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置管技术在大鼠胸髓损伤模型中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向哲 谢财忠 +4 位作者 王娜 宋新建 吴勤峰 方露 王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率、死亡率、咬管率、利多卡因试验、体重变化和蓝墨水定位试验情况,并在SCI后1周行Alzet渗透压泵植入术,观察长期置管和渗透压泵植入对大鼠死亡率、体重和脊髓形态的影响。结果:置管及SCI后7 d,两组咬管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淘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置管及SCI后两组大鼠体重均出现下降,置管后第35天T组大鼠体重高于C组(P〈0.05);蓝墨水定位试验显示,两组导管均通畅且位置未出现明显偏移;Alzet渗透压泵植入4周,组织相容性良好;HE染色显示,两组腰髓后角均受到轻度压迫。结论:经L3~4置管法致残率和咬管率低,且更易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CI模型鞘内置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鞘内置管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术在难治性脑脊液漏中的运用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孔金海 肖辉 +9 位作者 孙正望 刘铁龙 严望军 宋滇文 钟南哲 缪吴军 杨建 王静 杨兴海 肖建如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脊柱肿瘤硬膜囊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硬膜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的患者,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脊柱肿瘤硬膜囊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硬膜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的患者,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周时体温变化;术前、术后1周,术后3周时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术后3 d、1周,3周内脑脊液量变化的情况。结果实施腰大池引流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出现先升高,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下降恢复为正常水平。放置腰大池引流前,患者脑脊液引流量为135~670 m L/d,平均356 m L/d;术后3周时,多数患者引流量已经降至正常。腰大池引流的放置时间13~25 d,平均16.3 d。腰大池引流中发生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畅3例、引流管滑脱1例,经过调整引流速度,冲洗疏通管腔,适时缝闭皮缘达到满意效果。至末次随访时,原伤口中1例出现皮肤发红,1例发生局部血肿,1例伤口愈合不佳,1例伤口渗液,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良好的引流效果,并实现顺利拔除原伤口引流管。结论脊柱肿瘤中多数硬膜囊缺损无法完全缝合修补。对伴有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采取降低局部脑脊液压力的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对促进硬膜的修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肿瘤 硬膜下积液 蛛网膜下腔 引流术
下载PDF
导管体外端保护装置在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世伟 包新杰 +3 位作者 冯铭 魏俊吉 郭旭 王任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影响情况。计数术后大鼠导管保留情况,利多卡因试验证实导管性能。结果本次试验两组大鼠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瘫痪情况;术前及术后1,3,7 d转棒实验及热水甩尾实验均未见两组明显差异(P>0.05,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体外导管末端在术后几天内被损毁或拔出无法进行进一步实验,术后第7天应用装置组所有导管末端仍保持完整,利多卡因实验显示导管功能良好(P>0.05,χ2检验)。结论该装置可有效保护置入大鼠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体外端,非常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腰蛛网膜下腔注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蛛网膜下腔置管 大鼠
下载PDF
三种不同大鼠蛛网膜下腔给药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燕平 蒋猛 +7 位作者 李长丽 余壁湘 潘春球 周望梅 史鹏伟 黄鹏 何耀全 廖生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6-1252,共7页
目的比较三种大鼠蛛网膜下腔给药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作如下处理:重复穿刺(1次/d),椎板切除置管以及经皮置管。设空白对照组。记录操作前后大鼠体质量变化;评估其一般行为及神经生物学行为;Rota-Rod跑步行... 目的比较三种大鼠蛛网膜下腔给药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作如下处理:重复穿刺(1次/d),椎板切除置管以及经皮置管。设空白对照组。记录操作前后大鼠体质量变化;评估其一般行为及神经生物学行为;Rota-Rod跑步行为学测试,检查运动平衡与协调功能变化;痛敏刺激测试其对伤害的感受性反应。HE染色评价局部炎症反应,并行甲苯胺蓝染色试验评价不同方法的给药精度。结果重复穿刺组成功率较低,并且引起较多并发症:包括异常的神经行为学表现以及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痛觉过敏、脊髓背侧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留置导管可以方便进行后续给药,适合长期的药理学及行为学研究。经椎板切除置管创伤大,严重影响动物的生理功能,并且容易引起脊髓额外损伤(P=0.03)。经皮置管具有最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创伤小,仅引起轻度的脑脊液漏、微弱的感觉运动障碍以及脊髓背侧极轻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给药精度高(P=0.002)。结论3种方法相比,经皮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精确的重复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椎板切除 经皮置管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浅谈椎管内麻醉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7期34-35,共2页
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阻滞。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阻滞的麻醉的穿刺术,局麻用药及麻醉平面的调节。椎管内麻醉多用于下肢手术,可提供完善的镇痛和肌松,伴发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阻滞。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阻滞的麻醉的穿刺术,局麻用药及麻醉平面的调节。椎管内麻醉多用于下肢手术,可提供完善的镇痛和肌松,伴发的交感神经阻滞可为肢体再植手术提供良好的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硬膜外腔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