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园区化建设探讨——以吕梁山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跃军 孙虎 胡默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非优区 园区化建设 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主要造林树种适生程度分析与经营对策
2
作者 毛芬芳 徐宝珊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30-32,共3页
植物分布主要决定于水热条件。就吕梁山区主要造林树种而言,热量条件能满足其需要,而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加之水土流失,使缺水现象更加严重。用土壤实得降水量与林木生长期需水量之比——实际湿润程度,可较好地反映本区各地林木生... 植物分布主要决定于水热条件。就吕梁山区主要造林树种而言,热量条件能满足其需要,而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加之水土流失,使缺水现象更加严重。用土壤实得降水量与林木生长期需水量之比——实际湿润程度,可较好地反映本区各地林木生长的水分满足程度。要改变吕梁山地的造林被动局面,应从各地的水分条件出发,采取聚流整地措施,安排适宜树种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水热条件 适生程度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地区隧道洞门景观营造探讨
3
作者 王洪峰 胡晓红 《公路交通技术》 2013年第6期143-146,共4页
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工程为例,对吕梁地区公路隧道洞门景观的营造进行分析,针对临离高速公路隧道多的情况,采取统一风格、优化端墙造型、合理选择饰面材质、提炼点缀文化等措施,营造出既便于实施,又特色鲜明的隧道洞门景观... 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工程为例,对吕梁地区公路隧道洞门景观的营造进行分析,针对临离高速公路隧道多的情况,采取统一风格、优化端墙造型、合理选择饰面材质、提炼点缀文化等措施,营造出既便于实施,又特色鲜明的隧道洞门景观,总结出以表现人文景观为主的吕梁地区隧道洞门景观营造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门 景观 文化 吕梁地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县域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婵 吴映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吕梁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吕梁山区地形起伏度大致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地形起伏度与GDP、人均GDP双变量空间自相关Moran'sI值分别为-0.1965,-0.3206,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负... 以吕梁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吕梁山区地形起伏度大致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地形起伏度与GDP、人均GDP双变量空间自相关Moran'sI值分别为-0.1965,-0.3206,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吉县和隰县为高—低型水平区;横山区、子洲县、绥德县为低—高型水平区,汾西县和大宁县为低—低型水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地形起伏度 经济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原山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陆良县为例
5
作者 段昕妤 罗明灿 +1 位作者 陈国兰 陈建成 《世界生态学》 2020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为探索高原落后山区的低碳农业发展途径,本文选择典型高原山区县陆良县为研究对象,以2014~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并进行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陆良县11个乡(镇、华侨... 为探索高原落后山区的低碳农业发展途径,本文选择典型高原山区县陆良县为研究对象,以2014~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并进行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陆良县11个乡(镇、华侨管理区)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存在着明显差异,碳排放量最多的大莫古镇5年累计碳排放量53.39千t,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6.53千t。碳吸收最多的三岔河镇5年累计碳吸收量234.53千t,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18.58千t;(2) 碳足迹最多的大莫古镇五年累计为4611.19 hm2,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1006.23 hm2;(3) 碳足迹与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呈正相关,与农作物总产量呈负相关;(4) 要减小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陆良县需要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 农田 碳足迹 陆良县
下载PDF
吕梁山南段日本落叶松引种试验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玲 王长茂 武红柱 《山西林业科技》 1997年第4期27-29,34,共4页
在吕梁山南段进行了6a日本落叶松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比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率高,林分生长快,材质好,在山坡中下部、阴坡、半阴坡地段,表现出明显的速生丰产特性。尤其在海拔1500m左右生长最好。
关键词 吕梁山南段 日本落叶松 引种 适应性
下载PDF
吕梁山区多沙河流橡胶坝建设
7
作者 张聚爱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文中通过工程建设实例,对吕梁山区多沙河流橡胶坝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吕梁山区多沙河流上建设橡胶坝是可行的,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吕梁 山区河流 橡胶坝 建设
下载PDF
清代前期山西吕梁山区的荒地问题与社会结构变动——以石楼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力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7,共14页
清代前期山西吕梁山区的荒地问题是清初战乱、灾害以及赋役负担下综合层累的结果。虽经豁免与调整,荒地问题仍以各种方式残存,对地方社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一方面,荒地亡丁的除豁使里甲体系进行了重组,但除豁与垦复中的弊病使里甲赋役体... 清代前期山西吕梁山区的荒地问题是清初战乱、灾害以及赋役负担下综合层累的结果。虽经豁免与调整,荒地问题仍以各种方式残存,对地方社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一方面,荒地亡丁的除豁使里甲体系进行了重组,但除豁与垦复中的弊病使里甲赋役体系的重建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在垦荒压力下,一些地方逐渐形成本户和佃户县际互换的垦种模式,相沿数代后造成世佃问题。与此同时,大量荒地仍未开垦,且不断有新荒地产生。在荒地钱粮代纳摊赔的影响下,里甲及户族内部也呈现分离倾向。雍正时期石楼县世佃入籍和里甲合理摊派的一系列调整,在制度和事实上重新确立了人口与土地的结合。这些围绕荒地而产生的问题与调整,反映了北方土地贫瘠地区趋于分散的社会结构变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清代前期荒地问题世佃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