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糖尿病大鼠腰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玺铭 王超 +1 位作者 朱兵兵 刘凤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腰椎间盘的变化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只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另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周利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腰椎间盘的变化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只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另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周利用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利用MRI的T2WI序列分析椎间盘信号强度;同期取大鼠腰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评分,并分析影像学与组织学的关系。进一步检测血清中血脂、IL-6的变化。结果: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为60.0%。X线检测结果:造模后第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腰椎间隙均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MRI检测结果:造模后第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等级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1)。造模后第8、12周糖尿病组大鼠组织评分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组织学评分与腰椎间隙高度呈负相关(r=-0.818,P=0.001),与腰椎间盘退变等级呈正相关(r=0.858,P=0.000)。糖尿病组大鼠血脂浓度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13)。结论:糖尿病大鼠模型发生腰椎间盘退变,且随着病程延长,退变等级增高,IL-6诱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该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腰椎间盘退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袁建东 马辉 李忠海 金根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宇 王鹏建 +3 位作者 阮狄克 林建宁 李海峰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破裂型 临床表现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影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涛 刘进进 +1 位作者 杨红彪 郭玉鑫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用髂嵴上缘连线与腰 4椎体下缘的位置关系 ,腰骶移行椎 ,分析 2 40例经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结果 :深座骨盆者以L4~ 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高骑骨盆者 ,以L5~S...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用髂嵴上缘连线与腰 4椎体下缘的位置关系 ,腰骶移行椎 ,分析 2 40例经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结果 :深座骨盆者以L4~ 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高骑骨盆者 ,以L5~S1 ,发病率高 ;有腰骶椎变异者高于无变异者。结论 :①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腰椎骨盆结构有关 ;②依据X线平片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推测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盆 腰椎间盘突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X线平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雪 赵金勇 +3 位作者 刘军莲 王朝晖 戴娜 郑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确定L_5~S_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4例有标准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及性别分组,测量X线平片L_5~S_1椎间隙高度,并与CT或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不同年龄和性别... 目的:确定L_5~S_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4例有标准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及性别分组,测量X线平片L_5~S_1椎间隙高度,并与CT或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正常组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后缘高度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最大。结论:X线平片上椎间隙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椎间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椎间盘 腰椎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病理学分型的椎间盘造影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云强 马信龙 +3 位作者 张义修 王沛 郑永发 冯世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并摄片;观察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造影结果。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的造影...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并摄片;观察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造影结果。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的造影表现。(1)椎体后缘骨软骨病造影显示髓核形态基本正常,侧位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比较饱满。可伴有发育不良的表现。(2)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造影显示分散状或多支状影像,造影剂呈弥漫分布,扁平而扩大,几乎充盈整个椎间盘。(3)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造影显示阴影向后延伸,有时达椎体后缘或者后纵韧带,甚至进入椎管。(4)椎体后缘骨软骨病基础上的间盘疝出造影显示髓核显影饱满,呈现椭圆形或马蹄形,同时伴有向后突出的阴影。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类型有特异的椎间盘造影表现,椎间盘造影在病理分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病理学
下载PDF
数字X线摄影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建明 杨明 +1 位作者 雷子乔 胡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用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用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后处理。由3位高级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腰段椎体病变32例,正常48例。胸腰段椎体侧位的常规DR与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影像质量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对显示胸腰段椎体的侧位影像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胸腰段椎体侧位像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钱忠来 唐天驷 +2 位作者 杨惠林 洪天禄 姚飞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有症状的腰椎弓峡部裂滑脱患者分为两组(轻 中度组和重度组 )进行过屈 /过伸、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 ,观察水平位移范围与矢状面旋转角度 ,并与正常组 (10例成年男性自愿者 ...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有症状的腰椎弓峡部裂滑脱患者分为两组(轻 中度组和重度组 )进行过屈 /过伸、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 ,观察水平位移范围与矢状面旋转角度 ,并与正常组 (10例成年男性自愿者 )和无症状组 (8例无症状腰椎峡部裂者 )比较。结果 :正常组与无症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轻 中度症状组与重度症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动态滑移密切相关 ;常规前屈 /后伸及过伸 /过屈位X线检查未能显示的节段不稳定 ,通过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可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滑脱 动态摄片 节段不稳
下载PDF
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焦力刚 奚春阳 +3 位作者 徐公平 周磊 陈纪宝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腰椎无侧凸、畸形、旋转,腰椎骨质无异常)男、女各120例,其中,男性身高157~190cm,平均173.63cm,体重50~95kg,平均76.61kg;女性身高150~174cm,平均162.17cm,体重45~80kg.平均59.07kg。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L3,L5椎体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长度、宽度及侧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进行测量。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L3~L5各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和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是否与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L3~L5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及植骨床长度平均为1.04±0.26cm和0.98±0.25cm、0.74±0.16cm和0.72±0.19cm、2.30±0.24cm和2.17±0.24cm,0.92±0.12cm和0.84±0.11cm,1.23±0.18cm和1.16±0.18cm,2.06±0.20cm和2.01±0.17cm。男性及女性的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及峡部深度,绝对深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植骨床长度与身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测量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学数值,为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劈骨操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地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上关节突 峡部 X线 测量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腰椎节段运动改变特点——附电荷藕合器件腰椎运动测定系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平 陈立君 +2 位作者 管晶 潘莉 丁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通过自行研制的腰椎功能电荷藕合器件 (chargecoupledevice,CCD)测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腰椎各节段运动变化的测量 ,探讨手法治疗对腰椎功能的影响及腰椎功能CCD测量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 30例患者在... 目的 :通过自行研制的腰椎功能电荷藕合器件 (chargecoupledevice,CCD)测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腰椎各节段运动变化的测量 ,探讨手法治疗对腰椎功能的影响及腰椎功能CCD测量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 30例患者在手法及其他保守治疗前后做了动力学X线摄片和CCD系统的测定 ,经过对腰椎各节段的屈伸、左右侧弯运动角度的分析比较 ,探讨了CCD系统测量和X线测量的相关性及治疗前后腰椎各节段运动的恢复特点。结果 :经直线相关检验发现X线测量和CCD系统测量的腰椎节段运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r =0 4 2 2~ 0 72 4 ,P <0 0 5~ 0 0 1) ;配对t检验发现治疗后下腰椎节段屈伸运动恢复十分显著 (t=2 2 6~ 2 61,P <0 0 5~ 0 0 1) ,但其他节段的恢复并不显著。结论 :CCD系统对节段性腰椎功能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腰椎屈伸运动状态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疗效的重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荷藕合器件 动力学X线 腰椎功能 手法治疗
下载PDF
“椎骨错缝”大鼠模型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博 林勋 +2 位作者 张旻 詹红生 石印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利用腰椎X线摄片技术观察大鼠腰椎部分节段固定对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的影响。方法:120只体质量为350-45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固定组、旋转固定组和假手术组。单纯固定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 目的:利用腰椎X线摄片技术观察大鼠腰椎部分节段固定对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的影响。方法:120只体质量为350-45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固定组、旋转固定组和假手术组。单纯固定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旋转固定组大鼠则在此基础上于连接钢板和棘突钢板之间放置金属垫片,使L5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5棘突与L4和L6棘突不共线;假手术组则只切开皮肤后缝合。造模1周、4周、8周和12周时大鼠腰椎X线摄片,测量各组固定节段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的距离。结果:造模4周后,单纯固定组固定节段L3—L4、L4-L5、L5—L6和L6-S1,椎间隙前径分别为28.11±3.94、25.73±4.70、29.51±6.34和34.97±4.65像素;椎间隙后径分别为7.39±1.63、6.65±1.76、7.02±1.52和9.62±2.50像素;棘突间距分别为39.33±11.74、14.11±5.75、21.32±6.84和77.43±13.69像素,均小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8周及12周后,单纯固定组固定节段L3-L4、L4-L5、L5-L6和L6-S1,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与假手术组相比继续减小(P〈0.05)。旋转固定组与单纯固定组的测量结果一致,在造模4周、8周和12周后,其固定节段L3—L4、L4-L5、L6-L6和L6-S1,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也均小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8周后,单纯固定组和旋转固定组腰椎固定节段出现了较明显的骨赘。结论:腰椎部分节段固定可造成椎间隙减小并导致骨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排列不齐 腰椎 椎骨骨赘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 Dawley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立勋 吕飞舟 +3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王洪立 姜建元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诊断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9~2011年9月收治7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29岁~4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椎间盘源性腰痛。为进一步诊断进...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诊断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9~2011年9月收治7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29岁~4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椎间盘源性腰痛。为进一步诊断进行椎间盘造影术,注射造影剂复制出平时典型腰痛者为阳性,造影诱发痛结果为单节段阳性者同时进行该节段椎间盘阻滞术,造影诱发痛结果为阴性者,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的责任节段进行椎间盘阻滞术。椎间盘内阻滞后30 min,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缓解60%以上者为阳性。记录并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造影术:阳性60例,其中42例为单节段,18例为多节段;阴性18例。椎间盘阻滞术:42例单节段诱发痛阳性病例中3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18例诱发痛阴性病例中1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结论椎间盘阻滞术的检查结果与椎间盘造影术检查有差异,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腰痛 放射摄影术 布比卡因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先来 孟志华 +2 位作者 贝抗胜 石广兴 吴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SSPS 16.0软件分析。结果螺旋CT与平片诊断L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SSD与MIP能取得清晰立体图,MPR能多向观察骨折细节,VMED能模拟MED显示椎管梗阻。MRI能清楚显示椎管受压及脊髓损伤。结论腰椎多模式三维重建对复杂性腰椎骨折诊断、分型与手术模拟等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腰椎爆裂骨折 腰椎/放射摄影术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形变与临床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游 陈健 陆群 《中医正骨》 1999年第12期9-10,共2页
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硬膜外封闭结合手法整复以及骨盆牵引等方法治疗.对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物CT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非手术疗法可使椎间盘突出物在CT像上产生缩小、扩大、左右向位移等形变,但位移形变无论... 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硬膜外封闭结合手法整复以及骨盆牵引等方法治疗.对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物CT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非手术疗法可使椎间盘突出物在CT像上产生缩小、扩大、左右向位移等形变,但位移形变无论大小均可同时获得痊愈、好转、无效三种疗效。认为消除继发性无菌性炎症水肿是非手术疗法有效的关键因素.利用CT对手法整复疗效加以评价,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恢复发病前或建立发病后无症状的病理平衡(代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牵引术 手法 CT
下载PDF
X线导向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7例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维林 金正帅 秦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导向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应用的方法及价值。方法:47例腰椎滑脱病人,第一阶段手术在C形臂X线导向下,选择正确的进钉点和方向,经皮导引椎弓根钉进椎体,安放外固定复位器,透视下缓慢复位。两周后行前路椎体... 目的:探讨X线导向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应用的方法及价值。方法:47例腰椎滑脱病人,第一阶段手术在C形臂X线导向下,选择正确的进钉点和方向,经皮导引椎弓根钉进椎体,安放外固定复位器,透视下缓慢复位。两周后行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随访6周~6年。结果:术后使用外固定器根治位移、椎体完全回复到三维空间内原解剖结构,椎管获得减压,47例中46例腰痛和放射性腿痛消失。结论:X线导向获得准确的经皮椎弓根钉定位及满意的复位程度,去除盲目性,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经皮 X线 腰椎滑脱 外固定治疗 椎体 手术 三维空间 消失 导向
下载PDF
探讨获取优良腰椎侧位片CR后处理的调节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梅 吴晓冬 +1 位作者 宋少娟 荆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8期669-670,共2页
目的 :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探讨获取优良腰椎侧位片的调节方法。方法 :①分析 10 0张CR腰椎侧位片不符合诊断要求的原因。②探讨重新改变腰椎侧位片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结果 :病理和生理因素造成的废片 4张 (4 % ... 目的 :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探讨获取优良腰椎侧位片的调节方法。方法 :①分析 10 0张CR腰椎侧位片不符合诊断要求的原因。②探讨重新改变腰椎侧位片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结果 :病理和生理因素造成的废片 4张 (4 % ) ;改变后处理技术调节 ,重新作出符合诊断要求的片 75张 (75 % ) ;仍不符合诊断要求的片 2 1张(2 1% )。结论 :恰当的图像后处理调节 ,可有效地改变腰椎侧位片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图像后处理调节 腰椎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增胜 方明 +1 位作者 安丰新 徐爱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6期520-522,共3页
腰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测量,由于容易受到投照及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历年来几种主要的影像学测量技术手段及方法做一回顾性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最新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高度测量 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髂嵴间线水平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崇步伟 邵长余 +2 位作者 刘振华 韩宝稳 曹天军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2期18-19,共2页
为探讨国人髂嵴间线水平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率的相互关系 ,对 86例L4~ 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髂嵴间线至L4椎体下缘中点距离摄片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L4~ 5椎间盘突出组髂嵴间线水平至L4 椎体下缘 ,平均距离明显小于L5S1椎间盘突... 为探讨国人髂嵴间线水平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率的相互关系 ,对 86例L4~ 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髂嵴间线至L4椎体下缘中点距离摄片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L4~ 5椎间盘突出组髂嵴间线水平至L4 椎体下缘 ,平均距离明显小于L5S1椎间盘突出组 ,存在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说明髂嵴间线水平高者 ,L5S1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低者 ,L4~ 5椎间盘突出发生率高 ;相反 ,髂嵴间线水平低 ,L5S1椎间盘突出发生率高 ,而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放射学照相术 髂嵴间线 相关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凯 张永刚 +3 位作者 郑国权 张雪松 毛克亚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对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进而探究AS后凸患者脊柱...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对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进而探究AS后凸患者脊柱骨盆序列的代偿机制。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38例AS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单节段或双节段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形前后拍摄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AS患者全脊柱后凸角(Cobb T1~S1)、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截骨角度(PSO angle)。观察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变化,控制影响患者个体差异的因素,将影像学参数做偏相关分析。结果矫形前,Cobb T1~S1=56°±28°,PI=45°±9°,PT=38°±13°,SS=7°±12°,SVA=21 cm±9 cm;矫形后,Cobb T1~S1=11°±22°,PI=46°±9°,PT=21°±10°,SS=24°±9°,SVA=9 cm±5 cm。矫形前,PT、SVA与Cobb T1~S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P<0.01)、0.64(P<0.01);矫形后,PT、SVA与Cobb T1-S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P<0.05)、0.72(P<0.01)。PSO angle与Cobb T1~S1、PT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P<0.01)、-0.56(P<0.05),PSO angle与SVA无相关性。结论矫形前后,AS患者通过后旋骨盆代偿全脊柱后凸所致的矢状面失平衡;骨盆后旋程度、矢状面平衡距离与全脊柱后凸程度呈正相关;人体自身代偿机制优先恢复骨盆的中立状态而非改善矢状面平衡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放射摄影术 截骨术
下载PDF
腰椎曲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MSCT负荷前后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新华 曹和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9-92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负荷前后MSCT测量的腰椎曲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变化并与立位X线片对照,检验自制腰椎应力器加压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腰椎应力器对30例腰腿痛患者负荷前后各作一次MSCT扫描,并摄立位X线腰椎侧位平片。在负荷前后Topogram... 目的:对比分析负荷前后MSCT测量的腰椎曲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变化并与立位X线片对照,检验自制腰椎应力器加压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腰椎应力器对30例腰腿痛患者负荷前后各作一次MSCT扫描,并摄立位X线腰椎侧位平片。在负荷前后Topogram像、负荷前正中矢状面重组图及X线平片上分别测量Th12~S1相邻椎体间夹角、L1与S1夹角、腰椎椎体长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在正中矢状面重组图上沿椎间隙夹角平分线重组横轴面图像,测量L3~S1三个椎间隙平面硬膜囊面积并观察椎管内结构变化。结果:负荷前Topogram像与正中矢状面重建像及负荷后Topogram像与X线侧位片上Th12~S1相邻椎体间夹角、L1与S1夹角及腰椎长度、L3~S1椎间盘高度测量结果近乎相等,组间对应测量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负荷后L3与L4椎体角显著增大(t=5.36,P〈0.01),L4与L5、L5与S1椎体角无显著增大(t=2.59,P〉0.05),其中L4与L5椎体角变化最小。负荷后仅L4-5椎间盘高度显著缩小(t=4.21,P〈0.05),L3~S1各平面硬膜囊面积均显著缩小,腰椎长度缩短(t=2.37,P〉0.05),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更明显,黄韧带增厚,椎管内结构毗邻关系更密切。结论:自制应力器加压检查能有效模拟人体腰部直立位生理状态情形,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早期诊断及病情的准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