度大于0.4,现场实测值与模拟值误差在10%范围内,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此外,设置遮阳棚后,每年减少碳排放量82.56 t CO_(2)e,运营2.8 a后可弥补建造时产生的碳排放,建设成本将在3.7 a后收回。在使用寿命期内,可减少碳排放量3 795.74 t CO_(2)e,节约成本577.31万元,实现了减排和节约成本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邻隧道 DIALUX 遮阳棚 光环境 碳排放 经济性
下载PDF
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设计
5
作者 曾晗 符思雨 +3 位作者 朱彦锦 韦宝泉 李泽文 邓芳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速可达50 m/s,湍流度低于1%,速度不均匀性小于1%,流场稳定性不超过1%,气流偏角不超过0.5°,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中所规定的参数指标。该系统为探究强气流场环境下弓网电弧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为高速运行环境下列车弓网电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直流风洞 风洞系统 强气流场环境 弓网电弧
下载PDF
基于驾驶者信息感知机理的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研究
6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何世永 牛佳安 龙皓楠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6-2031,共16页
传统照明技术在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方面还不够合理,需进一步改善人-车-隧道光环境耦合作用下的照明理论和技术。为解决隧道运营中存在的隧道照明负荷与生物感知效果非对等特征这一问题,提出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思路,通过模拟试... 传统照明技术在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方面还不够合理,需进一步改善人-车-隧道光环境耦合作用下的照明理论和技术。为解决隧道运营中存在的隧道照明负荷与生物感知效果非对等特征这一问题,提出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思路,通过模拟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计算开展基于照明灯具和侧壁材料合理匹配的等效照明理论论证研究,最后总结提出生物感知效果提升和照明负荷下降的等效照明理论“一升一降”研究框架。结果表明:1)物理量参数(如侧壁材料反射系数与灯具布设)的合理匹配最多可提升入口段和中间段25%和21%的路面照度、9%和15%的总均匀度,节约33%的灯具数量。2)物理量参数(如光谱、色温)的合理选择最多可降低驾驶者7%的反应时间、提升26.2%的小目标可见度。3)物理量参数(如不同侧壁材料类型)的改变可使驾驶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注视时间、扫视幅度和瞳孔面积降低,脑电功率上升,变化幅度更平稳。4)进一步研究不同物理量指标对驾驶者信息感知的等效作用机理可有效降低隧道照明负荷、提升生物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照明 隧道光环境 等效照明理论 生物感知效果 信息感知机理
下载PDF
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陈湘生 全昭熹 +2 位作者 陈一凡 沈翔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32,I0005-I0036,共64页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制、破坏机制及防护措施,并指出未来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以实现隧道建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针对深水海域中高水压、高烈度地震、强侵蚀环境等极端条件,分析多因素耦合下沉管法及盾构法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劣损和破坏机制,总结提升其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未来仍需针对海底隧道管片接头的防水、抗震及抗侵蚀性能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城市敏感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敏感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挑战,总结分析盾构法和顶管法施工环境响应规律、地层变形评估方法和控制技术措施,提出未来可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隧道建设,以提升预测和控制的准确性,减小建设过程对城市环境的扰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为极端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部分技术仍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并形成规范,以指导后续的工程建设;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隧道建造必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极端环境下隧道建设的安全、绿色、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极端环境 艰险山区 深水海域 城市敏感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隧道环境内无人驾驶车辆目标决策两级信息融合感知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茂森 鲍久圣 +3 位作者 谢厚抗 刘同冈 阴妍 章全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基于隧道内的特殊行驶环境和无人驾驶感知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硬件搭建试验车辆,构建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系统;基于YOLOv4目标级信息融合算法和改进D-S证据理论决策级信息融合算法,提出了一种“目标决策”两级... 基于隧道内的特殊行驶环境和无人驾驶感知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硬件搭建试验车辆,构建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系统;基于YOLOv4目标级信息融合算法和改进D-S证据理论决策级信息融合算法,提出了一种“目标决策”两级信息融合策略;最后,在城市道路隧道环境内开展了感知信息两级融合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的摄像头或毫米波雷达感知效果,基于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感知ROI区域关联实现的目标级融合结果可以提高9.51%的识别准确率,弥补了单一传感器在隧道环境内感知技术的不足;基于目标级融合感知结果,利用改进后的D-S证据理论算法再进行决策级融合,相比于单一的目标级融合结果,误检率降低了3.61%,显著提高了检测精度。采取多传感器感知信息目标决策两级融合策略能够满足隧道特殊环境内无人驾驶车辆可靠感知需求,为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环境 无人驾驶 多传感器融合 D-S证据理论 “目标决策”两级融合策略
下载PDF
碱性环境对植物纤维隧道工程制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项沛 邓洁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分析碱性环境对植物纤维隧道工程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对隧道工程用植物纤维水泥砂浆进行碱性降解处理,通过构造碱性环境测试了植物纤维水泥砂浆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与... 为分析碱性环境对植物纤维隧道工程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对隧道工程用植物纤维水泥砂浆进行碱性降解处理,通过构造碱性环境测试了植物纤维水泥砂浆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与一般的隧道工程水泥砂浆相比,添加了植物纤维的水泥砂浆在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等方面受碱性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植物纤维水泥砂浆中水泥、砂、水、植物纤维的配合比为1000:4030:750:12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环境 酸碱度 植物纤维水泥砂浆 隧道工程
下载PDF
大坡道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环境下高速列车车内外压力波特性的实车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杜权 杜迎春 +3 位作者 杨瑞 魏康 万有财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4-1464,共11页
高速列车通过25‰单面坡隧道时,形成压力波和大气压两者耦合下的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在隧道大气压持续变化下的高速列车通过大坡道隧道时的气动载荷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获取动车组通过西成高铁西... 高速列车通过25‰单面坡隧道时,形成压力波和大气压两者耦合下的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在隧道大气压持续变化下的高速列车通过大坡道隧道时的气动载荷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获取动车组通过西成高铁西安北—汉中线路的列车车内外压力测试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列车下坡通过25‰特长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动受隧道压力波与大气压的共同作用,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2)单面坡上坡和单面坡下坡隧道的长度由1541.2 m增大至8399.2 m时,列车车内外最大压力峰值越靠近隧道出口,单面坡隧道长度越长,列车车内外压力峰值越大;3)随着大坡道隧道长度的增大,列车头车和尾车的整车气密效率在不断减小,列车车内Δp/1 s、Δp/3 s、Δp/10 s和Δp/60 s在不断增大,相应的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更恶劣,当列车通过长大坡道隧道群时,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和列车车体的气密性能更差;4)与压力保护阀逻辑控制相比,压力保护阀全程关闭时列车车内压力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最大压力变化量要更小,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坡道长大隧道 隧道群 车内外压力 压力舒适性环境 实车试验
下载PDF
基于工人生理参数的隧道施工湿热环境分级研究
11
作者 戴梁 贾朝军 +2 位作者 施成华 雷明锋 郑艳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1261,共11页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高温高湿施工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问题,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对我国某高地温隧道施工现场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湿球黑球温度(简称WBGT指数)及进行中等强度劳动的20名施工工人的上臂皮肤温度和心率进行多...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高温高湿施工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问题,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对我国某高地温隧道施工现场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湿球黑球温度(简称WBGT指数)及进行中等强度劳动的20名施工工人的上臂皮肤温度和心率进行多组实时连续监测。基于实测数据及数学规划法,将该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5个等级,确定各等级下的湿热环境参数阈值。结果表明:1)该高地温隧道施工环境中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WBGT指数的低风险阈值分别为26℃、30%、20℃,中风险阈值分别为37℃、64%、32℃,高风险阈值分别为43℃、81%、40℃。2)进一步计算得到不适指数、热指数和相对应变指数的中风险阈值分别为25.42、26.31、0.28℃;高风险阈值分别为28.59、35.30、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隧道 环境参数 生理参数 数学规划法 湿热环境分级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12
作者 赵爱军 曾华 +3 位作者 樊鑫尚 于永堂 彭森 朱才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9,16,共10页
黄土地层中城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升降和盾构衬砌管片渗水,地层中水位的变化及管片渗漏会进一步影响地表沉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模型(MM-C模型)和DP模型来描述复杂加卸载条件下的地层隆沉问... 黄土地层中城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升降和盾构衬砌管片渗水,地层中水位的变化及管片渗漏会进一步影响地表沉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模型(MM-C模型)和DP模型来描述复杂加卸载条件下的地层隆沉问题,并深入研究水环境变化下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盾构管片渗漏比从0.1增大到10期间,地表沉降增加了24%;管片渗漏块数从1增大到6块时,地表最大沉降增大了77%;地下水位下降5 m期间,地表最大沉降增大了1.2倍,水位降深每增加1 m,地表下沉量增加约7 mm;初始水位高度抬升5 m期间,地表最大沉降减小了37%。为了控制地表不发生过量隆沉,渗漏块数不宜超过3块,并应避免拱底管片发生破坏或渗漏,地下水位的回灌抬升高度及降水深度宜分别控制在3.0 m和2.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城市地铁隧道 水环境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下载PDF
隧道环境下毫米波雷达多机联合毫米级定位方法
13
作者 赵胤植 邹进贵 +2 位作者 张小溪 王泽 王鑫哲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9-1693,共15页
随着安全监测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隧道环境下监测点定位测量相关研究逐渐向全天候和全天时等方向发展。针对隧道监测点定位时存在实时性较差且测量周期长等问题,同时易受灰尘和照明等因素影响,本文引入具有较高距离与速度分辨率的毫米波... 随着安全监测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隧道环境下监测点定位测量相关研究逐渐向全天候和全天时等方向发展。针对隧道监测点定位时存在实时性较差且测量周期长等问题,同时易受灰尘和照明等因素影响,本文引入具有较高距离与速度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开展隧道监测点高精度定位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台毫米波雷达联合测距的定位方法。首先,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测距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细化频谱并结合相位差对测距值进行精化,保障测距精度稳定在毫米级;然后,针对传统测距雷达仅能获取一维径向形变的弊端,采用多台毫米波雷达同步观测,建立多机联合定位函数模型,构建了一种顾及单次观测雷达脉冲测量精度差异和先验距离的随机模型;最后,通过隧道试验验证了测距与定位算法精度。结果表明,在无其他干扰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基于线性调频Z变换的相位差法测距精度能达到0.3 mm,算法计算效率较已有方法提高50倍。待测目标稳定的情况下,本文多机联合定位方法X方向精度为2.7 mm,Y方向为0.6 mm,受隧道高度的影响,Z方向精度略低,为6.6 mm。待测目标微动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准确探测微小形变,满足监测点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测量需求,并有望在工业结构变形监测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环境 毫米波雷达 毫米级定位 结构变形监测 线性调频Z变换
下载PDF
隧道复杂环境下沥青薄层罩面抗滑耐久性研究
14
作者 吴寅 邱彬 +1 位作者 闫朝杰 李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为研究沥青薄层罩面在高速公路隧道复杂环境下的抗滑耐久性,分别制备高韧热拌薄层罩面(罩面A)、温拌沥青薄层罩面(罩面B)、高和易性薄层罩面(罩面C)与AC-13沥青混合料,在常规环境与模拟隧道复杂环境下进行轮碾磨耗试验。研究不同罩面类... 为研究沥青薄层罩面在高速公路隧道复杂环境下的抗滑耐久性,分别制备高韧热拌薄层罩面(罩面A)、温拌沥青薄层罩面(罩面B)、高和易性薄层罩面(罩面C)与AC-13沥青混合料,在常规环境与模拟隧道复杂环境下进行轮碾磨耗试验。研究不同罩面类型、不同环境下磨耗次数对薄层罩面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摆值初值变化、摆值衰减速率与指数预测模型评价不同罩面在常规环境与隧道环境下的对应抗滑衰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罩面A在隧道环境下摆值初值衰减最低,相较于罩面B减少15.2%、较罩面C减少28.4%、较AC-13沥青混合料减少33%。且其摆值衰减速率仅为0.292,较罩面B低36%,较罩面C低20.2%,较AC-13低29.4%,在隧道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抗滑耐久性。此外,AC-13、罩面B与罩面C在隧道环境下的磨耗中会出现“临时纹理”与油蚀现象,造成抗滑性能衰减的短暂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罩面 隧道环境模拟 轮碾磨耗试验 抗滑性能 摆值衰变规律
下载PDF
隧洞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滇中引水工程狮子山隧洞为例
15
作者 黄靖宇 曾柯耀 +1 位作者 赵永川 张强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明确隧洞(道)建设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及时对相应地表水体与水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与合理调配。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的建设涉及多处水环境敏感点,在对区域自然地质背景与水文地质条件做出充足的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后,采用了数... 明确隧洞(道)建设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及时对相应地表水体与水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与合理调配。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的建设涉及多处水环境敏感点,在对区域自然地质背景与水文地质条件做出充足的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后,采用了数值软件模拟隧洞排水条件下的渗流场变化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敏感点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在罗贤观北侧岩溶山地区域,隧洞建设对梁王山岩溶大泉和小官村水库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为隧洞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向,研究思路在相关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水环境 数值模拟 滇中引水
下载PDF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软岩浅埋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金洪 陈绍清 +1 位作者 刘恒瑞 张满 《重庆建筑》 2024年第7期46-48,54,共4页
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非常多,双连拱隧道结构由于复杂的工序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该文以科学城新森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埋深浅和围岩强度低的特点,根据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 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非常多,双连拱隧道结构由于复杂的工序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该文以科学城新森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埋深浅和围岩强度低的特点,根据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凿岩与控制爆破开挖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严格控制中导洞混凝土墙趾地锚及水平横撑施作,精心管理导坑上下台阶长度和左右洞先后行作业面的距离,以及左右洞先后行开挖支护与二衬之间距离,限制了超挖操作的人为失误轨迹运行,避免了开挖掌子面围岩裸露段无支撑的环境工况轨迹出现过长,有效解决了浅埋隧道软岩掌子面岩石的稳定性问题,确保隧道施工短进尺、控台阶和早封闭,该隧道安全顺利完成对类似隧道项目的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浅埋 双连拱隧道 轨迹交叉 行为失误 围岩环境
下载PDF
生态保护区地下水环境受隧道开挖影响敏感性评价
17
作者 张竹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215,共9页
隧道开挖会打破原有地下水平衡,导致地下水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如何有效预测未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并用来指导施工,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损失的重点。通过研究隧址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隧道开挖会打破原有地下水平衡,导致地下水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如何有效预测未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并用来指导施工,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损失的重点。通过研究隧址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地下水环境受隧道开挖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模型,以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万石山隧道为例,对隧址区进行评价。考虑当前研究得出的评价结果多为隧道对环境的整体性评价,而隧道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且有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会使其存在差异,故按照隧道掘进方向,对不同围岩级别里程断面分别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以断面K5+540为例,其综合评价指标为2.8648,属于一般~较强之间;整体隧址区地下水环境可分为影响敏感性较强~强、一般~较强、一般~较弱、较弱~弱等4个层次。经现场物探和其他评价模型应用验证,分区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可为工程防排水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生态保护区 地下水环境 敏感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下载PDF
城市复杂环境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分析
18
作者 白柱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挖期间沉降稳定控制,为隧道安全快速的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双连拱隧道 三导洞法 洞盖法
下载PDF
粉砂土地区高敏感环境下基坑施工对邻近隧道影响研究
19
作者 赵毅 殷星 +2 位作者 郭帅帅 杨若灵 倪鹏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文中结合杭州地区元福巷历史地段南片西湖大道11号地块工程实践,进行了某项目深基坑支护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项目周边地质环境复杂敏感,北侧为运营地铁隧道,为保障既有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文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并... 文中结合杭州地区元福巷历史地段南片西湖大道11号地块工程实践,进行了某项目深基坑支护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项目周边地质环境复杂敏感,北侧为运营地铁隧道,为保障既有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文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并采取有限元方法对邻近隧道进行了预先研究。经与监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进一步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相关结论可为粉砂土地区高敏感环境下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邻近隧道 模拟分析 基坑施工 粉砂土层
下载PDF
隧道环境自解释型设计下驾驶员情境意识状态分析
20
作者 万利 袁华智 +3 位作者 王玉莹 张长安 李璟 孙昌海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
为探究隧道不同环境自解释型设计下驾驶员的情境意识状态,从高速公路隧道多维环境特征出发,将隧道划分为可变段、过渡段和不变段,通过分析各功能区段内驾驶员的情境意识状态和图式关系,建立情境意识水平预测模型。采用3D Max软件构建仿... 为探究隧道不同环境自解释型设计下驾驶员的情境意识状态,从高速公路隧道多维环境特征出发,将隧道划分为可变段、过渡段和不变段,通过分析各功能区段内驾驶员的情境意识状态和图式关系,建立情境意识水平预测模型。采用3D Max软件构建仿真实验场景,选取15名驾驶员开展不同隧道环境自解释型设计场景下的驾驶模拟试验,利用眼动仪、心电仪等采集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及车辆运行状态数据,计算各方案下驾驶员情境意识水平预测值,最后得出试验组中较符合驾驶员情境意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渐变组中驾驶员情境意识水平最高的方案是边坡图案倾斜+黄色渐变彩色路面+蓝-白韵律侧墙,比普通隧道场景下情境意识水平预测值增加了1.181倍;标线组中驾驶员情境意识水平最高的方案是边坡图案倾斜+纵向标线彩色路面+蓝-白韵律侧墙,比普通隧道场景下情境意识水平预测值增加了1.256倍。隧道路段驾驶员情境意识图式和预测模型可为今后隧道环境自解释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隧道环境 驾驶员情境意识 环境自解释型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