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on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giant panda in Wolong,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MENG Qing-kai MIAO Fang +3 位作者 ZHEN Jing HUANG Yan WANG Xin-yuan PENG 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1789-1805,共17页
Massive geological landslides and unstable landslide areas were trigger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se landslides caused deaths, damaged infrastructure and threatened endanger spec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 Massive geological landslides and unstable landslide areas were trigger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se landslides caused deaths, damaged infrastructure and threatened endanger spec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landslides on giant pandas and their habita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reatening pandas‘ lives, damaging pandas‘ habitat, influencing giant panda behavior, increasing habitat fragmentation; the final aspect, and blocking gene flow by cutting off corridors. A habitat suitability map was created by integrating the landslide factors with other traditional factors based on a logistics regress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landslide inventory map, there are 1313 landslides, 818 rock debris flows, 117 rock avalanches and 43 mud flows occurred in the study area. A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landslides caused the pandas to migrate, and the core landslides within 1 km2 had greater influence on panda migration. These core landslides primarily occurred in mid-altitude regionscharacterized by high slopes, old geological ages, large areas and large rock mass volumes.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for the Wolong Natural Reserve had better prediction performance(80.9%) and demonstrated that 14.5%, 15.9%, 20.5%, 47.6% and 1.5% of the study area can be classified as very high, high, moderate, low and very low giant panda suitability areas,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inform panda and panda habitat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during post-quake reconstruction and recovery period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panda LANDSLIDE Habitat suitability EARTHQUAKE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The core-merging giant impact in Earth's accretion hist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2
作者 You Zhou Yun Liu +1 位作者 Christian Reinhardt Hongping De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53-567,共15页
The Earth’s accretion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collisions.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collisions dominate the Earth’s late accretion stage.Among all these collisions,there is a special type of coll... The Earth’s accretion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collisions.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collisions dominate the Earth’s late accretion stage.Among all these collisions,there is a special type of collision called Core-merging giant impact(CMGI),in which much or most the impactor’s core merges directly with the protoEarth’s core.This core-merging scenari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th’s accretion process and deeply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s core and mantle.However,because CMGI is a small probability event,it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Here we use the SPH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all possible CMGIs in the Earth’s accretion history.We find that CMGI only occurs i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with small impact angle,small impact velocity and big impactor.We further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CMGI.We are confident that CMGI inevitably causes the chemical disequilibrium of the Earth’s core and mantle.The CMGI process also brings many light elements into the Earth’s core.In particular,if the Moon-forming giant impact is a CMGI,then CMGI can also explain the abnormal content of HSEs in the Earth’s current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impact Core-merging process Disequilibrium of the Earth’s core and mantle
下载PDF
Grazing by wild giant pandas does not affect the regeneration of Arundinaria spanostachya 被引量:2
3
作者 Longyan Zhang Xiaohong Gan +2 位作者 Zhengyang Hou Zhisong Yang Zejun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513-1520,共8页
Arundinaria spanostachya is the main bamboo species on which giant pandas forage.Information on its regeneration capacity to meet the foraging demands of pandas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ndas.... Arundinaria spanostachya is the main bamboo species on which giant pandas forage.Information on its regeneration capacity to meet the foraging demands of pandas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ndas.In 2014,2 plot types(grazed versus control)were selected in the winter habitat used by one wild giant panda.Various morphological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mboo were assessed in the respective plots during 2014 and 2015.The panda avoided feeding on bamboo with a basal diameter of<6 mm,preferentially feeding on intermediate-sized bamboo.The density of new shoots and the recruitment rate of sho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azed plo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lots.The annual recruitment rate of shoot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 in the same plot type.After grazing,th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new bamboo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2 plots.In the grazed plots,the basal diameter of new bamboo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tumps.Innutrition and foraging by insect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of new shoot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by giant pandas helped the clonal regeneration of A.spanostachya populations,with the basal diameter of new bamboo shoots meeting the foraging demand of pandas.However,information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A.spanostachya is necessary to ensure sufficient forage matter is available for reintroduced giant pandas.Furthermore,fertilization and insect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shooting period to optimize A.spanostachya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undinaria spanostachya(Yi)Li GRAZING impact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WILD giant PANDA
下载PDF
An Inahbitual Etiology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Giant Fecalome
4
作者 Leh Bi Kalou Ismaèl Traoré Mamadou +8 位作者 N’Dri Ahou Bernadette Ekra Amos Serge Akowendo Ezéchiel Kouakou Blaise Amos Bamba Inza Kouakou Kouamé Bernadin Anzoua Kouakou Ibrahim Lebeau Roger Diané Bamourou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The authors report an observation of a 20-year-old patient, who was referred by the medic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abdominal distention. The disease would have star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bdominal pain, a stop o... The authors report an observation of a 20-year-old patient, who was referred by the medic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abdominal distention. The disease would have star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bdominal pain, a stop of materials without stopping gases appeared gradually and evolving for 4 months. The patient was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She administered daily enemas with homemade products to have a bowel movement. She never had rectal bleeding, there was no alteration diarrhea—constipation. Mother of 3 children alive and apparently healthy.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the abdomen was enlarged in size, painless but of firm consistency. The hernial orifices were free. Hard and abundant stools were noted on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The abdominal CT scan revealed a large endorectal fecal impaction going up into the left colon, an absence of abdominal mass. We retain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fecal impaction. The patient was hospitalized and we instituted paraffin oil therapy combined with an evacuator enema with glycerin. The evolution was marked by a resumption of transit in the form of stool and gas (3 to 4 stools per day). At Day 8 of hospitalization the abdomen had decreased in volume the transit was regular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Day 10. Reviewed 3 months later, she maintained a regular transit made of one bowel movement a day. After a setback of 3 years the transit is still preserved.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etiologies of fecal impac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iant Fecal impaction
下载PDF
月球起源及其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5
作者 赵铁磊 刘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9-1061,共13页
大碰撞假说是月球起源的主流观点,但却难以解释地月氧等同位素相似的问题。为此,一系列新的碰撞模型和理论被提出,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与缺陷。随着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升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大量新的地月同位素组成数据与... 大碰撞假说是月球起源的主流观点,但却难以解释地月氧等同位素相似的问题。为此,一系列新的碰撞模型和理论被提出,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与缺陷。随着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升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大量新的地月同位素组成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不断涌现,为更清晰地揭示月球起源事件提供了可能。本文回顾了月球起源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述了现行的碰撞模型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月球起源事件的制约及其对各种模型的影响,以期深化对月球、地月系统以及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起源 大碰撞理论 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6
作者 穆秀鑫 孙鸿鸥 +5 位作者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地灾影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5
7
作者 欧阳志云 徐卫华 +7 位作者 王学志 王文杰 董仁才 郑华 李迪华 李智琦 张宏锋 庄长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01-5809,共9页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影响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人员...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影响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研究运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了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大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导致生态系统丧失面积为122136hm2,并形成了包括汶川县、彭州市、绵竹市等10县市的地震生态破坏重灾区。(2)地震导致65,584hm2大熊猫生境丧失,损失比例5.92%。(3)94.64%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地震烈度IX以上区域,53.82%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的区域,66.09%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坡度30~50°之间。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将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在恢复重建中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生态影响 生态系统 大熊猫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麋鹿等哺乳动物濒危灭绝原因的分析及其对麋鹿重引入的启示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道德 蒋志刚 +2 位作者 马建章 胡慧建 李鹏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1-461,共11页
洞庭湖流域曾有亚洲象(Elephasmaximus)、犀(Rhinocerossp.)、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长臂猿(Hylobatessp.)、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梅花鹿(Cervusnippon)、棕熊(Ursusarctos)等哺乳... 洞庭湖流域曾有亚洲象(Elephasmaximus)、犀(Rhinocerossp.)、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长臂猿(Hylobatessp.)、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梅花鹿(Cervusnippon)、棕熊(Ursusarctos)等哺乳动物分布,但受古气候、古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哺乳动物已在洞庭湖流域灭绝。这些哺乳动物的濒危和灭绝既受自然环境变化和灾变的影响,也与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有关,尤其与人类捕杀和生境丧失有关。据古籍记载分析:在洞庭湖流域,亚洲象和犀于北宋末期灭绝或已南迁,而野生麋鹿、大熊猫、川金丝猴、长臂猿、梅花鹿和棕熊等于19世纪末灭绝。根据我们对30个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野生动物资源实地调查的结果,在洞庭湖流域已记录到21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其中有5、6、10种哺乳动物分别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等级,这表明物种濒危的过程仍在继续。导致这些现生哺乳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人类猎捕、环境污染等,而人类活动干扰对现生濒危物种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洞庭湖流域重引入麋鹿需采取人类协助生存策略:提供足够的且受洪水影响小的适宜生境、保证稳定的奠基者种群数量、减少人为干扰、调控种群密度、实施社区共管和生计替代项目、加强疾病防治、完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基金投入、加强生境监测和湿地恢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对策 ELEPHAS maximus Rhinoceros sp. Ailuropoda melanoleuca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Hylobates sp. Elaphurus davidianus 人类活动影响 洞庭湖流域 哺乳动物
下载PDF
洋太公路对秦岭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治高 李俊生 +3 位作者 颜文博 范俊韬 崔芳洁 宋延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3,共6页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初步分析和评价了陕西省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洋太公路穿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公路东侧为兴隆岭+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西侧为牛尾河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县大树坪...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初步分析和评价了陕西省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洋太公路穿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公路东侧为兴隆岭+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西侧为牛尾河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县大树坪大熊猫走廊带西北侧公路的周边区域是新发现的近年来两侧大熊猫迁移扩散的区域。2008年,2只大熊猫个体被直接观察到在该区域的公路上行走活动。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将直接影响两侧大熊猫种群在局部区域的活动与扩散。此外,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不仅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加剧了公路两侧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隔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秦岭 基础交通设施 影响
下载PDF
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治高 李俊生 +2 位作者 颜文博 范俊韬 宋延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加快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物种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初步分析与评价了兰渝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 加快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物种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初步分析与评价了兰渝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虽然它们的建设与运营不会影响岷山山系的大熊猫,但将会影响到西秦岭山系青木川+曹家河栖息地的大熊猫。它们不仅由于穿越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而使其栖息地的破碎化加剧,还进一步孤立了青木川+曹家河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然而,现有的公路S206线与大团鱼河等地理障碍所造成的隔离,又使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实际追加的对周边大熊猫种群的隔离影响并不大。由于东北侧临近大熊猫栖息地,道路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各种噪音还将可能会影响大熊猫种群在局部区域的活动与扩散。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就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岷山 西秦岭 基础交通设施 影响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锐婷 范雄 +1 位作者 刘庆 陈文秀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分析大熊猫分布区域34个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得出干暖是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分析大熊猫分布区域34个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得出干暖是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熊猫 栖息地 影响
下载PDF
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6
12
作者 林杨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我国正开展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其成果将加深认识月球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同时揭示地球的早期历史。通过对月球研究成果的总结,就月球形成和演化关键科学问题的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为我国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 我国正开展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其成果将加深认识月球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同时揭示地球的早期历史。通过对月球研究成果的总结,就月球形成和演化关键科学问题的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为我国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主要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地球-月球体系的大撞击成因、月球岩浆洋与月壳形成、39亿年大撞击事件、玄武岩浆喷发与月球内部结构和月球南极艾特肯(Aitken)撞击盆地的形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大撞击 岩浆洋 斜长岩 玄武岩
下载PDF
基于Buck电路的超磁致惯性冲击电机电流滞环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冉 卢全国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3-65,共3页
超磁致伸缩式惯性冲击电机需以电流的锯齿波信号进行驱动,其运动定位精度取决于驱动电源的控制精度。为提高驱动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变换器的滞环电流控制技术,并对控制原理和开关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了进行验证,开发了一... 超磁致伸缩式惯性冲击电机需以电流的锯齿波信号进行驱动,其运动定位精度取决于驱动电源的控制精度。为提高驱动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变换器的滞环电流控制技术,并对控制原理和开关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了进行验证,开发了一台300 W实验电源。结果证明,采用Buck电路结构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控制方式简单易实现,锯齿波电流跟踪控制效果较好,波形畸变小,能够提高超磁致伸缩式惯性冲击电机的运动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材料 惯性冲击电机 电流滞环控制 BUCK变换器
下载PDF
论全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天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335,共16页
全球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是一个热门但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大地构造学的各种主要假说和近四十年来板块构造学说的许多新进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受Rampino和Stothers关于陨击作用可引起地表重大灾变事件... 全球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是一个热门但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大地构造学的各种主要假说和近四十年来板块构造学说的许多新进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受Rampino和Stothers关于陨击作用可引起地表重大灾变事件思想的启发,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基于中、新生代(200 Ma以来)每隔33 Ma太阳系就会穿越一次银河系星际物质密集的银道面,诱发太阳系内部引力场的巨变,使部分小行星失稳,从而撞击地球。笔者根据用以描述中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的七种不同的运动模式,提出了巨大陨星在不同地点、以不同角度撞击地表岩石圈,可能诱发地幔底辟的形成,从而推动板块呈放射状或单向运移的假说,也即在200、170、100、65和0.78Ma等时期的陨击事件基本上是垂直地表面而撞击的,从而诱发地幔底辟的形成和岩石圈板块的放射状张裂和运移;138 Ma的陨击事件可能是指向印度板块的斜向撞击;而35 Ma时期的微玻璃陨石撞击事件则是陨石以极低角度撞击地球表面的表现。陨石撞击地球,这是太阳系内部各星体之间引力作用变化的表现,因而此假说不是什么外因作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学说 动力学机制 中、新生代 全球板块的运移 巨大陨星撞击作用的假说
下载PDF
全球岩石圈板块为什么会运移?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天丰 尹延鸿 《自然杂志》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全球岩石圈板块运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议而不决的难题。地质演化历史的大量信息都埋藏在岩石圈内部,很少出露地表。然而,近2亿年来的地质信息出露比较多,资料也比较可靠,学者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全球中、新生代7次... 全球岩石圈板块运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议而不决的难题。地质演化历史的大量信息都埋藏在岩石圈内部,很少出露地表。然而,近2亿年来的地质信息出露比较多,资料也比较可靠,学者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全球中、新生代7次板块运动模式的变化,可以认为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表层诱发的,而不是如流传很广的"地幔传送带模式"假说所认为的那样产生的。每隔3 300万年左右,地球都会随太阳系一起穿越一次星际物质较密集的银道面,引起引力场的巨变。引力场的改变使一些小行星改变其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导致地球表层受到来自陨石的不同角度的撞击,诱发地球岩石圈板块运动方向或模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板块运移 地球动力学机制 巨大陨石撞击 银道面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双喜 陈永兵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59-62,共4页
随着太白山户外旅游活动的兴起,进入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游人增多,已对该区域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造成威胁,作者对龙洞沟自然状况、游客活动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大熊猫栖息地 影响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月球巨撞击起源的最新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中为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8,共10页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有密切关系。自1880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假说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近30多年来流行的是巨撞击假说,认为有颗称为忒伊亚(Theia)的星体撞击原地球,抛出的物质很快聚集形成地球的卫星——月球。行星形成...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有密切关系。自1880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假说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近30多年来流行的是巨撞击假说,认为有颗称为忒伊亚(Theia)的星体撞击原地球,抛出的物质很快聚集形成地球的卫星——月球。行星形成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确信地球吸积晚期经历过巨撞击,而月球的探测资料提供其起源的约束,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发展可以量化地跟踪撞击演变过程,得到符合约束的合理情况的可能范围。介绍三种最新的最佳模拟及其结果,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得到一些普遍的结论。解决了地球和月球起源的基本问题,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遗留的或可能提出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地球 巨撞击假说 模拟 地月系角动量
下载PDF
火星古发电机及超大型撞击事件
18
作者 王天媛 匡伟佳 马石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62-1969,共8页
火星高强度的地壳剩余磁场表明火星演化早期存在过活跃的发电机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演化早期的超大型撞击事件很可能是导致火星发电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分别对火星古发电机数值模拟,超大型撞击事件及其对发电机作用影... 火星高强度的地壳剩余磁场表明火星演化早期存在过活跃的发电机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演化早期的超大型撞击事件很可能是导致火星发电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分别对火星古发电机数值模拟,超大型撞击事件及其对发电机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案,为揭示超大型撞击事件是否导致火星发电机湮灭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地壳磁场 发电机湮灭 超大型撞击事件
下载PDF
地球早期演化的Hf-W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4
19
作者 梅清风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182)Hf-^(182)W作为短周期放射性衰变体系,可有效约束地球早期演化吸积增生和内部分异过程。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归纳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核幔分异过程中Hf-W同位素变化规律、月球与地球硅酸盐的W同位素组成,提出利用^(182)Hf-^(182)W... ^(182)Hf-^(182)W作为短周期放射性衰变体系,可有效约束地球早期演化吸积增生和内部分异过程。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归纳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核幔分异过程中Hf-W同位素变化规律、月球与地球硅酸盐的W同位素组成,提出利用^(182)Hf-^(182)W体系测定地球核幔分异时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核幔分异的持续性及开放性,大碰撞时间的^(182)Hf-^(182)W同位素限定主要受控于硅酸盐地球和硅酸盐月球的Hf/W比值,讨论了地幔W同位素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与现代地幔不同的^(182)W/^(184)W组成可能代表了后增生作用之前整体硅酸盐地球的W同位素组成,也可能是^(182)Hf未完全灭绝时形成的区域性Hf/W比值差异经^(182)Hf衰变形成的结果。这些结论为探索类地行星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绝核素 核幔分异 形成月球大碰撞 后增薄层模型
下载PDF
东滩矿煤层巨厚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詹庆超 付伟 宋海洲 《煤炭与化工》 CAS 2020年第11期12-14,17,共4页
矿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复杂动力失稳现象,严重时诱发冲击地压和地表坍塌。针对东滩煤矿矿震灾害防治难题,通过对东滩煤矿矿震事件发生规律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煤层巨厚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矿震防治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实... 矿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复杂动力失稳现象,严重时诱发冲击地压和地表坍塌。针对东滩煤矿矿震灾害防治难题,通过对东滩煤矿矿震事件发生规律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煤层巨厚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矿震防治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巨厚顶板的有效压裂,降低矿震发生次数和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周期来压 巨厚顶板 矿震 冲击地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