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coastal water near Luan River Estuary,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 De-liang LIU Xian-bin +1 位作者 LIU Zhan-guang ZHAO Xing-gui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6年第2期41-55,共15页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ir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studied at nineteen sites in the coastalwater near Luan River Estuary. A total of 25 taxa of zooplankto...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ir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studied at nineteen sites in the coastalwater near Luan River Estuary. A total of 25 taxa of zo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amongwhich copepods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groups (93.6% and 74.9% of totalabundance in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Copepoda species assemblage wasthe same in spring and summer: Paracalanus parvus and Acartia bifilosa being thepredominant species, occupied more than 15% of total copepoda abundance.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summer, with an average of11 657 ind/m3 and 1549 ind/m3, respectivel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otal zooplankton abundance betweenspring and summer (p<0.001).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revealed that salinity andnutrient we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zooplankton group’sdistribu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PLANKT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dundancy analysis luan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Surface Water-Groundwater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and Associated Hydrogeochemistry Evolu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Luan River Basin, North China
2
作者 Le Zhao Chunli Su +1 位作者 Wenbo Liu Xianjun Xi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0-1023,共14页
Luan River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northern China,where the groundwater system is vulnerable and pollution issue is serious.It is significant for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otect... Luan River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northern China,where the groundwater system is vulnerable and pollution issue is serious.It is significant for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to identify the hydrogeochemistry evolu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along flow direction occurred in the upper reaches,especially the surface water-groundwater(SWGW)conversion relationship.In this study,recharge,conversion and geochemistry evolution of SW and GW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physical-hydr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stable isotopes in 36 GW samples and 20 SW samples,which were collected in July 2019 and July 2020.The factor analysis was further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regional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Results indicate that GW recharged SW in plateau area,and SW and GW recharged each other in typical Alpine valley area.The hydrochemical types are HCO3-Ca·Mg and HCO3-Ca,and the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is dominated by weathering of silicate and carbonate minerals.The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has minor impact on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The rise of SO42-and NO3-contents in groundwater is related to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W hydrochemical components included recharge from groundwater,industrial and mining activities,explaining 90.04%of data variance.However,water-rock interaction,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sewage are responsible for GW quality,accounting for 8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water sources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al processes water-rock interaction factor analysis luan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s: a case study from Luan River,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Zhaoming WANG Ranhao SUN +1 位作者 Haiping ZHANG Liding CH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Cu, Ni, Pb, Zn, Cd, and Cr were examined in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 from the Luan River inChina,. With a decline in Cu and Ni concentration found in surface water at downstream st...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Cu, Ni, Pb, Zn, Cd, and Cr were examined in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 from the Luan River inChina,. With a decline in Cu and Ni concentration found in surface water at downstream stations.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water currents are a major explanatory factor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The abundance of Cr, Pb, and Cd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river indicate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local areas, although there was an obvious de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downstream of the Daheiting Reservoir. The significant rising trend in Cu, Pb, and Ni seen the sediment farther away from the river also suggests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heavy metal pollution Sediments were therefore used as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with sediment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 The Igeo values revealed that Cd (3.13) and Cr (2.39) had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uan River. The R/values for most (89%) of the sampling stations were higher than 300, suggesting that sediment from the Luan River poses a severe ecological risk, with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downstream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treams. Good correlations among Pb/Ni, Pb/Cd, Cu/Pb, and Cu/Cd in the water and Cr/Ni in the sediment were observed.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d may have various origins, being derived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n index heavy metal water SEDIMENT geo-accumula- luan river
原文传递
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恩广 王艳 +4 位作者 杨坤 彭嘉玉 吕旭波 雷坤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水体中氮元素浓度过高是影响河流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滦河流域TN浓度逐月监测数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该流域划分为源头区、中上游区和下游区,开展TN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 水体中氮元素浓度过高是影响河流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滦河流域TN浓度逐月监测数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该流域划分为源头区、中上游区和下游区,开展TN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通过探究TN浓度与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分析TN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滦河流域TN浓度源头区水质状况良好,TN浓度保持在1.86mg/L左右;中上游区TN浓度较高,浓度最高断面超过10mg/L,这与该区域人口聚集、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有关;下游区受到潘大水库对中上游汇水的调节,TN浓度较中上游区有所下降,稳定在5mg/L左右.②滦河流域TN浓度受降雨量影响显著,月降雨量小于250mm时,TN浓度与降雨量呈较强负相关,呈现TN浓度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少的趋势;月降雨量大于250mm时,土壤中的氮素受到冲刷被释放,河流中TN浓度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升高.③潘大水库的调蓄作用对水库下游的TN浓度影响显著,水库的大量泄水会极大增加河道径流,使水库底层沉积物中的氮素释放,从而增大河流中的TN浓度.④滦河流域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下水埋深较浅,枯水期地表水会受到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造成地表水NO_(3)^(-)-N浓度升高,进而导致TN浓度升高.研究显示,滦河流域的TN浓度呈现出中上游区>下游区>源头区的趋势,降雨量和潘大水库的调蓄作用对TN浓度的影响显著,丘陵区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是造成TN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TN浓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引滦入津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杨洪宇 孙甲岚 刘战友 《海河水利》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近年来,引滦入津工程为新时期水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优质水源保障,对稳定和提升水生态质量提供了支撑。通过阐述引滦入津工程对天津市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调度实践,介绍引滦生态补水主要经验与做法,分析工程在新时期华北地区河... 近年来,引滦入津工程为新时期水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优质水源保障,对稳定和提升水生态质量提供了支撑。通过阐述引滦入津工程对天津市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调度实践,介绍引滦生态补水主要经验与做法,分析工程在新时期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方面发挥的生态效益,结合天津市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方案,提出解决河湖生态环境薄弱环节的调度举措和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滦入津 河湖复苏 生态环境改善
下载PDF
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6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4 位作者 刘金庆 张道来 曹珂 高飞 陈小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8-1206,共9页
为了弄清近年滦河输送与河口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对采自滦河口的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有机碳、重金属(Cu、Pb、Zn、Cd、Cr、Ni、As、Hg)和多环芳烃(PAHs;16种US EPA优先控制单体)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Cu、Pb、Zn、Cd、Cr、Ni、As... 为了弄清近年滦河输送与河口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对采自滦河口的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有机碳、重金属(Cu、Pb、Zn、Cd、Cr、Ni、As、Hg)和多环芳烃(PAHs;16种US EPA优先控制单体)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Cu、Pb、Zn、Cd、Cr、Ni、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76,30.98,44.63,41.14,15.60,0.09,7.21和0.02μg/g.重金属含量高值区分布在河口和南部细颗粒中心区域,其分布受沉积环境控制;元素之间相关性较高,河流输送对该区域中重金属含量和分布影响较大;该区域中重金属64.2%源于人为污染释放,35.8%属于自然背景;整体污染程度较低,在河口存在低生态风险.PAHs总浓度为7.5~74.3ng/g,平均为37.4ng/g,PAHs与重金属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河流输送影响较小,单体组成以4环单体为主;该区域中沉积物中的PAHs有40.3%源于石油泄漏及船舶航行等,46.7%源于煤炭、天然气及木柴燃烧,12.0%源于交通尾气排放;北部区域锚地船舶航行及石油制品泄漏对北部区域PAHs生态风险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 沉积物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来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滦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严登华 王刚 +3 位作者 金鑫 张诚 郝彩莲 秦天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44-1849,共6页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为0.22、0.19和0.14,并且河滩地、林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C、T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水稻田和旱田土壤,而农田系统土壤中TP质量分数相对占优。土壤微生物C、TN、TP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向下减少的总趋势,并以40cm为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同层观测值的显著性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C、TN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TP与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负相关,与其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全氮 全磷 滦河流域 剖面 表聚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基于中位数众数理论的Tennant法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志宏 黄强 +1 位作者 魏明华 余玲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河流生态径流计算中Tennant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多年平均流量的确定一直是该方法应用的一个难点,以往使用的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引入中位数及众数理论,对原Tennan... 在河流生态径流计算中Tennant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多年平均流量的确定一直是该方法应用的一个难点,以往使用的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引入中位数及众数理论,对原Tennant法进行改进,有效地去除了极端数据对统计规律的影响,找出了典型流量过程。将其应用在滦河下游生态径流计算中,通过新老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过程"透明"等特点,对河流生态环境研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径流 TENNANT法 中位数 众数 典型流量 滦河下游
下载PDF
不同尺度因子对滦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海萍 武大勇 +2 位作者 王赵明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3-1263,共11页
通过2011年滦河流域38个河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探讨了河段尺度和流域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其中,河段尺度因子包括水体/底质特征、河岸带特征和水质,流域尺度因子包括采样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缓冲区... 通过2011年滦河流域38个河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探讨了河段尺度和流域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其中,河段尺度因子包括水体/底质特征、河岸带特征和水质,流域尺度因子包括采样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细粒物质比例、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岸带人类干扰程度、河岸带农田比例、水面宽度和河道改造程度,总解释量为42%;流域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纬度、海拔、流域内耕地面积百分比和流域面积,总解释量为32%。研究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因子比流域尺度因子对于指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更为重要,在环境因子监测中应给以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流域尺度 环境因子 滦河流域
下载PDF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许清海 杨振京 +3 位作者 阳小兰 李月丛 郑振华 王瑞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456,共13页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植被面貌,与植物的花期相对应,乔木植物的花期多在春季,草本植物的花期多在夏秋季,该地冬季基本上无植物开花,冬季空气中的花粉应是当年或多年春、夏、秋季散落在地上又被风吹到...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植被面貌,与植物的花期相对应,乔木植物的花期多在春季,草本植物的花期多在夏秋季,该地冬季基本上无植物开花,冬季空气中的花粉应是当年或多年春、夏、秋季散落在地上又被风吹到空气中的表土花粉和一些外来花粉;表土花粉随海拔高程的降低依次出现山地草甸、针阔混交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山地灌草丛、滨海平原草甸和滨海草甸或滨海盐生草甸的等5个花粉组合带,分别为蒿(Artemisia)_唐松草(Thalictrum)_松(Pinus)_桦(Betula)孢粉组合带、松_桦_栎(Quercus)_蒿孢粉组合带、藜科(Chenopodiaceae)_蒿_禾本科(Gramineae)_中华卷柏(Selaginellasinensis)孢粉组合带、藜科_蒿_菊科(Com positae)_香蒲(Typha)孢粉组合带和藜科_蒿_莎草科(Cyperaceae)_禾本科孢粉组合带;由于花粉在河水中是以悬移质颗粒被搬运,因此在不同时期沉积物花粉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洪水期间河水对孢粉的分选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周边地区 植被 空气中花粉 表土花粉 冲积物花粉
下载PDF
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滦河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康华 何文杰 +2 位作者 韩宏大 王胜江 李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对滦河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PVC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不同水质期的滦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水温降低使膜性能下降,膜污染较严重;在高藻期进行预氯化有助于减缓膜污染;针对不同的水质期要采用不同的...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对滦河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PVC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不同水质期的滦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水温降低使膜性能下降,膜污染较严重;在高藻期进行预氯化有助于减缓膜污染;针对不同的水质期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在低温期适当增加铁盐投量,高藻期进行预氯化都有助于系统稳定运行;膜出水在3个水质期(低温、常温、高藻期)均很稳定,与常规工艺相比,膜工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去除浊度和颗粒物方面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超滤 滦河水 温度 预氯化
下载PDF
模糊数学在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晨 刘万宏 +1 位作者 王立义 高学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2,共3页
针对引滦入津工程水库水质污染问题,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5个水质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2005年引滦沿线于桥水库和尔王庄水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总体水质为Ⅳ类,... 针对引滦入津工程水库水质污染问题,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5个水质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2005年引滦沿线于桥水库和尔王庄水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总体水质为Ⅳ类,尔王庄水库为Ⅱ类,即尔王庄水库水质总体上优于于桥水库。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水库水质综合评价时,既突出了污染较严重的水质指标,又反映了水库水质的整体水平,可为保障引滦输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水质评价 水库 水质安全 引滦入津
下载PDF
滦河流域不同时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李永丽 刘静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7-1184,共8页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滦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水体中As、Cd、Pb、Hg和Cu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As:0.340-2.7...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滦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水体中As、Cd、Pb、Hg和Cu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As:0.340-2.753 μg·L^-1,Cd:1.120-4.474 μg·L^-1,Pb:11.610-19.088 μg·L^-1,Hg:0.036-0.239 μg·L^-1和Cu:1.058-5.807 μg·L^-1。致癌物As和Cd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a^-1),其中As大于Cd,最大在三道河子为1.85×10^-5·a^-1。非致癌物的个人年均风险为Pb〉Hg〉Cu,三者风险水平在10^-9-10^-10之间,均低于ICRP标准4-5个数量级。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年风险。不同年代的As个人年均风险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到1990年,乌龙矶和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域出现了异常升高,在燕子峪最大达到2.80×10^-4·a^-1,其他断面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到2008年已全部低于ICRP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 滦河 水环境
下载PDF
滦河流域鲫鱼体内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瑞霖 孙然好 武大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9-237,共9页
采集滦河流域鲫鱼样本并分析重金属元素(Cu、Zn、Cr、Pb、As、Cd)在其体内的分布特征及食用风险。实验结果表明鲫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Zn>Cr>Cu>Pb>As>Cd,蓄积器官主要为肝脏和鳃部,Cu和Cr主要蓄积在肝脏,Zn... 采集滦河流域鲫鱼样本并分析重金属元素(Cu、Zn、Cr、Pb、As、Cd)在其体内的分布特征及食用风险。实验结果表明鲫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Zn>Cr>Cu>Pb>As>Cd,蓄积器官主要为肝脏和鳃部,Cu和Cr主要蓄积在肝脏,Zn、Pb、Cd主要富集在鳃部,As的蓄积器官随地域变化,而且下游样本中各组织器官重金属含量下游高于上游。针对鲫鱼肌肉的评价表明,Zn、Cr、Pb含量超出《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食品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和《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 13106—1991)规定的标准限值,超出倍数依次为Cr(3.34)>Pb(2.24)>Cd(1.15)。基于目标危险系数法(THQ)评价结果表明鲫鱼肌肉组织单一重金属THQ值均小于1,As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r最低;总风险系数(TTHQ)显示下游的溯河(TTHQ=1.263)与陡河(TTHQ=1.381)存在食用风险,风险比重较高的元素是As、Pb、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鲫鱼 滦河 食用风险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要素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远 张楠 孟伟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36-41,共6页
考察了辽河流域的河流水质、生物学、物理栖息地状况,分析了辽河流域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干流总体上处于工业活动剧烈地带,污染较为严重,而支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中,着生藻类、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物理栖息地环境质... 考察了辽河流域的河流水质、生物学、物理栖息地状况,分析了辽河流域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干流总体上处于工业活动剧烈地带,污染较为严重,而支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中,着生藻类、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物理栖息地环境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水质的恶化,着生藻类多样性减少,底栖动物完整性遭到破坏;河流形态发生了改变,河流水生生物所依附的生存环境受损,表现出与河流水体质量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河流生态系统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尺度划分的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晓丽 董增川 +1 位作者 徐伟 李大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5,共5页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康,滦河全河总体为轻度疾病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划分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滦河
下载PDF
滦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珂 李梅娜 刘金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滦河口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46%~61%,平均56%),蒙脱石和绿泥石次之(蒙脱石15%~36%,平均25%;绿泥石8%~14%,平均11%),高岭石含量最低(5%~11%...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滦河口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46%~61%,平均56%),蒙脱石和绿泥石次之(蒙脱石15%~36%,平均25%;绿泥石8%~14%,平均11%),高岭石含量最低(5%~11%,平均8%),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型;滦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来自滦河的陆源物质,渤海湾环流有可能为研究区带来黄河物质,同时,研究区为辽东湾及渤海北部提供物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三角洲 黏土矿物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引滦水源隐孢子虫和f_2噬菌体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洪亮 于凌琪 +4 位作者 冯利红 侯常春 徐瑛 顾强 陈学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26-927,共2页
目的 探讨天津引滦水源原虫与病毒污染现状和消长规律。方法 根据引滦河道的排污、与其他水体交叉及其倒虹闸的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监测点。分别用隐孢子虫和f2 噬菌体表示水体受原虫和病毒污染的情况 ,水样通过浓集分离装置使隐孢子虫和... 目的 探讨天津引滦水源原虫与病毒污染现状和消长规律。方法 根据引滦河道的排污、与其他水体交叉及其倒虹闸的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监测点。分别用隐孢子虫和f2 噬菌体表示水体受原虫和病毒污染的情况 ,水样通过浓集分离装置使隐孢子虫和f2 噬菌体得到浓集 ,隐孢子虫经过固定、洗脱、悬浮和洗涤、染色 ,镜检计数 ;f2 噬菌体滤液中加入Ecoli2 85寄主菌液 ,恒温培养 ,观察计数。结果 各采样点隐孢子虫和f2 噬菌体点次检出率分别为5 7 7%和 6 3 9% ,分别集中在春夏季和秋季。f2 噬菌体在中上游较高 ,于桥水库和下游较低。结论 引滦水源已受原虫和病毒的污染。建议将引滦河道中极易受到污染的自然河道和明渠段改为暗渠输水方式 ,并加强引滦河道沿岸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来源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滦水源 隐孢子虫 F2噬菌体 消长规律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水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明华 黄强 +1 位作者 邱林 郑志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达到充分挖掘原始数据中隐含的统计规律的目的,避免在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失真"现象,结合滦河下游地表水环境进行分析计算,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时序综合权重计算,并与"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权... 为了达到充分挖掘原始数据中隐含的统计规律的目的,避免在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失真"现象,结合滦河下游地表水环境进行分析计算,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时序综合权重计算,并与"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权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滦河下游地表水水质1998~2003年总体趋势是不断恶化的,处于下游的滦县和小定府庄两站最差,1999年冷口、崖口和邱庄水库三站水质出现恶化突变,2001年冷口站地表水水质有明显改善,随后又急速恶化,其他各站6年来水质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评价 滦河下游 拉开档次法 时序综合权重 动态权重
下载PDF
滦河中下游(唐山段)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立明 徐宁 +4 位作者 王腾骏 宋侨 郑天雄 杜桂森 李学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6-49,共4页
通过调查,在滦河中下游(大黑汀水库至入海口段)河岸带共记录种子植物45科109属147种.优势科为:菊科25种,禾本科23种,藜科10种;区域性单种科达23科.该区域内温带植物成分占据很大优势,温带分布属48属,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63.16%,少量存... 通过调查,在滦河中下游(大黑汀水库至入海口段)河岸带共记录种子植物45科109属147种.优势科为:菊科25种,禾本科23种,藜科10种;区域性单种科达23科.该区域内温带植物成分占据很大优势,温带分布属48属,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63.16%,少量存在的热带成分使区域内的植物表现出过渡性,体现出热带边缘区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